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肯定是這樣的。
如是想著的李子千背著書包,拽著墨楠北背包上的袋子,像是牽著個什麽東西一樣,一路把墨楠北拖到了圖書館裏。
畢竟,雖然喊著誰在圖書管理摸魚誰是狗,但於墨楠北來說,她已經打好了完美的小算盤。
其中,就包括但不限於隻要我不進圖書館,我就可以隨便摸魚這件事。
誠然這點小想法是瞞不過李子千的。
因為,其實,嗯,他也有這樣的想法。
就,人嘛,怠惰什麽的,總是難免的。
這是無法克製的天性。
要不然為什麽怠惰會是七大原罪之一呢?
不過說起怠惰,李子千倒是有個很有趣的想法。
許是跟相關,又許是一些僅供個人參考、甚至完全無法代表個人觀念的小想法。
七原罪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反倒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必要情緒與行為。
因為貪婪,所以有了求知慾、有了對世界的探索的渴望。
因為怠惰,所以有了對新科技、新能源的追求,有了更簡潔、更快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渴望,由此衍生了高效率的工作與學習。
因為傲慢,所以對不堪入目的事情有了偏見,有了所謂的自我矜持與身段,有了優雅與高貴。
嘖,當然,這並不是聖經中對於這七項原罪的正確解釋。
不過這種斷章取義類的說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卻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共鳴以及贊同。
舉個栗子,參考著現代人拿裏的內容猛吹紂王帝辛的功績這件事就足以窺伺一二。
學者有爭議的部分不過在於他是否有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過於荒唐,並非是他其實是一位千古明君。
征蠻夷、主力軍等等,無非也不過是一些片麵的歷史資料。
所謂記載歷史的甲骨上,對比紂王之前幾代商王,他們甲骨上多記載了戰利品和抓了哪個首領,而紂王的隻記載說我出征了。
這其中的勝敗與否、記載如此潦草的原因、真相,無從得知。
歷史學者都沒有撕明白的事情,評論區中的高贊評論卻都像是穿越歸來的史學大家。
拿封神的設定來和正經人討論歷史,以營銷號裏的描述,斷章取義的來抨擊和自己意見相駁的對象。
更有甚者說史書裏麵記載的都是虛假的。
那什麽野史記載的是真的?
周瑜死後化名黃月英嫁給諸葛亮?
像這樣的野史嗎?
嗯??
總的來說,看著這幫人的評論,李子千就很微妙。
昏庸無道的君王其實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賢明之人,這個反轉於吃瓜而言,雖然是很有趣的,但是歷史終究是需要實際記錄與史書、證據去考證的。
想到這裏,李子千就難免又想起來前段時間的某個新聞。
律師死亡。
因為是律師,所以他肯定心黑,兩麵吃錢,他死有餘辜。
但實際上的真相呢?
真相被澄清的時候,討論的熱度卻遠沒有最開始陰謀論時火熱。
同類型的還有某位央視的主持人。
黑料一經出現,所有的人都覺得,衣冠禽獸。
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呢?
沒有人在乎。
清廉高僧必有貪婪本心,僧侶和尚必是反派角色,儒生必是偽君子等等。
裏出現這樣的角色,李子千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反轉能夠深入人心,快速的讓角色立起來並充滿著矛盾性,作為配角也能迅速的開嘲諷、拉一波期待感。
但,拿著中的內容去抨擊真正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儒學、高僧、抨擊真正為大家服務的對象的時候這幫人的腦袋真的還健在嗎?
嗯,很微妙。
不對,我不過是剛到圖書館、翻開可本第一頁還沒開始看,為什麽思維就又跑偏了。
李子千:
草草草。
溜號和思維放飛這種事情,實在是在寫之後養成的一個基本上無法克製的壞習慣。
可好,也可壞吧。
想到這裏,李子千又雙叒叕跑偏了一下。
說到寫,他又有了很多的感慨。
求同存異,是世間的常態。
現實與思想又不是所謂的數學公式與定義,永遠都隻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因為寫,所以會收到很多的書評,也會看很多的評論。
有時候,書中主角產出的價值觀,又或者是在寫書的時候不經意間夾帶的私活,就會引起大量的評論。
嗯,很多時候,都不是什麽好評論。
嘖。
如果網絡對罵可以在現實中展示出來的話,那想必已經是頭破血流的場麵了。
和那幫人對噴的時候,對線強度其實是不亞於在廁所和女拳對線的。
反正,他們都有理。
你去直接噴ns,他會說你沒素質,說你人身攻擊,說你是垃圾作者沒有職業素養,做這行的就是活該被罵的,沒有準備就別吃這個錢。
去擺道理,說了一大堆,他來了一句,你急了。
但。
講道理。
現實生活中,於李子千而言,誰特麽的真的惹他不爽了,他就拎著傢夥上去揍人了。
那幫拎著鍵盤的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啊?
敢打、敢罵現實中的人,在網絡上跟他們擺一些道理、說些事情、來兩句就是急了?
如是想著的李子千背著書包,拽著墨楠北背包上的袋子,像是牽著個什麽東西一樣,一路把墨楠北拖到了圖書館裏。
畢竟,雖然喊著誰在圖書管理摸魚誰是狗,但於墨楠北來說,她已經打好了完美的小算盤。
其中,就包括但不限於隻要我不進圖書館,我就可以隨便摸魚這件事。
誠然這點小想法是瞞不過李子千的。
因為,其實,嗯,他也有這樣的想法。
就,人嘛,怠惰什麽的,總是難免的。
這是無法克製的天性。
要不然為什麽怠惰會是七大原罪之一呢?
不過說起怠惰,李子千倒是有個很有趣的想法。
許是跟相關,又許是一些僅供個人參考、甚至完全無法代表個人觀念的小想法。
七原罪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反倒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必要情緒與行為。
因為貪婪,所以有了求知慾、有了對世界的探索的渴望。
因為怠惰,所以有了對新科技、新能源的追求,有了更簡潔、更快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渴望,由此衍生了高效率的工作與學習。
因為傲慢,所以對不堪入目的事情有了偏見,有了所謂的自我矜持與身段,有了優雅與高貴。
嘖,當然,這並不是聖經中對於這七項原罪的正確解釋。
不過這種斷章取義類的說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卻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共鳴以及贊同。
舉個栗子,參考著現代人拿裏的內容猛吹紂王帝辛的功績這件事就足以窺伺一二。
學者有爭議的部分不過在於他是否有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過於荒唐,並非是他其實是一位千古明君。
征蠻夷、主力軍等等,無非也不過是一些片麵的歷史資料。
所謂記載歷史的甲骨上,對比紂王之前幾代商王,他們甲骨上多記載了戰利品和抓了哪個首領,而紂王的隻記載說我出征了。
這其中的勝敗與否、記載如此潦草的原因、真相,無從得知。
歷史學者都沒有撕明白的事情,評論區中的高贊評論卻都像是穿越歸來的史學大家。
拿封神的設定來和正經人討論歷史,以營銷號裏的描述,斷章取義的來抨擊和自己意見相駁的對象。
更有甚者說史書裏麵記載的都是虛假的。
那什麽野史記載的是真的?
周瑜死後化名黃月英嫁給諸葛亮?
像這樣的野史嗎?
嗯??
總的來說,看著這幫人的評論,李子千就很微妙。
昏庸無道的君王其實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賢明之人,這個反轉於吃瓜而言,雖然是很有趣的,但是歷史終究是需要實際記錄與史書、證據去考證的。
想到這裏,李子千就難免又想起來前段時間的某個新聞。
律師死亡。
因為是律師,所以他肯定心黑,兩麵吃錢,他死有餘辜。
但實際上的真相呢?
真相被澄清的時候,討論的熱度卻遠沒有最開始陰謀論時火熱。
同類型的還有某位央視的主持人。
黑料一經出現,所有的人都覺得,衣冠禽獸。
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呢?
沒有人在乎。
清廉高僧必有貪婪本心,僧侶和尚必是反派角色,儒生必是偽君子等等。
裏出現這樣的角色,李子千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反轉能夠深入人心,快速的讓角色立起來並充滿著矛盾性,作為配角也能迅速的開嘲諷、拉一波期待感。
但,拿著中的內容去抨擊真正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儒學、高僧、抨擊真正為大家服務的對象的時候這幫人的腦袋真的還健在嗎?
嗯,很微妙。
不對,我不過是剛到圖書館、翻開可本第一頁還沒開始看,為什麽思維就又跑偏了。
李子千:
草草草。
溜號和思維放飛這種事情,實在是在寫之後養成的一個基本上無法克製的壞習慣。
可好,也可壞吧。
想到這裏,李子千又雙叒叕跑偏了一下。
說到寫,他又有了很多的感慨。
求同存異,是世間的常態。
現實與思想又不是所謂的數學公式與定義,永遠都隻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因為寫,所以會收到很多的書評,也會看很多的評論。
有時候,書中主角產出的價值觀,又或者是在寫書的時候不經意間夾帶的私活,就會引起大量的評論。
嗯,很多時候,都不是什麽好評論。
嘖。
如果網絡對罵可以在現實中展示出來的話,那想必已經是頭破血流的場麵了。
和那幫人對噴的時候,對線強度其實是不亞於在廁所和女拳對線的。
反正,他們都有理。
你去直接噴ns,他會說你沒素質,說你人身攻擊,說你是垃圾作者沒有職業素養,做這行的就是活該被罵的,沒有準備就別吃這個錢。
去擺道理,說了一大堆,他來了一句,你急了。
但。
講道理。
現實生活中,於李子千而言,誰特麽的真的惹他不爽了,他就拎著傢夥上去揍人了。
那幫拎著鍵盤的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啊?
敢打、敢罵現實中的人,在網絡上跟他們擺一些道理、說些事情、來兩句就是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