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這一槓子插進來,三名大金官員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甚至也忘了先前說到哪裏了。唐鞏幹咳兩聲,隻得從頭道:「此番會同貴國朝廷使者來川陝,便是為休兵罷戰,促成議和。這,這個,還要請王宣撫,徐宣撫大力協作,今日是有些緊,我等明日啟程入陝,諸位看……」
王庶看向徐衛,後者也看向他,王宣撫會意,也不理會金使,向兩名行朝使臣道:「兩位可將事情原由,詳細報予徐宣撫知道。」
話一出口,那帶天章閣侍製頭銜的官員起身道:「徐宣撫,是這樣的……」
徐衛一伸手,示意他坐下說。那官員坐定後,解釋道:「此番大金國再次派出使團下江南,與我朝展開和議。聖上和宰執大臣已經同意幾個大前提。現在我五人同至川陝就是督促西軍停止進兵,維持目前的局麵。因此……」
那官員說到此處,向唐鞏點了點頭,後者馬上接過話頭:「因此要請徐宣撫勒令西軍,停止在黃河西岸的舉動。」
張浚先前已經知道情況,此時也向徐衛解釋道:「此次議和的前提,便是大金國承認陝西為我朝固有領土。」
聽到這句,徐衛總算開口了,不過他沒發表什麽意見,而是對王庶道:「宣撫相公,你看如何?」
本來,徐衛一到,就讓先前三個飛揚跋扈的金使手足無措,王庶雖是個實誠君子,忠厚長者,但心頭多少有點不是滋味。現在徐衛以平級的身份主動請示他,讓他很高興,遂道:「前線戰守,素來是徐宣撫負責,朝廷既有明令,你看著辦吧。」
徐衛點點頭,朗聲道:「既然兩國議和,要求先休兵罷戰,我身為邊帥,哪有不從之理?這樣罷,幾位若不懼勞苦,今日就隨我入陝,如何?」
唐鞏一聽,正中下懷,這事當然是越快越好!連聲道:「可以可以,今日最好不過!」
徐衛又問王庶和張浚:「如此,則本司當派一員上官同行。」
張浚不假思索:「那下官就走一遭?」
「有德遠去,再合適不過了。那就這麽議定了,本官也就不講那些虛禮,咱們先把公事辦完,等迴來綿州,再替金使設宴款待。」王庶說道。盡管兩國苦大仇深,這外交上的禮儀還是要講的。
唐鞏等人稱謝,議定之後,宋金五位使者即還館驛收拾。他們一走,張浚馬上道:「徐宣撫,延安已被圍困多時,陷於絕境,此時罷戰,於我軍可有妨害?」
這個問題徐衛先前就已經想明白了,笑道:「宣撫相公,德遠兄,延安東城之堅,前所未見。韓常又是個長於防守的名將,若是圍到最後,金軍肯定是糧盡援絕。但在此之前,韓常必然用盡一切手段掙紮。現在既有金使至此,又承認陝西是我領土,韓常隻有交出城池一條路可走。如此一來,免了我軍將士許多傷亡,又省了許多周折,城中百姓也可早日脫離苦海,有何妨害?美中不足嘛,東城裏金軍還不少,現在隻能讓他們撤過河東去。」
王庶聽了,笑道:「我軍誌在收復失地,他孤軍一支,饒他一迴又如何?那,子昂和德遠同去,盡快將此事辦妥,陝西全境便告光復,我等於朝廷,於百姓,也有個交待了。」
徐衛應允道:「這是自然,德遠,你收拾收拾,稍後我們就走。」
當日下午,宋金兩國的官員離了綿州,經漢中入鳳翔,再轉往長安。此時,西部當中損失比較大的部隊已經撤到京兆府和耀州一帶休整,姚平仲的熙河軍還在同州警戒。徐衛引眾至同州,命令熙河帥司作好相應準備後,即讓金使北上延安。
所過之處,那三名金國官員看到,雖然大戰方畢,但這些光復地區已經開始初步的恢復和重建,不由得對南朝川陝機構的辦事效率刮目相看。進入延安地界以後,他們更意外地發現,宋軍竟然在圍困金軍的過程中還不忘屯田,延安境內的田地很少有荒蕪的,長勢良好的小麥再過個把月就能收割了!看到這些,他們也就不難明白,韓常統率的金軍為什麽會失敗。
四月二十日,延安東城。
矮牆、壕溝、陷坑、鹿角、拒馬,構成了一道嚴密的環形包圍圈,將城池死死困住。但仍舊不難發現,障礙帶裏有戰鬥過的痕跡,而且發生的時間並不長。再看城頭,金軍戰旗仍舊在微風中輕輕擺動,旗下,是林立的士卒,並不曾有絲毫懈怠。
盡管被圍困了好幾個月,但金軍憑藉著堅固的城池,充足的物資,仍舊有信心堅守延安東城。隻是,盼望中的援兵並沒有到來,將士們在期待中一天天度去,到了眼下,都有些絕望了。軍中開始有流言,說咱們隻能跟延安共存亡,不會有人來救。
可今天,救他們的人,還真就來了。
城南這一麵牆上的守卒發現宋軍在拆除部分障礙,似乎是想清出一條道來。守城軍官立刻將這個消息報告了韓常,後者火帶趕上城頭。
憑城眺去,隻見西軍士卒已經清開一道狹窄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弓弩射程之外。如果說對方想攻城,不會隻清這麽窄的一條路,應該想派人來和城中聯繫。韓常第一個反應就是,徐衛莫不是想勸降我?
果然不出他所料,此刻,一騎從那道圍牆外緩緩而入。不過,等距離近一些,城上的人赫然發現,來者竟是一副女真打扮!這突然出現的情況使得城頭上騷動起來,將士們都議論著到底是怎麽迴事。
王庶看向徐衛,後者也看向他,王宣撫會意,也不理會金使,向兩名行朝使臣道:「兩位可將事情原由,詳細報予徐宣撫知道。」
話一出口,那帶天章閣侍製頭銜的官員起身道:「徐宣撫,是這樣的……」
徐衛一伸手,示意他坐下說。那官員坐定後,解釋道:「此番大金國再次派出使團下江南,與我朝展開和議。聖上和宰執大臣已經同意幾個大前提。現在我五人同至川陝就是督促西軍停止進兵,維持目前的局麵。因此……」
那官員說到此處,向唐鞏點了點頭,後者馬上接過話頭:「因此要請徐宣撫勒令西軍,停止在黃河西岸的舉動。」
張浚先前已經知道情況,此時也向徐衛解釋道:「此次議和的前提,便是大金國承認陝西為我朝固有領土。」
聽到這句,徐衛總算開口了,不過他沒發表什麽意見,而是對王庶道:「宣撫相公,你看如何?」
本來,徐衛一到,就讓先前三個飛揚跋扈的金使手足無措,王庶雖是個實誠君子,忠厚長者,但心頭多少有點不是滋味。現在徐衛以平級的身份主動請示他,讓他很高興,遂道:「前線戰守,素來是徐宣撫負責,朝廷既有明令,你看著辦吧。」
徐衛點點頭,朗聲道:「既然兩國議和,要求先休兵罷戰,我身為邊帥,哪有不從之理?這樣罷,幾位若不懼勞苦,今日就隨我入陝,如何?」
唐鞏一聽,正中下懷,這事當然是越快越好!連聲道:「可以可以,今日最好不過!」
徐衛又問王庶和張浚:「如此,則本司當派一員上官同行。」
張浚不假思索:「那下官就走一遭?」
「有德遠去,再合適不過了。那就這麽議定了,本官也就不講那些虛禮,咱們先把公事辦完,等迴來綿州,再替金使設宴款待。」王庶說道。盡管兩國苦大仇深,這外交上的禮儀還是要講的。
唐鞏等人稱謝,議定之後,宋金五位使者即還館驛收拾。他們一走,張浚馬上道:「徐宣撫,延安已被圍困多時,陷於絕境,此時罷戰,於我軍可有妨害?」
這個問題徐衛先前就已經想明白了,笑道:「宣撫相公,德遠兄,延安東城之堅,前所未見。韓常又是個長於防守的名將,若是圍到最後,金軍肯定是糧盡援絕。但在此之前,韓常必然用盡一切手段掙紮。現在既有金使至此,又承認陝西是我領土,韓常隻有交出城池一條路可走。如此一來,免了我軍將士許多傷亡,又省了許多周折,城中百姓也可早日脫離苦海,有何妨害?美中不足嘛,東城裏金軍還不少,現在隻能讓他們撤過河東去。」
王庶聽了,笑道:「我軍誌在收復失地,他孤軍一支,饒他一迴又如何?那,子昂和德遠同去,盡快將此事辦妥,陝西全境便告光復,我等於朝廷,於百姓,也有個交待了。」
徐衛應允道:「這是自然,德遠,你收拾收拾,稍後我們就走。」
當日下午,宋金兩國的官員離了綿州,經漢中入鳳翔,再轉往長安。此時,西部當中損失比較大的部隊已經撤到京兆府和耀州一帶休整,姚平仲的熙河軍還在同州警戒。徐衛引眾至同州,命令熙河帥司作好相應準備後,即讓金使北上延安。
所過之處,那三名金國官員看到,雖然大戰方畢,但這些光復地區已經開始初步的恢復和重建,不由得對南朝川陝機構的辦事效率刮目相看。進入延安地界以後,他們更意外地發現,宋軍竟然在圍困金軍的過程中還不忘屯田,延安境內的田地很少有荒蕪的,長勢良好的小麥再過個把月就能收割了!看到這些,他們也就不難明白,韓常統率的金軍為什麽會失敗。
四月二十日,延安東城。
矮牆、壕溝、陷坑、鹿角、拒馬,構成了一道嚴密的環形包圍圈,將城池死死困住。但仍舊不難發現,障礙帶裏有戰鬥過的痕跡,而且發生的時間並不長。再看城頭,金軍戰旗仍舊在微風中輕輕擺動,旗下,是林立的士卒,並不曾有絲毫懈怠。
盡管被圍困了好幾個月,但金軍憑藉著堅固的城池,充足的物資,仍舊有信心堅守延安東城。隻是,盼望中的援兵並沒有到來,將士們在期待中一天天度去,到了眼下,都有些絕望了。軍中開始有流言,說咱們隻能跟延安共存亡,不會有人來救。
可今天,救他們的人,還真就來了。
城南這一麵牆上的守卒發現宋軍在拆除部分障礙,似乎是想清出一條道來。守城軍官立刻將這個消息報告了韓常,後者火帶趕上城頭。
憑城眺去,隻見西軍士卒已經清開一道狹窄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弓弩射程之外。如果說對方想攻城,不會隻清這麽窄的一條路,應該想派人來和城中聯繫。韓常第一個反應就是,徐衛莫不是想勸降我?
果然不出他所料,此刻,一騎從那道圍牆外緩緩而入。不過,等距離近一些,城上的人赫然發現,來者竟是一副女真打扮!這突然出現的情況使得城頭上騷動起來,將士們都議論著到底是怎麽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