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名流千古的普通人
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 作者:北郡的前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自於兩千三百年前古人的問候。】
“兩千三百年前,按他們的公元記法來算,豈不是朕出生前大概五十年左右?”
“這麽長時間還能傳達什麽問候?他們又怎麽知道後世的。”
看到這個標題嬴政愣了一下,沒想到時間線居然比他還要早。
但又是什麽人向後世傳達了什麽問候呢?
【這或許是獨屬於華夏的浪漫,一段來自兩千三百年前的問候,請諸位查收。】
【有網友在河北博物館中看到了這樣一件文物,這是一塊名為《公乘得守丘刻石》的河光石刻
【而在石刻上有著這樣一段文字:】
【“監罟尤臣公乘?,守丘丌臼??曼,敢謁後尗賢者。”】
“那似乎是中山國的文字。”
“好像是兩個看守陵墓的人在向後世問好。”
李斯瞪大了眼睛仔細的看著天幕上的石刻,片刻後才這樣說道。
“不過是兩個人守墓人留下的石刻而已,這有什麽可吹噓的,又浪漫在什麽地方?”
看到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嬴政瞬間沒了興趣,這玩意實在看不出有什麽用。
【而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們是給王打魚的公乘得和舊將曼,我們倆現在在給王看守陵墓,後世的君子們,你們好啊!】
【想一想兩千三百年前的兩個普通人聚在一起,感歎時光飛逝,便想起給後世留下一封信。】
【於是兩人在石頭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並向後世的賢者問好。】
【可喜的是這封“信”也真的傳遞到了未來,在1937年左右被河北一位農民意外發現。】
【後來被學者翻譯了上麵的文字,由此揭開了一段流傳兩千三百年的故事。】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不過這倆人也不是普通人,公族爵位有二十等,第八級為“公乘”,舊將指的是退休的士兵或軍官,而他們的名字是得和曼。)
(怪不得咱們喜歡“某某某,到此一遊”,原來是從這兒來的。)
(受之有愧,當不起君子二字。)
(公乘得,舊將曼你們也好啊!!!)
(公乘得,舊將曼你們看守的墓被盜,不對,被考古研究了。)
(我靠,殺人誅心。)
“就這???”
“刻幾個字就留名千古了?”
不同於網友們的反應,一些古人們則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合著給石頭上刻了幾個字,打了招唿就名留千古了?要是這樣那我們也行啊。
“不就是個給石頭上刻字,外加打個招唿嗎,好像誰不會一樣。”
於是一時間各個朝代都興起了刻字打招唿的潮流,就是苦了考古學家們。
【那些名流千古的“普通人”】
“普通人也能名留千古?難道也和公乘得和舊將曼一樣刻字問好。”
“應該不是,後世好像也隻有那一例,不然不會拿出來說的。”
“那是什麽方法,縱然是王侯將相也不見得能夠名留千古,更何況是普通人。”
看到普通人也能名留千古,不少人都急了,他們努力一輩子為了什麽?
不就是為了死後史書上能給自己記上一筆,讓自己的名字永遠流傳下去,當然了,得是美名。
可為了這個目標,有些人即使拚盡一生最終也沒能做到。
而普通人又怎麽可能做到?
【其實想要留名千古無非兩個方法,第一你自己得行,第二讓能行的人覺得你能行。】
【第一條路自然是你自己厲害,什麽王侯將相,風流才子,或者足夠變態。】
【第二個就是被“能行”的人點名。】
【今天就來說說這被人覺得“能行”的普通人。】
【首先便是岑夫子和丹丘生。】
“岑勳和元丘生,沒想到他們二人竟同時被天幕點名。”
“隻是不知是何原因呢?”
此時尚還年輕的李白看到兩位好友同時被天幕提及,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不過也十分疑惑為何兩人會被放在一起。
【岑夫子:岑勳,南陽人,李白好友。丹丘生:元丹丘,當時隱士,也是李白好友。】
【兩人曾多次出現在李白的詩詞之中,不過讓他倆成功留名千古的還是一次和李白喝酒。】
【在那場酒宴上李白詩興大發,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將進酒》】
【而二人不過喝酒慢了些就被李白點名“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這段話被李白寫進詩中後,倆人這才徹底出名。】
“咳,李白兄,原來是因為你啊。”
杜甫輕咳了一聲,然後小聲的說道。
而李白則是尷尬了一下,沒想到竟是自己讓他倆喝酒,順便寫了首詩才有的這結果。
“呃,別亂說啊,那是以後的事跟我沒關係。”
“不過將進酒嘛,若有機會還挺想欣賞欣賞自己的大作。”
【第二位還是跟李白有關係,他就是曆史上第一位榜一大哥:汪倫。】
【汪倫本來隻是一個地方上的小縣令,平日也喜好舞文弄墨,縱情山水,最是崇拜李白。】
【有一次聽說李白經過他所在地方,於是便給李白寫信說他這裏有十裏桃花,萬家酒店,想要把李白騙來。】
【而李白一聽果然應邀而至,但卻發現所謂的“十裏桃花”不過就是一潭湖水,旁邊種著幾棵桃花樹而已,而這萬戶酒家更不用提了,隻是一個姓萬的小販開的酒肆。】
【但之後汪倫拿出用桃花潭釀造的美酒向李白致歉,見有美酒喝,李白也不再生氣。】
【之後幾天兩人同住同遊,最終在離別之際李白寫下了那首《贈汪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這樣汪倫這個小縣令名留千古。】
“李白兄!”
杜甫此刻頗為怨念的說道,同樣是作為小迷弟,
他寫了那麽多詩都沒邀請到李白,結果這汪倫居然有這麽大的福分,居然得到了李白的贈詩。
見此情形,李白頗為不好意思的說道:“呃,我也不想啊,主要是汪倫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兩千三百年前,按他們的公元記法來算,豈不是朕出生前大概五十年左右?”
“這麽長時間還能傳達什麽問候?他們又怎麽知道後世的。”
看到這個標題嬴政愣了一下,沒想到時間線居然比他還要早。
但又是什麽人向後世傳達了什麽問候呢?
【這或許是獨屬於華夏的浪漫,一段來自兩千三百年前的問候,請諸位查收。】
【有網友在河北博物館中看到了這樣一件文物,這是一塊名為《公乘得守丘刻石》的河光石刻
【而在石刻上有著這樣一段文字:】
【“監罟尤臣公乘?,守丘丌臼??曼,敢謁後尗賢者。”】
“那似乎是中山國的文字。”
“好像是兩個看守陵墓的人在向後世問好。”
李斯瞪大了眼睛仔細的看著天幕上的石刻,片刻後才這樣說道。
“不過是兩個人守墓人留下的石刻而已,這有什麽可吹噓的,又浪漫在什麽地方?”
看到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嬴政瞬間沒了興趣,這玩意實在看不出有什麽用。
【而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們是給王打魚的公乘得和舊將曼,我們倆現在在給王看守陵墓,後世的君子們,你們好啊!】
【想一想兩千三百年前的兩個普通人聚在一起,感歎時光飛逝,便想起給後世留下一封信。】
【於是兩人在石頭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並向後世的賢者問好。】
【可喜的是這封“信”也真的傳遞到了未來,在1937年左右被河北一位農民意外發現。】
【後來被學者翻譯了上麵的文字,由此揭開了一段流傳兩千三百年的故事。】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不過這倆人也不是普通人,公族爵位有二十等,第八級為“公乘”,舊將指的是退休的士兵或軍官,而他們的名字是得和曼。)
(怪不得咱們喜歡“某某某,到此一遊”,原來是從這兒來的。)
(受之有愧,當不起君子二字。)
(公乘得,舊將曼你們也好啊!!!)
(公乘得,舊將曼你們看守的墓被盜,不對,被考古研究了。)
(我靠,殺人誅心。)
“就這???”
“刻幾個字就留名千古了?”
不同於網友們的反應,一些古人們則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合著給石頭上刻了幾個字,打了招唿就名留千古了?要是這樣那我們也行啊。
“不就是個給石頭上刻字,外加打個招唿嗎,好像誰不會一樣。”
於是一時間各個朝代都興起了刻字打招唿的潮流,就是苦了考古學家們。
【那些名流千古的“普通人”】
“普通人也能名留千古?難道也和公乘得和舊將曼一樣刻字問好。”
“應該不是,後世好像也隻有那一例,不然不會拿出來說的。”
“那是什麽方法,縱然是王侯將相也不見得能夠名留千古,更何況是普通人。”
看到普通人也能名留千古,不少人都急了,他們努力一輩子為了什麽?
不就是為了死後史書上能給自己記上一筆,讓自己的名字永遠流傳下去,當然了,得是美名。
可為了這個目標,有些人即使拚盡一生最終也沒能做到。
而普通人又怎麽可能做到?
【其實想要留名千古無非兩個方法,第一你自己得行,第二讓能行的人覺得你能行。】
【第一條路自然是你自己厲害,什麽王侯將相,風流才子,或者足夠變態。】
【第二個就是被“能行”的人點名。】
【今天就來說說這被人覺得“能行”的普通人。】
【首先便是岑夫子和丹丘生。】
“岑勳和元丘生,沒想到他們二人竟同時被天幕點名。”
“隻是不知是何原因呢?”
此時尚還年輕的李白看到兩位好友同時被天幕提及,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不過也十分疑惑為何兩人會被放在一起。
【岑夫子:岑勳,南陽人,李白好友。丹丘生:元丹丘,當時隱士,也是李白好友。】
【兩人曾多次出現在李白的詩詞之中,不過讓他倆成功留名千古的還是一次和李白喝酒。】
【在那場酒宴上李白詩興大發,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將進酒》】
【而二人不過喝酒慢了些就被李白點名“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這段話被李白寫進詩中後,倆人這才徹底出名。】
“咳,李白兄,原來是因為你啊。”
杜甫輕咳了一聲,然後小聲的說道。
而李白則是尷尬了一下,沒想到竟是自己讓他倆喝酒,順便寫了首詩才有的這結果。
“呃,別亂說啊,那是以後的事跟我沒關係。”
“不過將進酒嘛,若有機會還挺想欣賞欣賞自己的大作。”
【第二位還是跟李白有關係,他就是曆史上第一位榜一大哥:汪倫。】
【汪倫本來隻是一個地方上的小縣令,平日也喜好舞文弄墨,縱情山水,最是崇拜李白。】
【有一次聽說李白經過他所在地方,於是便給李白寫信說他這裏有十裏桃花,萬家酒店,想要把李白騙來。】
【而李白一聽果然應邀而至,但卻發現所謂的“十裏桃花”不過就是一潭湖水,旁邊種著幾棵桃花樹而已,而這萬戶酒家更不用提了,隻是一個姓萬的小販開的酒肆。】
【但之後汪倫拿出用桃花潭釀造的美酒向李白致歉,見有美酒喝,李白也不再生氣。】
【之後幾天兩人同住同遊,最終在離別之際李白寫下了那首《贈汪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這樣汪倫這個小縣令名留千古。】
“李白兄!”
杜甫此刻頗為怨念的說道,同樣是作為小迷弟,
他寫了那麽多詩都沒邀請到李白,結果這汪倫居然有這麽大的福分,居然得到了李白的贈詩。
見此情形,李白頗為不好意思的說道:“呃,我也不想啊,主要是汪倫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