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巷子,正是張儒秀買下的小鋪子所在的巷。


    原來司馬光口中的那位小娘子,竟真的是她自己。


    作者有話說:


    祝所有小天使們婦女節快樂!記得常來看看哦~


    第72章 開業前後


    司馬光見張儒秀一臉不可置信, 心裏有些好笑,隻是仍然裝著明白揣著糊塗。


    「到底怎麽了?你臉色看上去很不好。」司馬光關切地問道。


    張儒秀心亂如麻,一時竟想不出什麽說辭來。


    司馬光已經警覺到什麽事了, 若是再往下挖, 定能挖出她的底細來,到時候定會鬧得很難堪。


    可若是提前把這事同司馬光講清楚,興許又會發生些什麽變化來。


    從前張儒秀掩著自己這層身份, 是因為她不願同司馬光交心, 也不願把這種私人的事告訴他。想著婚後互不打擾,也沒必要把這般事同他說, 免得叫人心煩。


    如今她依舊日日惶恐, 哪怕賺了不少錢,依舊沒幾分底氣。


    今年入春以來,張儒秀的金手指用的愈發順暢,有時甚至不用付出同等的勞動量便能享受穩定輸出的彈幕。隻是彈幕時有時無,似是在恐嚇著她一般。


    何況司馬光先前也說過, 他不喜這般故作玄乎諱莫高深的事, 自然也不喜這股玄學風氣。


    時機不成熟, 張儒秀自然不會主動同他說這些話。


    而此刻,司馬光的話說得輕鬆, 一字一句似是點在她的心間一般,叫人覺著無比難受。


    「衙裏要處理的事那麽多, 你哪兒有那麽多的空閑時間去外麵走走呢?」張儒秀摸著鼻尖, 繞開那個話題。


    司馬光雖覺得這話來得突然,不過還是頗為認真地答道:「衙裏相關的交接事宜還沒做好, 我也不過是剛歇下來而已。知州重視書院建設, 我也需要了解百姓的需求, 這才往巷子裏進了去。」


    「那以後呢?你還是會時不時地往巷子裏去麽?特別是那條求樂巷。」張儒秀頭腦一熱,說出的話也盡叫人摸不著頭腦。


    「求樂巷以後便不大會去了,巷裏的情況我都了解了個七七八八。往後也會去些旁的巷子,尤其是南邊的幾條小巷,裏麵住的都是些老先生,我過去,也好溝通。」司馬光說罷,又嘆道:「不過往後忙起來,也就沒閑時候親自去了。到時候還是要派一些推官縣衙去,代我仔細看看。」


    司馬光也不再成心逗弄張儒秀,正經起來。


    「你素來是個閑不下的性子,正巧這會兒有許多大宴小宴進行著。你若覺著在院裏待著無趣,不如跟著那些安人們出去走走。」司馬光提議著,言辭懇切,盡是認真。


    張儒秀點點頭,也順著他的話,想著自己的規劃。


    這段日子,她要一頭忙著鋪裏的開張事宜,一頭想著進入這片安人圈擴大人脈,自然不得閑。


    「這段時間我也會忙起來,不過我盡量提早把那些事處理完,好迴來陪你。」司馬光似是怕張儒秀覺著失落,便一句句安慰著。


    「沒事,你忙你的,不用在乎我。」張儒秀迴的頗為敷衍。她確實不在意司馬光迴來得多晚,哪怕一晚上都住在衙裏也行。司馬光一忙,自然無心管起她的事來,她辦事也會輕鬆不少。


    而司馬光聽了她這話,隻當她是口是心非,旁的事,也不願多想。


    九月廿三,經過小半月的準備後,張儒秀那家小鋪子終於開了業。


    開業第一天,幽長的巷子便被堵得叫人走不動路來。


    人群摩肩接踵,擠在巷子裏,擁擠間竟生出幾分暖意來。


    客人多,也是天時地利人和造的勢。


    一來是巷裏的老人家太過熱情又大多無聊,如今聽說巷裏冒出了個戴著麵紗還能看人心思的小娘子,自然覺著新奇,都鬧著要去捧場。


    二來,則是找的營銷宣傳的噱頭太吸引人。那些託兒稱她為聲名遠揚的女講師,說她生的一顆玲瓏心,能看透人的心。


    那些噱頭任是僱主張儒秀看了,都不禁想拍手叫好。


    再次,蘇州風氣一貫散漫,百姓大多悠閑地作業,也攢了不少閑錢。如今聽說巷裏的浩大聲勢,自然也會去看看,就當是捧場。


    蘇杭這兩年水患饑荒少發,苛捐雜稅也少,百姓自然不缺錢。結合著當地的實際情況,張儒秀把見麵價定到了十五銅板一次,往後根據具體時間加錢。


    這價錢,若是定在華州,定有不少人抱怨,生意也會慘澹下去。可蘇州的百姓根本不在乎這幾枚銅板,甚至還議論著這價錢低了些。


    不等託兒上場,老人家便搶著上前去,叫張儒秀猜猜自己的心思,說出來自己心裏的困惑,叫人解答。


    老人家頭上的彈幕無非就是些家長裏短,人來的多後,張儒秀都自然而然地總結了一套說辭,又根據每位顧客具體的情況,製定出一套十分貼切的說辭來。


    若是與兒孫之間有矛盾,張儒秀便會引著孔孟那套倫理,給人好好捋一番,到最後無非又歸到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身上,叫人寬心,莫要幹涉太多後輩之間的事。


    若是老無所依頗感孤寂,張儒秀便會給顧客舉幾個鄰裏之間相互照應的好例子,暖暖顧客的心,叫人常出去走走,莫要把生的希冀都寄託到旁人身上。


    若是擔憂遠方的子女,張儒秀便拍著胸脯打包票,叫人隻管寫信,無論相隔多遠,她一定叫人給送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