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變成惡龍的少年
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 作者:北郡的前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紳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李紳是什麽人啊?”
“對啊,很有名嗎,為什麽要提出這個問題?”
會昌之前的古人對其都十分陌生,不知道李紳是誰。
而之後年代之人卻是很多都認識他,有不少人都是惋惜的歎了口氣。
劉宇在繼續刷著某乎,在看到這個問題時也是一樂,正巧他剛好知道這段曆史,於是就迴答了這個問題。
【謝邀,我隻能說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認識,卻又隻認識一半的人!】
【關於李紳我們最早知道他,恐怕是在小學課本上,他創作的兩首《憫農》至今都能背誦出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好詩!!!”
“言語質樸易懂,卻又表現出了對農民們辛苦勞動的同情。”
“這樣的人若是能夠為官,定然能夠造福一方。”
很多帝王都對李紳所作兩首詩詞十分欣賞。
認為此人若是為官定然是一個好官,而有這個想法的也不止他一人。
某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中。
一群村民在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後,聚集在村口一起觀看著天幕。
在看到這兩首詩出現後,也引起了村民的討論。
一位大爺率先開口:“老頭子我大字不識幾個,有一天居然也能看懂詩了。”
“是啊,這寫的可真好,我們這些地裏刨食的農戶也能看懂。”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唉,可不就是這樣嗎,若是風調雨順,那這一年還勉強不會餓著。”
“可若是碰上災年,或者某些貪官汙吏,唉.........”
有婦人想起了自家的經曆,不由歎息道。
“依老朽看啊,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將來若是當官,必定是個能體諒百姓的好官。”
此時又一位老者站了出來,說出自己的看法,而他的話語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讚同。
“沒錯,三爺爺說的對,俺也認為。”
“就是這樣的人肯定是個好官。”
而這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很多朝代,很多人尤其是農民們都對李紳充滿好感,認為能夠可憐他們的李紳必定是個好官。
【我們先聊聊李紳的生平,李紳本出生於官宦世家,因其年幼喪父,導致家道中落。】
【其青年時目睹了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
【但命運並沒有照顧李紳,之後的李紳多次科舉但卻屢試不中,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卻和元稹跟白居易成為了好友。】
【但李紳並沒有放棄科舉,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李紳終於高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終於考中了。”
“是啊,三十五歲並不算大,正是施展抱負的時候。”
“沒錯,想來李相公之後定然成為了一名好官。”
天幕下
唐代之前的百姓都在為李紳叫好,慶賀他終於考中了進士。
【之後的十年間李紳都在和元稹、白居易一起推動了“新樂府運動”,並沒有其它行為。】
【在李紳四十八歲時,被封為右拾遺,成為諫官,在之後更是一路高升成為了宰相。】
“好啊,能官至宰相定然說明李相公做出了什麽大事。”
“隻是那個新樂府運動是什麽意思?”
“可能是推動詩詞改革一類的吧?”
百姓們對於李紳官至宰相都十分高興,這說明李紳可能真的做出了有益於百姓的大事。
【但在此之後李紳卻開始了“黑化”。】
【簡單舉幾個例子,在李紳封官之前,曾投靠在親戚李元將家中,李紳甚至自降身份叫他叔叔。】
【可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有事找他,但李紳卻毫不客氣,要叔叔把身份搞清楚了再來找他。】
【無奈之下,叔叔隻能自降身份,以弟弟的身份求見李紳。然而這也不行。最終叔叔把身份降低到了孫子,李坤這才笑嘻嘻地答應。】
“這....一朝得勢便對曾經的恩人這般羞辱,這就是一個小人呀!”
“沒錯,就是一個小人,真是瞎了眼,還以為他是個好官。”
“這......或許,他對百姓不錯呢?”
“對自己的恩人都這般,還能對百姓好?”
【而且李紳的私生活也愈加奢靡,據記載他一頓飯便可以吃掉上千貫錢,更是養了一大群私妓。】
【曾經帶著這群私妓,將好友劉禹錫的宴會弄得烏煙瘴氣。】
【而這些隻是私德上,最令人惋惜的還是對待百姓之上。】
“這是什麽意思?”
“嗬,身居高位之後心態不一樣了唄。”
“難道他還做出了什麽對不起天下百姓的事?”
“沒什麽奇怪的,很多人都是這樣。”
【在擔任淮南節度使時,李紳將把當地百姓逼得無法生存,導致他們紛紛逃往淮北。】
【而李紳得知這件事後卻毫不在意,他甚至將難民比作麥糠,稱唿他們為賤民,隻會隨風而走。】
【昔日寫《憫農》時的赤子之心已經被權勢與金錢徹底汙染,昔日的少年終究成為了惡龍。】
還是那個村子,所有村民都沉默了,良久之後才有人開口。
“唉........”
“果然是這樣,這天下怎麽可能有人會同情農夫呢?”
“就像天幕說的,曾經的少年最終還是變成了惡龍。”
“除了後世,我們這些農夫又怎麽會有好日子過呢?”
“今天得早點睡,明天還得早起呢。”
而寫完帖子後,劉宇咳嗽了幾聲,便關了電腦睡覺去了。
“李紳是什麽人啊?”
“對啊,很有名嗎,為什麽要提出這個問題?”
會昌之前的古人對其都十分陌生,不知道李紳是誰。
而之後年代之人卻是很多都認識他,有不少人都是惋惜的歎了口氣。
劉宇在繼續刷著某乎,在看到這個問題時也是一樂,正巧他剛好知道這段曆史,於是就迴答了這個問題。
【謝邀,我隻能說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認識,卻又隻認識一半的人!】
【關於李紳我們最早知道他,恐怕是在小學課本上,他創作的兩首《憫農》至今都能背誦出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好詩!!!”
“言語質樸易懂,卻又表現出了對農民們辛苦勞動的同情。”
“這樣的人若是能夠為官,定然能夠造福一方。”
很多帝王都對李紳所作兩首詩詞十分欣賞。
認為此人若是為官定然是一個好官,而有這個想法的也不止他一人。
某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中。
一群村民在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後,聚集在村口一起觀看著天幕。
在看到這兩首詩出現後,也引起了村民的討論。
一位大爺率先開口:“老頭子我大字不識幾個,有一天居然也能看懂詩了。”
“是啊,這寫的可真好,我們這些地裏刨食的農戶也能看懂。”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唉,可不就是這樣嗎,若是風調雨順,那這一年還勉強不會餓著。”
“可若是碰上災年,或者某些貪官汙吏,唉.........”
有婦人想起了自家的經曆,不由歎息道。
“依老朽看啊,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將來若是當官,必定是個能體諒百姓的好官。”
此時又一位老者站了出來,說出自己的看法,而他的話語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讚同。
“沒錯,三爺爺說的對,俺也認為。”
“就是這樣的人肯定是個好官。”
而這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很多朝代,很多人尤其是農民們都對李紳充滿好感,認為能夠可憐他們的李紳必定是個好官。
【我們先聊聊李紳的生平,李紳本出生於官宦世家,因其年幼喪父,導致家道中落。】
【其青年時目睹了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
【但命運並沒有照顧李紳,之後的李紳多次科舉但卻屢試不中,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卻和元稹跟白居易成為了好友。】
【但李紳並沒有放棄科舉,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李紳終於高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終於考中了。”
“是啊,三十五歲並不算大,正是施展抱負的時候。”
“沒錯,想來李相公之後定然成為了一名好官。”
天幕下
唐代之前的百姓都在為李紳叫好,慶賀他終於考中了進士。
【之後的十年間李紳都在和元稹、白居易一起推動了“新樂府運動”,並沒有其它行為。】
【在李紳四十八歲時,被封為右拾遺,成為諫官,在之後更是一路高升成為了宰相。】
“好啊,能官至宰相定然說明李相公做出了什麽大事。”
“隻是那個新樂府運動是什麽意思?”
“可能是推動詩詞改革一類的吧?”
百姓們對於李紳官至宰相都十分高興,這說明李紳可能真的做出了有益於百姓的大事。
【但在此之後李紳卻開始了“黑化”。】
【簡單舉幾個例子,在李紳封官之前,曾投靠在親戚李元將家中,李紳甚至自降身份叫他叔叔。】
【可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有事找他,但李紳卻毫不客氣,要叔叔把身份搞清楚了再來找他。】
【無奈之下,叔叔隻能自降身份,以弟弟的身份求見李紳。然而這也不行。最終叔叔把身份降低到了孫子,李坤這才笑嘻嘻地答應。】
“這....一朝得勢便對曾經的恩人這般羞辱,這就是一個小人呀!”
“沒錯,就是一個小人,真是瞎了眼,還以為他是個好官。”
“這......或許,他對百姓不錯呢?”
“對自己的恩人都這般,還能對百姓好?”
【而且李紳的私生活也愈加奢靡,據記載他一頓飯便可以吃掉上千貫錢,更是養了一大群私妓。】
【曾經帶著這群私妓,將好友劉禹錫的宴會弄得烏煙瘴氣。】
【而這些隻是私德上,最令人惋惜的還是對待百姓之上。】
“這是什麽意思?”
“嗬,身居高位之後心態不一樣了唄。”
“難道他還做出了什麽對不起天下百姓的事?”
“沒什麽奇怪的,很多人都是這樣。”
【在擔任淮南節度使時,李紳將把當地百姓逼得無法生存,導致他們紛紛逃往淮北。】
【而李紳得知這件事後卻毫不在意,他甚至將難民比作麥糠,稱唿他們為賤民,隻會隨風而走。】
【昔日寫《憫農》時的赤子之心已經被權勢與金錢徹底汙染,昔日的少年終究成為了惡龍。】
還是那個村子,所有村民都沉默了,良久之後才有人開口。
“唉........”
“果然是這樣,這天下怎麽可能有人會同情農夫呢?”
“就像天幕說的,曾經的少年最終還是變成了惡龍。”
“除了後世,我們這些農夫又怎麽會有好日子過呢?”
“今天得早點睡,明天還得早起呢。”
而寫完帖子後,劉宇咳嗽了幾聲,便關了電腦睡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