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嗬嗬一笑道:「公子能讓小老兒重新過過打鐵的癮,比什麽都強。」


    高武嘴唇囁喏幾下,想說啥又說不出口。


    「放心,首席工匠是把關的監工,你爹撈不著掄幾錘子的。」趙昊和他的高大哥可謂心有靈犀,馬上善解人意道。


    高武便鬆了口氣,朝趙昊猙獰一笑。


    「給你就拿著。再說也是為了讓下麵的工匠有個盼頭。」趙昊笑著向高老漢解釋一句。


    「老伯還能幹幾年?等你一退,下一任首席工匠,還不是從他們中間產生?」


    「哦。」高老漢明白了。「這就像給驢子前頭釣個蘿蔔,哄著他們好好幹活。」


    「那不一樣,我這蘿蔔真能吃到。」趙昊哈哈一笑道:「不過你先別著急去縣裏,就在金陵重新盤個鐵匠鋪。然後到軍器局挑二十個工匠,先不打槍管,給我打抗洪用的鋤頭、鐵杴、大鐵釘子之類……這些你比我懂,先開爐打著。迴頭崑山缺什麽,我再開列清單給你。」


    「等忙過這一陣,我看看哪裏適合建所,你們再搬過去。」


    「成,都聽公子安排。」能重新掄起心愛的大鐵錘,高老漢幹勁十足。


    ……


    午飯後,趙公子顧不上午休,便來到後院。


    趙府是個五進深的大宅子,後罩院一排七間平房。


    其中三間住著跟他南下的三十三名學生。另外兩間住著二十名北京來的管事。府上原先的下人隻能擠到餘下兩間裏去。


    外頭還在下雨,趙昊命張鑒將學生們集中到中央一間房中。


    滿滿當當一屋子的學生,神情激動的看著趙昊。老師終於想起我們了……


    趙公子心中不禁一陣慚愧,本公子都不知道他們叫什麽名字。


    那就點個名吧。


    趙昊讓張鑒拿來花名冊,挨個點起名字。


    大部分學生的名字,趙公子都沒聽過。


    不過也有兩個意外之喜——邢雲路和吳中行,這兩位隆慶五年的進士,主動跑到了趙公子的碗裏來。


    尤其是那邢雲路,後來可是很有名的天文家。


    當然,他現在還是個不到二十歲的監生,估計在天文學上也沒什麽造詣。


    不過本公子不怕沒造詣,隻怕沒天賦……迴頭讓貝培嘉好好教教他就是。


    三十來名學生中,能有兩個未來的進士,趙昊已經很滿意了。要是本來都能考上,何必高薪請李贄來教他們?


    李贄唯恐東家變卦,因此在教學上十分積極。


    南下的路上他便把學生們集中在一條船上,每天教導他們趙公子獨創的『科學製藝法』!


    其實就是李贄發明的那套『八股應試寶典』,被趙昊以五千兩銀子買斷了版權。


    李贄何其灑脫?隻要給錢,他連節操都可以賣掉。非但欣然同意,還主動宣稱這法子是趙公子所創。他那五個弟子,都是學了『科學製藝法』才都高中的。


    何況,除了投機取巧之外,李贄的學養也是極其深厚,講台魅力更當世無兩……否則也不會在十幾年後成為風靡大明,令萬人空巷的大眾偶像。


    在國子監時,李贄隻能照本宣科。敢多說一句,都會遭到上司的嗬斥。


    來到趙昊手下,獲得了絕對自由,他被壓抑的靈魂終於無拘無束,講課妙趣橫生、天馬行空。把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調動起來。


    他們每天跟著李老師黎明即起,如癡如狂的大聲背誦範文!在船上,在趙府,從沒中斷過……


    害得趙公子每天早早被吵起來,卻又發作不得。


    學生們用功,當老師的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麽能潑冷水呢?


    ……


    「請老師訓話!」擔任助教的張鑒沉聲喝道。


    嘩啦一下,所有學生停止了腰杆,做凝神傾聽狀。


    「大家到我門下已經兩個月了。」便聽趙老師義正言辭道:「為師現在要給你們上第一節課——實踐出真知!」


    「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一個人隻有在實踐中,才能看清自己的缺陷和短處,找到進步的方向。」


    「不管你將來想當個科學家,還是以仕途為目標,為師都不想培養出一群隻知空談闊論,問何不食肉糜的廢物來。」


    「所以為師為你們安排了一次試煉,明日我們將趕赴水災中的崑山縣,了解民生疾苦,看看你們這些讀了十幾年的書的人,能不能勝任一個小吏的工作;能不能為抗洪救災出一份力。」


    「到了崑山就等於上了戰場,誰敢消極怠工或者臨陣脫逃,立即逐出師門!」說著他淩厲的目光掃過一眾學生,沉聲道:


    「有不願意去的,現在可以舉手,為師絕不勉強。」


    學生們哪受得了這份刺激?他們最差也是秀才,其中還有舉人,還能連個區區小吏都不如?


    趙老師也小瞧我們了!


    自然無人舉手退出,都憋著勁兒要讓老師刮目相看。


    「好,收拾一下,明早出發。」趙昊滿意的點點頭。年輕就是好,還有熱血在胸中。


    第三十四章 史上最強知縣班子


    第二天,依然大雨如注。


    跟隨趙守正趕赴崑山的百餘人,分乘兩條官船,從江東門碼頭出發,順流直下鎮江。


    還有一百來家眷和隨從,以及體弱生病者都被留在了金陵,待到崑山狀況好轉再去匯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