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沉默後,徐四似乎同意了弟弟的意見,但仍舊不免擔憂道:「萬一他來個陽奉陰違,表麵上聽大哥節製,背地裏搗鬼,又怎樣?」


    「曲端雖然跋扈,但他是個明白人。此前,何少保就是他的後台,現在少保奉詔南去。李宣撫對他又有素有看法,如果他再象從前那般搞,不客氣地說,陝西六路根本沒有他容身之處。」徐衛一針見血地挑明了。


    徐原聞言,頻頻點頭道:「不錯,曲端此前為何少保統一兵權充當急先鋒,已經引起諸路大帥不滿。現在何灌一走,他就是眾矢之的!」


    「那誰去橋山向曲端傳令?若是尋常人等,怕震懾不了他,反被他製住,你我弟兄也不能親去……」徐勝問道。話剛說到此處,帳簾忽地一掀,搶進一個人來。


    徐原先前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此人卻敢直闖進來!帳內三兄弟都是一驚,待看清來人,心境卻又是各不相同。


    「父帥,四叔,九叔。」來的正是徐原的長子,徐嚴。年剛而立,長得跟他老子簡直一模一樣,就是皺紋少些,鬍鬚短些,一般地威猛不凡。若隻看外表便認為他是個莽夫,那就大錯特錯了,五月端午節時,他曾給徐衛敬酒,當時徐九就覺得,這個侄兒不一般。


    這徐嚴闖進來,徐四徐九那眉頭都往中間擠,徐原看見,也訓道:「我和你叔父商議軍機大事,你怎地也不通傳一聲就闖進來!軍前無父子,你是無視軍法麽!」


    一句話吼得徐嚴慌忙告罪,徐原這才作罷,也不趕他出去,而是轉過頭來向徐四徐九問道:「遣何人去橋山為宜?」


    第三百二十七章 質問曲端


    「我倒有個合適的人選。」徐衛的笑容有些怪異。這廝雖是個借屍還魂,可徐勝這麽幾年跟他相處日久,多多少少也了解弟弟一些。因此一看他笑了那模樣,就試探著問道:「莫不是,姚希晏?」


    姚平仲被曲端關進慶陽府大牢以後,上頭為了讓曲端出兵,隻能暫時犧牲一下他。環州知州,兵馬鈐轄等差遣一概免除,除此之外,還從預備節度使降成了團練使,華州安置。處分不可謂不重,哪怕就說這事是件冤案也不為過。李綱把他安置在華州,其用意徐衛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一出征,便將姚平仲請到軍中同行。


    「不錯,就是他。」徐衛笑道。


    如果要向曲端明白無誤地表明態度,姚平仲的確是最佳人選。他當初是被曲端整下去的,現在派他去,等於是向曲師尹施加壓力。


    「那姚希晏以什麽身份去?」徐原以一種徵求的口吻向堂弟問道。


    這倒是個問題,姚平仲一切實職是被罷免幹淨的,現在隻帶個團練使的虛銜。而他環州知州兼兵馬都鈐轄的差遣徐原不方便給他恢復。想了一陣,徐衛向兩位兄長問道:「這製置司建製是怎樣?」


    「參謀、參議、主管機宜、書寫文字各一員,幹辦公事三員,準備將領、差遣、差使各五員。」徐原是西軍宿將,製置使這個差遣,童貫當初主持西北軍務時擔任過,因此他比較熟悉。


    聽他這麽一說,徐衛想起馬擴來,他進入宣撫司以後,就擔任了參議官。據說這個差事非知州以上資格者不用。一念至此,遂道:「那大哥就以『權製置副使』的身份委任姚平仲為製置司參議官,讓他去橋山見曲端。」


    橋山,地處坊州,這個地方是普天之下所有炎黃後裔敬仰的聖地。原因無他,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衣冠塚便在橋山東麓。相傳,黃帝東巡期間,遇一黃龍自天而降,要迎他升天。黃帝跨上龍背,飛越橋山時,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蜂擁而來,痛哭流涕,甚至扯住黃帝衣角一再挽留。黃龍馱著黃帝飛升以後,隻留下了他的衣冠。百姓便將衣冠葬於橋山,這便是黃帝陵的由來。


    曲端帶著部隊進入坊州後,將大軍屯於城池四周,自己率一幹文武前往橋山黃帝陵參拜。祈禱軒轅先祖庇佑子孫後裔,擊退狄夷,保衛河山。黃帝自然該拜,可身為六路都統製,大敵當前之際,你應該隻爭朝夕地往前線趕,祖先什麽時候不可以拜?可曲端似乎沒有考慮這些,儀式光是準備就用了整整一天。然後又用一天完成各種繁文縟節,拜得確實虔誠,可估計黃帝在天有靈,也會是一頭霧水。北夷眼看著打到老子陵寢來了,你光拜我有個鳥用,你倒是去頂住啊。


    拜完了黃帝,曲端仍舊沒動。風言最先起於義軍之中,有人說他這是想讓徐家軍去打前陣,他在後頭觀望。後來越傳越兇,連正軍裏也有人議論。


    這日,天氣突變,烏雲壓城,狂風大起,青天白日也如同黑夜一般。坊州城外,西軍嚴整的營寨比比皆是,陸續趕來的義軍在外圍紮營,將個城池東、南、北三麵圍個水泄不通,一眼望不到頭。


    雖然戰火已熄,但從城內的一片狼藉不難看出當日戰況的激烈,尤其南城,簡直就是一片瓦礫堆,地麵上似乎還能看到血跡,空氣仿佛還瀰漫著腥味。挺槍披甲的士卒往來巡弋,一派肅殺的氛圍。


    在知州衙門的後庭中,曲端一身便服,從容不迫,與四周披掛整齊的將官們比起來,尤其引人注目。


    「徐家兄弟兩日便拿下坊州,依卑職看,也不須都統策應,隻他弟兄三人足以解延安之圍。」說這話的,名喚張中孚,為張中彥之兄。其人三十餘歲,與一般武將威武有餘,而斯文不足不同的是,此人長須飄飄,目有俠氣,顧盼之間頗有幾分儒雅的味道。這般模樣,卻說出如此言語,還真叫相得益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