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點…再快一點!”
“節點和節點之間的能量輸出指數已經計算的差不多了…”
“33號區域覆蓋範圍內的力場振蕩頻率還需要進行調整…”
有些人在等待著最後死亡的降臨,而一些人仍舊懷揣著生的希望……
卡爾德正在飛快的計算著大量的數據,身體不自覺的顫抖著。
在被那張被他用來當作畫板的世界地圖上,卡爾德用黑色的記號筆寫滿了各式各樣的數據公式。
而在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地圖的右下角奇怪圖案,那用一種特殊的順序排列的線條圖畫。
當你仔細盯著這些特殊的圖案去看的時候,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在自己的心頭醞釀,就仿佛是在盯著一個黑洞一樣。
這是一種有些像是於心髒跳動圖譜圖畫,扭曲波折的曲線反複出現了數十次,並且上麵標注著各式各樣的數據。
這樣的波動線足足有7個,每一根上麵都標注著很多密密麻麻的符號公式,甚至有一些符號公式都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就像…
就像是卡爾德剛剛自己創造的一樣…
在成為聯邦的議員之前,卡德爾是一名十分優秀的科研學者,但他卻沒有什麽名聲。
甚至可以說,卡德爾成為一名聯邦議員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權力,而是為了學術。
是的,為了學術。
他競選議員是為了利用權限,接觸到更多有關於聯邦維度發生器的相關信息。
他所追尋的從來都不是權力,而是通過這些權力能夠獲取的核心科技。
“世界…”
“這個世界…”
“從來沒有這麽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
卡德爾的眼睛當中布滿了血絲,他的表情越來越趨向於一種癲狂,整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在聯邦進入到混亂狀態的時候,他正好獲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並且開始對聯邦的維度發動機進行全麵的研究和探索。
也就是說,對於聯邦的維度發生器相關的知識而言,他完全是從零開始重新學習,並且開始進行相關的應用。
而現在…
他正在嚐試著挽救這個局麵…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個天才,沒有人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理解這些複雜的公式,理解維度的本質。
這就像是普通人在一天內完成一個團隊幾十年的研發一樣,荒誕而又不可思議。
但是他做到了……
甚至於他正在重新嚐試去理解這個世界,通過他剛剛學到的東西,整個世界的本質在他眼中已經安生了質變。
“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遠比我們設想的更加精彩!”
“它不是物質粒子模型,它也不是量子化的能量模型,”
“是另一種形式上的,他是…”
“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一根“震蕩的”弦。”
卡爾德的手速越來越快,飛快地計算著各種數據,眼神當中的瘋狂愈發明顯,身體在不自覺的顫抖著,就像是觸及到了世間的真理一般。
雖然這些都是理論,但是卡爾德就是有一種無法言語的感覺,確定這就是世界的本來麵貌。
就像是有另一個世界在唿喚著他,唿喚著卡爾德去揭開世界的麵紗,去看到這最真實的世界。
“麗莎,你能明白麽,我就要看到世界的真相了!”
“你一定會很開心的吧……”
“雖然不可能看到這一幕了。”
卡爾德忽然停了下來,輕輕打開了自己衣衫上打開的懷表,看著裏麵的一張女人的照片微微出神。
耳邊像是又響起了麗莎的聲音,那是引領他踏入真理大門的老師,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有魅力的女人。
當然,還是卡爾德畢生所無法忘懷的初戀。
在這個卡爾德即將見證世界真實麵貌的時刻,他的耳邊不斷交錯響起麗莎的聲音,讓他有些悵然。
“卡爾德,不要用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有些東西,眼見的未必為實!”
“光的頻率會欺騙你的眼睛,聲音的會幹擾你的聽覺,太多太多的信息是我們的身體無法獲取的。”
“我們應該在真理麵前…要學會謙卑…卡爾德。”
卡爾德拿起手中的筆,在地圖的右下角又畫出了第八道紛亂複雜的波動線,輕輕的擦在額頭上的汗,大口的喘著氣…
但是整個人完全不敢懈怠的,又飛快的開始下一步的計算,整個人在迴憶和極度疲勞之間反複徘徊。
剛才的聲音,是麗莎在和他上第一門物理課的時候囑咐他的話語。
留給卡爾德的時間不多了,距離整個世界被徹底降維打擊隻有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了…
聯邦的維度發生器現在全部處於失控狀態,一旦開始出現不可控的維度坍塌,他將會在以光速的形式將他所接觸到的一切物質轉化為二維狀態。
而聯邦的總體麵積在光速的概念下並不算太大…
這意味著,一旦卡爾德無法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麽在時間抵達的那一瞬間,所有人都會被直接暴力的碾壓為二維狀態。
就在卡爾德繼續準備推算第九道圖紋的時候,麗莎的聲音忽然又莫名的在他的耳邊響起。
“這個世界本身從來沒發生過變化,他就靜靜地呆在那裏一動不動,等待著人類,等待著生命的探索…”
“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我們的耳朵會欺騙我們,我們身體內的所有器官都隻不過是用來感知外界的工具。”
“或許在麵對這個物質世界的時候,這樣的工具還算勉強合格,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活下去。”
“但是在窺視世界真理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上的阻力,另外一種形式上的羈絆,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本質產生模糊。”
“於是我們使用工具,我們創造數學,我們創造電子器材,去更好的看清楚世界的本質。
“但這是不夠的,隨著科技的發展,落後的工具對於我們的認知而言,是一種災難…”
“卡爾德,還記得雙縫幹涉實驗麽?”
“卡爾德,不要質疑答案,正確和錯誤就在一念之間。”
麗莎的聲音戛然而止,讓卡爾德猛然一震。
這是……
這是卡爾德從未有過的畫麵,就像是麗莎真的在對他說話一樣,就像麗莎真的在看著這場關於世界本質麵貌的實驗一樣。
卡爾德顫抖著手扯下胸口的懷表,顫顫巍巍的看著麗莎的照片。
“是你嗎親愛的?你還活著對嗎!”
“雙縫幹涉實驗,你想告訴我什麽……”
“你究竟看到了什麽?麗莎!”
沒有人迴應卡爾德,就好像剛才的一切都隻是一種錯覺一樣。
卡爾德的思緒在這一瞬間被打斷,一頭霧水的看著自己畫出的第八道紋路,腦海當中迴憶著雙縫幹涉實驗和在其基礎上延伸的延遲選擇實驗。
愛因斯坦通過用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照射金屬誕生了帶有動能的電子,根據光電表現出了光的粒子特性。
但是兩束光相遇的時候會出現相互幹涉的情況,表現出光的波動性。
關於光的本質究竟是粒子還是波,一度在物理學界引起廣泛的爭論。
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實驗的假設,即為雙縫幹涉實驗。
在一個暗室內,然後準一哥個光源,在燈光前麵擋一塊板子,板子上開兩條細縫。
如果光是粒子的話,根據初中物理學習到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光將會透過兩條細縫,打到對麵的牆上應該是兩條明亮的豎線。
但如果光是波的話,光波在經過雙縫的時候,會因為彼此的相互幹涉,重新誕生兩個特殊的波,朝著牆壁蔓延。
這就像是在平靜的湖水當中扔下一個石頭,濺起一圈圈的圓形波紋,在經過兩個狹縫的時候,能量的傳遞會在夾縫後誕生兩個波。
而這兩個波之間又會相互幹涉,最終砰碰撞在牆體上,反映在現實當中就是光穿過雙縫之後,會在牆壁上形成明暗交錯的光斑。
最終實驗的結果是光趨向於波的理論,光透過雙縫,映襯在牆壁上的是一道道明暗交錯的波紋。
但是這樣的理論似乎並不夠嚴謹,於是科學家們又在飾演的基礎上重新推到,從光的粒子性角度開始重新製作這個實驗。
通過加熱金屬絲,並且施加磁場的原理製造發射單電子的發射源,觀測電子如何通過雙縫。
按照邏輯來講,單個的電子應該是直接的在夾縫背後的牆壁上形成一個光點,因為電子應該表現的是粒子性。
但是結果卻令人震驚,隨著的試驗次數的增多,同樣在牆壁上表現出了明暗交錯的光斑。
這是由無數個電子痕跡組成的幹涉圖譜,適合光波一模一樣的圖譜。
但是問題來了,單個粒子如何出現這樣的幹涉圖譜?
除非電子進行自我幹涉,電子在飛行途中自我幹涉了自我。
然而雙縫幹涉實驗最恐怖的事情出現了,當人們在實驗中防治高速相機,來觀測電子的軌道的時候,用光的微粒性來探測電子的軌跡的時候,電子自我幹涉的波紋消失了。
這一次電子隻通過了其中的縫隙,打在了牆後,形成了一條和擋板縫隙一模一樣的條紋,和幹涉圖譜姐然不同,完美的呈現了電子的粒子性。
因為人類的觀察行為,電子的波動性消失了……
這種觀察者信息的誕生,卻直接影響了電子在行進過程當中行為,這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不解。
粒子性的電子,卻在雙縫實驗當中表現出了波的特性,這讓人十分苦惱,就像一個人同時穿過了兩個門一樣,完全無法理解這種行為的存在。
光具有著波動性,可是光電效應又證明了光的粒子性,然而粒子在實驗當中卻又表現出了波動性。
這一係列的行為,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光,究竟是什麽?粒子和波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以及實驗隨延伸的觀察者效應又該如何解釋?這種因為人類的觀察引起客觀宇宙的變化,原因是什麽?為什麽人類的觀測,會影響電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
在粒子流很弱、粒子一個一個地射入多次重複實驗中顯示的幹涉效應表明,微觀粒子的波動性不是大量粒子聚集的性質,單個粒子即具有波動性。
可是,一方麵粒子是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麵在雙孔實驗中雙孔又是同時起作用的,因此,對於微觀粒子談論它的運動軌道是沒有意義的。
於是科學家在此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延遲選擇實驗,在電子發射以後,通過機器來決定觀測電子的波動性還是粒子性。
將觀察者的幹擾降低最少,來觀測電子是如何出現這種波動性和粒子性並存的原因。
然而們更加恐怖至極的事情出現了,當儀器觀測波動性的時候,牆上出的圖譜呈現波動性,當儀器觀測是粒子性的時候,牆上的圖譜呈現的是粒子性。
這種現相,更像是因果關係的混亂,在我們還沒有決定好這次觀測方式是那種性質,電子卻已經自我決定了呈現波動性還是粒子性。
果在因之前,就像是因為觀測信息的誕生,就已經注定了結果。
經過不懈的研究,最終的結論確是微觀粒子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兩種特性。
波動性和粒子性是性質,而不是本質。
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了大腿以為是柱子,摸到了耳朵以為是蒲扇,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而構建的邏輯,無法直觀的理解這種微觀粒子的本質。
於是愛因斯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量子力學,微觀物體的行為是處於不定向狀態的,是出於量子態的。
在幹涉信息的誕生發生坍塌,坍塌成特定的特性,被觀測者產生的信息幹涉,出現這種行為。
甚至於說,這種信息的誕生本質上就是一種近乎於玄學的行為。
。量子力學認為自然界所有的粒子,如光子、電子或是原子,都能用一個微分方程,如薛定諤方程來描述。
這個方程的解即為波函數,它描述了粒子的狀態。波函數具有疊加性,它們能夠像波一樣互相幹涉。
這是經典物理學的崩塌,卻也是量子力學的誕生,世界從未發生變化,隻是我們對於他的認知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所以,麗莎,你究竟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麽呢?”
卡爾德看著自己畫出的八條弦振動波紋,看著自己通過數學工具和維度發生器反饋的數據推演的維度模型,靜靜的發呆。
“節點和節點之間的能量輸出指數已經計算的差不多了…”
“33號區域覆蓋範圍內的力場振蕩頻率還需要進行調整…”
有些人在等待著最後死亡的降臨,而一些人仍舊懷揣著生的希望……
卡爾德正在飛快的計算著大量的數據,身體不自覺的顫抖著。
在被那張被他用來當作畫板的世界地圖上,卡爾德用黑色的記號筆寫滿了各式各樣的數據公式。
而在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地圖的右下角奇怪圖案,那用一種特殊的順序排列的線條圖畫。
當你仔細盯著這些特殊的圖案去看的時候,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在自己的心頭醞釀,就仿佛是在盯著一個黑洞一樣。
這是一種有些像是於心髒跳動圖譜圖畫,扭曲波折的曲線反複出現了數十次,並且上麵標注著各式各樣的數據。
這樣的波動線足足有7個,每一根上麵都標注著很多密密麻麻的符號公式,甚至有一些符號公式都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就像…
就像是卡爾德剛剛自己創造的一樣…
在成為聯邦的議員之前,卡德爾是一名十分優秀的科研學者,但他卻沒有什麽名聲。
甚至可以說,卡德爾成為一名聯邦議員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權力,而是為了學術。
是的,為了學術。
他競選議員是為了利用權限,接觸到更多有關於聯邦維度發生器的相關信息。
他所追尋的從來都不是權力,而是通過這些權力能夠獲取的核心科技。
“世界…”
“這個世界…”
“從來沒有這麽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
卡德爾的眼睛當中布滿了血絲,他的表情越來越趨向於一種癲狂,整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在聯邦進入到混亂狀態的時候,他正好獲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並且開始對聯邦的維度發動機進行全麵的研究和探索。
也就是說,對於聯邦的維度發生器相關的知識而言,他完全是從零開始重新學習,並且開始進行相關的應用。
而現在…
他正在嚐試著挽救這個局麵…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個天才,沒有人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理解這些複雜的公式,理解維度的本質。
這就像是普通人在一天內完成一個團隊幾十年的研發一樣,荒誕而又不可思議。
但是他做到了……
甚至於他正在重新嚐試去理解這個世界,通過他剛剛學到的東西,整個世界的本質在他眼中已經安生了質變。
“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遠比我們設想的更加精彩!”
“它不是物質粒子模型,它也不是量子化的能量模型,”
“是另一種形式上的,他是…”
“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一根“震蕩的”弦。”
卡爾德的手速越來越快,飛快地計算著各種數據,眼神當中的瘋狂愈發明顯,身體在不自覺的顫抖著,就像是觸及到了世間的真理一般。
雖然這些都是理論,但是卡爾德就是有一種無法言語的感覺,確定這就是世界的本來麵貌。
就像是有另一個世界在唿喚著他,唿喚著卡爾德去揭開世界的麵紗,去看到這最真實的世界。
“麗莎,你能明白麽,我就要看到世界的真相了!”
“你一定會很開心的吧……”
“雖然不可能看到這一幕了。”
卡爾德忽然停了下來,輕輕打開了自己衣衫上打開的懷表,看著裏麵的一張女人的照片微微出神。
耳邊像是又響起了麗莎的聲音,那是引領他踏入真理大門的老師,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有魅力的女人。
當然,還是卡爾德畢生所無法忘懷的初戀。
在這個卡爾德即將見證世界真實麵貌的時刻,他的耳邊不斷交錯響起麗莎的聲音,讓他有些悵然。
“卡爾德,不要用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有些東西,眼見的未必為實!”
“光的頻率會欺騙你的眼睛,聲音的會幹擾你的聽覺,太多太多的信息是我們的身體無法獲取的。”
“我們應該在真理麵前…要學會謙卑…卡爾德。”
卡爾德拿起手中的筆,在地圖的右下角又畫出了第八道紛亂複雜的波動線,輕輕的擦在額頭上的汗,大口的喘著氣…
但是整個人完全不敢懈怠的,又飛快的開始下一步的計算,整個人在迴憶和極度疲勞之間反複徘徊。
剛才的聲音,是麗莎在和他上第一門物理課的時候囑咐他的話語。
留給卡爾德的時間不多了,距離整個世界被徹底降維打擊隻有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了…
聯邦的維度發生器現在全部處於失控狀態,一旦開始出現不可控的維度坍塌,他將會在以光速的形式將他所接觸到的一切物質轉化為二維狀態。
而聯邦的總體麵積在光速的概念下並不算太大…
這意味著,一旦卡爾德無法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麽在時間抵達的那一瞬間,所有人都會被直接暴力的碾壓為二維狀態。
就在卡爾德繼續準備推算第九道圖紋的時候,麗莎的聲音忽然又莫名的在他的耳邊響起。
“這個世界本身從來沒發生過變化,他就靜靜地呆在那裏一動不動,等待著人類,等待著生命的探索…”
“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我們的耳朵會欺騙我們,我們身體內的所有器官都隻不過是用來感知外界的工具。”
“或許在麵對這個物質世界的時候,這樣的工具還算勉強合格,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活下去。”
“但是在窺視世界真理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上的阻力,另外一種形式上的羈絆,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本質產生模糊。”
“於是我們使用工具,我們創造數學,我們創造電子器材,去更好的看清楚世界的本質。
“但這是不夠的,隨著科技的發展,落後的工具對於我們的認知而言,是一種災難…”
“卡爾德,還記得雙縫幹涉實驗麽?”
“卡爾德,不要質疑答案,正確和錯誤就在一念之間。”
麗莎的聲音戛然而止,讓卡爾德猛然一震。
這是……
這是卡爾德從未有過的畫麵,就像是麗莎真的在對他說話一樣,就像麗莎真的在看著這場關於世界本質麵貌的實驗一樣。
卡爾德顫抖著手扯下胸口的懷表,顫顫巍巍的看著麗莎的照片。
“是你嗎親愛的?你還活著對嗎!”
“雙縫幹涉實驗,你想告訴我什麽……”
“你究竟看到了什麽?麗莎!”
沒有人迴應卡爾德,就好像剛才的一切都隻是一種錯覺一樣。
卡爾德的思緒在這一瞬間被打斷,一頭霧水的看著自己畫出的第八道紋路,腦海當中迴憶著雙縫幹涉實驗和在其基礎上延伸的延遲選擇實驗。
愛因斯坦通過用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照射金屬誕生了帶有動能的電子,根據光電表現出了光的粒子特性。
但是兩束光相遇的時候會出現相互幹涉的情況,表現出光的波動性。
關於光的本質究竟是粒子還是波,一度在物理學界引起廣泛的爭論。
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實驗的假設,即為雙縫幹涉實驗。
在一個暗室內,然後準一哥個光源,在燈光前麵擋一塊板子,板子上開兩條細縫。
如果光是粒子的話,根據初中物理學習到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光將會透過兩條細縫,打到對麵的牆上應該是兩條明亮的豎線。
但如果光是波的話,光波在經過雙縫的時候,會因為彼此的相互幹涉,重新誕生兩個特殊的波,朝著牆壁蔓延。
這就像是在平靜的湖水當中扔下一個石頭,濺起一圈圈的圓形波紋,在經過兩個狹縫的時候,能量的傳遞會在夾縫後誕生兩個波。
而這兩個波之間又會相互幹涉,最終砰碰撞在牆體上,反映在現實當中就是光穿過雙縫之後,會在牆壁上形成明暗交錯的光斑。
最終實驗的結果是光趨向於波的理論,光透過雙縫,映襯在牆壁上的是一道道明暗交錯的波紋。
但是這樣的理論似乎並不夠嚴謹,於是科學家們又在飾演的基礎上重新推到,從光的粒子性角度開始重新製作這個實驗。
通過加熱金屬絲,並且施加磁場的原理製造發射單電子的發射源,觀測電子如何通過雙縫。
按照邏輯來講,單個的電子應該是直接的在夾縫背後的牆壁上形成一個光點,因為電子應該表現的是粒子性。
但是結果卻令人震驚,隨著的試驗次數的增多,同樣在牆壁上表現出了明暗交錯的光斑。
這是由無數個電子痕跡組成的幹涉圖譜,適合光波一模一樣的圖譜。
但是問題來了,單個粒子如何出現這樣的幹涉圖譜?
除非電子進行自我幹涉,電子在飛行途中自我幹涉了自我。
然而雙縫幹涉實驗最恐怖的事情出現了,當人們在實驗中防治高速相機,來觀測電子的軌道的時候,用光的微粒性來探測電子的軌跡的時候,電子自我幹涉的波紋消失了。
這一次電子隻通過了其中的縫隙,打在了牆後,形成了一條和擋板縫隙一模一樣的條紋,和幹涉圖譜姐然不同,完美的呈現了電子的粒子性。
因為人類的觀察行為,電子的波動性消失了……
這種觀察者信息的誕生,卻直接影響了電子在行進過程當中行為,這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不解。
粒子性的電子,卻在雙縫實驗當中表現出了波的特性,這讓人十分苦惱,就像一個人同時穿過了兩個門一樣,完全無法理解這種行為的存在。
光具有著波動性,可是光電效應又證明了光的粒子性,然而粒子在實驗當中卻又表現出了波動性。
這一係列的行為,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光,究竟是什麽?粒子和波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以及實驗隨延伸的觀察者效應又該如何解釋?這種因為人類的觀察引起客觀宇宙的變化,原因是什麽?為什麽人類的觀測,會影響電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
在粒子流很弱、粒子一個一個地射入多次重複實驗中顯示的幹涉效應表明,微觀粒子的波動性不是大量粒子聚集的性質,單個粒子即具有波動性。
可是,一方麵粒子是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麵在雙孔實驗中雙孔又是同時起作用的,因此,對於微觀粒子談論它的運動軌道是沒有意義的。
於是科學家在此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延遲選擇實驗,在電子發射以後,通過機器來決定觀測電子的波動性還是粒子性。
將觀察者的幹擾降低最少,來觀測電子是如何出現這種波動性和粒子性並存的原因。
然而們更加恐怖至極的事情出現了,當儀器觀測波動性的時候,牆上出的圖譜呈現波動性,當儀器觀測是粒子性的時候,牆上的圖譜呈現的是粒子性。
這種現相,更像是因果關係的混亂,在我們還沒有決定好這次觀測方式是那種性質,電子卻已經自我決定了呈現波動性還是粒子性。
果在因之前,就像是因為觀測信息的誕生,就已經注定了結果。
經過不懈的研究,最終的結論確是微觀粒子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兩種特性。
波動性和粒子性是性質,而不是本質。
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了大腿以為是柱子,摸到了耳朵以為是蒲扇,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而構建的邏輯,無法直觀的理解這種微觀粒子的本質。
於是愛因斯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量子力學,微觀物體的行為是處於不定向狀態的,是出於量子態的。
在幹涉信息的誕生發生坍塌,坍塌成特定的特性,被觀測者產生的信息幹涉,出現這種行為。
甚至於說,這種信息的誕生本質上就是一種近乎於玄學的行為。
。量子力學認為自然界所有的粒子,如光子、電子或是原子,都能用一個微分方程,如薛定諤方程來描述。
這個方程的解即為波函數,它描述了粒子的狀態。波函數具有疊加性,它們能夠像波一樣互相幹涉。
這是經典物理學的崩塌,卻也是量子力學的誕生,世界從未發生變化,隻是我們對於他的認知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所以,麗莎,你究竟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麽呢?”
卡爾德看著自己畫出的八條弦振動波紋,看著自己通過數學工具和維度發生器反饋的數據推演的維度模型,靜靜的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