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本不是徐彰的兒子,不過是借了這具皮囊還魂而已。可如今,他似乎不記得這些,在距離「父親」十幾步外,長跪不起。
往日與徐彰相處的點點滴滴,一齊湧上心頭。房門外的那一聲長嘆,小橋上的那一聲悲鳴,就如同一把利錐,絞動著他的心。如今長眠的這個老頭,確實又倔又固執,可是誰當初一絲不苟地替自己穿上鎧甲?是誰反覆叮嚀自己刀槍無眼?就是他,那個極少露出慈愛一麵的嚴父。
跪在地上,徐衛任由汗水洗刷著自己的僕僕風塵。他這種人,前世在跑江湖混飯吃,這一世帶兵作戰,見慣生死,其實已經很難被感動了。可此時,他不再是那個威震兩河的紫金虎,他就是一個喪父的兒子。
背後響起輕微的腳步聲,大概在兩三步外停住。徐洪看著悲傷的堂弟,本想安慰幾句,卻不知說什麽好。思之再三,小聲道:「為兄預先得知高孝恭掘我徐氏祖墳,因擔心答叔父身體抱恙,不敢直言。沒想到,紙終究包不住火,追擊高軍到夏津時,叔父還是得知了情況。厲喝一聲墜下馬來,眾將搶迴時,已經氣若遊絲。三軍無帥,不可復戰,撤迴大名城後,叔父已在彌留之際。」
「我心知不保,詢問有何遣言,叔父當時口不能言,隻是一直念著『酒』『酒』,諸將都不明就裏,我便問,叔父可是盼九弟歸來?我話音剛落,叔父便氣絕而逝……」
徐衛似乎沒有聽到這些話,端端正正地跪在香案之前,卻是淚如雨下。
日頭漸西,夕陽餘輝灑入這古剎塔林之中,徐衛仍舊跪著,陽光將他的身影拖得極長,這位被兩河豪傑推為「小樞相」的人,以這種方式,表達著對那個不是父親的父親的悲痛……
徐彰的去世,被認為是繼種師道以後,軍中乃至朝廷最大的損失。趙桓表示了極大的悲痛,親筆下詔,高度評價徐彰在重新出山以後的豐功偉績。「少保之逝,國家失一長城,如斷朕臂,痛徹心胸。」這位國家柱石,軍中元老,死也死在了追擊敵人的路途之上,他理應受到世人尊敬。河北山東兵民聞聽噩耗,「軍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道路」。
趙桓在詔書中,除了表達哀悼之外,還追贈徐彰為「趙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所有喪葬費用,均由朝廷支付。因大名府臨近高逆地盤,徐家祖墳又被高軍盜掘,因此特許徐彰遺體運往京師安葬,待將來四海平定,再歸葬故裏。又下令,將徐彰的墳墓加高,以示恩寵。
按製度,徐衛要守喪三年,從迴到大名府的第二天起,他就於白馬寺中替父守孝,閉門謝客,誰也不見。可此時,一股暴風驟雨正在河東大地上捲起。
就在徐衛離開前線的次日,何灌考慮到虎捷鄉軍是徐衛一手創立,別人恐怕指揮不動,遂將兵權交到徐勝手上,由他暫代「都指揮使」一職。起陝華兵為先鋒,殺奔河東。曲端這次是鐵了心要打出威風來,因此,並沒有讓跟李軍金軍多次交手的虎捷鄉軍作為先頭部隊,而是自己領著華州軍沖在最前頭。
看到西軍冷不防出現在眼前,河東義軍無不愕然。五月底,曲端輕而易舉拿下了威勝軍,他的部隊傷亡連一百都不到。在發現李軍防備空虛之後,很快,他命張中孚張中彥兄弟分兵取遼汾二州,又是一鼓而定。以至於急著要建功的姚平仲連口湯都沒喝上。
不過沒關係,機會馬上就來了,陝華軍到達太原南大門榆次縣之後。留守太原府的李植長子李單起馬步軍一萬,前來迎敵。李單這人,全無父弟的勇猛,可人家打到跟前來了,總不能不管。當兩軍對陣,李單看到曲端的華州軍,軍容嚴整,鎧甲鮮明之後,居然置萬餘將士不管,打馬就逃!
他一跑,曲端就領著幾千人一衝,李軍是師潰如山,慘不忍睹。迴到太原之後,李單堅守不出,任由曲端所部在城外叫罵,就算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狗血淋頭也絕不出戰。
此時,李植正加緊攻打真定,他知道要不了多久女真人就會出兵幹涉。可當得知西軍出陝西,正在圍攻他的老巢太原後,這亂世梟雄大駭!他怎麽也沒有料到,南朝竟然敢主動背棄靖康和議進攻他。當下,兩難的選擇擺在麵前。如果不迴師,憑自己長子那塊料,絕守不住太原。如果迴師迎敵,這禍事已經闖下了,女真人會怎麽對付他?思前想後,李植還是決定迴兵太原。
他對於女真人的價值,就在於「守土開疆」,開疆暫時別想,至少得把地盤守住。高世由連敗於南軍,如果自己迴去能擊退西軍,大金國或許會重新考慮「更立異姓」之事。六月初,李軍數萬之眾,倉皇迴援太原。可剛到太原府治下孟縣方山這個地方,就被奉曲端令在此設伏的姚平仲一頓痛揍,死傷以數千計。好不容易擊退姚平仲,艱難向太原挺進之時,又在殺熊嶺遭遇曲端阻擊。
此時的李植,心知大勢已去,在軍中拔刀欲自刎,其次子李猛強行奪下佩刀,自告奮勇率軍出戰曲端。李猛率七千李軍精銳,與曲端的華州軍大戰於殺熊嶺,這個李二也確實有些手段,危難之時,挺刀大唿,斬西軍都頭以上統兵官數員。可曲端也不是泛泛之輩,見李猛驍勇異常,衝突於亂軍之中,無人敢擋。遂以鐵弩射之,箭貫其左臂,李軍由是敗退。
李植上天無門,下地無路,隻得引軍退到太原真定邊境之間的白馬山,結寨三十餘以自保。曲端倒也沒攆他,因為顧不上。
往日與徐彰相處的點點滴滴,一齊湧上心頭。房門外的那一聲長嘆,小橋上的那一聲悲鳴,就如同一把利錐,絞動著他的心。如今長眠的這個老頭,確實又倔又固執,可是誰當初一絲不苟地替自己穿上鎧甲?是誰反覆叮嚀自己刀槍無眼?就是他,那個極少露出慈愛一麵的嚴父。
跪在地上,徐衛任由汗水洗刷著自己的僕僕風塵。他這種人,前世在跑江湖混飯吃,這一世帶兵作戰,見慣生死,其實已經很難被感動了。可此時,他不再是那個威震兩河的紫金虎,他就是一個喪父的兒子。
背後響起輕微的腳步聲,大概在兩三步外停住。徐洪看著悲傷的堂弟,本想安慰幾句,卻不知說什麽好。思之再三,小聲道:「為兄預先得知高孝恭掘我徐氏祖墳,因擔心答叔父身體抱恙,不敢直言。沒想到,紙終究包不住火,追擊高軍到夏津時,叔父還是得知了情況。厲喝一聲墜下馬來,眾將搶迴時,已經氣若遊絲。三軍無帥,不可復戰,撤迴大名城後,叔父已在彌留之際。」
「我心知不保,詢問有何遣言,叔父當時口不能言,隻是一直念著『酒』『酒』,諸將都不明就裏,我便問,叔父可是盼九弟歸來?我話音剛落,叔父便氣絕而逝……」
徐衛似乎沒有聽到這些話,端端正正地跪在香案之前,卻是淚如雨下。
日頭漸西,夕陽餘輝灑入這古剎塔林之中,徐衛仍舊跪著,陽光將他的身影拖得極長,這位被兩河豪傑推為「小樞相」的人,以這種方式,表達著對那個不是父親的父親的悲痛……
徐彰的去世,被認為是繼種師道以後,軍中乃至朝廷最大的損失。趙桓表示了極大的悲痛,親筆下詔,高度評價徐彰在重新出山以後的豐功偉績。「少保之逝,國家失一長城,如斷朕臂,痛徹心胸。」這位國家柱石,軍中元老,死也死在了追擊敵人的路途之上,他理應受到世人尊敬。河北山東兵民聞聽噩耗,「軍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道路」。
趙桓在詔書中,除了表達哀悼之外,還追贈徐彰為「趙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所有喪葬費用,均由朝廷支付。因大名府臨近高逆地盤,徐家祖墳又被高軍盜掘,因此特許徐彰遺體運往京師安葬,待將來四海平定,再歸葬故裏。又下令,將徐彰的墳墓加高,以示恩寵。
按製度,徐衛要守喪三年,從迴到大名府的第二天起,他就於白馬寺中替父守孝,閉門謝客,誰也不見。可此時,一股暴風驟雨正在河東大地上捲起。
就在徐衛離開前線的次日,何灌考慮到虎捷鄉軍是徐衛一手創立,別人恐怕指揮不動,遂將兵權交到徐勝手上,由他暫代「都指揮使」一職。起陝華兵為先鋒,殺奔河東。曲端這次是鐵了心要打出威風來,因此,並沒有讓跟李軍金軍多次交手的虎捷鄉軍作為先頭部隊,而是自己領著華州軍沖在最前頭。
看到西軍冷不防出現在眼前,河東義軍無不愕然。五月底,曲端輕而易舉拿下了威勝軍,他的部隊傷亡連一百都不到。在發現李軍防備空虛之後,很快,他命張中孚張中彥兄弟分兵取遼汾二州,又是一鼓而定。以至於急著要建功的姚平仲連口湯都沒喝上。
不過沒關係,機會馬上就來了,陝華軍到達太原南大門榆次縣之後。留守太原府的李植長子李單起馬步軍一萬,前來迎敵。李單這人,全無父弟的勇猛,可人家打到跟前來了,總不能不管。當兩軍對陣,李單看到曲端的華州軍,軍容嚴整,鎧甲鮮明之後,居然置萬餘將士不管,打馬就逃!
他一跑,曲端就領著幾千人一衝,李軍是師潰如山,慘不忍睹。迴到太原之後,李單堅守不出,任由曲端所部在城外叫罵,就算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狗血淋頭也絕不出戰。
此時,李植正加緊攻打真定,他知道要不了多久女真人就會出兵幹涉。可當得知西軍出陝西,正在圍攻他的老巢太原後,這亂世梟雄大駭!他怎麽也沒有料到,南朝竟然敢主動背棄靖康和議進攻他。當下,兩難的選擇擺在麵前。如果不迴師,憑自己長子那塊料,絕守不住太原。如果迴師迎敵,這禍事已經闖下了,女真人會怎麽對付他?思前想後,李植還是決定迴兵太原。
他對於女真人的價值,就在於「守土開疆」,開疆暫時別想,至少得把地盤守住。高世由連敗於南軍,如果自己迴去能擊退西軍,大金國或許會重新考慮「更立異姓」之事。六月初,李軍數萬之眾,倉皇迴援太原。可剛到太原府治下孟縣方山這個地方,就被奉曲端令在此設伏的姚平仲一頓痛揍,死傷以數千計。好不容易擊退姚平仲,艱難向太原挺進之時,又在殺熊嶺遭遇曲端阻擊。
此時的李植,心知大勢已去,在軍中拔刀欲自刎,其次子李猛強行奪下佩刀,自告奮勇率軍出戰曲端。李猛率七千李軍精銳,與曲端的華州軍大戰於殺熊嶺,這個李二也確實有些手段,危難之時,挺刀大唿,斬西軍都頭以上統兵官數員。可曲端也不是泛泛之輩,見李猛驍勇異常,衝突於亂軍之中,無人敢擋。遂以鐵弩射之,箭貫其左臂,李軍由是敗退。
李植上天無門,下地無路,隻得引軍退到太原真定邊境之間的白馬山,結寨三十餘以自保。曲端倒也沒攆他,因為顧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