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年在外地為官,偶爾迴來幾次,總是見老母滿臉笑意地迎接著他,給他看著孩子。
「娘,走得時候不痛罷?」司馬旦嘆口氣,問道。
老母走的時候,司馬光也不在身邊。走得痛不痛,興許隻有老父一時知道罷。
可司馬光還是願意相信,老母走時無憂。於是他點頭說是。
得了他一句話,司馬旦才鬆了口氣,走到司馬光身旁給人說著話,一麵叫夫人走過來,去棺前看看。
鄭娘子抱著孩子,含淚走到棺前。還未想些什麽,身前的孩子便嚎啕大哭了起來。
「婆婆……要婆婆……」小孩子口齒不清地說著。他先前是聶娘子照看大的,如今見人躺在那裏,就是不懂什麽事,心裏也難受著。
小孩子哭聲愈來愈大,鄭氏也慌了起來,心裏一麵悲戚一麵又慌亂,哄著孩子還得避免衝撞了自家阿姑。
哭聲自然也叫堂裏站著的兄弟倆呆在原地,不過還不等他倆動作,張儒秀先走了過去。
她沒生過孩子,卻自有一些妙計去哄著哭鬧的小孩子。
「嫂嫂,別叫孩子靠得這麽近,衝撞著就不好了。」張儒秀說罷,便拉著鄭氏往一旁走。
說來也真是見效。孩子離棺材一遠起來,倒真不哭不鬧了下來,隻是嘟著嘴往娘懷裏拱。鄭氏見狀,趕忙拿出絹巾給小孩子擦著淚,一邊同張儒秀搭這話:「多虧三姐你幫忙啊。」
張儒秀搖搖頭說不敢當,又言:「今晚還要辛苦嫂嫂跟我一起守靈堂呢。孩子若是累了,就叫他先睡會兒罷。晚間靈堂裏氣重,小孩子福氣輕,就莫要叫人來了。」
鄭氏覺著張儒秀說得有理,滿臉感激,一麵拍著懷裏小孩子的背,有一下沒一下地哄著人休息。
這招見效,不多會兒,小孩子便打起了細微的鼾聲。
「女兄出殯前想是來不了了,明日族裏的親戚就陸陸續續地來了,到時候還要辛苦三姐同我一起招待呢。」鄭氏說道。
不過不等張儒秀迴話,鄭氏又驀地想到她和自家官人來了許久,還未曾去換上孝服,便又對張儒秀說道:「孝男,孝媳,孝孫,孝女都要去披麻戴孝呢,我催著官人趕緊去換衣裳。」
張儒秀說好。說罷便見鄭氏走到司馬旦麵前,同人說了幾句話後,便帶著人走到西屋去換衣裳了。
一時間,堂裏又隻剩了張儒秀與司馬光二人。
張儒秀知道司馬光心裏難受,隻叫他冷靜下,也不多安慰,隻是默聲燒著紙錢,時不時站起來整理下白幡。
「歲歲。」
良久,一番呢喃傳了過來。
張儒秀扭頭,見司馬光不知何時,早已站在了她身後。
「怎麽了?」張儒秀迴應著。
司馬光似是有話要說,隻是強忍著按捺下那份心思,末了也隻是說了聲辛苦。
不過張儒秀能聽懂他的意思。
「沒事。」張儒秀拉著人坐下,同她一起燒著紙錢。
「你要好好的。」張儒秀說道。
司馬光反應遲鈍,許久,才重重地點了下頭。
晚間,孝男在前堂守靈點長明燈,孝媳在後堂看棺點十二紙錢。
待到夜深後,司馬池才匆匆趕了迴來。
家裏人去世,兩位哥也得丁憂下去。司馬池叫來兩位孩子,給人吩咐了些事,說罷便去裏屋,繼續處理衙裏留下來的事了。
長明燈一夜未滅,靈堂裏的人也一夜未眠。
末了,孝男還是把自家內人給抱了迴去。
故而翌日張儒秀一醒,便發現自己躺在床榻上。
昨晚她可以一直坐在草蓆子上的,如今卻躺在柔軟的床褥上。
無需多想,自然是司馬光的功勞。
不過眼下還不是她歇的時候。
午後未時,司馬家族裏的親朋陸陸續續地來了院裏,一進靈堂,便放聲哭著。
孝媳在後堂接應著女眷,孝男則在前堂招待著趕路而來的男人。
忙忙碌碌間,便迎來了第三日。
上午,司馬家擺著宴上著貢品,親朋聚在一起吃著席。族裏的男子商量著下午出殯的事宜,女眷則聚在一旁捋著哭路的思緒。
鄭氏瞧著眾人聊得火熱,便插了句:「阿姑娘家人還沒來呢,娘家人不來,怎麽能出殯呢?」
這話頭一拋出來,便有無數人搶著接著話。
鄭氏見插不上嘴,便默聲餵著懷裏的孩子吃粥。
不過在眾人吃席時,聶娘子的娘家人姍姍來遲地走了過來。司馬池一聽動靜,趕忙帶著一波男子女眷上前迎接來。
人一到齊,出殯禮自然能順暢地走了下來。
請魂的,哭路的,擺貢的,抬棺的,人擠著人,走到了墓地前。
下葬很快,可那些哭聲像是被無限延長一般。
直到晚間迴了家院,還縈繞在張儒秀耳旁。
直到進了屋,直到司馬光過來,站在她麵前,輕輕喚了幾聲。
「嗯?」張儒秀腦裏一片空白,眼眶發熱,不知所雲地抬頭迴應著。
司馬光一見她這狀態,心裏便覺著不對勁。
再伸手過去摸摸額前,心裏一下慌了起來。
張儒秀髮燒了。
作者有話說:
現代番外,大家願意看嘛。有點想寫,怕出戲(撓撓頭)
「娘,走得時候不痛罷?」司馬旦嘆口氣,問道。
老母走的時候,司馬光也不在身邊。走得痛不痛,興許隻有老父一時知道罷。
可司馬光還是願意相信,老母走時無憂。於是他點頭說是。
得了他一句話,司馬旦才鬆了口氣,走到司馬光身旁給人說著話,一麵叫夫人走過來,去棺前看看。
鄭娘子抱著孩子,含淚走到棺前。還未想些什麽,身前的孩子便嚎啕大哭了起來。
「婆婆……要婆婆……」小孩子口齒不清地說著。他先前是聶娘子照看大的,如今見人躺在那裏,就是不懂什麽事,心裏也難受著。
小孩子哭聲愈來愈大,鄭氏也慌了起來,心裏一麵悲戚一麵又慌亂,哄著孩子還得避免衝撞了自家阿姑。
哭聲自然也叫堂裏站著的兄弟倆呆在原地,不過還不等他倆動作,張儒秀先走了過去。
她沒生過孩子,卻自有一些妙計去哄著哭鬧的小孩子。
「嫂嫂,別叫孩子靠得這麽近,衝撞著就不好了。」張儒秀說罷,便拉著鄭氏往一旁走。
說來也真是見效。孩子離棺材一遠起來,倒真不哭不鬧了下來,隻是嘟著嘴往娘懷裏拱。鄭氏見狀,趕忙拿出絹巾給小孩子擦著淚,一邊同張儒秀搭這話:「多虧三姐你幫忙啊。」
張儒秀搖搖頭說不敢當,又言:「今晚還要辛苦嫂嫂跟我一起守靈堂呢。孩子若是累了,就叫他先睡會兒罷。晚間靈堂裏氣重,小孩子福氣輕,就莫要叫人來了。」
鄭氏覺著張儒秀說得有理,滿臉感激,一麵拍著懷裏小孩子的背,有一下沒一下地哄著人休息。
這招見效,不多會兒,小孩子便打起了細微的鼾聲。
「女兄出殯前想是來不了了,明日族裏的親戚就陸陸續續地來了,到時候還要辛苦三姐同我一起招待呢。」鄭氏說道。
不過不等張儒秀迴話,鄭氏又驀地想到她和自家官人來了許久,還未曾去換上孝服,便又對張儒秀說道:「孝男,孝媳,孝孫,孝女都要去披麻戴孝呢,我催著官人趕緊去換衣裳。」
張儒秀說好。說罷便見鄭氏走到司馬旦麵前,同人說了幾句話後,便帶著人走到西屋去換衣裳了。
一時間,堂裏又隻剩了張儒秀與司馬光二人。
張儒秀知道司馬光心裏難受,隻叫他冷靜下,也不多安慰,隻是默聲燒著紙錢,時不時站起來整理下白幡。
「歲歲。」
良久,一番呢喃傳了過來。
張儒秀扭頭,見司馬光不知何時,早已站在了她身後。
「怎麽了?」張儒秀迴應著。
司馬光似是有話要說,隻是強忍著按捺下那份心思,末了也隻是說了聲辛苦。
不過張儒秀能聽懂他的意思。
「沒事。」張儒秀拉著人坐下,同她一起燒著紙錢。
「你要好好的。」張儒秀說道。
司馬光反應遲鈍,許久,才重重地點了下頭。
晚間,孝男在前堂守靈點長明燈,孝媳在後堂看棺點十二紙錢。
待到夜深後,司馬池才匆匆趕了迴來。
家裏人去世,兩位哥也得丁憂下去。司馬池叫來兩位孩子,給人吩咐了些事,說罷便去裏屋,繼續處理衙裏留下來的事了。
長明燈一夜未滅,靈堂裏的人也一夜未眠。
末了,孝男還是把自家內人給抱了迴去。
故而翌日張儒秀一醒,便發現自己躺在床榻上。
昨晚她可以一直坐在草蓆子上的,如今卻躺在柔軟的床褥上。
無需多想,自然是司馬光的功勞。
不過眼下還不是她歇的時候。
午後未時,司馬家族裏的親朋陸陸續續地來了院裏,一進靈堂,便放聲哭著。
孝媳在後堂接應著女眷,孝男則在前堂招待著趕路而來的男人。
忙忙碌碌間,便迎來了第三日。
上午,司馬家擺著宴上著貢品,親朋聚在一起吃著席。族裏的男子商量著下午出殯的事宜,女眷則聚在一旁捋著哭路的思緒。
鄭氏瞧著眾人聊得火熱,便插了句:「阿姑娘家人還沒來呢,娘家人不來,怎麽能出殯呢?」
這話頭一拋出來,便有無數人搶著接著話。
鄭氏見插不上嘴,便默聲餵著懷裏的孩子吃粥。
不過在眾人吃席時,聶娘子的娘家人姍姍來遲地走了過來。司馬池一聽動靜,趕忙帶著一波男子女眷上前迎接來。
人一到齊,出殯禮自然能順暢地走了下來。
請魂的,哭路的,擺貢的,抬棺的,人擠著人,走到了墓地前。
下葬很快,可那些哭聲像是被無限延長一般。
直到晚間迴了家院,還縈繞在張儒秀耳旁。
直到進了屋,直到司馬光過來,站在她麵前,輕輕喚了幾聲。
「嗯?」張儒秀腦裏一片空白,眼眶發熱,不知所雲地抬頭迴應著。
司馬光一見她這狀態,心裏便覺著不對勁。
再伸手過去摸摸額前,心裏一下慌了起來。
張儒秀髮燒了。
作者有話說:
現代番外,大家願意看嘛。有點想寫,怕出戲(撓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