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過了年後, 家舅的身子好似也慢慢垮了下去。
張儒秀不敢打著包票說自己是第一位發現家舅的背慢慢駝下去的人。司馬旦與司馬光可是親兒子,自然要比她觀察得仔細得多。
自聶娘子走後, 司馬池一瞬蒼老了許多。遇上冷天, 也總要生幾場小病,過了幾個月後,身子骨更差,隻是勉強憑靠著意誌撐起病身到衙裏辦公。
兩位哥自然勸過自家老父,張儒秀同嫂嫂也暗示過不少次。可老人家迴迴都要表示, 他們這些人過於憂慮。人老了哪有不生病的呢?何況都是些不礙事的小病。
司馬光哪裏聽得這話?
他還記得自家老母走之前身子的狀態呢。老母走了, 他不願叫老夫再走, 他也承受不來。故而每每同老夫交談,司馬光總要提一嘴叫他好好養身。衙裏那些事交給判官也能去做, 不要緊的事,不用親力親為。
司馬池哪裏能把這話聽進去?他之所以受小人讒言被貶到了虢州, 原因之一便是因著手下的公務處理得不得當。孩子們都丁憂在家, 子孫也嗷嗷待哺著。司馬池哪裏又趕停下?隻是感到如履薄冰,被人告過之後, 每走一小步都要深思熟慮著。
倒是不怕自己受苦, 他隻怕連累自家的孩子, 毀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於是張儒秀每日都能瞧見父子間的交談場麵,說到最後,還是得繞到保重身子上去。
身子骨顯然是丁憂在家時逃不開的一個話題。
張儒秀也時常被提點著。
她跟著司馬光待在家裏,礙著眼下丁憂的風頭,也不好再去外拋頭露麵做些生意。司馬光身上還沒得到個官位,張儒秀自然也找不到機會去約虢州的安人打熟關係。
於是手下開店的生意也暫停了許久。不過幸好蘇州那片投進去的錢財還在繼續運轉著。在閆娘子給她迴的信上,也都談到了這些錢財的事。
張儒秀也不著急,整日裏就跟嫂嫂待在一起。嫂嫂去哪兒,她就去哪兒,也跟著人學了不少人情世故。
康定二年七月,官家下令改元,康定二年改成了慶曆元年,也是為了奪個好兆頭。
改元的事剛批下來,司馬池的調令也跟著下了來。
「是去晉州任知州,算是平調。」司馬池叫來孩子,語氣平淡地說著調任的事。
「快去收拾搬家物件罷……咳咳,搬家的事要緊,你倆也都跟夫人好好商量一番。」司馬池忍著咳意,吩咐道。
司馬旦說好,便想拉著司馬光走出去。
臨走前,司馬光看著老父滿頭白髮,心裏不是滋味。
出來後,司馬旦見司馬光滿臉憂愁,便安慰道:「君實啊,你也都知道阿爹身子的狀況了。不要想不開,阿爹心裏有數,想做什麽,便叫他去做罷。我們這些為人子女的,也無法幹涉長輩的做法。」
「我若是隨阿爹去,不知他還要把自己的身子糟蹋成什麽樣。」司馬光嘆著氣,又道:「我心裏又怎麽會不清楚呢?阿娘走之前,身子也是一直治不好,靠著湯藥吊著氣,也是想著能撐一日是一日。如今阿爹的身子也是這般時好時壞斷斷續續的。何況現今還要趕緊收拾一番北上去,我擔心他身子吃不消啊。」
司馬旦心裏又怎麽不懂司馬光的意思?生死之事,本就由不得他們自己。再怎麽和自己較勁,那不還是註定要傷心一番麽?
「好了,別多想了,還是迴去跟三姐說說搬家的事罷。我見三姐前不久也剛發了燒。苦日子熬人啊。三姐一直跟著你不說怨言,你也得好好對人才是。」司馬旦拍拍司馬光的肩,說罷便走了過去。
大哥的話裏說到了張儒秀,司馬光可就提勁來了。枕邊人生病,他可是看得見的。於是也不再此地多做停留,轉身便迴了屋去。
張儒秀早在與嫂嫂一起看孩子時,便知道了家舅調任的消息。平調總比貶官好。何況到了晉州,張儒秀便又離娘家近了一步,心裏也歡喜。
迴屋後,聽罷司馬光一番話,也隻是語氣平淡地說好。
自聶娘子走後,張儒秀也時刻掂量著自己嘴裏說出來的話。有時候,話在心裏打磨不好,她寧願不說。
喪母本就是件難受事,何況近日以來越來越強的直覺也告訴她,司馬光很可能會再經歷一遍喪父的痛。
隻是這話怎麽能夠同人說出來呢?家裏人心裏都有數,也不願在這風頭之上說些晦氣話叫老人家不開心。
張儒秀瞧著司馬光整日失魂落魄的樣子,也是一番心疼。她能做的,隻是在人心情低落時安慰幾句,聊聊家國事,聊聊將來的期許而已。
可總有叫她覺著無力的事。縱使有金手指加持,她依舊改變不了人生老病死的事。該走的人總是要走,攔也攔不住。
於是她暫時放下了生意事,蘇州投資的酒樓茶館運轉得如何,張儒秀也不在意。
她隻是盡力幫襯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提前準備好之後要做的事,也不置於事發時會一派慌亂。
七月廿一,調令下來。廿三啟程備上,九月下旬便到了晉州。
哪處的風景,失了心情去觀賞之後都覺著大同小異,更別提身上還擔著無數件事要去做,心裏自然是沉悶的,輕鬆不起來。
張儒秀也搬了幾次家,如今再到別處去,倒是積攢下了不少經驗。往常剛來一地,她總要尋些機會往外跑,見些風景人文,逼著自己盡早適應新地方,好為接下來的開業之事鋪個好路。
張儒秀不敢打著包票說自己是第一位發現家舅的背慢慢駝下去的人。司馬旦與司馬光可是親兒子,自然要比她觀察得仔細得多。
自聶娘子走後, 司馬池一瞬蒼老了許多。遇上冷天, 也總要生幾場小病,過了幾個月後,身子骨更差,隻是勉強憑靠著意誌撐起病身到衙裏辦公。
兩位哥自然勸過自家老父,張儒秀同嫂嫂也暗示過不少次。可老人家迴迴都要表示, 他們這些人過於憂慮。人老了哪有不生病的呢?何況都是些不礙事的小病。
司馬光哪裏聽得這話?
他還記得自家老母走之前身子的狀態呢。老母走了, 他不願叫老夫再走, 他也承受不來。故而每每同老夫交談,司馬光總要提一嘴叫他好好養身。衙裏那些事交給判官也能去做, 不要緊的事,不用親力親為。
司馬池哪裏能把這話聽進去?他之所以受小人讒言被貶到了虢州, 原因之一便是因著手下的公務處理得不得當。孩子們都丁憂在家, 子孫也嗷嗷待哺著。司馬池哪裏又趕停下?隻是感到如履薄冰,被人告過之後, 每走一小步都要深思熟慮著。
倒是不怕自己受苦, 他隻怕連累自家的孩子, 毀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於是張儒秀每日都能瞧見父子間的交談場麵,說到最後,還是得繞到保重身子上去。
身子骨顯然是丁憂在家時逃不開的一個話題。
張儒秀也時常被提點著。
她跟著司馬光待在家裏,礙著眼下丁憂的風頭,也不好再去外拋頭露麵做些生意。司馬光身上還沒得到個官位,張儒秀自然也找不到機會去約虢州的安人打熟關係。
於是手下開店的生意也暫停了許久。不過幸好蘇州那片投進去的錢財還在繼續運轉著。在閆娘子給她迴的信上,也都談到了這些錢財的事。
張儒秀也不著急,整日裏就跟嫂嫂待在一起。嫂嫂去哪兒,她就去哪兒,也跟著人學了不少人情世故。
康定二年七月,官家下令改元,康定二年改成了慶曆元年,也是為了奪個好兆頭。
改元的事剛批下來,司馬池的調令也跟著下了來。
「是去晉州任知州,算是平調。」司馬池叫來孩子,語氣平淡地說著調任的事。
「快去收拾搬家物件罷……咳咳,搬家的事要緊,你倆也都跟夫人好好商量一番。」司馬池忍著咳意,吩咐道。
司馬旦說好,便想拉著司馬光走出去。
臨走前,司馬光看著老父滿頭白髮,心裏不是滋味。
出來後,司馬旦見司馬光滿臉憂愁,便安慰道:「君實啊,你也都知道阿爹身子的狀況了。不要想不開,阿爹心裏有數,想做什麽,便叫他去做罷。我們這些為人子女的,也無法幹涉長輩的做法。」
「我若是隨阿爹去,不知他還要把自己的身子糟蹋成什麽樣。」司馬光嘆著氣,又道:「我心裏又怎麽會不清楚呢?阿娘走之前,身子也是一直治不好,靠著湯藥吊著氣,也是想著能撐一日是一日。如今阿爹的身子也是這般時好時壞斷斷續續的。何況現今還要趕緊收拾一番北上去,我擔心他身子吃不消啊。」
司馬旦心裏又怎麽不懂司馬光的意思?生死之事,本就由不得他們自己。再怎麽和自己較勁,那不還是註定要傷心一番麽?
「好了,別多想了,還是迴去跟三姐說說搬家的事罷。我見三姐前不久也剛發了燒。苦日子熬人啊。三姐一直跟著你不說怨言,你也得好好對人才是。」司馬旦拍拍司馬光的肩,說罷便走了過去。
大哥的話裏說到了張儒秀,司馬光可就提勁來了。枕邊人生病,他可是看得見的。於是也不再此地多做停留,轉身便迴了屋去。
張儒秀早在與嫂嫂一起看孩子時,便知道了家舅調任的消息。平調總比貶官好。何況到了晉州,張儒秀便又離娘家近了一步,心裏也歡喜。
迴屋後,聽罷司馬光一番話,也隻是語氣平淡地說好。
自聶娘子走後,張儒秀也時刻掂量著自己嘴裏說出來的話。有時候,話在心裏打磨不好,她寧願不說。
喪母本就是件難受事,何況近日以來越來越強的直覺也告訴她,司馬光很可能會再經歷一遍喪父的痛。
隻是這話怎麽能夠同人說出來呢?家裏人心裏都有數,也不願在這風頭之上說些晦氣話叫老人家不開心。
張儒秀瞧著司馬光整日失魂落魄的樣子,也是一番心疼。她能做的,隻是在人心情低落時安慰幾句,聊聊家國事,聊聊將來的期許而已。
可總有叫她覺著無力的事。縱使有金手指加持,她依舊改變不了人生老病死的事。該走的人總是要走,攔也攔不住。
於是她暫時放下了生意事,蘇州投資的酒樓茶館運轉得如何,張儒秀也不在意。
她隻是盡力幫襯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提前準備好之後要做的事,也不置於事發時會一派慌亂。
七月廿一,調令下來。廿三啟程備上,九月下旬便到了晉州。
哪處的風景,失了心情去觀賞之後都覺著大同小異,更別提身上還擔著無數件事要去做,心裏自然是沉悶的,輕鬆不起來。
張儒秀也搬了幾次家,如今再到別處去,倒是積攢下了不少經驗。往常剛來一地,她總要尋些機會往外跑,見些風景人文,逼著自己盡早適應新地方,好為接下來的開業之事鋪個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