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不再多話了,金軍於同州集結,不用說,肯定是欲圖關中。咱們幾萬人馬還紮在定戎,上頭也沒個準信,到底是往西轉移,還是堅守此處,不得而知。唉,不管要撤要守,總得給個話吧,要守還好辦些,萬一要撤,你不能隻管軍隊吧?這華州和定戎的百姓都眼巴巴望著呢。


    剛想到此處,聽得外頭一陣鏗鏘之聲,行伍中人對這個聲音再熟悉不過了,那是鎧甲兵器相撞所發出的聲響。


    張慶王彥兩個抬頭望去,隻見一行披掛整齊的人跨進二堂。為首一個,臉龐削瘦,鼻樑高,鼻頭彎,神情陰鷙,隨時都是一副吃人相,不是杜飛虎是誰?


    看到他,張王兩位心頭都是一顫!不約而同站起身來,迎上前去。


    「張機宜,王總管!」杜飛虎抱拳一禮。


    兩人匆忙還個禮,王彥性急,直接問道:「大帥有何命令?」


    杜飛虎還沒迴答,張慶反應快些,製止了他,隨即朝還在二堂辦公的一些佐使道:「你們且下去。」


    杜飛虎見狀,也讓隨行的衛士退出,並掩上房門。這才道:「昨日,宣撫相公承壇拜將,拜大帥為左驍衛上將軍,充『權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公事』,知京兆府,已決意堅守長安!」


    王彥一聽,往右手往左掌心裏就是一拳:「好!旁人走不打緊,我們陝華帥司還有五萬餘馬步軍,野戰頂不住,守城還怕他麽!早該如此了!」


    杜飛虎仍舊麵無表情,看了他一眼,搖頭道:「已經探到消息,河東李植帶大軍經蒲津浮橋進入同州。」


    一語驚滿堂,張慶王彥兩個對視一眼,心裏想的事情恐怕都一樣。難怪連續幾天對岸都在增兵,原來李植也趕過來了!這麽說來,他已經把河東肅清了?


    「大帥鈞旨,定戎華州兩地的部隊,立即往長安集結。並以華州知州和定戎知軍的名義發出布告,讓百姓轉移。大帥特意囑咐,百姓先撤,軍隊隨後。不管人手再緊,一定要安排專人引導百姓,切莫慌亂。」杜飛虎說道。


    張慶心裏一沉,這事情可不簡單吶,這麽大的陣仗,但願隔著一條渭水的金軍不會發現才好。從定戎到長安,一路平地,咱們留守部隊可沒有騎兵去擋。


    就在他們談話的二堂後麵,是知軍的私宅。自從徐四徐九出征以後,張九月和徐王氏相依為伴。當武臣的家眷不容易,時常分別,提心弔膽那是家常便飯。好在,徐王氏嫁給徐勝多年,早已經習慣。而張九月本身就出生於軍旅家庭。


    自前些日子張慶專門來知會了以後,張九月和徐王氏就已經收拾細軟。如今一切都已經準備完畢,隻等消息。


    房中,張九月和徐王氏兩個都坐在床邊,徐勝的次子趴在桌子上玩茶具,幼女還在母親懷裏,似已睡熟。徐王氏一邊輕輕拍著幼兒,一邊小聲對弟妹道:「延安讓女真人占了去,當初在公公麾下作統製那張深投了降,這世道也不知要亂到什麽時候。」


    「有四哥和我家官人在,定能阻住金賊。」張九月寬慰嫂嫂道。


    「說來也怪,陝西幾路兵強馬壯,怎麽就打不過女真人?六路帥臣,咱們徐家為何總是沖在前頭?」雖說婦道人家頭髮長,見識短,可連徐王氏對這事都感覺不滿了。


    「此等軍事大事,哪是我們婦人家能懂的?」張九月笑了笑,伸過頭去,看看嫂嫂懷裏的小侄女,一臉的羨慕。


    徐王氏見她這模樣,心裏不忍,騰出一隻手來抓住她手腕道:「弟妹,倒是苦了你了。」


    「哪裏苦了?有個人可以念著,總歸有盼頭。」張九月笑道。


    「那你們成婚不久,等你有了娃,到我這年紀,也就不想了。」徐王氏取笑道。


    兩妯娌正說笑著,便聽得外頭僕婦叫道:「娘子,張大人求見。」


    「哦,請他在廳裏奉茶,這就去。」張九月答道。


    「張大人說,請兩位娘子都去。」僕婦又補充道。


    聽到這話,兩人心裏都格登一聲,出了什麽事?還讓我們都去?當下不敢遲疑,徐王底順便將女兒放在弟妹床上,又囑咐兒子看好妹妹,便與張九月一道出了房門。


    那花廳上,張慶根本沒心思喝茶,在廳中迴來踱步,很是焦急。聽到背後腳步聲,轉頭見張九月和徐王氏兩個出來,臉上神情都頗緊張。趕緊上得前去,躬身一拜:「見過兩位夫人。」


    「不必多禮,何事?」徐王氏問道。


    「大帥和副帥已經派杜飛虎迴定戎,這便要接兩位夫人去長安。車已經在偏門備好,請夫人立即啟程。」張慶沉聲說道。


    「那行裝?」徐王氏指著後麵問道。


    「自有人搬運。」張慶答道。


    作為「軍屬」,最怕在丈夫征戰在外的時候,有官員煞有其勢地前來。聽到是去長安,兩個婦人方才放下心來。自去拖兒帶女,按下不表。


    再說這城裏,張慶的辦事效率也相當快。杜飛虎來了沒多久,撤離的布告就已經張貼出去,為免引起恐慌,知軍衙門的人手不夠,還專門從營裏調了一批,協助百姓。當然,協助是一方麵,如果遇到那種連家裏的水缸都想搬走的,也要堅決製止。


    可老百姓畢竟不是軍隊,聽到叫他們轉移,當時就慌了。人們議論紛紛,是不是女真人打過渭河來了?這一慌,就趕緊迴家收拾細軟,把祖宗牌位也帶上。最灑脫的,反倒是那些沿門乞討的叫化子,反正光棍一條,家當就是手裏的打狗棒和腰裏破草繩。拖著沒後跟的破鞋,晃晃悠悠出城門,不緊不慢往長安方向而去。咱得先走一步,兩百多裏地呢。萬一走得慢,人都跑光了,問誰討飯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