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轉麵無恩,毫無信譽可言。要用你的時候比親爹還親,用不著你了就把你當個屁。我幫它打退了宋軍,它能割地給大夏麽?
如果就此退兵,倒是誰也不得罪。可國家興師動眾,發數萬精兵南下,不可能連口湯都沒得喝吧?
「唉,難。」王樞搖頭嘆息道。
馬擴及隨從被扣留在夏營多日,王樞命人厚待,卻一直不見。在此期間,韓常也不斷派遣使者來平戎,催促夏軍進兵,王樞起初還接見一番,到後來幹脆讓部下去應付。
而觀宋軍方麵,丹州糧道一打通,軍糧即輸入軍營,後勤保障沒有了顧慮。再加上姚平仲奪取了蒲津關,後顧無憂。徐衛也不願意冒著跟兩國軍隊開戰的危險匆忙進攻,延安戰場一時沉寂。
九月初七,熙河帥姚平仲來報,於河中府發現金軍集結跡象,可能是韓常的援兵到了。為了保險起見,他已命部隊全力扼守黃河西岸的壁壘浮橋,並派兵在風陵渡設防,又不時遣遊騎沿河巡弋,以防金人偷渡。
而一直到九月初,金國使臣還在杭州行在跟大宋方麵交涉,指責西軍挑起戰端,大宋是否沒有和談的誠意?又威脅,如果西軍不勒兵迴師,那麽大金國將中止和談,兩國重迴敵對狀態。
皇帝趙諶到底是個少年天子,被這一嚇有些動搖,幾次召宰執詢問。徐處仁和徐衛二卿到底有無把握收復陝西?這場仗打勝了還好說,萬一戰敗,和談沒指望事小,金人再起大軍來攻,那後果可就堪憂了。
而太上皇趙桓也不斷地給兒子施加壓力,連哄帶嚇,說徐衛隻要一戰敗,陝西就得丟個幹淨,還得連累四川。金人見此情況,必然罷和議,盡起大軍來侵。
非但皇室如此,朝中部分大臣此時也開始改變立場。認為既然北麵有誠意議和,還是讓西軍別打了,先談吧。
徐紹頂著極大的壓力,老實說,他也不敢保證徐衛就一定能戰勝。但是,不要幹涉西軍行動,是他極力主張的,現在箭已發出,哪有收迴的道理?因此,也隻能硬著頭皮,堅稱西軍必能收復失地。
趙桓逮住這個把柄,這話是你說的啊,戰敗了怎麽辦?你負責?徐紹被逼得沒辦法,將心一橫,我負責!西軍若是戰敗,我引咎辭職!
九月初八,猶豫不決的王樞終於願意接見宋使馬擴了。他想聽聽徐衛有什麽說法,從而權衡利弊,決定進退。
李世輔進入馬擴所居之帳,發現對方正在帳中活動筋骨,遂問道:「馬參議身處夏營,為何還如此悠閑?」
馬擴抹了一把汗,笑道:「你們又不會殺我,怎不悠閑?」
「你就如此肯定?」李世輔問道。
「當然,你此來,可是奉夏帥之命,請我去相見?」馬擴也問道。
李世輔一怔,不得不點頭承認。馬擴見狀,即取了衣服穿上,說道:「那煩勞引路。」
李世輔卻未動,沉思半晌,轉身至帳口,將士卒遣開,而後迴來直視著馬擴,沉聲道:「參議官人當日問我是否漢人。」
「你一口陝北鄉音,不問也知。」馬擴笑道。在西夏也有漢人,這不是什麽稀奇事。
「在下李世輔。」李世輔終於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聽聞此言,馬擴不禁色變道:「你就是李世輔?令尊可是李永奇?」
「正是。」李世輔鄭重道。
馬擴一搖頭,扼腕嘆惜道:「當時,你父子遣人來報,欲迴歸大宋,徐宣撫還命環慶帥劉光世接應,哪知……」
聽他提起這個,李世輔情緒激動,眼眶泛紅:「當年鄜延淪陷,金人授我父子官職,先父聚子弟泣曰『我宋臣也,世受國恩,乃為彼用邪!』然身陷賊營,無可奈何,隻得忍辱含垢,無時不在謀劃歸國。及徐帥總節關輔,西軍兵威日隆,我父子便欲舉事,怎料事泄致敗,我全家老小皆為金人所害,此不共戴天之仇,世輔如何不報!」
馬擴安慰幾句,便問道:「雖然事敗,但你卻逃出生天,為何不西來投奔,反而去了西夏?」
「當日,我隻餘二十六騎,無顏麵見徐帥,隻得一路北逃入黨項地。夏主接見了我,問明緣故,我本想向夏主借兵復仇,夏主許諾若我能建功則不惜借兵。在下負著血海深仇,領兵平定有叛亂,夏主大喜,使命王樞、移訛和在下領精兵六萬南來,欲取鄜延。」李世輔道出了其中隱情。
馬擴驚疑不定,夏軍此來,果然是為爭利的!對方意在鄜延,我方亦然,這矛盾可避免不了!
見對方不說話,李世輔懇切道:「前日,官人問我是否漢人,我不答,因為我是黨項人。但,自唐以來,我家世襲蘇尾九族巡檢,累受國恩,如何不報?」
馬擴未知真假,隨口道:「真忠義之士也!」
「世輔此來,雖為復仇,但徐宣撫大軍既已兵臨延安,我豈有敵對之理?現在,便是我歸國之時!願效死於徐帥麾下,光復全陝,報我大仇!」李世輔這幾句話說得鏗鏘有力,馬擴聞之,也不禁感動!
但轉念,他就察覺到此事難辦,問道:「你受夏主之命而來,便欲忠義歸朝,但王樞等人如何肯走?」
李世輔顯然早已主張,接口道:「參議此去,可好言相勸,曉以利害。若王樞移訛肯從自然是好。」
馬擴心頭一跳,挑眉道:「若對方不從……」
如果就此退兵,倒是誰也不得罪。可國家興師動眾,發數萬精兵南下,不可能連口湯都沒得喝吧?
「唉,難。」王樞搖頭嘆息道。
馬擴及隨從被扣留在夏營多日,王樞命人厚待,卻一直不見。在此期間,韓常也不斷派遣使者來平戎,催促夏軍進兵,王樞起初還接見一番,到後來幹脆讓部下去應付。
而觀宋軍方麵,丹州糧道一打通,軍糧即輸入軍營,後勤保障沒有了顧慮。再加上姚平仲奪取了蒲津關,後顧無憂。徐衛也不願意冒著跟兩國軍隊開戰的危險匆忙進攻,延安戰場一時沉寂。
九月初七,熙河帥姚平仲來報,於河中府發現金軍集結跡象,可能是韓常的援兵到了。為了保險起見,他已命部隊全力扼守黃河西岸的壁壘浮橋,並派兵在風陵渡設防,又不時遣遊騎沿河巡弋,以防金人偷渡。
而一直到九月初,金國使臣還在杭州行在跟大宋方麵交涉,指責西軍挑起戰端,大宋是否沒有和談的誠意?又威脅,如果西軍不勒兵迴師,那麽大金國將中止和談,兩國重迴敵對狀態。
皇帝趙諶到底是個少年天子,被這一嚇有些動搖,幾次召宰執詢問。徐處仁和徐衛二卿到底有無把握收復陝西?這場仗打勝了還好說,萬一戰敗,和談沒指望事小,金人再起大軍來攻,那後果可就堪憂了。
而太上皇趙桓也不斷地給兒子施加壓力,連哄帶嚇,說徐衛隻要一戰敗,陝西就得丟個幹淨,還得連累四川。金人見此情況,必然罷和議,盡起大軍來侵。
非但皇室如此,朝中部分大臣此時也開始改變立場。認為既然北麵有誠意議和,還是讓西軍別打了,先談吧。
徐紹頂著極大的壓力,老實說,他也不敢保證徐衛就一定能戰勝。但是,不要幹涉西軍行動,是他極力主張的,現在箭已發出,哪有收迴的道理?因此,也隻能硬著頭皮,堅稱西軍必能收復失地。
趙桓逮住這個把柄,這話是你說的啊,戰敗了怎麽辦?你負責?徐紹被逼得沒辦法,將心一橫,我負責!西軍若是戰敗,我引咎辭職!
九月初八,猶豫不決的王樞終於願意接見宋使馬擴了。他想聽聽徐衛有什麽說法,從而權衡利弊,決定進退。
李世輔進入馬擴所居之帳,發現對方正在帳中活動筋骨,遂問道:「馬參議身處夏營,為何還如此悠閑?」
馬擴抹了一把汗,笑道:「你們又不會殺我,怎不悠閑?」
「你就如此肯定?」李世輔問道。
「當然,你此來,可是奉夏帥之命,請我去相見?」馬擴也問道。
李世輔一怔,不得不點頭承認。馬擴見狀,即取了衣服穿上,說道:「那煩勞引路。」
李世輔卻未動,沉思半晌,轉身至帳口,將士卒遣開,而後迴來直視著馬擴,沉聲道:「參議官人當日問我是否漢人。」
「你一口陝北鄉音,不問也知。」馬擴笑道。在西夏也有漢人,這不是什麽稀奇事。
「在下李世輔。」李世輔終於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聽聞此言,馬擴不禁色變道:「你就是李世輔?令尊可是李永奇?」
「正是。」李世輔鄭重道。
馬擴一搖頭,扼腕嘆惜道:「當時,你父子遣人來報,欲迴歸大宋,徐宣撫還命環慶帥劉光世接應,哪知……」
聽他提起這個,李世輔情緒激動,眼眶泛紅:「當年鄜延淪陷,金人授我父子官職,先父聚子弟泣曰『我宋臣也,世受國恩,乃為彼用邪!』然身陷賊營,無可奈何,隻得忍辱含垢,無時不在謀劃歸國。及徐帥總節關輔,西軍兵威日隆,我父子便欲舉事,怎料事泄致敗,我全家老小皆為金人所害,此不共戴天之仇,世輔如何不報!」
馬擴安慰幾句,便問道:「雖然事敗,但你卻逃出生天,為何不西來投奔,反而去了西夏?」
「當日,我隻餘二十六騎,無顏麵見徐帥,隻得一路北逃入黨項地。夏主接見了我,問明緣故,我本想向夏主借兵復仇,夏主許諾若我能建功則不惜借兵。在下負著血海深仇,領兵平定有叛亂,夏主大喜,使命王樞、移訛和在下領精兵六萬南來,欲取鄜延。」李世輔道出了其中隱情。
馬擴驚疑不定,夏軍此來,果然是為爭利的!對方意在鄜延,我方亦然,這矛盾可避免不了!
見對方不說話,李世輔懇切道:「前日,官人問我是否漢人,我不答,因為我是黨項人。但,自唐以來,我家世襲蘇尾九族巡檢,累受國恩,如何不報?」
馬擴未知真假,隨口道:「真忠義之士也!」
「世輔此來,雖為復仇,但徐宣撫大軍既已兵臨延安,我豈有敵對之理?現在,便是我歸國之時!願效死於徐帥麾下,光復全陝,報我大仇!」李世輔這幾句話說得鏗鏘有力,馬擴聞之,也不禁感動!
但轉念,他就察覺到此事難辦,問道:「你受夏主之命而來,便欲忠義歸朝,但王樞等人如何肯走?」
李世輔顯然早已主張,接口道:「參議此去,可好言相勸,曉以利害。若王樞移訛肯從自然是好。」
馬擴心頭一跳,挑眉道:「若對方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