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突然發覺一件事情,怎麽沒有種師道!你看看,樞密院,三衙,兩河製置使司都有人到,種公身為京畿兩河製置使,可以說是目前北方最高軍事長官,這種場合他沒有到。難道朝廷對他有看法?又或是身體不適,派姚平仲為代表?


    一張石台,幾條長凳,眾人按官階敘座,徐衛資歷最淺,官職最小,自然敬陪末座。等眾下坐下,李綱提起麵前一個茶壺,以嫻熟的手法將水沖入小杯之中,繼而拿起竹筷,一個一個夾起茶杯,傾倒水後。又提起另一把壺,拉著衣袖,一一斟茶。


    眾人都看得出神,姚平仲突然笑道:「這多麻煩,喝茶嘛,抱著壺大灌一氣才顯痛快!」


    眾官皆不答話,有人心裏暗罵,個慫包!李綱看了他一眼,朗聲道:「姚統製不愧為沙場勇將,直來直去。」斟完茶,便有僕從一一替眾人奉上,隨即便出了涼亭,遠遠把守。


    李綱落座,端起茶杯繞了一圈:「諸位大人,請。」


    一眾武臣倒也客氣,舉杯迴敬後,各抿一口。李綱喝完茶,正襟危坐,略一沉吟,開口道:「在座都是朝廷倚若長城的戰將,我也就不拐彎抹角。眼下的情形,相信諸位心中有數。金人雖然撤軍,但太原尚被圍困,黃河以北無論行政軍事都幾近癱瘓。金國派出使節,要求我方割讓三鎮,送上巨款,並提出諸多無禮要求。是戰是和,朝廷還未有定論,今日邀請諸位前來,不為旁的。便是問上一問,若戰,如何應對?」


    他話音一落,現場一片肅靜。所有武臣心裏都打著小鼓,李右丞這事做得好荒唐!自本朝立國以來,便定下武臣不得過問政治的鐵律,你現在拿軍國大事問我等帶兵之人,誰敢輕易開口?我輩之人,隻等朝廷軍令,然後執行便是。討論決定,是你等執宰之職,我們哪敢多言半句?


    見眾人都不接招,李綱嘴唇一動便要說話,姚平仲卻搶先一步,大聲說道:「若戰,便需依靠西軍!金軍北歸,料想短期之內必不復來。我方可從容調度,先以西軍解太原之圍,再著手重新整頓兩河防務,以備金軍再度南侵。」


    李綱聞言,沉默半晌,繼而問道:「西軍折氏已數度馳援太原,皆為金軍擊潰。如今對方兵威正隆,如何救得?」


    姚平仲一聲冷哼,慷慨陳詞道:「平仲不才,願提王師解太原之圍!」


    李綱聞言大喜,一通鼓勵後,又問道:「詳細布置,希晏可有想法?」


    姚平仲一怔,想了片刻,點頭道:「京師之地,王師數十萬,如何用不得?悉數調往兩河重新組織防務,再擇一精銳之師,與西軍同救太原,女真必退無疑。」


    何灌聽到此處,扭頭向末座徐衛望去。同為軍中後起之秀,年輕一輩,差距怎麽這麽大?要真如你姚希晏所講那般輕鬆,大宋還會淪落到被人要挾的地步?你提王師救太原?那折可求比你姚平仲如何?他率軍救太原,已經連敗兩陣,退迴府州駐地。你倒敢在此大放狂言,也不怕閃了舌頭。


    「希晏果然不負聖望!難怪官家數度誇獎!」李綱含笑贊了一聲。姚平仲十分受用,也不謙辭,得意洋洋地坐了迴去。


    可李綱倒不是個二愣子,他知道自己是文官,帶兵帶仗那是在座這班武將所長,一定要廣泛徵求意見,不可偏聽。遂又向眾人詢問,隻是一班武臣心有顧忌,不敢輕易發表見解。


    徐衛雖然也沒有說話,卻不是顧忌著武臣不得幹預政治的製度。試想,李綱有擁立之功,目前正得官家信任。他會那麽沒有腦子,擅自召集武臣商議對策?必然是有趙桓授意,他才敢如此。而選在遠離京城的偏僻之處議事,足見朝中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但從日前朝廷著手整頓城外王師可以看出趙桓在戰和之間的傾向。


    見眾人三緘其口,李綱似有難言之隱,遍視一班戰將,個個都如老僧入定一般。不由得心頭焦急,當目光掃到末座時,突然問道:「那可是頑強抗擊金軍五晝夜,使其難以過河一步的徐九?」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徐衛,初次見麵的人都感詫異,竟然如此年輕?難怪他立得大功,卻不見重用。可惜了,還得慢慢磨練,熬資歷吧。


    「正是卑職。」徐衛答道。


    李綱目視片刻,對眾人笑道:「不錯,少年英才!樞密相公,貴府不愧為行伍世家,端得是人才濟濟!你這侄兒二十不到,便如此了得!」


    徐紹輕笑一聲,敷衍道:「過獎過獎。」


    那原先不知內情的人這時才暗思,原來徐衛竟是徐樞密侄兒。怪了,既然叔父在樞密院當著二把手,怎麽侄兒立了大功,卻連個正經禁軍軍官都沒混上?徐紹果然是大公無私吶。


    李綱又誇了幾句,才轉向徐衛道:「徐九有何想法,隻管說來。也請在座諸位前輩替你斧正一二。」徐衛是在場所有人中,唯一與金軍正麵交過手的,所以李綱不管他官職卑微,主動垂詢。但又怕他有所顧忌,於是假稱請前輩斧正,這樣也就不會引得眾將不痛快。


    徐衛還沒有開口,徐紹卻叫了起來:「哎,李右丞太過抬舉了。他年不及弱冠,不過是個七品武職,能列席旁聽已是殊榮,哪能班門弄斧?」


    眾人隻當他是在謙虛,畢竟徐衛是他親侄兒,遂紛紛勸說。都言自古英雄出少年,二十歲又怎地?當年冠軍侯霍去病不也是二十多歲就率軍出征,打得匈奴一敗塗地麽?你道這一班前輩長官為何抬舉徐衛?其一,當初張叔夜召集朝中故舊商議聯名上奏,在場就有幾人參與,知道徐衛有些本事。這次金軍南侵,正如這小子所料一般無二致。其二,徐衛立了大功,朝廷就給封個甚麽「兩河忠義巡社巡檢使」,連個正經軍官都不給。徐樞密這個當叔父的,不但沒偏袒抬舉,反而公正得近乎苛刻。這就使得他們有些替徐衛惋惜。正好李綱垂詢,他們便極力鼓動徐衛發表意見,反正他也是個小官,說對說錯都無妨,沒誰會對他動歪腦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