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房中,虎捷戰將雲集,吳階、楊彥、杜飛虎、李貫等都在,還有常捷軍的劉僉等人。這些武官們無一例外,全都掛彩,張憲更因為身中兩箭,至今行動不便,因此未能前來。不過,比起床上躺著的馬泰,他們無疑是幸運的。


    他被人從金營救出來後,醫官檢視其傷情,發現其軀重創有四處,輕傷不計其數。尤其胸膛上一處槍創,幾乎致命。醫官斷言,他撐不過當晚,不過這廝命大,雖然至今未醒,但明顯唿吸已漸趨均勻平穩。


    徐衛坐在他床前,伸手替他壓壓被角,望著馬泰那張肥得不見一絲褶子的臉,麵有憂色。身後楊彥,更是眼眶泛紅。他們自小一起廝混,偷雞摸狗,尋釁滋事,感情自不必多言。雖說平時經常互相挖苦諷刺,不過是逗逗悶子,一旦到了生死關頭,畢竟還是兄弟情深。


    徐衛緩緩起身,楊彥想伸手去扶,卻被他擋開。迴首環視眾將道:「陣亡弟兄都記錄在冊,入土安葬了麽?」


    吳階左臂中刀,不便施禮,隻垂首答道:「已全部記錄,並安葬完畢。」


    輕嘆一口氣,徐衛揮手道:「走,去送最後一程吧。」


    部將們都勸,說都指揮使有傷在身,還是等傷愈再去不遲。徐衛卻說道:「穿上鎧甲就應該想到有馬革裹屍的那一天。不過受了些創傷,你們哪一個身上沒幾處傷口?再則,我們總還活著,還可受朝廷封賞。可陣亡的弟兄們已經長眠於黃土之下,我等都為統兵之官,若不去相送,於心何忍?」


    眾將都稱是,吳階轉述張憲的報告,說是本縣士紳,感念虎捷將士盡精報國,壯烈捐軀,願出資修建忠烈祠,以示紀念,以警後人。


    「等祭過英靈,我親自去致謝。」徐衛說罷,帶頭步出了房間。


    杞縣之東,三十裏外,就在金軍殘營廢址之旁,長眠著九千餘名虎捷將士。天下大亂,兩河失控。虎捷士卒多為河北山東之民,受條件所限,難以歸葬故裏。所以就於此處掩埋,讓陣亡兄弟早晚目睹奮戰之地。在這個時代,士卒陣亡都不可能堆墓立碑,他們的最後歸宿,隻是一座「巨塋」,如果要說得通俗點,那便是「萬人坑」。


    徐衛率一班虎捷軍官立於石碑之前,上有進士出身的樞密院長官折彥質親書「宋靖康二年正月,虎捷鄉軍葬陣歿將士於此。」或許上天也為忠烈們而傷感,連日陽光普通的天氣至今日變為陰雨。春雨綿綿,憑添離情。徐衛率一眾武官,焚香灑酒,並誦讀祭文,以祈英靈不滅,含笑九泉。而後,自都指揮使而下,均施大禮,向朝夕相伴的同袍作最後道別。


    一時朔風大起,如哭如號,風聲之中,似有千萬英靈隨風而散……


    忽有數騎踏泥而來,報說有宦者自東京來,驅車駕以候,言官家急召都指揮使迴京。當下,徐衛迴到杞縣,命吳階權「軍都虞侯」一職,暫代軍務。自己則火速趕往東京,他知道,皇帝在這個時候召見,絕不是單單為了封賞褒獎。


    宣德門,徐衛鞋子上的泥還沒刮幹淨,折彥質和張叔夜就前後腳到了。兩位長官都很關心,一照麵旁的不提,隻問傷勢。徐衛卻看得明白,張嵇仲大人一臉肅然,肯定是已經備好了奏請對斡離不用兵的奏本。而折彥質信心十足,誌在必得,想是也準備好統兵破敵,立不世之功。恰巧,官家在緊要關頭召統兵大將迴京,一切都應該水到渠成。


    三人正待入宮,卻有三五內侍接踵而至,其中為首一個便是徐衛認識的錢成。見了三位凱旋歸來的武臣,宦官們很是客氣,拜了又拜,賀了又賀。弄了好一陣,方才轉到正題上,隻一句話,官家有詔,命三位暫不麵聖。


    折、張、徐都是乘興而來,忽聽此言,都覺錯愕。怎麽迴事?不是急召我等迴京麽?現在又說暫不麵聖?莫是禁中有什麽要緊的事情?張叔夜追問原由,內侍們推說不知。折彥質再問,那錢成方才看了徐衛一眼,側首對同伴道:「先迴吧。」


    其餘內侍自迴禁中,錢成將手一攤:「三位大人,借一步說話。」


    出門十數步,四人停住,錢成環視左右,這才小聲道:「晌午時,有使者自滑州來,官家聚集宰執大臣,正商議對策。」


    折彥質一聽,看向徐衛,兩人對視一眼,果然不出所料,斡離不真使這一手了。不用說也知道,定是郭藥師所獻之策。張叔夜眉頭緊鎖,大聲問道:「金使?所為何來?」


    「議和!」錢成此話一說,惹得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勃然大怒!呸!金人禽獸狄夷之輩,素無信義,此時勢窮,卻來求和?不過又是緩兵之計罷了!休管他,當盡起大軍圍而殲之!不過,怒歸怒,這事非他能左右。需是執宰大臣與官家商議。


    徐衛心中一動,問道:「來的是誰?」


    「金軍都統完顏昌為正,節度使王訥副之。」錢成如實答道。


    這搭配得好生奇怪,王訥兩次使宋,此番卻為副手。那完顏昌,即完顏撻懶,為金軍大將,如何充作使臣?徐衛想了片刻,猜測可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軟一硬,一亢一卑,兩人一唱一和,組隊忽悠。


    徐衛是武臣,不方便多問政務,但張叔夜賜進士出身,折彥質進士及第,卻好開口。當下就詢問廷議何人參與?風向如何?錢成答說,太宰耿南仲、少宰何栗、樞密使徐紹、副使許翰、尚書左右丞黃潛善和李梲。至於風向,委實不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