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儒秀也不甚在乎,想來無論是在夫家還是在娘家,她總與家裏的大姐生分,小輩倒是能聊得來。
原本散席後,司馬池是要去衙裏辦公的。誰知剛一邁入衙裏,便被判官給攔了下來。
判官滿臉焦急,拿了封信給司馬池懷裏塞,一麵說道:「和中兄,你被人江鈞、張從革兩位轉運使給告了啊!你這兩條罪可是明擺給官家看呢!」
司馬池一聽,一時還反應不過來,便義正嚴辭地反駁著:「我行得端做得正,何罪之有?」
判官與司馬池是老交情,自然知道他為人處世的格調。隻是眼下情景太過複雜,判官一時也解釋不清楚,便出聲迴道:「和中兄,事情緊急,你把信帶迴家,仔細看看罷。」說罷,判官便催著司馬池往迴走,也不肯再多解釋一句話。
「怎麽迴事?衙裏怎麽了?我是知州,為何不能在衙裏辦事?」司馬池滿心不解,一麵迴頭辯駁道。
判官拗不過,便低聲提醒一句:「和中兄,官場混亂啊。如今衙司裏不知有多少人瞧你的笑話呢!你家又剛發生事,還是趕緊迴去避避嫌罷!」
被判官這麽一點,司馬池才注意到衙裏傳來的陣陣議論之聲,戲謔之聲。判官的心意他清楚,索性也不再迴絕,快步走迴家院書房裏了。
司馬池把兩位哥都叫到了書房裏,三臉疑惑,一同打開書信。
是有心人把兩位轉運使呈給官家的摺子抄了下來,怎麽抄的,司馬池不知,這也不重要。
信上語言犀利,給司馬池定了兩條公罪。一則是告他決事不當,十餘件公務稀裏糊塗地給處理掉了。二則是他遲遲不肯吩咐衙裏添置弓手,官家的恩典,他推行得不及時。
這兩條罪名若是定下來,司馬池的半生清白算是給折了進去。
不過老人家讀完信,麵上倒是沒有多大波瀾,隻是冷聲吩咐道:「叫院裏的人這幾日收拾下搬家物件罷。怕是不日我的調令就下了來,此番是貶職啊。」
大哥司馬旦了解老父親的心性,點頭說了聲好。倒是年輕氣盛的司馬光滿心不解:「阿爹,這分明是栽贓嫁禍,為何要順小人之意而行之?」
「栽贓嫁禍?」司馬池反問著,「轉運使列的兩條公罪,確實錯在我。官家的恩典是叫各地添置弓手,我以為對地方不利,便沒有吩咐下去。至於那幾件公務……」
司馬池嘆氣,話裏盡是無奈:「轉運使指出的公務,都是在你娘去世後到頭七之前處理的。是我能力不夠啊,兩頭顧不過來,公務也確實處理的不盡人意,是我的錯,我認了。」
司馬池隻說著自己身上的錯,可官場的事,哪有那麽簡單?
司馬旦與司馬光都清楚自家老父被人彈劾的原因。
司馬池來之前,杭州官場同蘇州一般,犬馬聲色縱情享樂。當地的知州與判官常常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衙裏的同僚也不僅僅是上下級辦公關係,反而在放衙後,一同約著吃花酒,逛花樓。
司馬池先前在同州時,早聽聞過杭州的奢靡風氣。後來他又被調到了杭州,自然想廢了這股不正之風。
剛來時,他還能勉強做做樣子,五日十日一次宴。後來發覺這幫子同僚實在是貪圖享樂,辦事效率還提不上去,司馬池幹脆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願半些無意義的聯歡酒宴。
那時司馬池針對此番現象,專門開了個會。會上盡是對不正之風的諷刺。可他口中罪大惡極的不正之風,正是無數官員的心頭好、掌中寶。
那些官員心裏自然不樂意,心裏噎著惡氣,麵上還得恭維地說聲知州英明。
這些怨氣碰見了添置弓手的事,一下便燃了起來。官家要添置弓手,對此甚是重視。一些官也想趁此撈一筆錢,畢竟財路是中央光明正大開來的,誰不想趁此東風趕緊往上爬爬?
無論是地方官還是轉運使,都想著撈一筆油水,日後也能往好地兒調調。可這番美願直接被司馬池給斷開了來。司馬池在衙裏明確表示,不會添置弓手,不會做不利於百姓的事。
那些官可不聽他這番正派話,隻覺得人虛偽無比。當官的,誰心裏沒裝著百姓呢?隻是眼下「食不果腹」,誰還天天把百姓掛在話頭上,不顧自家的死活呢?
正巧又碰上兩位轉運使看不慣司馬池的作風,這麽一聯合,摺子直接送到了官家手裏。
司馬旦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尊重老父的選擇。司馬光知道背後的原因,一時間心裏又是心疼又是憤懣。
「憑什麽?」司馬光問著,「憑什麽小人做惡四處亂竄,君子之輩卻要忍受莫須有的罪名,苟延殘喘?」
「小人四處亂竄?難道我輩也要同小人一般,口腹蜜劍,表麵一套背後一套麽?」司馬池瞧著司馬光一臉憤懣,說話開解著。
司馬光怔了下,一時不知如何言語。
「罷了罷了,官家的旨意,我們接下來便是。」司馬池嘆氣,又道:「迴去後同家裏人說說這事,不用說大多,讓他們做好準備就好。」
不過還未等院裏的人憂憤幾日,事情的轉機又出現了來。
作者有話說:
第98章 虢州
那兩位轉運使正等著官家貶司馬池的官呢, 誰知彼此身上都出了案子。
一位轉運使牽涉到了偷盜案裏,一位會折在了不成氣的親戚身上。這兩位的贓私罪可比司馬池被告的那兩條公罪給厲害得多。
原本散席後,司馬池是要去衙裏辦公的。誰知剛一邁入衙裏,便被判官給攔了下來。
判官滿臉焦急,拿了封信給司馬池懷裏塞,一麵說道:「和中兄,你被人江鈞、張從革兩位轉運使給告了啊!你這兩條罪可是明擺給官家看呢!」
司馬池一聽,一時還反應不過來,便義正嚴辭地反駁著:「我行得端做得正,何罪之有?」
判官與司馬池是老交情,自然知道他為人處世的格調。隻是眼下情景太過複雜,判官一時也解釋不清楚,便出聲迴道:「和中兄,事情緊急,你把信帶迴家,仔細看看罷。」說罷,判官便催著司馬池往迴走,也不肯再多解釋一句話。
「怎麽迴事?衙裏怎麽了?我是知州,為何不能在衙裏辦事?」司馬池滿心不解,一麵迴頭辯駁道。
判官拗不過,便低聲提醒一句:「和中兄,官場混亂啊。如今衙司裏不知有多少人瞧你的笑話呢!你家又剛發生事,還是趕緊迴去避避嫌罷!」
被判官這麽一點,司馬池才注意到衙裏傳來的陣陣議論之聲,戲謔之聲。判官的心意他清楚,索性也不再迴絕,快步走迴家院書房裏了。
司馬池把兩位哥都叫到了書房裏,三臉疑惑,一同打開書信。
是有心人把兩位轉運使呈給官家的摺子抄了下來,怎麽抄的,司馬池不知,這也不重要。
信上語言犀利,給司馬池定了兩條公罪。一則是告他決事不當,十餘件公務稀裏糊塗地給處理掉了。二則是他遲遲不肯吩咐衙裏添置弓手,官家的恩典,他推行得不及時。
這兩條罪名若是定下來,司馬池的半生清白算是給折了進去。
不過老人家讀完信,麵上倒是沒有多大波瀾,隻是冷聲吩咐道:「叫院裏的人這幾日收拾下搬家物件罷。怕是不日我的調令就下了來,此番是貶職啊。」
大哥司馬旦了解老父親的心性,點頭說了聲好。倒是年輕氣盛的司馬光滿心不解:「阿爹,這分明是栽贓嫁禍,為何要順小人之意而行之?」
「栽贓嫁禍?」司馬池反問著,「轉運使列的兩條公罪,確實錯在我。官家的恩典是叫各地添置弓手,我以為對地方不利,便沒有吩咐下去。至於那幾件公務……」
司馬池嘆氣,話裏盡是無奈:「轉運使指出的公務,都是在你娘去世後到頭七之前處理的。是我能力不夠啊,兩頭顧不過來,公務也確實處理的不盡人意,是我的錯,我認了。」
司馬池隻說著自己身上的錯,可官場的事,哪有那麽簡單?
司馬旦與司馬光都清楚自家老父被人彈劾的原因。
司馬池來之前,杭州官場同蘇州一般,犬馬聲色縱情享樂。當地的知州與判官常常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衙裏的同僚也不僅僅是上下級辦公關係,反而在放衙後,一同約著吃花酒,逛花樓。
司馬池先前在同州時,早聽聞過杭州的奢靡風氣。後來他又被調到了杭州,自然想廢了這股不正之風。
剛來時,他還能勉強做做樣子,五日十日一次宴。後來發覺這幫子同僚實在是貪圖享樂,辦事效率還提不上去,司馬池幹脆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願半些無意義的聯歡酒宴。
那時司馬池針對此番現象,專門開了個會。會上盡是對不正之風的諷刺。可他口中罪大惡極的不正之風,正是無數官員的心頭好、掌中寶。
那些官員心裏自然不樂意,心裏噎著惡氣,麵上還得恭維地說聲知州英明。
這些怨氣碰見了添置弓手的事,一下便燃了起來。官家要添置弓手,對此甚是重視。一些官也想趁此撈一筆錢,畢竟財路是中央光明正大開來的,誰不想趁此東風趕緊往上爬爬?
無論是地方官還是轉運使,都想著撈一筆油水,日後也能往好地兒調調。可這番美願直接被司馬池給斷開了來。司馬池在衙裏明確表示,不會添置弓手,不會做不利於百姓的事。
那些官可不聽他這番正派話,隻覺得人虛偽無比。當官的,誰心裏沒裝著百姓呢?隻是眼下「食不果腹」,誰還天天把百姓掛在話頭上,不顧自家的死活呢?
正巧又碰上兩位轉運使看不慣司馬池的作風,這麽一聯合,摺子直接送到了官家手裏。
司馬旦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尊重老父的選擇。司馬光知道背後的原因,一時間心裏又是心疼又是憤懣。
「憑什麽?」司馬光問著,「憑什麽小人做惡四處亂竄,君子之輩卻要忍受莫須有的罪名,苟延殘喘?」
「小人四處亂竄?難道我輩也要同小人一般,口腹蜜劍,表麵一套背後一套麽?」司馬池瞧著司馬光一臉憤懣,說話開解著。
司馬光怔了下,一時不知如何言語。
「罷了罷了,官家的旨意,我們接下來便是。」司馬池嘆氣,又道:「迴去後同家裏人說說這事,不用說大多,讓他們做好準備就好。」
不過還未等院裏的人憂憤幾日,事情的轉機又出現了來。
作者有話說:
第98章 虢州
那兩位轉運使正等著官家貶司馬池的官呢, 誰知彼此身上都出了案子。
一位轉運使牽涉到了偷盜案裏,一位會折在了不成氣的親戚身上。這兩位的贓私罪可比司馬池被告的那兩條公罪給厲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