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盤據仁多泉城的是黨項人麽?」張慶又問。
「不是,仁多泉城及其周邊地帶,是由六穀蕃部的一支控製的。六穀吐蕃被黨項人攻滅以後,大部臣服西夏,少部轉投河湟吐蕃,也就是現在熙河境內的羌人。現在仁多泉城的城主,是從前六穀之一的陽妃穀吐蕃首領的後人,名叫彝生者龍,他受夏主委派,率部坐鎮仁多泉城,麾下數萬帳,有精兵兩萬餘,王經略曾經派兵取過,但大敗而迴。卑職帥熙河,也曾想收復此地,隻是為金賊所累,這才……」
張慶聽得頭大,雖然他是陝西的官員,但對於黨項、吐蕃、大宋之間的歷史實在了解不多。當下問道:「這麽說,那仁多泉城的吐蕃人,跟熙河的吐蕃是一家?」
「是,不過吐蕃早就崩潰了,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六穀吐蕃被西夏攻滅,河湟吐蕃也曾經反覆於宋夏之間,所以神宗皇帝才下決心將河湟吐蕃收服,建立州縣,置熙河一路。」姚平仲道。
「不是說河湟吐蕃世世代代忠於大宋麽?」張慶疑惑道。
姚平仲一聲苦笑,徐衛插話道:「對內宣傳,都這麽說。」
「宣撫相公一語中的,不過這些年經過王經略和卑職的彈壓,熙河境內的吐蕃倒罕有反叛騷亂的事情發生。這次仁多泉城的西賊來攻,確實是個意外。」姚平仲解釋道。
士兵煮好了飯食,端進來給三人,剛吃幾口便聽到城外喊殺聲四起,想是已經開始攻城。
「吃,那個,把我酒拿來。」徐衛隨口道。
見他如此淡定,姚平仲倒也不慌了。張慶扒幾口飯食,接過徐衛遞過來的酒喝一口,道:「如今陝西和西夏緩和關係,雙方隻談買賣,不起兵戈。彝生者龍此次來犯,恐怕也不為夏主所容。等此間事畢,製置司可派人跟黨項交涉,杜絕此類……」
「張機宜有所不知,那廝盤踞仁多泉城一帶十數年,根基極厚。這麽說吧,隻要他不舉兵反叛,夏主不會把他怎麽樣。青麵夜叉知道麽?就是李世輔領兵平定的那位?青麵夜叉在邊境上為禍多年,夏軍都拿他沒辦法,可他就是不敢招惹彝生者龍。」姚平仲道。
徐衛一邊大嚼,一邊問道:「那你敢麽?」
小太尉一愣:「卑職倒不懼他,隻是如今相公極力拉攏西夏,若熙河軍大舉進攻,恐怕於兩國有妨。」
「你能明白這一點,很好。眼下,我們西軍的策略,就是利用夏金之間的矛盾,拉攏黨項人,再聯絡契丹人,共同來對付女真人。邊界上這種衝突,不要影響大局。盡快把它解決下來。」徐衛道。
姚平仲搖了搖頭:「相公,這都兵戎相見了,想解決……」
「他不是借糧麽?給他就是。」徐衛漫不經心。
張慶一抬頭:「這可不是上策,給了他糧,他反倒以為西軍畏懼。今年給了,明年又來,幾時是個頭?」
徐衛輕笑道:「所以說,要先打,再給。等將對方擊退之後,你們熙河帥司出麵跟那,叫什麽?」
「彝生者龍,他們可能跟者龍族聯過姻,所以取這名字。」姚平仲道。
「嗯,跟他談談,他要的糧食和牛羊可以給他。此外,製置司也派人跟黨項交涉,讓夏主約束仁多泉城。他如果懂事,最好就此收手,如果繼續這麽搞……」徐衛臉上的神情漸漸陰沉。
激戰仍在繼續,那仁多泉城的城主發兵萬餘來攻貓牛城。宋軍雖隻千餘眾,卻都是百戰餘生之輩,憑藉堅城防守,使得羌兵無法攻破。
下午時分,從西寧州城開來的援兵兩千趕到,衝破夏軍的阻擊,從南門進城,使得城中守備力量大大增強。
夏軍仍不鬆懈,繼續猛攻。並就地取材,建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打到黃昏,城池紋絲不動,夏軍留下數百具屍體後撤紮營。有人建議徐衛等製置司官員趁機出城離開,但因為風險太大而沒能成行。
次日,從附近州縣堡寨趕來的援兵陸續到達貓牛城,宋軍兵力達到五千餘。據報,熙河帥司派出的一支四千人的精兵也正在途中。
姚平仲向徐衛請示,打算出城接戰。徐衛以此來隻為視察的理由,不幹涉指揮,姚平仲遂親率四千猛士出城,與敵接戰。徐衛和張慶就在城上觀望,隻見兩軍對陣,基本上看不到西軍在關中作戰時嚴密的陣形。但兩軍士卒都有高度決死的勇氣,往往反覆衝殺,哪怕陣形散亂,也鮮有士卒潰散逃跑。這正是羌兵剽悍之所在!
「看到沒有,那個,陣裏戴大麵的那廝。」張慶手指混戰成一團的兩軍亂陣喊道。
「誰?哪個?」徐衛找了半天不知道他在說誰。
「嗨,執大刀戴麵具那個!一件紅袍!看到沒?我注意他許久,這廝來迴沖了三次,至少手殺十數人了。」張慶說道。
聽他這麽說,徐衛也開始留意。別說,那廝戴個麵目,雖有裝神弄鬼之嫌,但武藝確實不錯,一柄大刀上下翻飛,即便被圍也能安然突出。他戴個大麵幹什麽?莫非跟本朝名臣狄青一樣,壯壯聲勢?還是說,學歷史上那蘭陵王?
「不好!那廝奔姚經略去了!」旁邊有人突然叫道。
徐衛看得仔細,那戴大麵的敵將不斷砍翻士卒,他正前方一員戰將,不是小太尉是誰?姚平仲鎧甲鮮明,目標有些明顯,正在亂軍中殺得性起,絲毫沒注意有人正砍翻士卒,接近了他!
「不是,仁多泉城及其周邊地帶,是由六穀蕃部的一支控製的。六穀吐蕃被黨項人攻滅以後,大部臣服西夏,少部轉投河湟吐蕃,也就是現在熙河境內的羌人。現在仁多泉城的城主,是從前六穀之一的陽妃穀吐蕃首領的後人,名叫彝生者龍,他受夏主委派,率部坐鎮仁多泉城,麾下數萬帳,有精兵兩萬餘,王經略曾經派兵取過,但大敗而迴。卑職帥熙河,也曾想收復此地,隻是為金賊所累,這才……」
張慶聽得頭大,雖然他是陝西的官員,但對於黨項、吐蕃、大宋之間的歷史實在了解不多。當下問道:「這麽說,那仁多泉城的吐蕃人,跟熙河的吐蕃是一家?」
「是,不過吐蕃早就崩潰了,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六穀吐蕃被西夏攻滅,河湟吐蕃也曾經反覆於宋夏之間,所以神宗皇帝才下決心將河湟吐蕃收服,建立州縣,置熙河一路。」姚平仲道。
「不是說河湟吐蕃世世代代忠於大宋麽?」張慶疑惑道。
姚平仲一聲苦笑,徐衛插話道:「對內宣傳,都這麽說。」
「宣撫相公一語中的,不過這些年經過王經略和卑職的彈壓,熙河境內的吐蕃倒罕有反叛騷亂的事情發生。這次仁多泉城的西賊來攻,確實是個意外。」姚平仲解釋道。
士兵煮好了飯食,端進來給三人,剛吃幾口便聽到城外喊殺聲四起,想是已經開始攻城。
「吃,那個,把我酒拿來。」徐衛隨口道。
見他如此淡定,姚平仲倒也不慌了。張慶扒幾口飯食,接過徐衛遞過來的酒喝一口,道:「如今陝西和西夏緩和關係,雙方隻談買賣,不起兵戈。彝生者龍此次來犯,恐怕也不為夏主所容。等此間事畢,製置司可派人跟黨項交涉,杜絕此類……」
「張機宜有所不知,那廝盤踞仁多泉城一帶十數年,根基極厚。這麽說吧,隻要他不舉兵反叛,夏主不會把他怎麽樣。青麵夜叉知道麽?就是李世輔領兵平定的那位?青麵夜叉在邊境上為禍多年,夏軍都拿他沒辦法,可他就是不敢招惹彝生者龍。」姚平仲道。
徐衛一邊大嚼,一邊問道:「那你敢麽?」
小太尉一愣:「卑職倒不懼他,隻是如今相公極力拉攏西夏,若熙河軍大舉進攻,恐怕於兩國有妨。」
「你能明白這一點,很好。眼下,我們西軍的策略,就是利用夏金之間的矛盾,拉攏黨項人,再聯絡契丹人,共同來對付女真人。邊界上這種衝突,不要影響大局。盡快把它解決下來。」徐衛道。
姚平仲搖了搖頭:「相公,這都兵戎相見了,想解決……」
「他不是借糧麽?給他就是。」徐衛漫不經心。
張慶一抬頭:「這可不是上策,給了他糧,他反倒以為西軍畏懼。今年給了,明年又來,幾時是個頭?」
徐衛輕笑道:「所以說,要先打,再給。等將對方擊退之後,你們熙河帥司出麵跟那,叫什麽?」
「彝生者龍,他們可能跟者龍族聯過姻,所以取這名字。」姚平仲道。
「嗯,跟他談談,他要的糧食和牛羊可以給他。此外,製置司也派人跟黨項交涉,讓夏主約束仁多泉城。他如果懂事,最好就此收手,如果繼續這麽搞……」徐衛臉上的神情漸漸陰沉。
激戰仍在繼續,那仁多泉城的城主發兵萬餘來攻貓牛城。宋軍雖隻千餘眾,卻都是百戰餘生之輩,憑藉堅城防守,使得羌兵無法攻破。
下午時分,從西寧州城開來的援兵兩千趕到,衝破夏軍的阻擊,從南門進城,使得城中守備力量大大增強。
夏軍仍不鬆懈,繼續猛攻。並就地取材,建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打到黃昏,城池紋絲不動,夏軍留下數百具屍體後撤紮營。有人建議徐衛等製置司官員趁機出城離開,但因為風險太大而沒能成行。
次日,從附近州縣堡寨趕來的援兵陸續到達貓牛城,宋軍兵力達到五千餘。據報,熙河帥司派出的一支四千人的精兵也正在途中。
姚平仲向徐衛請示,打算出城接戰。徐衛以此來隻為視察的理由,不幹涉指揮,姚平仲遂親率四千猛士出城,與敵接戰。徐衛和張慶就在城上觀望,隻見兩軍對陣,基本上看不到西軍在關中作戰時嚴密的陣形。但兩軍士卒都有高度決死的勇氣,往往反覆衝殺,哪怕陣形散亂,也鮮有士卒潰散逃跑。這正是羌兵剽悍之所在!
「看到沒有,那個,陣裏戴大麵的那廝。」張慶手指混戰成一團的兩軍亂陣喊道。
「誰?哪個?」徐衛找了半天不知道他在說誰。
「嗨,執大刀戴麵具那個!一件紅袍!看到沒?我注意他許久,這廝來迴沖了三次,至少手殺十數人了。」張慶說道。
聽他這麽說,徐衛也開始留意。別說,那廝戴個麵目,雖有裝神弄鬼之嫌,但武藝確實不錯,一柄大刀上下翻飛,即便被圍也能安然突出。他戴個大麵幹什麽?莫非跟本朝名臣狄青一樣,壯壯聲勢?還是說,學歷史上那蘭陵王?
「不好!那廝奔姚經略去了!」旁邊有人突然叫道。
徐衛看得仔細,那戴大麵的敵將不斷砍翻士卒,他正前方一員戰將,不是小太尉是誰?姚平仲鎧甲鮮明,目標有些明顯,正在亂軍中殺得性起,絲毫沒注意有人正砍翻士卒,接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