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朝廷也收到了戰報,這讓焦慮得五內俱焚的趙桓如久旱而逢甘霖,大喜之下,下詔嘉獎姚古徐原,並加徐原「保順軍承宣使」,承宣使從前稱作「節度觀察留後」,從字麵意思也不難看出,徐原距離武臣至高榮耀的「節度使」隻有一步之遙。
可老天爺似乎不太想讓大宋君臣們歡喜得久一點,十一月末,金西路軍粘罕聞聽東路已經掃蕩河北,直趨黃河,太原在付出巨大傷亡後仍舊不克。竟然鋌而走險,不顧後路被斷,補給不暢的威脅,留金軍名將活女繼續圍困種師中,自己則率精兵兩萬餘也奔黃河而來。時河東已經全麵失控,太原孤懸,粘罕一路南下沒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因此對軍中漢遼官員提醒他切忌孤軍深入的意見置之不理。不久,兵臨澤州,迫近黃河。澤州知州高世由不作任何抵抗,直接開城投降。
第一百四十章 小娘子
澤州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門戶,史稱「河東屏障」「冀南雄鎮」,若有一熟諳兵務的將領坐鎮,本是大有可為之地。可高世由等輩貪生怕死,置國家於不顧,屈膝投降。澤州一丟,中原門戶大開,粘罕興奮得「夜不能寐」,隻等著打垮守護黃河的孟州宋軍,便可撲向東京,或者還有可能先於二太子的東路軍到達趙宋官家的眼皮底下。
趙桓聞訊之後,大聲慟哭。不僅哭金軍即將打到眼前,也哭不聽種師道的遺言。種師道去世前曾向他提出幾個策略,其中便有退守洛陽,以據險要。因為東京雖是帝都,卻實在無險可守。現在,金軍已經逼近孟州,離大宋西京洛陽近在咫尺,想去也去不了。有鑑於此,趙桓又親筆草詔,追封種師道。可大當敵前,不思退賊之策,卻懷念一位含憤而死的國家統帥又有什麽作用?
前線接連失利,耿南仲之流藉機上竄下跳,恐嚇皇帝說,再不遣使向金軍求和,女真人就要到帝闕了。又再度指責李綱徐處仁「專主戰議,喪師廢財」,應當罷去相位。李徐二人十分被動,好在徐紹力挽狂瀾,上奏趙桓說,東京布防已經完成,向陝西召兵勤王也已進行,這個時候如果皇帝改變決心,向金求和,其影響將十分惡劣。東京官兵的士氣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到時候,就算女真人想議和,看到這種架勢,難道會發慈悲之心不成?
趙桓表示贊同,並在與徐紹的對談中有這樣的話。「令兄徐彰臨危受命,勞苦功高。卿家子弟多在軍旅,令郎徐洪進援真定,斃敵甚眾,雖敗猶榮。令侄徐原,徐勝,徐衛盡是忠勇之輩。朕心實慰,望卿一家勤勉國事,勿負朕望!」此後,他還專門下詔,勉勵各處守軍,聲言抗戰到底。
徐紹的獨排眾議之舉,不久傳遍京城。一時間,徐樞密相公的威望大漲,京中百姓紛紛稱讚。耿唐之流恨之入骨,他們實在弄不明白,向來低調的徐紹為何突然之間如此轉變?去年他身上還被打著「太上皇舊臣」的烙印,今年就搖身一變,倒成了官家新寵了!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弄不清楚,至少何灌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曾私下對自己的長子說「將門出將,史有言焉」,箇中含意,不言自明。當然,何步帥是非常希望徐家能起來,因為於公於私,這都是大有好處的。
皇帝的勉勵,的確起到了振奮士氣的作用。十一月末,金東路軍斡離不派遣數千精騎襲擊磁州,牽製宗澤。自己則催動五萬大軍強渡黃河,然而此時,徐原已經得到了折彥質的強力支援,無論軍械兵力都極大補充。宋金兩軍日日作戰,你攻我防,黃河幾乎變作血河,金軍部分幾次登岸成功,都被徐原趕下河去,溺斃者甚眾。斡離不打探得知,對岸宋軍守將姓徐名原,不由得怒火衝天,怎地又來一個姓徐的!連番強渡失敗,他甚至生出了引軍暫退或另闢蹊徑的想法。在郭藥師的苦苦勸說之下方才作罷。姚古徐原在前線的頑固抵抗,給東京的趙桓以極大信心,對於耿唐之流從不間斷的勸諫愈加不予理睬。
十一月三十,再過一天即將跨入臘月,若是平時,舉國上下都該喜氣洋洋,準備歡度新春佳節。可這兩年是國家多事之秋,狼煙四起,戰火燎原,安逸太平的日子算是到頭了。
北京大名府治下魏縣,李固渡。
此處多年以來都是渡河要處,尤其在冬季水少的時節尤易。徐原前臨一線指揮後,徵集數萬民夫,沿岸修築臨時土牆。初時,土牆易塌,有百姓建議,趁夜潑水於土上,借天寒地凍之機,水結冰,牆可成。徐原從其言,果然湊效。
此時,大雪已下了好幾日,地上積雪漫過小腿。壁壘上守衛的士卒凍得幾乎連武器都拿不住了,從河北逃過來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即便如此,數萬民夫仍舊隨時聽候徐原調遣,哪怕是餓著肚子。
雪地裏,鎧甲不離身的徐原正領著幾名部將視察河防。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積雪中,一股徹骨的寒意從腳底升起,直入心中。
「經略相公,當心!」部將見徐原一個趔趄,趕緊扶住。
一把推他開,徐原四周一望,語氣低沉,口中唿出團團白氣道:「你去看看百姓,這雪還沒有停止的跡象,百姓離鄉背井,忍飢挨餓,想也難過……」
部將領命而去,徐原吸了吸凍得通紅的鼻頭,搓著幾乎僵硬的雙手往河邊而去。路上,從來都士氣高昂的士卒此時也隻能顫抖著叫上一聲「經略相公」。徐原高聲鼓勵,許諾重賞,行至壁壘時,守將出迎。此人約莫四十,個頭在四周士卒的比照下較為短小,長相也是平平無奇,甚至帶著幾分憨相,見了徐原,畢恭畢敬。不過,作為河邊守將,他每戰必身先士卒,光是死在他手裏的金軍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姓張,名俊,原來不過是西北的一名鄉兵弓箭手。政和年間參加進攻黨項之戰,始授承信郎,成為武官。趙佶退位之前,徐衛領兵剿賊之際,他也正在京東平叛。去年金軍南侵,他力戰有功,升武功大夫。種師中姚平仲救太原,他隸屬於姚部,姚平仲被伏擊大敗,張俊率數百人突圍出逃,一直逃到滑州,改隸徐原。
可老天爺似乎不太想讓大宋君臣們歡喜得久一點,十一月末,金西路軍粘罕聞聽東路已經掃蕩河北,直趨黃河,太原在付出巨大傷亡後仍舊不克。竟然鋌而走險,不顧後路被斷,補給不暢的威脅,留金軍名將活女繼續圍困種師中,自己則率精兵兩萬餘也奔黃河而來。時河東已經全麵失控,太原孤懸,粘罕一路南下沒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因此對軍中漢遼官員提醒他切忌孤軍深入的意見置之不理。不久,兵臨澤州,迫近黃河。澤州知州高世由不作任何抵抗,直接開城投降。
第一百四十章 小娘子
澤州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門戶,史稱「河東屏障」「冀南雄鎮」,若有一熟諳兵務的將領坐鎮,本是大有可為之地。可高世由等輩貪生怕死,置國家於不顧,屈膝投降。澤州一丟,中原門戶大開,粘罕興奮得「夜不能寐」,隻等著打垮守護黃河的孟州宋軍,便可撲向東京,或者還有可能先於二太子的東路軍到達趙宋官家的眼皮底下。
趙桓聞訊之後,大聲慟哭。不僅哭金軍即將打到眼前,也哭不聽種師道的遺言。種師道去世前曾向他提出幾個策略,其中便有退守洛陽,以據險要。因為東京雖是帝都,卻實在無險可守。現在,金軍已經逼近孟州,離大宋西京洛陽近在咫尺,想去也去不了。有鑑於此,趙桓又親筆草詔,追封種師道。可大當敵前,不思退賊之策,卻懷念一位含憤而死的國家統帥又有什麽作用?
前線接連失利,耿南仲之流藉機上竄下跳,恐嚇皇帝說,再不遣使向金軍求和,女真人就要到帝闕了。又再度指責李綱徐處仁「專主戰議,喪師廢財」,應當罷去相位。李徐二人十分被動,好在徐紹力挽狂瀾,上奏趙桓說,東京布防已經完成,向陝西召兵勤王也已進行,這個時候如果皇帝改變決心,向金求和,其影響將十分惡劣。東京官兵的士氣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到時候,就算女真人想議和,看到這種架勢,難道會發慈悲之心不成?
趙桓表示贊同,並在與徐紹的對談中有這樣的話。「令兄徐彰臨危受命,勞苦功高。卿家子弟多在軍旅,令郎徐洪進援真定,斃敵甚眾,雖敗猶榮。令侄徐原,徐勝,徐衛盡是忠勇之輩。朕心實慰,望卿一家勤勉國事,勿負朕望!」此後,他還專門下詔,勉勵各處守軍,聲言抗戰到底。
徐紹的獨排眾議之舉,不久傳遍京城。一時間,徐樞密相公的威望大漲,京中百姓紛紛稱讚。耿唐之流恨之入骨,他們實在弄不明白,向來低調的徐紹為何突然之間如此轉變?去年他身上還被打著「太上皇舊臣」的烙印,今年就搖身一變,倒成了官家新寵了!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弄不清楚,至少何灌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曾私下對自己的長子說「將門出將,史有言焉」,箇中含意,不言自明。當然,何步帥是非常希望徐家能起來,因為於公於私,這都是大有好處的。
皇帝的勉勵,的確起到了振奮士氣的作用。十一月末,金東路軍斡離不派遣數千精騎襲擊磁州,牽製宗澤。自己則催動五萬大軍強渡黃河,然而此時,徐原已經得到了折彥質的強力支援,無論軍械兵力都極大補充。宋金兩軍日日作戰,你攻我防,黃河幾乎變作血河,金軍部分幾次登岸成功,都被徐原趕下河去,溺斃者甚眾。斡離不打探得知,對岸宋軍守將姓徐名原,不由得怒火衝天,怎地又來一個姓徐的!連番強渡失敗,他甚至生出了引軍暫退或另闢蹊徑的想法。在郭藥師的苦苦勸說之下方才作罷。姚古徐原在前線的頑固抵抗,給東京的趙桓以極大信心,對於耿唐之流從不間斷的勸諫愈加不予理睬。
十一月三十,再過一天即將跨入臘月,若是平時,舉國上下都該喜氣洋洋,準備歡度新春佳節。可這兩年是國家多事之秋,狼煙四起,戰火燎原,安逸太平的日子算是到頭了。
北京大名府治下魏縣,李固渡。
此處多年以來都是渡河要處,尤其在冬季水少的時節尤易。徐原前臨一線指揮後,徵集數萬民夫,沿岸修築臨時土牆。初時,土牆易塌,有百姓建議,趁夜潑水於土上,借天寒地凍之機,水結冰,牆可成。徐原從其言,果然湊效。
此時,大雪已下了好幾日,地上積雪漫過小腿。壁壘上守衛的士卒凍得幾乎連武器都拿不住了,從河北逃過來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即便如此,數萬民夫仍舊隨時聽候徐原調遣,哪怕是餓著肚子。
雪地裏,鎧甲不離身的徐原正領著幾名部將視察河防。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積雪中,一股徹骨的寒意從腳底升起,直入心中。
「經略相公,當心!」部將見徐原一個趔趄,趕緊扶住。
一把推他開,徐原四周一望,語氣低沉,口中唿出團團白氣道:「你去看看百姓,這雪還沒有停止的跡象,百姓離鄉背井,忍飢挨餓,想也難過……」
部將領命而去,徐原吸了吸凍得通紅的鼻頭,搓著幾乎僵硬的雙手往河邊而去。路上,從來都士氣高昂的士卒此時也隻能顫抖著叫上一聲「經略相公」。徐原高聲鼓勵,許諾重賞,行至壁壘時,守將出迎。此人約莫四十,個頭在四周士卒的比照下較為短小,長相也是平平無奇,甚至帶著幾分憨相,見了徐原,畢恭畢敬。不過,作為河邊守將,他每戰必身先士卒,光是死在他手裏的金軍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姓張,名俊,原來不過是西北的一名鄉兵弓箭手。政和年間參加進攻黨項之戰,始授承信郎,成為武官。趙佶退位之前,徐衛領兵剿賊之際,他也正在京東平叛。去年金軍南侵,他力戰有功,升武功大夫。種師中姚平仲救太原,他隸屬於姚部,姚平仲被伏擊大敗,張俊率數百人突圍出逃,一直逃到滑州,改隸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