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無比愛惜地撫著張儒秀的頭,一下一下地安撫著。


    像是有無盡的耐心與溫和,看不到頭,都心甘情願地隻獻給張儒秀一人。


    「歲歲,你在我這裏,永遠可以做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娘子。這是我的責任,是我成婚前早就許好的承諾。院裏這些雜事,又不是非你不可。宅老與養娘完全能打理好後院,你不用在這上麵費心。」司馬光動情地說道。


    張儒秀聳動了下鼻頭,「其實我有時隻是覺著待在院裏的生活太無趣而已,才會想著往外跑。白日裏你到衙裏辦事,自然不覺時間過得慢。可你一走,我就要一直待在院裏,沒事可做,自然心裏煩悶。」


    司馬光一副都理解的樣子,還提著建議:「我都懂啊。你看,我也沒攔著你,不叫你出去。這不,今日我還在病著,你就跑出去逍遙了。」


    張儒秀聽他將罪名都轉移了過來,辯駁道:「哪有?再說,你不也是沒聽我的話,病著都去辦公了麽?」


    司馬光無奈地笑笑,同她拌著嘴:「放心罷,藥都喝了。再說,不去辦公怎麽能接到阿娘和昌言兄的信?不看信,又怎麽知道信上都是在誇你呢?」


    「誇我?」張儒秀有些震驚,「給你的信,怎麽會來誇我呢?」


    司馬光見她聲音越說越小,便知她心虛起來:「昌言兄說,他家夫人那日同你一見如故,迴家之後還念著你的好,還等什麽時候再和你聚一下呢。阿娘也交代,怕你無趣,叫你多出去走走。實在不行,養個狸貓或是小黃犬也行。」


    張儒秀聽罷,一時無話可說。她這蕁麻疹怕是一接觸貓犬,又犯了起來。至於石夫人,官方客套一下而已。


    「怎麽了?」司馬光見她半晌沒聲,便問道。


    「沒什麽,隻是在想,還是不要養貓犬了,照應不來。」張儒秀說道。


    司馬光想了一番,又附和道:「好,聽你的。」


    張儒秀聽罷他這話,似是驀地想起什麽,便問:「你吃飯了沒有?餓不餓?用不用叫小膳房熬些湯喝?」


    司馬光搖搖頭,「不餓,我在衙裏吃過了。」


    說罷,便叫張儒秀的眼瞬間暗了下去。


    司馬光趕緊輕咳一聲,「其實……腹中還是有些空,再喝一碗湯,也不是不可以。」


    「真的?」張儒秀的眼又亮了起來,隻那一刻,便能照亮另一個人的心。


    司馬光點點頭,拉起張儒秀的手起身。


    「走罷,去吃飯。」


    張儒秀跟在他身後,重重地點了下頭。


    心情一好,張儒秀的步子都染上了雀躍。仔細看看,甚至還像一隻小兔子一般,蹦蹦跳跳的。


    「光哥,今晚是黃金玉米粥,保您滿意。」張儒秀心情大好,滿臉笑意地說著話。


    司馬光無聲中揚起了嘴角。


    他哪裏不知道呢?


    張儒秀這性子,定是還餓著肚子。她哪裏真的問自己餓不餓呢?隻是找個不明顯的理由掩飾她的反常罷了。哪裏是真的保他滿意呢?明明是她自己最喜歡喝熬得粘稠的玉米粥。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隻要她想要便好。


    司馬光一直覺著她像是最靈動的畫一般,煥著神采。隻是這番喜愛的背後,又總是存著幾分憐惜。


    張儒秀用最沒心沒肺的盔甲保護著自己,他一主動,那人便像是應激一般,躲起來不敢同他直視。


    可脫下那層盔甲,她又那般純真不諳世事,是拚命掩飾自己的心照不宣與若即若離。


    司馬光在大染缸裏長大,這個國家的陰暗麵他都見過,如今存著一腔熱血,迫不及待地想掃除那些陰暗。


    他很怕,那些陰暗會染到張儒秀身上來,叫她無端受了許多委屈。


    於是他總是隨著她去,做什麽都可以。


    隻要她開心便好。


    作者有話說:


    雖然距完結還很久但小天使們想看什麽番外也可以跟我說哈哈~


    第55章 外圍局勢


    寶元元年十二月初一, 開封府的消息傳到了各州郡辦公處。


    官家頒旨下令,禁邊人與元昊互市,西北邊境民間不得與黨項人進行交易, 邊境封市, 相關物資暫行封鎖,移交地方轉運使負責,再次開通時間有待商榷。


    官家的旨是在元昊稱帝不久後下來的, 旨一下來, 經過人手,難免要透露些風聲來。不過好在汴京城依舊歌舞昇平, 除了整日騎馬上朝的命官, 旁人對此事一概不知。


    不過消息傳到西北各境後,除了衙裏的官操著心,風聲也下滲到百姓之間。


    地方衙司收了這些原本用於交易的物資,而這些物資除了官方提供,更多的又是百姓自主交易。如今禁互市, 再遲鈍的百姓心裏都有一些數。


    於是十一月廿二後, 天愈發冷了起來, 時不時來幾場大雪。數不盡的風聲穿過暴雪,傳到各家之中。


    百姓圍著爐火, 猜著局勢,人心惶惶。


    地方州郡的官也早知道這事, 不過是礙於明令還沒下來, 便封鎖著消息,除了官僚同自家內人知道這事, 旁的一概不知。如今元年月尾, 眼見著大年將至, 消息卻傳了過來。


    百姓一鬧,地方官自然得去處理。


    這日一大早,林知州便通知華州衙裏例行開會,一同商榷當下的要事。


    元昊稱帝以來,與西北各邊境之間皆有摩擦。延州、同州等地,知州早已交付出一套應對的法子,且先不論適宜不適宜。林知州這方稍一鬆懈,便被投了幾封訴名狀,控訴著他治理不效。他急著往汴京裏調,這事一出來,自然急急忙忙地去處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