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四年(819年)到了,朝廷各路大軍對淄青的攻勢愈發猛烈。


    正月初二,宣武節度使韓弘攻占曹州(山東荷澤)所屬考城(河南蘭考縣),斬殺淄青軍兩千餘人。


    初七,沐陽令(江蘇宿遷)梁洞,向楚州(江蘇淮安)刺史李聽投降。


    李聽是李愬的弟弟,打仗同樣是把好手。


    他們的父親李晟長於治兵,同樣善於教子。李愬、李聽還有李願,這哥仨一個比一個優秀,後來都成了節製一方的大員。


    十三日,李愬攻克金鄉鄰縣魚台(山東濟寧魚台縣)。


    十七日,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在東阿擊敗淄青軍,斬殺萬餘人;二十七日,又於陽穀再次擊敗淄青軍。


    二月份,李愬、李聽兄弟倆在淄青東南一帶合力進擊。李聽自徐州向北攻打海州(江蘇連雲港),先後攻克東海、朐山、懷仁等縣;李愬則繼續向東發展進攻,在沂州(山東臨沂)接連擊敗淄青軍,攻克丞縣。


    李師道聽聞官軍逼近,征發鄆城居民修繕城防,由於人手不足,竟驅趕婦女到城牆上幹活兒,城內人心動蕩已近崩潰。此時誰都知道淄青危如累卵,就差拿走最後一根稻草的人出現。


    淄青都知兵馬使劉悟是藩二代出身,其父為原宣武軍節度使劉逸準,為人寬厚和善,士卒們都親切稱他“劉父”。


    他奉李師道之命,帶領萬餘人戍守鄆城以北要點陽穀。田弘正率魏博軍自楊柳渡河,他在毫無防備之下,被田弘正接連擊敗。


    有人對李師道傳閑話,說劉悟不好好打仗,專會邀買人心,恐怕別有想法。李師道便以商議戰事為由,征召劉悟迴鄆城,準備殺了他。正要動手時又有幕僚進言,勸李師道不要在危亡之際擅殺大將,以免寒了人心。


    向來缺乏主見的李師道猶豫不決,留了劉悟數天,最終又重賞劉悟將他放迴陽穀。劉悟又不是傻子,經過這麽一番折騰,也知有人害他,抓緊返歸本軍嚴加防範。


    李師道把劉悟之子劉從諫調到身邊擔任幕僚,本意是用他作人質,可沒想到劉從諫極有手腕,趁機與李師道那幾個得寵家奴打得火熱,並通過他們把李師道的動態定期密報劉悟。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人勸李師道趁早做掉劉悟,以免養虎為患。李師道那顆剛剛平靜下來的心再次活泛,派了兩名使者帶著他的親筆信,去陽穀找行營兵馬副使張暹,令其斬殺劉悟。而此時,劉悟正在距城兩三裏遠的一處高崗上設宴暢飲。


    使者在營中找到張暹,將手書呈上。沒料到張暹與劉悟關係一直很好,張暹拿著手書,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對使者說:“感謝大帥信任,不過劉悟他剛從帥府迴來,看樣子頗為緊張。此事不可過急,以免被他發覺。不如這樣,我先去跟他說,大帥派您二位過來慰勞將士,帶了許多禮物,讓他趕緊迴城。如此他定然不會起疑,然後我們再借機行事!”兩位使者含笑點頭,以示認可。


    張暹馬上找到正在喝酒的劉悟,向他說明此事。已經有了幾分醉意的劉悟一下清醒過來,立刻派親信入城,擒斬了還在閑坐等候的使者。


    此時天色已近黃昏,劉悟騎在馬上徐行返營。一到營中即刻派兵戒嚴,並召集所有將領前來議事。


    劉悟掃視眾將,板著臉厲聲道:“我劉悟與各位不顧生死抵抗官軍,沒有做過任何有負主帥的事。如今主帥竟聽信小人讒言,派人取我首級。我死後,恐怕就會輪到在座諸位。天子想要誅殺的隻有主帥一人,現在形勢日漸危急,我們為什麽要陪著他滅族呢!不如隨我同入鄆城,奉天子詔令,殺掉主帥求取富貴,諸位意下如何!”


    眾將默不作聲,站在前麵的兵馬使趙垂棘小聲質疑:“這樣做能行嗎?”


    劉悟應聲罵道:“你是要與李師道同謀嗎?”


    立刻令人將其拖出殺掉,又逐一詢問眾人,但凡稍有遲疑當即斬殺,並借機把平時名聲不好的人一並處死。


    眼見大堂上三十多具屍體橫七豎八倒臥於血泊中,眾人嚇得渾身發抖,齊聲應道:“我們都聽都頭的,您說咋辦就咋辦!”


    劉悟這才下令:“進入鄆城,每人賞錢一百緡。除了不要接近庫室,逆黨家中田產財物聽任你們搶掠,有仇報仇,有冤申冤!”


    夜半時分,全軍人銜枚、馬束口,悄然向鄆城進發!距城數裏,天還未亮。


    劉悟停軍暫駐,聽到城上打更的聲音停止,派十人來到城下,對守城士卒通報:“劉都頭奉主帥之令入城。”


    守城士卒讓他們略等,準備報告李師道。他們拔出刀來,怒聲恐嚇。守城士卒一見形勢不妙,拔腿就跑。


    劉悟帶領大軍進入城中,喧鬧鼓噪聲頓時響徹天地。城內不過數百兵力,眼見劉悟人多勢眾,稍經抵抗便紛紛扔掉兵器伏地投降。


    劉悟進入議事堂,下令搜捕李師道。沒多久,有人在帥府廁所抓獲了藏匿於此的李師道及其兩子。


    劉悟將父子三人安置於議事堂前的空地上,派人轉告李師道:“我奉密詔送您入朝,然而您還有什麽臉麵去見天子!”


    李師道還指望劉悟能饒他一命,倒是他的長子李弘方看的通透,仰天歎惜道:“事已至此,速死而已!”沒多久,劉悟便派人將他們殺了。


    除掉了李師道父子,劉悟把城內軍民集中到演兵場,親自前往撫慰。處決了夥同李師道造反的二十多家同黨,釋放了被李師道關押的李公度、賈直言,讓他們重迴幕府,城內秩序逐漸恢複。


    劉悟從陽穀起兵前,因擔心遭逢意外,便派人將計劃告知田弘正,並約定:“如果事成,舉烽火為號。萬一城中有備,望田公引兵來助。”還發誓說:“城破之日,功勞全是您的,我劉悟絕不貪占。”


    田弘正看到城內燃起烽火,知道劉悟大事已成,遣使前往祝賀。劉悟把裝著李師道父子首級的木匣送交田弘正,田弘正大喜過望,經人驗證無誤向憲宗報捷。


    二月十四日,攻破鄆州的報捷文書送抵長安!


    十七日,李師道的首級送到長安。


    淄青十二州至此全部平定,重迴大唐所有!


    藩鎮勢力自代宗廣德(763年)年間起,占據黃河南北三十多州近六十年,期間自任官吏、不納賦稅,猖獗狂妄、拒受朝命。


    淮西被滅,橫海節度使程權效仿義武張茂昭,奏請上交帥印,舉族遷入長安,結束了程氏三代割據橫海的局麵。


    成德節度使王承宗苦苦哀求田弘正,獻出德、棣二州,並送兩個兒子入朝為質。田弘正費了半天勁,才說服憲宗同意。


    等到李師道被誅,藩鎮割據的局麵就此終結,天下各鎮除吐蕃所占河湟,完全聽令於朝廷!


    田弘正代表朝廷從劉悟手中接管了鄆城,下令廢止李師道所定各項苛暴禁令,在帥府搜到當初李師道派人暗殺宰相武元衡、焚毀河陰轉運院的往來書信,抓捕兇手王士元等十六人,押送長安問斬!


    挑唆李師道作亂的判官李文會,被郭昈、李存設計斬於豐齊驛,家中田宅財產被抄沒一空。


    劉悟本想接替淄青節度使,憲宗考慮到他在淄青軍中威信較高,擔心他會坐大,便借助田弘正兵威,將其調整為義成軍節度使,他的鐵哥們、行營兵馬副使張暹外調戎州出任刺史。


    憲宗又將淄青十二州劃分為三個鎮,分別任命了節度使,淄青與淮西一樣淪為曆史故事!


    平定淄青之戰,從元和十三年正月(818年)打起,至元和十四年二月結束。僅用一年時間就收複了號稱實力最強的淄青十二州,較之四年時間連換三帥才勉強平定的淮西三州,效率大為提升。


    除去李師道昏庸無能這一因素,大唐綜合實力在憲宗領導下有所增強,無疑是重要原因!


    大唐君臣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繼續穩紮穩打,再用上二十年時間整肅吏治恢複民生,很有可能重現貞觀、開元年間的盛世輝煌。


    隻可惜憲宗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隨之而來的又將是混亂與黑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氣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貪狼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貪狼木並收藏大唐氣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