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哪裏話,職責所在,義不容辭。」姚平仲大聲道。其他將帥紛紛表態,自然都是全力支持。旁的不說,徐處仁是在朝中當過首相的,這身份之特殊,跟徐紹不相上下。更何況,歷年來,他對陝西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無形之中,也為他執掌川陝增加了分量。
「此次召諸位到秦州,不為別的,就是關於戰後陝西兵務的問題。鄜州失利,為西軍未有之敗,當然,原因很複雜,行在也作出了處理,本相不多言了。當務之急是,如何盡快使西軍恢復元氣,加強陝西的防務,以備北夷再來。會議之前,本相徵求了秦鳳徐經略的意見,他認為,西軍全麵轉入守勢之後,涇原環慶當互為依託,秦鳳熙河當唇齒相伴。其中,涇原環慶兩路,可依據地利,圖自保。秦鳳位置突出,且處關中平原西部,壓力最大,當挑起最重之責任。熙河遠離威脅,應當潛心發展,作為秦鳳的後盾。諸位以為如何?」徐處仁問道。
那一眾將帥聽了,都覺有理,而且這也是明擺著的事情。
姚平仲頭一個發言:「秦鳳控渭水,扼蜀口,壓力自然最大。熙河地處最西,在上次反攻中損失最重,確實需要潛心恢復,卑職贊同徐經略的意見。」
劉光世權代環慶帥守,估計早晚也要扶正,他現在處境艱難。想了想,直言道:「宣撫相公,諸位同袍,環慶雖有子午山作屏障,但從地理上看,卻是最靠前的。金人可藉由洛水進攻慶陽府北部,而如今,環慶帥司兵力不滿兩萬,既要防備金人,還要小心叛逃黨項的慕容洧。」語至此處,他笑了笑,沖徐衛拱手道「當然,不是針對秦鳳啊,我環慶一路,壓力也著實不輕。」
徐衛點頭道:「這確是實話,環慶帥司經歷一連串的事變,實力受到削弱,這是人所共知的。」
徐良此時突然插了一句:「你秦鳳也不好過吧?滿打滿算,帥司所節兵馬,也不過三萬,而且你是在金軍鼻孔底下過活。」
徐原突然覺得不對頭!怎麽迴事?我怎麽聽著,你們三路都在叫苦,都在擺爛,好像就我涇原一路是土豪怎地?一念至此,趕緊搶道:「不錯,自鄜州慘敗以來,西軍算是傷了筋骨了。拿我涇原帥司來說,張俊這逆賊引軍投了女真,讓涇原將士臉上無光便罷,還折了許多兵將。現在黨項人又在北邊蠢蠢欲動,難吶!」
第五百零五章 火冒三丈
徐處仁聽在耳裏,心知大帥們的話,有些是真,有些是假,當下也不深究,隻道:「諸位,幹脆這樣。本相此次前來陝西,就是為了聽取諸位的意見,把目下的困難擺出來,再加以解決。我等先理個頭緒出來,再一件一件地商議如何?」
一眾將帥都稱善,徐衛就先提了糧餉的問題。現在西軍的糧食,顯然是吃不到明年麥收。而且,從軍官的福利,到士兵的月料,普遍存在拖欠的情況。錢糧的問題不解決,對軍隊的穩定很是不利。
徐良讓隨同前來的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記下,劉光世提出了環慶兵力薄弱,急需得到補充。姚平仲又提出了,鄜州戰敗時,部隊的器械大多丟失,至今沒有補上,而熙河的作院生產能力不足,需要支援。
到了徐原這裏,他兵力裝備都不缺,但因為部隊規模龐大,錢糧的拖欠,問題尤其突出。因此反覆要求,下一批務必先滿足涇原帥司的需求。如此種種,計十餘條之多。徐處仁都命主管機宜文字記下,列出個綱要來,準備在隨後的軍事會議中加以討論。
針對糧餉的問題,徐處仁承諾迴川以後盡快協調籌集,必不使西軍有斷糧之虞。至於錢,他一再言明,要西軍將帥們體諒上頭的難處。此前徐紹主持的反攻,就已經從四川拿了不少。蜀地,盡管在大宋各地區中,物產算豐饒的,經濟算繁榮的,但僅僅以四川一地,要養十幾萬西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今年無論如何弄不來錢了,等明年吧。而且這事光靠四川不行,還得跟江南商量商量。
至於兵力補充,因為宋金方才議和,基本上不存在戰爭壓力,因此可以緩行。但徐處仁也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目前西軍的分布很不合理,該大軍集結的地方兵力薄弱,自保無虞的地方卻重兵鎮守。有鑑於此,可以勻一勻嘛。
軍事會議的前兩天,都在討論這些問題,並沒有涉及到所謂的重大人事任命。徐衛曾經私下去探徐良的口風,但對方有意迴避,並不相告。
會議一直進行到第四天,將帥們提出的問題,或解決,或擱置以後,會議的主題便開始移到人事變動上來。
首先,就是熙河帥王倚,以年事已高,請求致仕。王倚行事素來低調,他既沒有跋扈之狀,也沒有耀眼的戰績,屬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物。他執掌熙河兵權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功,因此徐處仁還是象徵性地作了挽留,但對方去意堅決。
王倚非常清楚,他的副手姚平仲,就是上頭有意栽培的熙河新帥。而且自小太尉迴歸熙河以來,軍中很多事情其實都是他在作主,王倚這個時候退下來,可以說是最合適的。徐處仁同意了王倚的請求,準許他卸任,並隨後向南方稟報。隻是,老帥退了,眾將帥都以為,徐處仁會借這個機會,直接把姚平仲扶正,但他並沒有這樣作,而是讓熙河帥位空著。
對於王彥、王稟、徐勝、徐洪四將率領的原陝西宣撫處置司直屬部隊,徐處仁並沒有再用宣撫司去直轄,而是任命王彥為「鳳洋兩興安撫使」,徐勝副之,徐洪為都統製。所謂「鳳洋兩興」,就是指鳳州、洋州、興州、興元府。從地域上說,王彥和徐四徐五,一下子從陝西軍,變成了四川軍,屯積漢中盆地,以保障和策應徐衛。之所以用王彥、徐勝、徐洪三人為首,就是考慮到他們和徐衛之間的默契。王彥原來就是徐衛的副手,現在雖然「獨立」出來,但對老長官,他自然還是懷著相當的敬意,配合起來沒有難度。至於徐四徐五,那就更不用說了。其中,王彥駐興元府,徐勝徐洪駐鳳州,鎮守大散關和尚原。因為隻是「安撫使」,不帶「經略」頭銜,所以王彥並不兼任行政職務,這也是便於徐衛控製。
「此次召諸位到秦州,不為別的,就是關於戰後陝西兵務的問題。鄜州失利,為西軍未有之敗,當然,原因很複雜,行在也作出了處理,本相不多言了。當務之急是,如何盡快使西軍恢復元氣,加強陝西的防務,以備北夷再來。會議之前,本相徵求了秦鳳徐經略的意見,他認為,西軍全麵轉入守勢之後,涇原環慶當互為依託,秦鳳熙河當唇齒相伴。其中,涇原環慶兩路,可依據地利,圖自保。秦鳳位置突出,且處關中平原西部,壓力最大,當挑起最重之責任。熙河遠離威脅,應當潛心發展,作為秦鳳的後盾。諸位以為如何?」徐處仁問道。
那一眾將帥聽了,都覺有理,而且這也是明擺著的事情。
姚平仲頭一個發言:「秦鳳控渭水,扼蜀口,壓力自然最大。熙河地處最西,在上次反攻中損失最重,確實需要潛心恢復,卑職贊同徐經略的意見。」
劉光世權代環慶帥守,估計早晚也要扶正,他現在處境艱難。想了想,直言道:「宣撫相公,諸位同袍,環慶雖有子午山作屏障,但從地理上看,卻是最靠前的。金人可藉由洛水進攻慶陽府北部,而如今,環慶帥司兵力不滿兩萬,既要防備金人,還要小心叛逃黨項的慕容洧。」語至此處,他笑了笑,沖徐衛拱手道「當然,不是針對秦鳳啊,我環慶一路,壓力也著實不輕。」
徐衛點頭道:「這確是實話,環慶帥司經歷一連串的事變,實力受到削弱,這是人所共知的。」
徐良此時突然插了一句:「你秦鳳也不好過吧?滿打滿算,帥司所節兵馬,也不過三萬,而且你是在金軍鼻孔底下過活。」
徐原突然覺得不對頭!怎麽迴事?我怎麽聽著,你們三路都在叫苦,都在擺爛,好像就我涇原一路是土豪怎地?一念至此,趕緊搶道:「不錯,自鄜州慘敗以來,西軍算是傷了筋骨了。拿我涇原帥司來說,張俊這逆賊引軍投了女真,讓涇原將士臉上無光便罷,還折了許多兵將。現在黨項人又在北邊蠢蠢欲動,難吶!」
第五百零五章 火冒三丈
徐處仁聽在耳裏,心知大帥們的話,有些是真,有些是假,當下也不深究,隻道:「諸位,幹脆這樣。本相此次前來陝西,就是為了聽取諸位的意見,把目下的困難擺出來,再加以解決。我等先理個頭緒出來,再一件一件地商議如何?」
一眾將帥都稱善,徐衛就先提了糧餉的問題。現在西軍的糧食,顯然是吃不到明年麥收。而且,從軍官的福利,到士兵的月料,普遍存在拖欠的情況。錢糧的問題不解決,對軍隊的穩定很是不利。
徐良讓隨同前來的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記下,劉光世提出了環慶兵力薄弱,急需得到補充。姚平仲又提出了,鄜州戰敗時,部隊的器械大多丟失,至今沒有補上,而熙河的作院生產能力不足,需要支援。
到了徐原這裏,他兵力裝備都不缺,但因為部隊規模龐大,錢糧的拖欠,問題尤其突出。因此反覆要求,下一批務必先滿足涇原帥司的需求。如此種種,計十餘條之多。徐處仁都命主管機宜文字記下,列出個綱要來,準備在隨後的軍事會議中加以討論。
針對糧餉的問題,徐處仁承諾迴川以後盡快協調籌集,必不使西軍有斷糧之虞。至於錢,他一再言明,要西軍將帥們體諒上頭的難處。此前徐紹主持的反攻,就已經從四川拿了不少。蜀地,盡管在大宋各地區中,物產算豐饒的,經濟算繁榮的,但僅僅以四川一地,要養十幾萬西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今年無論如何弄不來錢了,等明年吧。而且這事光靠四川不行,還得跟江南商量商量。
至於兵力補充,因為宋金方才議和,基本上不存在戰爭壓力,因此可以緩行。但徐處仁也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目前西軍的分布很不合理,該大軍集結的地方兵力薄弱,自保無虞的地方卻重兵鎮守。有鑑於此,可以勻一勻嘛。
軍事會議的前兩天,都在討論這些問題,並沒有涉及到所謂的重大人事任命。徐衛曾經私下去探徐良的口風,但對方有意迴避,並不相告。
會議一直進行到第四天,將帥們提出的問題,或解決,或擱置以後,會議的主題便開始移到人事變動上來。
首先,就是熙河帥王倚,以年事已高,請求致仕。王倚行事素來低調,他既沒有跋扈之狀,也沒有耀眼的戰績,屬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物。他執掌熙河兵權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功,因此徐處仁還是象徵性地作了挽留,但對方去意堅決。
王倚非常清楚,他的副手姚平仲,就是上頭有意栽培的熙河新帥。而且自小太尉迴歸熙河以來,軍中很多事情其實都是他在作主,王倚這個時候退下來,可以說是最合適的。徐處仁同意了王倚的請求,準許他卸任,並隨後向南方稟報。隻是,老帥退了,眾將帥都以為,徐處仁會借這個機會,直接把姚平仲扶正,但他並沒有這樣作,而是讓熙河帥位空著。
對於王彥、王稟、徐勝、徐洪四將率領的原陝西宣撫處置司直屬部隊,徐處仁並沒有再用宣撫司去直轄,而是任命王彥為「鳳洋兩興安撫使」,徐勝副之,徐洪為都統製。所謂「鳳洋兩興」,就是指鳳州、洋州、興州、興元府。從地域上說,王彥和徐四徐五,一下子從陝西軍,變成了四川軍,屯積漢中盆地,以保障和策應徐衛。之所以用王彥、徐勝、徐洪三人為首,就是考慮到他們和徐衛之間的默契。王彥原來就是徐衛的副手,現在雖然「獨立」出來,但對老長官,他自然還是懷著相當的敬意,配合起來沒有難度。至於徐四徐五,那就更不用說了。其中,王彥駐興元府,徐勝徐洪駐鳳州,鎮守大散關和尚原。因為隻是「安撫使」,不帶「經略」頭銜,所以王彥並不兼任行政職務,這也是便於徐衛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