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坐鎮滑州指揮的折彥質為了避免宋軍無謂的傷亡,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因此決定圍而不攻,待城內金軍自亂後再行扣城。而且坦白地說,朝廷接連調走滑州之軍,就憑他手裏剩下的河北爛部隊和宗澤率領的義軍,想打下滑州城,恐怕沒那麽容易。
但是趙桓急欲解除東京威脅,幾次著樞密院下令給他,讓其速速用兵。好在彥質是文臣,連續給朝廷上奏,說明其中原因。趙桓對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青年才俊還是信任的,本來已經採納他的意見。
可誰知道後來,範致虛牛氣沖天地率領五路西軍進京勤王,卻在潼關之前遭遇大敗。這讓大宋君臣慌了神。恰在此時,偏生又有個跟隨宗澤來京的滄州知州杜充,因在軍中指手劃腳,受到了拆彥質訓斥,由此深恨之。迴京之後,參了彥質一本,彈劾他按兵不動,實則別有用心。還捕捉風影地說,現在東京兵力已經掏空,折仲古擁重兵而不扣城,這是有異心的表現。
這頂帽子扣得可不輕!不管事情是真的有,還是莫須有,他這道奏章在朝堂上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明就裏的文臣言官們紛紛上奏,要求罷去折彥質兵權,並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趙桓雖然不相信折彥質有異心,可也架不住文臣們沒日沒夜的進諫上奏。但要是收了折彥質兵權,又派誰去代替?徐紹推薦說,少保何灌就在京中,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宰執大臣絕大多數都同意,可耿南仲卻在此時向趙桓說,如果派出何灌去統兵。那麽現在京城四麵幾十萬軍隊就都在武臣手裏,官家莫不是忘了祖宗之事?所謂祖宗之事,就是指的宋太祖當年本來帶著大軍說要去北上抵抗契丹,結果走到陳橋驛就披上了黃袍,迴京奪了皇位。
趙宋歷代君王,對這件事情是最為敏感的。趙桓聽了耿南仲的話,也就不用何灌。但朝廷不但嚴重缺乏將才,連略知兵事的文臣也沒幾個。挑來挑去,就沒一個正經的人選,這時候耿南仲又跳出來,舉薦了剛剛迴朝的滄州知州杜充。趙桓想到,我用範致虛統五路西軍,他就在潼關給我來個大敗。我用李迴率徐家兄弟駐防鞏縣,他卻來個棄城逃跑。杜充也和他們一樣,儒生而已,用他不妥吧?
耿南仲卻說,杜充和其他不懂軍事的文臣不同。他任滄州知州時,金人南侵,燕雲的漢民很多都南逃歸順,僅僑居在滄州的就有數千人之多。杜充擔心他們成為金人的內應,於是下令斬殺。從這點來看,此人不但能文,還能「武」。
其實你說這叫甚麽狗屁道理?敢殺人就是能「武」?那徐衛他們還用得著殫精竭慮地苦思破敵之策?但趙桓一來實在挑不出人了,二來也思慮到杜充至少還是有膽氣的。現在斡離不困守危城,已是強弩之末,何懼之有?於是進杜充為「龍圖閣直學士」,取代折彥質前往滑州。徐紹知道這個消息後,夜闖禁中,直言不可。就算要撤了折彥質,也不可用杜充,磁州知州宗汝霖就在滑州,何不用他?
趙桓卻以宗澤年老為由,不予任用。不過,建議畢竟是徐樞密提出來,徐氏一門,從老到小這兩年都在為國家奔波勞碌,尤其是徐衛那幾兄弟,轉戰各處,屢立功勳。為了照顧徐紹麵子,便命杜充為正,宗澤為副。
這下倒好,杜充本來是被折彥質一通訓斥,灰溜溜地滾迴東京。現在搖身一變,卻成了一方麵的統帥。這廝到了滑州之後,先就把折彥質苦心經營的「鎖城法」給廢了,鹿角拒馬,一應工事,拆毀無餘。然後命各路大軍四麵圍定,齊鼓並進,意圖一舉拿下滑州。
他剛行動時,還是把城裏吃馬肉吃得直反胃的斡離不著實駭了一跳,以為末日到了。可當杜充把所有兵力都堵上來的時候,金國二太子笑了。
能不笑麽?以前折彥質坐鎮,隻圍不攻,隱藏實力。因此,朝廷兩次從滑州調兵走,城內金軍一無所知,以為外頭還圍著十幾萬大軍呢。可杜充這麽一搞,斡離不很快就發現,宋軍調過兵!進而,他據此判斷,如果不是有了變故,南朝不可能從滑州把兵調走。自己好歹是大金國嫡親皇子,如果非要說還有誰比自己有吸引力,那就是鳥家奴了。
粘罕既然來了,我又還怕什麽?
因此下令全軍,必備堅守,以待強援。隻要滑州挺住,粘罕一到東京就會趕來相救,到那時,甭說脫身了,就是再打東京也有可能!士氣稍稍恢復,宋軍就開始扣城了。
杜充在滄州時,將歸降的燕雲漢人殺得一個不留,可見其人心情殘忍。現在作為一方麵統帥,哪管城裏還有百姓。拿數千座砲車日夜不停地轟擊滑州!雖說杜充是個紙老虎,可那攻城器械卻不是紙糊的。一通狂轟下來,城內金軍人人膽寒,他們擅長奔襲衝突,可從來沒有據城而守的經驗。而且,軍糧已盡,士卒開始殺馬而食,想提起士氣何其艱難?
在開始扣城的第三天,第一個勝利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韓慶和父子死後,斡離不再不用漢人擔當萬夫長,任命金將完顏蒙適兼管漢軍。
這蒙適性豪勇,精騎射,對韓慶和父子的反叛深惡痛絕。當時,有人說韓家父子作亂與郭藥師有關,他就曾建議斬藥師之首,以絕漢軍異心。現在他兼管漢軍,便時常藉故侮辱漢軍將領,打罵漢軍士卒。再加上宋軍開始攻城,砲車日夜轟擊。遼東萬人隊的幾個千夫長一合計,等下去不被宋軍砲車轟死,以後也沒好果子吃,不如反了他娘的。於是殺了當初揭發韓家父子的同僚,帶著數千漢軍趁夜衝擊滑州東門,殺守卒,出城投降。
但是趙桓急欲解除東京威脅,幾次著樞密院下令給他,讓其速速用兵。好在彥質是文臣,連續給朝廷上奏,說明其中原因。趙桓對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青年才俊還是信任的,本來已經採納他的意見。
可誰知道後來,範致虛牛氣沖天地率領五路西軍進京勤王,卻在潼關之前遭遇大敗。這讓大宋君臣慌了神。恰在此時,偏生又有個跟隨宗澤來京的滄州知州杜充,因在軍中指手劃腳,受到了拆彥質訓斥,由此深恨之。迴京之後,參了彥質一本,彈劾他按兵不動,實則別有用心。還捕捉風影地說,現在東京兵力已經掏空,折仲古擁重兵而不扣城,這是有異心的表現。
這頂帽子扣得可不輕!不管事情是真的有,還是莫須有,他這道奏章在朝堂上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明就裏的文臣言官們紛紛上奏,要求罷去折彥質兵權,並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趙桓雖然不相信折彥質有異心,可也架不住文臣們沒日沒夜的進諫上奏。但要是收了折彥質兵權,又派誰去代替?徐紹推薦說,少保何灌就在京中,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宰執大臣絕大多數都同意,可耿南仲卻在此時向趙桓說,如果派出何灌去統兵。那麽現在京城四麵幾十萬軍隊就都在武臣手裏,官家莫不是忘了祖宗之事?所謂祖宗之事,就是指的宋太祖當年本來帶著大軍說要去北上抵抗契丹,結果走到陳橋驛就披上了黃袍,迴京奪了皇位。
趙宋歷代君王,對這件事情是最為敏感的。趙桓聽了耿南仲的話,也就不用何灌。但朝廷不但嚴重缺乏將才,連略知兵事的文臣也沒幾個。挑來挑去,就沒一個正經的人選,這時候耿南仲又跳出來,舉薦了剛剛迴朝的滄州知州杜充。趙桓想到,我用範致虛統五路西軍,他就在潼關給我來個大敗。我用李迴率徐家兄弟駐防鞏縣,他卻來個棄城逃跑。杜充也和他們一樣,儒生而已,用他不妥吧?
耿南仲卻說,杜充和其他不懂軍事的文臣不同。他任滄州知州時,金人南侵,燕雲的漢民很多都南逃歸順,僅僑居在滄州的就有數千人之多。杜充擔心他們成為金人的內應,於是下令斬殺。從這點來看,此人不但能文,還能「武」。
其實你說這叫甚麽狗屁道理?敢殺人就是能「武」?那徐衛他們還用得著殫精竭慮地苦思破敵之策?但趙桓一來實在挑不出人了,二來也思慮到杜充至少還是有膽氣的。現在斡離不困守危城,已是強弩之末,何懼之有?於是進杜充為「龍圖閣直學士」,取代折彥質前往滑州。徐紹知道這個消息後,夜闖禁中,直言不可。就算要撤了折彥質,也不可用杜充,磁州知州宗汝霖就在滑州,何不用他?
趙桓卻以宗澤年老為由,不予任用。不過,建議畢竟是徐樞密提出來,徐氏一門,從老到小這兩年都在為國家奔波勞碌,尤其是徐衛那幾兄弟,轉戰各處,屢立功勳。為了照顧徐紹麵子,便命杜充為正,宗澤為副。
這下倒好,杜充本來是被折彥質一通訓斥,灰溜溜地滾迴東京。現在搖身一變,卻成了一方麵的統帥。這廝到了滑州之後,先就把折彥質苦心經營的「鎖城法」給廢了,鹿角拒馬,一應工事,拆毀無餘。然後命各路大軍四麵圍定,齊鼓並進,意圖一舉拿下滑州。
他剛行動時,還是把城裏吃馬肉吃得直反胃的斡離不著實駭了一跳,以為末日到了。可當杜充把所有兵力都堵上來的時候,金國二太子笑了。
能不笑麽?以前折彥質坐鎮,隻圍不攻,隱藏實力。因此,朝廷兩次從滑州調兵走,城內金軍一無所知,以為外頭還圍著十幾萬大軍呢。可杜充這麽一搞,斡離不很快就發現,宋軍調過兵!進而,他據此判斷,如果不是有了變故,南朝不可能從滑州把兵調走。自己好歹是大金國嫡親皇子,如果非要說還有誰比自己有吸引力,那就是鳥家奴了。
粘罕既然來了,我又還怕什麽?
因此下令全軍,必備堅守,以待強援。隻要滑州挺住,粘罕一到東京就會趕來相救,到那時,甭說脫身了,就是再打東京也有可能!士氣稍稍恢復,宋軍就開始扣城了。
杜充在滄州時,將歸降的燕雲漢人殺得一個不留,可見其人心情殘忍。現在作為一方麵統帥,哪管城裏還有百姓。拿數千座砲車日夜不停地轟擊滑州!雖說杜充是個紙老虎,可那攻城器械卻不是紙糊的。一通狂轟下來,城內金軍人人膽寒,他們擅長奔襲衝突,可從來沒有據城而守的經驗。而且,軍糧已盡,士卒開始殺馬而食,想提起士氣何其艱難?
在開始扣城的第三天,第一個勝利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韓慶和父子死後,斡離不再不用漢人擔當萬夫長,任命金將完顏蒙適兼管漢軍。
這蒙適性豪勇,精騎射,對韓慶和父子的反叛深惡痛絕。當時,有人說韓家父子作亂與郭藥師有關,他就曾建議斬藥師之首,以絕漢軍異心。現在他兼管漢軍,便時常藉故侮辱漢軍將領,打罵漢軍士卒。再加上宋軍開始攻城,砲車日夜轟擊。遼東萬人隊的幾個千夫長一合計,等下去不被宋軍砲車轟死,以後也沒好果子吃,不如反了他娘的。於是殺了當初揭發韓家父子的同僚,帶著數千漢軍趁夜衝擊滑州東門,殺守卒,出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