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此為敘前線將士之功,錄相關人員之過,最後擬定的細目,請相公裁奪。」佐官將公文遞到徐紹麵前。後者一邊咳,一邊看。這上了年紀,且身患重疾之人,最怕寒冬。但沒辦法,徐紹身為次相,真正的日理萬機。
逐一看罷之後,徐紹道:「張伯奮忠良之後,雖然戰敗丟城,念在他高祖和其父張叔夜的功勞上,可適當從輕發落。我看這樣,降五官,貶個團練副使,尋個合適地方編管。你把本相這個意思,跟有司說一下。」
「是,下官謹記。」佐官迴答道。
徐紹再看一次,又道:「嶽飛接替張仲雄指揮,沉穩有謀,功勞不小。可特授觀察使,充任荊湖宣撫司副都統製。」
「是。」佐官隻能應下。本來,這是有司已經擬定好的,但徐相素來如此,大筆一勾,嘴皮一動,就以他說的為準。
「另外,折家子弟要多加撫慰,方能彰顯聖上和朝廷之恩義,折彥野再拔一級,折彥若再提一級。對了,折可求以年老乞罷,有司是怎麽議的?」徐紹問道。
「不許。」佐官迴答道。
「對,折可求是軍中元老,威望卓著,離不開他啊。」徐紹說著,又是一陣咳嗽。再看一遍,才將公文遞還佐官。
「徐相,因戰事的緣故,中書積壓的公案為數不少,有司再三敦請……」佐官說得有些為難。因為都知道徐紹身體不好,他的得力助手秦檜又被罷免,朝廷這麽多事,都賴他一人,實在不忍心。
「唉,若會之在,何至如此?罷了,都拿來吧。」徐紹嘆道。
佐官領命而去,剛出宰相的辦公堂就跟一位同僚撞個滿杯,後來的也沒空道個歉,匆匆入內,疾聲道:「徐相,川陝宣撫處置司和陝西製置司上書到。」
「哦?拿來!」徐紹來了精神。在此之前,徐處仁已經上報朝廷,說是陝西製置使徐衛親率西軍三萬餘,兵出潼關,討伐河南金軍,以策應襄漢,卻不知結果如何?
佐官遞上奏本,徐紹先取了徐處仁的本,展開來看。這一看,直看得頻頻點頭,嗯個不停。老九到底是個爭氣的孩子,看看,三戰三捷,復洛陽,占虎牢,破鄭州,竟一度打到東京城郊!而且就在他從前練兵的牟駝岡紮下營寨!最重要的是,這一次西軍東征,斬獲無算!
「好!此番若無川陝宣撫司相助,折何二宣撫豈能建功?」徐紹一時忘了病痛,捶案贊道。
看畢川陝宣撫司所奏,又拿起侄兒的奏本,先沒看內容,隻觀字跡。這個老九,光顧著練兵打仗,怎就不多讀些書,練些字?好歹也是建節的人,這手字實在不堪!便是讀過幾年書院的學生,也比他這雞扒似的字工整!
可當徐紹看到奏本內容時,卻再也沒有這份閑情雅致來關心侄兒的學業了。「永昌陵以下皆驚犯,泰陵至暴露,臣解身著紫袍覆之,就地淺葬……」永昌陵就是太祖趙匡胤的陵寢,永泰陵則是哲宗趙煦的陵寢。
那佐官立在旁邊,見宰相鬚髮皆動,牙關緊咬,一雙眼睛漸漸染紅,不知何故。突然,徐紹一拳打在案桌上,震得紙筆墨硯亂顫,駭得佐官大驚失色!
「金賊!終我一生,不與媾和!」徐紹狂吼之聲,驚動了外麵辦公的副相和佐官。眾官紛紛聚攏過來,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
「快!請朱相、許樞密、劉樞密、各參知政事及簽書樞密過府!」
葛嶺,東晉著名方士葛洪葛仙人修習之所,行在遷到杭州以後。道君就住在此處,每日「潛心」修煉,以期飛升。隻是道君終究還是塵緣未了,仍懷念他君臨天下的時光,所以還沒有修成正果。
及至徐紹、朱勝非、許翰、秦檜等人發動政變,迫趙桓下台,擁立新君。趙佶本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哪知,趙諶上台以後,仍舊受到其父趙桓的掣肘和影響。他這個皇祖父根本插不上手,時間一長,道君還真就把這些看淡了,從此閉門於葛嶺抱樸廬,居於半閑堂,每日研習經典,修煉丹藥,與草木為伴,風月為朋。閑時,仍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寫上幾筆瘦金體,畫上幾幅花鳥畫,日子倒也過得平淡。
除了他最愛的第三子,嘉王趙楷時常來看望他以外,幾乎不接見任何人。太上皇趙桓和皇帝趙諶,按例,每月應該來探望他四次,但這兩父子時常藉故不至,道君也不以為意。
這一日,道君在當日徐紹等人拜見他,請求出山作主,促成政變的那塊巨石上打坐,或許是采天地之靈氣吧。不過,看起來今天道君心緒不寧,坐了一陣,起身迴到半閑堂,使內侍取來紙筆,有心寫畫他幾筆,但無論是寫字,還是畫畫,剛開始幾筆,就覺得毫無生氣,遂將筆一扔,怪道:「何至於心神不寧?莫非有災禍?」
正疑惑時,有道士來報,其實也是內侍扮的,說是太上皇趙桓,聖上趙諶,以及朝中宰執大臣齊至抱樸廬,求見道君。
趙佶聽罷,淡淡一句:「我已是閑逸之人,俗事與我無關。」竟不見兒孫及當朝重臣。
道士依言外出稟報,不多時又來,道:「太上與官家跪於門外,眾大臣掩淚不止。」
趙佶聽到這裏,倒覺得奇怪了,這是什麽情況?又非國破家亡,何必如此?轉念一想,難道是金軍打過長江來了?一念至此,便道:「讓他們進來吧。」語畢,重新拾起筆,草草幾下,勾出幾點梅來,覺得有些意思了,遂捉了衣袖,潛心作畫。
逐一看罷之後,徐紹道:「張伯奮忠良之後,雖然戰敗丟城,念在他高祖和其父張叔夜的功勞上,可適當從輕發落。我看這樣,降五官,貶個團練副使,尋個合適地方編管。你把本相這個意思,跟有司說一下。」
「是,下官謹記。」佐官迴答道。
徐紹再看一次,又道:「嶽飛接替張仲雄指揮,沉穩有謀,功勞不小。可特授觀察使,充任荊湖宣撫司副都統製。」
「是。」佐官隻能應下。本來,這是有司已經擬定好的,但徐相素來如此,大筆一勾,嘴皮一動,就以他說的為準。
「另外,折家子弟要多加撫慰,方能彰顯聖上和朝廷之恩義,折彥野再拔一級,折彥若再提一級。對了,折可求以年老乞罷,有司是怎麽議的?」徐紹問道。
「不許。」佐官迴答道。
「對,折可求是軍中元老,威望卓著,離不開他啊。」徐紹說著,又是一陣咳嗽。再看一遍,才將公文遞還佐官。
「徐相,因戰事的緣故,中書積壓的公案為數不少,有司再三敦請……」佐官說得有些為難。因為都知道徐紹身體不好,他的得力助手秦檜又被罷免,朝廷這麽多事,都賴他一人,實在不忍心。
「唉,若會之在,何至如此?罷了,都拿來吧。」徐紹嘆道。
佐官領命而去,剛出宰相的辦公堂就跟一位同僚撞個滿杯,後來的也沒空道個歉,匆匆入內,疾聲道:「徐相,川陝宣撫處置司和陝西製置司上書到。」
「哦?拿來!」徐紹來了精神。在此之前,徐處仁已經上報朝廷,說是陝西製置使徐衛親率西軍三萬餘,兵出潼關,討伐河南金軍,以策應襄漢,卻不知結果如何?
佐官遞上奏本,徐紹先取了徐處仁的本,展開來看。這一看,直看得頻頻點頭,嗯個不停。老九到底是個爭氣的孩子,看看,三戰三捷,復洛陽,占虎牢,破鄭州,竟一度打到東京城郊!而且就在他從前練兵的牟駝岡紮下營寨!最重要的是,這一次西軍東征,斬獲無算!
「好!此番若無川陝宣撫司相助,折何二宣撫豈能建功?」徐紹一時忘了病痛,捶案贊道。
看畢川陝宣撫司所奏,又拿起侄兒的奏本,先沒看內容,隻觀字跡。這個老九,光顧著練兵打仗,怎就不多讀些書,練些字?好歹也是建節的人,這手字實在不堪!便是讀過幾年書院的學生,也比他這雞扒似的字工整!
可當徐紹看到奏本內容時,卻再也沒有這份閑情雅致來關心侄兒的學業了。「永昌陵以下皆驚犯,泰陵至暴露,臣解身著紫袍覆之,就地淺葬……」永昌陵就是太祖趙匡胤的陵寢,永泰陵則是哲宗趙煦的陵寢。
那佐官立在旁邊,見宰相鬚髮皆動,牙關緊咬,一雙眼睛漸漸染紅,不知何故。突然,徐紹一拳打在案桌上,震得紙筆墨硯亂顫,駭得佐官大驚失色!
「金賊!終我一生,不與媾和!」徐紹狂吼之聲,驚動了外麵辦公的副相和佐官。眾官紛紛聚攏過來,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
「快!請朱相、許樞密、劉樞密、各參知政事及簽書樞密過府!」
葛嶺,東晉著名方士葛洪葛仙人修習之所,行在遷到杭州以後。道君就住在此處,每日「潛心」修煉,以期飛升。隻是道君終究還是塵緣未了,仍懷念他君臨天下的時光,所以還沒有修成正果。
及至徐紹、朱勝非、許翰、秦檜等人發動政變,迫趙桓下台,擁立新君。趙佶本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哪知,趙諶上台以後,仍舊受到其父趙桓的掣肘和影響。他這個皇祖父根本插不上手,時間一長,道君還真就把這些看淡了,從此閉門於葛嶺抱樸廬,居於半閑堂,每日研習經典,修煉丹藥,與草木為伴,風月為朋。閑時,仍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寫上幾筆瘦金體,畫上幾幅花鳥畫,日子倒也過得平淡。
除了他最愛的第三子,嘉王趙楷時常來看望他以外,幾乎不接見任何人。太上皇趙桓和皇帝趙諶,按例,每月應該來探望他四次,但這兩父子時常藉故不至,道君也不以為意。
這一日,道君在當日徐紹等人拜見他,請求出山作主,促成政變的那塊巨石上打坐,或許是采天地之靈氣吧。不過,看起來今天道君心緒不寧,坐了一陣,起身迴到半閑堂,使內侍取來紙筆,有心寫畫他幾筆,但無論是寫字,還是畫畫,剛開始幾筆,就覺得毫無生氣,遂將筆一扔,怪道:「何至於心神不寧?莫非有災禍?」
正疑惑時,有道士來報,其實也是內侍扮的,說是太上皇趙桓,聖上趙諶,以及朝中宰執大臣齊至抱樸廬,求見道君。
趙佶聽罷,淡淡一句:「我已是閑逸之人,俗事與我無關。」竟不見兒孫及當朝重臣。
道士依言外出稟報,不多時又來,道:「太上與官家跪於門外,眾大臣掩淚不止。」
趙佶聽到這裏,倒覺得奇怪了,這是什麽情況?又非國破家亡,何必如此?轉念一想,難道是金軍打過長江來了?一念至此,便道:「讓他們進來吧。」語畢,重新拾起筆,草草幾下,勾出幾點梅來,覺得有些意思了,遂捉了衣袖,潛心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