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其他的都是匠人和民夫,押著些器械來援。」徐衛道。
姚平仲徹底傻眼,我的太尉大人,樞密相公!現在大戰在即,熙河需要的精兵強將,你帶些匠人民夫來作甚?莫非,真要把熙河一路翻個底朝天,將所有褲襠裏有東西的人全動員去打仗麽?
第六百一十五章 養寇
徐衛到達熙州以後,姚平仲就以熙河經略安撫使的名義發布了動員令。征熙河番兵弓箭手兩萬五千,勇壯三萬,合計七萬五千步卒,往湟州集結。這七萬五千步軍裏,正規軍隻有熙河帥司先前集結的兩萬人。但是,一直以來,在陝西這個地方,番兵和弓箭手都被視為「準正軍」。
番兵,主要是指由吐蕃和黨項等少數民族百姓組織的武裝力量。這些都是本地土著,民風剽悍,服習水土,他們一般不受帥司直接節製,而是由諸羌部落的首領統率。但遇有戰事,朝廷明令一下,他們都有義務出兵助戰。當然,無論勝敗,官府也不會虧待他們。
弓箭手,在這裏不是指一個兵種,而是一種武裝力量,一種製度。它不是宋朝開創的,但卻是由宋朝發揚光大。嚴格說起來,弓箭手屬於鄉兵性質,在陝西諸路,無論番漢,十戶裏頭,抽一名才勇兼備者充弓箭手,其他九戶資助器械、鎧甲、戰馬、草料、口糧。
弓箭手沒有軍餉,但朝廷給予每名弓箭手兩頃田,免其賦稅。又設立「提舉弓箭手」一職,專門負責這種鄉兵的招募、組織、訓練、賞罰等事務。因為弓箭手本人脫離生產,專事征戰,依靠戰場搏殺來養家,因此其戰鬥力十分強悍。陣亡,朝廷給撫恤,傷病不能自理者,朝廷也有補助。
諸路弓箭手,以涇原最多,熙河次之,從這裏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說涇原路是陝西諸路中兵力最雄者。
除了番兵弓箭手,熙河帥司還徵召了四萬勇壯。勇壯就真的是純粹的鄉兵了,依保、村、鎮等單位,集合成年男子,自備器械,農時耕作,閑時操練。遇有戰事,從帥司徵召,一般不負擔作戰任務,搞些後勤保障之類。但因為地處邊緣,時常有警的緣故,這些人也有一定戰鬥力,比如攻城,雖然不能衝鋒攀登,但運送矢石,牽引炮梢,絞拉弓弦,還是可以的。
總而言之,在陝西緣邊的鄜延、涇原、熙河這幾路,幾乎沒有人能置身戰爭之外。無論番漢,皆有守土抗戰之責,西軍能戰的威名,當然是打出來的,但同時,也是製度來逼出來的。
五月初,徐衛和姚平仲等熙河將帥同至湟州,當時各州縣的番兵、弓箭手、勇壯正源源不斷地趕來集結。熙河路和涇原路是陝西諸路中,唯有的兩處沒有受到戰爭直接破壞的地方,盡管鄜州大敗使熙河軍損失慘重,但它畢竟處於抗金後方,生產生活沒有受到影響,因此恢復起來也極為迅速。
那湟州城外,連營不斷,軍帳漫野,各族士兵出沒其間。這些隊伍,都是從各地趕來,平日裏互不統屬,但一旦到達集結地,卻絲毫不顯混亂。各勇頭、番兵、指揮使、巡檢使,提舉弓箭手,都主動到城中找相關官員報到,並上報到達情況。熙河帥司的官員,則就地決定,哪些隊伍合作一處,歸某人統率。
因為在此之前,這種製度已經施行了幾十上百年,所以上上下下都輕車熟路。
數十騎從湟州城內風馳而出,徐衛那匹烏雲踏雪寶馬分外引人注目。汗血馬與河曲馬相比,前者體態纖細輕盈,個頭高,後者則粗壯有力,個頭矮。但汗血馬勝就勝在,它的速度極快,衝鋒起來如閃電一般。三國演義裏,關羽騎赤兔馬斬顏良,後者沒反應過來,關二爺已經衝到麵前,這當然是戲說,但也說明了汗血馬速度之驚人。
徐衛一騎當先,將姚平仲等將遠遠甩在後頭。紫金虎出戰,從來都是全身披掛整齊,但這一迴,他身著紫色常服,腰裏紮著金帶,頭上戴一頂結式襆頭,顯得很平常。隻因此來隻為督戰,並不指揮。
到那營區,番漢壯士見一位官人,紫袍金帶,身跨神駒,都紛紛側目,猜測著他是什麽來頭。他們上次看到這身穿戴的人,還是童貫指揮西軍攻夏,距今已二十餘年了。
「太尉,這汗血馬果真名不虛傳吶!」姚平仲追上來,大聲贊道。徐衛許諾,隻要他好生用兵,此番能立了大功,便不惜以一匹汗血馬相贈,這讓姚平仲十分激動。馬擴帶迴來的幾匹汗血馬,徐衛自用一匹,送吳玠一匹,又向鎮江行在上貢兩匹,已經所剩無幾。
徐衛翻身下了馬來,親兵趕忙上前牽了韁繩。看那四周軍帳中,番漢壯士絡繹不絕,他問道:「各州縣人馬到了多少?」
姚平仲看向身後一名部將,那人稟報導:「迴太尉,諸州軍縣,已到番兵弓箭手兩萬零七百,勇壯三萬二千,離最後期限,還有四日。」
徐衛點點頭,在軍營裏緩步而行,左右張望。到底是邊疆地區,在這艱苦的條件下,番漢士卒個個體魄雄健,麵目兇狠,似乎還沒有脫離原始的野蠻。他走到一名士卒麵前,上下打量,隻見那人估計三四十歲,個頭比他還高,又長得極其壯實。穿一領皮袍,外頭隻罩著件鐵身甲,頂上也是頂皮盔,插著兩支也不知是什麽鳥毛,挽起袖口,露出兩條肌肉鼓鼓的手臂來。手裏拄著把大刀,可能因為多年使用的原因,這刀已經比原來窄了不少,但刃口仍舊磨得十分鋒利。
姚平仲徹底傻眼,我的太尉大人,樞密相公!現在大戰在即,熙河需要的精兵強將,你帶些匠人民夫來作甚?莫非,真要把熙河一路翻個底朝天,將所有褲襠裏有東西的人全動員去打仗麽?
第六百一十五章 養寇
徐衛到達熙州以後,姚平仲就以熙河經略安撫使的名義發布了動員令。征熙河番兵弓箭手兩萬五千,勇壯三萬,合計七萬五千步卒,往湟州集結。這七萬五千步軍裏,正規軍隻有熙河帥司先前集結的兩萬人。但是,一直以來,在陝西這個地方,番兵和弓箭手都被視為「準正軍」。
番兵,主要是指由吐蕃和黨項等少數民族百姓組織的武裝力量。這些都是本地土著,民風剽悍,服習水土,他們一般不受帥司直接節製,而是由諸羌部落的首領統率。但遇有戰事,朝廷明令一下,他們都有義務出兵助戰。當然,無論勝敗,官府也不會虧待他們。
弓箭手,在這裏不是指一個兵種,而是一種武裝力量,一種製度。它不是宋朝開創的,但卻是由宋朝發揚光大。嚴格說起來,弓箭手屬於鄉兵性質,在陝西諸路,無論番漢,十戶裏頭,抽一名才勇兼備者充弓箭手,其他九戶資助器械、鎧甲、戰馬、草料、口糧。
弓箭手沒有軍餉,但朝廷給予每名弓箭手兩頃田,免其賦稅。又設立「提舉弓箭手」一職,專門負責這種鄉兵的招募、組織、訓練、賞罰等事務。因為弓箭手本人脫離生產,專事征戰,依靠戰場搏殺來養家,因此其戰鬥力十分強悍。陣亡,朝廷給撫恤,傷病不能自理者,朝廷也有補助。
諸路弓箭手,以涇原最多,熙河次之,從這裏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說涇原路是陝西諸路中兵力最雄者。
除了番兵弓箭手,熙河帥司還徵召了四萬勇壯。勇壯就真的是純粹的鄉兵了,依保、村、鎮等單位,集合成年男子,自備器械,農時耕作,閑時操練。遇有戰事,從帥司徵召,一般不負擔作戰任務,搞些後勤保障之類。但因為地處邊緣,時常有警的緣故,這些人也有一定戰鬥力,比如攻城,雖然不能衝鋒攀登,但運送矢石,牽引炮梢,絞拉弓弦,還是可以的。
總而言之,在陝西緣邊的鄜延、涇原、熙河這幾路,幾乎沒有人能置身戰爭之外。無論番漢,皆有守土抗戰之責,西軍能戰的威名,當然是打出來的,但同時,也是製度來逼出來的。
五月初,徐衛和姚平仲等熙河將帥同至湟州,當時各州縣的番兵、弓箭手、勇壯正源源不斷地趕來集結。熙河路和涇原路是陝西諸路中,唯有的兩處沒有受到戰爭直接破壞的地方,盡管鄜州大敗使熙河軍損失慘重,但它畢竟處於抗金後方,生產生活沒有受到影響,因此恢復起來也極為迅速。
那湟州城外,連營不斷,軍帳漫野,各族士兵出沒其間。這些隊伍,都是從各地趕來,平日裏互不統屬,但一旦到達集結地,卻絲毫不顯混亂。各勇頭、番兵、指揮使、巡檢使,提舉弓箭手,都主動到城中找相關官員報到,並上報到達情況。熙河帥司的官員,則就地決定,哪些隊伍合作一處,歸某人統率。
因為在此之前,這種製度已經施行了幾十上百年,所以上上下下都輕車熟路。
數十騎從湟州城內風馳而出,徐衛那匹烏雲踏雪寶馬分外引人注目。汗血馬與河曲馬相比,前者體態纖細輕盈,個頭高,後者則粗壯有力,個頭矮。但汗血馬勝就勝在,它的速度極快,衝鋒起來如閃電一般。三國演義裏,關羽騎赤兔馬斬顏良,後者沒反應過來,關二爺已經衝到麵前,這當然是戲說,但也說明了汗血馬速度之驚人。
徐衛一騎當先,將姚平仲等將遠遠甩在後頭。紫金虎出戰,從來都是全身披掛整齊,但這一迴,他身著紫色常服,腰裏紮著金帶,頭上戴一頂結式襆頭,顯得很平常。隻因此來隻為督戰,並不指揮。
到那營區,番漢壯士見一位官人,紫袍金帶,身跨神駒,都紛紛側目,猜測著他是什麽來頭。他們上次看到這身穿戴的人,還是童貫指揮西軍攻夏,距今已二十餘年了。
「太尉,這汗血馬果真名不虛傳吶!」姚平仲追上來,大聲贊道。徐衛許諾,隻要他好生用兵,此番能立了大功,便不惜以一匹汗血馬相贈,這讓姚平仲十分激動。馬擴帶迴來的幾匹汗血馬,徐衛自用一匹,送吳玠一匹,又向鎮江行在上貢兩匹,已經所剩無幾。
徐衛翻身下了馬來,親兵趕忙上前牽了韁繩。看那四周軍帳中,番漢壯士絡繹不絕,他問道:「各州縣人馬到了多少?」
姚平仲看向身後一名部將,那人稟報導:「迴太尉,諸州軍縣,已到番兵弓箭手兩萬零七百,勇壯三萬二千,離最後期限,還有四日。」
徐衛點點頭,在軍營裏緩步而行,左右張望。到底是邊疆地區,在這艱苦的條件下,番漢士卒個個體魄雄健,麵目兇狠,似乎還沒有脫離原始的野蠻。他走到一名士卒麵前,上下打量,隻見那人估計三四十歲,個頭比他還高,又長得極其壯實。穿一領皮袍,外頭隻罩著件鐵身甲,頂上也是頂皮盔,插著兩支也不知是什麽鳥毛,挽起袖口,露出兩條肌肉鼓鼓的手臂來。手裏拄著把大刀,可能因為多年使用的原因,這刀已經比原來窄了不少,但刃口仍舊磨得十分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