當他們到了葛嶺之後,見到道君遺體,果然是神態安祥,慈眉善目,不曾有半點病態。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道君麵色仍舊紅潤,栩栩如生,完全像是入眠了。為此,大臣們都勸悲傷的皇帝,說道君真的是飛升仙界了。


    法事一開始,那就是繁文縟節,冗長不堪,但趙諶為了表示孝心,硬是從頭到尾全程參與。他好歹是個年輕人,可就苦了朱勝非和趙鼎這種年在花甲間的老臣,隨著法師的吆喝聲,一跪一起,一跪一起,折騰到晚上,兩人跪都跪不穩了,卻還得硬撐下去。


    你還別叫苦,其他大臣想來都沒有機會。能出現在這裏的,都是朝中重臣,權臣,皇帝的親信!你想想,皇帝的爺爺去世了,作法事,這是他的家事,作為臣子,你能參與到皇帝的家事中來,不證明了皇帝對你的寵信麽?正因為如此,聽說要留大臣在城中時,這幾個都不爭,由得黃潛善去。


    當天,一直折磨到深夜才算完事,後頭,還有整整兩天的法事。因為道君住在葛嶺,所以朝廷在葛嶺上修建了許多的房舍,因此不愁住的地方。法事暫告一段落後,眾臣送皇帝去歇息,而後才到安排好的住處休息。


    徐良這一天起起跪跪少說幾十迴,兩條腿跟灌了鐵水一般沉重,燙了個腳之後,擁被睡在床上,腦袋裏沒頭緒地想著最近的事情。最後想到黃潛善留守這件事時,心裏頭始終覺得哪裏有些不對,但因為太勞累,很快就睡著了。


    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法事,徐良沒空多想。就跟那兒起起跪跪,哭哭啼啼過去了。到晚上睡覺時,他躺在床上,聽著外頭的秋風吹動樹木,又沒頭沒腦地想著事情。突然想起昨天晚上思索的那一樁。


    黃潛善自從被朱勝非弄迴來作參知政事以後,可以說是夾著尾巴在作人。跟誰都一臉和氣,從來爭執,安安分分地搞自己的本職。便是遇到軍中大事,他也一般不發表意見,如果其他三人意見統一,他就附和,如果有異議,他索性就沉默以對。這也難怪,他作為太上皇的舊臣,而且跟耿南仲關係密切,所以新君一登基,他就被攆出了中央。現在好不容易迴來,自然低調作人。


    但是,這迴他主動提出小心防備,又自告奮勇地留守城中,看起來確實有那麽一絲意外。或者,他想通過此舉,向官家表忠心?


    話說迴來,他的意見還真不是杞人憂天。現在局勢那麽敏感,朝中大臣,多有對官家不滿者,再加上前線兵敗的衝擊,滿朝都有怨氣。雖說處理了前線將帥,但也難以杜絕悠悠眾口。


    現在皇帝離開杭州城,要到葛嶺上呆三天,倘若懷有異心之人藉此起事,串聯舉事,而宰執大臣也都隨皇帝來了葛嶺,那城中豈不是要出變故?


    「黃潛善倒真是個謹慎人……」徐良這麽想著,又欲睡過去。突然!他猛然睜開眼睛,而後又從床上爬將起來,手忙腳亂地摸索著點上燈。望著那昏暗的燈光,臉上滿是驚駭之色!


    不對,不對,黃潛善此番作法大異於前!他從來都是埋頭幹事,絕不張揚,現在卻主動要求留守城中,這其中難道沒有原因?他當年是耿南仲一黨,而耿南仲,是太上皇在東宮時的舊臣,死忠於太上!現在,皇帝和宰執都不在城中,獨留他一個,萬一……


    一念至此,徐六不禁驚出一身冷汗!最近朝政動盪,人心難測,但願自己是多想了!


    此時,夜已深,不可能去驚擾皇帝,朱相趙相兩個年紀大了,打擾他們也不好。隻能等到明天早上再說,反正明天下午就護送道君靈柩迴城了。


    這麽想著,徐六便打算吹熄燈。可心裏那塊石頭怎麽也放不下,左思右想,幹脆穿上衣袍,掌了燈,打開房門出去。外頭秋風陣陣,他一手護著燈火,一邊極目尋路。他住的這地方,是一幢別院,朱勝非和趙鼎就住在樓下。


    他小心翼翼地下了樓,還險些跌一跤,終於摸到趙鼎門前,便伸手扣敲了房門。趙鼎估計睡得熟了,連敲幾次都沒有反應。徐六心頭愈急,門就扣得愈響,好大一陣,才聽到裏頭一個聲音:「何人敲門?」


    「趙相,我是徐良。」徐六答道。


    裏頭一陣響動,好像還撞倒了什麽東西,片刻之後,房中傳出光亮。又等一會兒,趙鼎披衣開了門,眯著眼睛問道:「徐參政,這什麽時辰,你怎地……進來說。」


    徐六進了門,趙鼎本來打算掩上房門,但最後卻全部推開,以示君子坦蕩蕩。徐六在桌邊坐下,神情陰鷙,趙鼎在他對麵坐下,見狀問道:「徐參政何事如此?」


    「趙相,有件事我是越想越不對,實在沒奈何,這才驚擾了你。」徐六道。


    趙鼎拉了拉肩上的衣袍,疑惑道:「什麽事?」


    「昨天來時,黃參政主動要求留守城中,你不覺得奇怪麽?」徐良沉聲道。


    趙鼎因為被驚擾了睡夢,這會兒腦袋還迷糊著,隨口道:「有甚奇怪?」


    「相公試想,黃潛善是什麽人?他迴到中樞以後,行事謹慎,如履薄冰,從不輕易發言。然而昨天,他那番話,再加上他主動請求留守城中,這不是有些不同尋常麽?」徐六分析道。


    趙鼎聽罷,想了想,道:「或是徐參政多心了吧?這有何不妥?」


    「趙相啊,現在什麽局勢?我們出發時的場麵你看到了,幾十名大臣跪地陳情,要求官家允許太上皇主持喪儀,出席法會。但我後來想想,官家率領我等出發時,他們雖然同聲悲唿,卻無一人上前阻攔。那裏頭,諫官言官可不少,他們向來是最敢說,甚至不惜濺官家一臉的唾沫。按理,應該出來那麽一兩個膽大的,扯住官家不放才是。」徐六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