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自己卻認為,若是能以錢財和兩府之地換來宋金和平,倒可勉強接受。怕隻怕女真人得了好處,翻臉不認,因此拖延不決。拖到九月初,金使韓昉催促過兩次後見宋廷仍未給出答覆,便不再多言,擺出了一副安等迴音的架勢。期間,種師中兩次上奏請求朝廷支援太原,趙桓均不理會。
這日,在東京西北的驛道上,人流如梭,絡繹不絕。無論男女老少,人人臉上神情肅穆,手裏都提些香燭果品。甚至有人三步一跪,極為虔誠。自東京戒嚴解除之後,一切似乎已經恢復了寧靜。東京百姓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這不,京城西北距離牟駝岡不過十餘裏的曉祝山登雲寺做法會,城中的善男信女蜂擁而往。
行至一處岔路口,人群都往左去,卻無一人向右。這驛道上人流雖多,卻不難分出種類。那白髮蒼蒼的老者,定是去求神佛保佑全家平安。那看不到自己腳尖的富態男子,必是祈禱生意興隆。還有那一路遮遮掩掩的小娘子,說不定是希望菩薩賜她一個如意郎君,也不知佛祖管不管這事。
「老人家,為何眾人獨向左走,卻不往右?」人群中,一名漢子向身旁老婦問道。此人約莫三十出頭,穿一領深灰直裰,收拾得十分精幹利落。手裏雖然也提著香燭等物,可觀他神情剽悍,怎麽也不像是善男。
那老婦瞥了他一眼,隨口道:「聽你口音,不是東京人士吧?」
「哦,祖籍便在此處,隻是歷年來在外經商,方才迴鄉。因家中老母染疾在床,特地前往廟中許願,祈求神靈庇佑,讓老母早日康復。」那人笑著迴答道。
聽到這話,老婦心裏暗贊一聲,真是個孝順兒。她上了年紀,行動有些不便,那漢子見狀,便接過她手中之物,一麵又伸手攙扶。
「那處再往前行十幾裏,便是天駟監所在地。那裏風景秀麗,值得一遊。隻是從前還去得,最近便不許人接近了。」老婦迴答道。
那漢子聽罷,不經意地朝右望了一眼。兩條路一般模樣,這邊人潮湧動,熱鬧非凡,那處卻是鬼影也沒一個,反差十分強烈。遂又向婦人問道:「老人家,這是為何?」
老嫗搖了搖頭,表示不知,此時,卻聽身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據說是有軍隊駐紮,尋常人等不許靠近,是真是假,也無從知曉。」
那漢子一聽這話,迴過頭去,卻見五六個壯年男子都把目光瞧向他。
「那還有假?我聽人說,那牟駝岡附近好像駐紮著朝廷新編的什麽隊伍,哦,對了,好像是兩河的義軍。」又有人接口道。
聽到此處,那漢子忽將手中物品全數塞給那老婦,陪笑道:「老人家自去。」說罷,擠出人群,卻往後去了。
「哎,這位官人,這東西是你的!」老嫗高聲叫道,那漢子卻已經頭也不迴地走開了。
約莫過去半個時辰,路上行人漸少,方才那男子卻從路旁冒出,四周一張望,來到岔路口,盯著往右那條通往牟駝岡的驛道出神。
「去是不去?」不知什麽時候,又有五六個漢子聚在他身後。看模樣,都是精明幹練之輩。
那漢子並未迴答,而是撇開驛道,直投林中而去。剩下幾人,互相對視一陣,緊隨其後,頃刻之間,便消失在叢林之中。這行人身形靈活,在山林之間穿梭,約行七八裏,來到一處大帳似的土坡,剛踏上坡頂,行在最前頭的男子忽然將身一矮,身後幾人還愣著不動,他迴過頭來,臉色一沉:「蹲下!有人!」探出頭去,往北一望,便見一隊宋軍士卒挺著長槍巡邏而過。
「走了,上吧。」有人叫道。
「莫慌。」為首之人神色冷峻,一雙鷹眼四處打轉,恰如隱蔽在草叢的野物還在伺機對獵物發動襲擊一般。果然,片刻之後,又一隊宋軍士卒過去。好傢夥,果然在這裏還埋著伏筆,看這森嚴的警戒,定然有條大魚!
等了一陣,不見任何動靜,那為首之人到處打量,見不遠處一座山頭聳立,心中一動,起身揮手道:「走,上山,千萬小心!」其他人也不答話,跟在他身後一言不發,甚至大氣不喘。
登上山頭,居高臨下,山下方圓十數裏景致悉收眼底。汴河蜿蜒盤旋,自西向東流去,此時早過日上三竿之時,那河麵波光粼粼,無數船隻順流而下,一派繁榮景象。這些人卻無暇欣賞錦繡河山,留下兩人望風後,餘者登上最高峰,極目遠眺。卻見那群山環抱之中,一片遼闊無際的大平原盡在眼底。無數駿馬,或奔或立,或吃草或飲水,幾乎讓人以為身在塞上江南。
「此處必為南朝養馬之所!」這人的聲音透出一股激動。卻被為首那個迴頭盯了一眼,趕緊生下頭去,不敢復言。
再看距離那牧場約六七裏地,便有小彪人馬分散各地,往來巡弋,其間隱隱約約似有營寨。隻是距離太遠,又被山體阻擋,瞧不清楚。
「看這樣子,似乎不像是義軍吧。」一人質疑道。
為首的漢子微微點頭,若是義軍,哪來如此森嚴的戒備,又怎會將營地選擇得這般隱蔽。有人建議,再走近些,以便仔細查看。他卻沉吟不語,查得細緻些,固然是好。但萬一泄露行蹤,被對方警覺,反倒不妙。
正入神時,忽聽背後輕微響動,心頭狂震,猛然迴首去瞧。隻見山石林立,樹木依舊,哪有半點異樣?
這日,在東京西北的驛道上,人流如梭,絡繹不絕。無論男女老少,人人臉上神情肅穆,手裏都提些香燭果品。甚至有人三步一跪,極為虔誠。自東京戒嚴解除之後,一切似乎已經恢復了寧靜。東京百姓日子該怎麽過還怎麽過,這不,京城西北距離牟駝岡不過十餘裏的曉祝山登雲寺做法會,城中的善男信女蜂擁而往。
行至一處岔路口,人群都往左去,卻無一人向右。這驛道上人流雖多,卻不難分出種類。那白髮蒼蒼的老者,定是去求神佛保佑全家平安。那看不到自己腳尖的富態男子,必是祈禱生意興隆。還有那一路遮遮掩掩的小娘子,說不定是希望菩薩賜她一個如意郎君,也不知佛祖管不管這事。
「老人家,為何眾人獨向左走,卻不往右?」人群中,一名漢子向身旁老婦問道。此人約莫三十出頭,穿一領深灰直裰,收拾得十分精幹利落。手裏雖然也提著香燭等物,可觀他神情剽悍,怎麽也不像是善男。
那老婦瞥了他一眼,隨口道:「聽你口音,不是東京人士吧?」
「哦,祖籍便在此處,隻是歷年來在外經商,方才迴鄉。因家中老母染疾在床,特地前往廟中許願,祈求神靈庇佑,讓老母早日康復。」那人笑著迴答道。
聽到這話,老婦心裏暗贊一聲,真是個孝順兒。她上了年紀,行動有些不便,那漢子見狀,便接過她手中之物,一麵又伸手攙扶。
「那處再往前行十幾裏,便是天駟監所在地。那裏風景秀麗,值得一遊。隻是從前還去得,最近便不許人接近了。」老婦迴答道。
那漢子聽罷,不經意地朝右望了一眼。兩條路一般模樣,這邊人潮湧動,熱鬧非凡,那處卻是鬼影也沒一個,反差十分強烈。遂又向婦人問道:「老人家,這是為何?」
老嫗搖了搖頭,表示不知,此時,卻聽身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據說是有軍隊駐紮,尋常人等不許靠近,是真是假,也無從知曉。」
那漢子一聽這話,迴過頭去,卻見五六個壯年男子都把目光瞧向他。
「那還有假?我聽人說,那牟駝岡附近好像駐紮著朝廷新編的什麽隊伍,哦,對了,好像是兩河的義軍。」又有人接口道。
聽到此處,那漢子忽將手中物品全數塞給那老婦,陪笑道:「老人家自去。」說罷,擠出人群,卻往後去了。
「哎,這位官人,這東西是你的!」老嫗高聲叫道,那漢子卻已經頭也不迴地走開了。
約莫過去半個時辰,路上行人漸少,方才那男子卻從路旁冒出,四周一張望,來到岔路口,盯著往右那條通往牟駝岡的驛道出神。
「去是不去?」不知什麽時候,又有五六個漢子聚在他身後。看模樣,都是精明幹練之輩。
那漢子並未迴答,而是撇開驛道,直投林中而去。剩下幾人,互相對視一陣,緊隨其後,頃刻之間,便消失在叢林之中。這行人身形靈活,在山林之間穿梭,約行七八裏,來到一處大帳似的土坡,剛踏上坡頂,行在最前頭的男子忽然將身一矮,身後幾人還愣著不動,他迴過頭來,臉色一沉:「蹲下!有人!」探出頭去,往北一望,便見一隊宋軍士卒挺著長槍巡邏而過。
「走了,上吧。」有人叫道。
「莫慌。」為首之人神色冷峻,一雙鷹眼四處打轉,恰如隱蔽在草叢的野物還在伺機對獵物發動襲擊一般。果然,片刻之後,又一隊宋軍士卒過去。好傢夥,果然在這裏還埋著伏筆,看這森嚴的警戒,定然有條大魚!
等了一陣,不見任何動靜,那為首之人到處打量,見不遠處一座山頭聳立,心中一動,起身揮手道:「走,上山,千萬小心!」其他人也不答話,跟在他身後一言不發,甚至大氣不喘。
登上山頭,居高臨下,山下方圓十數裏景致悉收眼底。汴河蜿蜒盤旋,自西向東流去,此時早過日上三竿之時,那河麵波光粼粼,無數船隻順流而下,一派繁榮景象。這些人卻無暇欣賞錦繡河山,留下兩人望風後,餘者登上最高峰,極目遠眺。卻見那群山環抱之中,一片遼闊無際的大平原盡在眼底。無數駿馬,或奔或立,或吃草或飲水,幾乎讓人以為身在塞上江南。
「此處必為南朝養馬之所!」這人的聲音透出一股激動。卻被為首那個迴頭盯了一眼,趕緊生下頭去,不敢復言。
再看距離那牧場約六七裏地,便有小彪人馬分散各地,往來巡弋,其間隱隱約約似有營寨。隻是距離太遠,又被山體阻擋,瞧不清楚。
「看這樣子,似乎不像是義軍吧。」一人質疑道。
為首的漢子微微點頭,若是義軍,哪來如此森嚴的戒備,又怎會將營地選擇得這般隱蔽。有人建議,再走近些,以便仔細查看。他卻沉吟不語,查得細緻些,固然是好。但萬一泄露行蹤,被對方警覺,反倒不妙。
正入神時,忽聽背後輕微響動,心頭狂震,猛然迴首去瞧。隻見山石林立,樹木依舊,哪有半點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