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到了唐高宗時期,王玄策奉命從印度請來10位製糖專家,利用“竹甑法”製出了顏色較淺亮的精沙粒糖。這種印度沙粒糖的梵語名稱是“sarkarā”,時人音譯為“煞割令”。】


    (我靠,王玄策還幹過這活呢?)


    (我隻記得他滅了一個國家,沒想到還能引進製糖專家。)


    (嗯...他滅的是天竺,所以這十個印度專家是怎麽請來的???)


    (我去,細思極恐啊!)


    (不過這個名字真不好聽,煞割令。)


    (音譯都是這樣,沙琪瑪不也一樣。)


    【到了北宋時期,四川一代的匠人通過“窨製法”:甑蒸、釜熬、煎蒸、灌甕相接和取霜等工藝,造出了一種異常細膩、淨白的結晶糖霜。】


    【也就是現代冰糖的原型,蘇軾曾作詩:“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黃庭堅也盛讚糖霜“勝於崔浩水晶鹽”,並以“我舌猶能及鼻尖”的詩句,極言糖霜的美味。】


    【到了南宋時期糖霜除了可以滿足本土需求外,還遠銷到了占城、真臘、三佛齊、單馬令等南洋國家。】


    “哈哈哈,天幕提到我了。”


    “子由,你看到了嗎,天幕在說我呢。”


    看到天幕提到自己蘇軾一臉興奮,拉著蘇轍分享喜悅。


    蘇轍則是有些無奈的迴道。


    “兄長,你這馬上又要被貶了,還有心思看天幕呢?”


    “無妨無妨,都習慣了,反正過段時間就迴來了。”


    “就是不知道後世的糖是什麽樣子,真想嚐一嚐啊。”


    蘇軾倒是毫不在意,隻是一臉希冀的看著天幕,嘴角還留下了一滴清澈的淚水。


    見狀,蘇轍也隻能無語的翻了翻白眼。


    嗬嗬,你能迴來是為什麽心裏沒點數嗎?


    唉,還得再努力升升官,現在的職位沒法把兄長撈迴來啊。


    【而之後到了元朝,一些阿拉伯商人來到華夏,帶來了更為先進的“樹灰煉糖法”即在蔗糖水裏加入樹灰或者石灰,能更大限度地清除掉雜質,讓糖更純。】


    【憑借此法,華夏便能大量煉製“非常白的糖”,數量多到驚人。】


    【最後到了明清時代,製糖工藝愈加醇熟,更是出現了“黃泥水淋脫色法”】


    【具體步驟分為三步。】


    【1、先將甘蔗榨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黃黑色的糖漿,然後等待凝固成黑砂糖。】


    【2、挖一筐黃泥,用水將其稀釋到無明顯顆粒的程度。】


    【3、將黑砂糖倒進鋪滿稻草的瓦溜中,用黃泥水反複澆灌,最後就得到了潔白如雪,品質純正的“西洋糖”】


    【當然了這裏“西洋”並非指糖來自海外,而是指糖的口味已達到出口標準,是最優質的糖,憑借這種製糖工藝,當時清朝每年都以賺取大量的外匯。】


    【同時這種方法也是穿越者最常用的技能之一,各大穿越者都使用這方法撈到了第一桶金。】


    “快快快,趕緊記錄一下。”


    “沒想到糖居然會用黃泥水來澆灌,真是奇特。”


    “就沒有人注意到穿越者嗎?”


    “啊,可是我們也沒見過這種糖啊,真的有穿越者嗎?”


    “估計是假的,後世人有時很不靠譜的。”


    “我看也是。”


    雖然嘴上在吐槽,可是手上的動作卻沒停過,各朝都在記錄著製糖的方法。


    就像天幕說的,那清朝可是用這種糖賺取了大量錢財,這種好東西可絕不能放過啊。


    【而到了現代製糖工藝更是突飛猛進,糖的種類也分為了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單晶冰糖、多晶冰糖等等等等。】


    隨著天幕播放,各種糖類以及糖製品也出現在天幕中,著實吸引了古人們的眼球。


    “這些都是糖嗎?”


    “天呐,那東西比雪都要白,你居然說那是糖?”


    “還有那些五顏六色的點心,實在太漂亮了。”


    “娘,我想吃糖!”


    “剛才竹筍沒吃夠,又想吃了是吧?”


    【而且大規模工業化的製糖也使糖的產量非常之高,曾經昂貴的糖也成了十分廉價的味道。】


    【這曾經讓底層平民高不可攀的味道,如今華夏所有人都可以隨意品嚐。】


    (雖然我知道得來不易,但是現在實在不想吃糖。)


    (我看著你放的這些糖都覺得齁得慌。)


    (不說了,我牙已經開始疼了。)


    (做飯的時候放一點提鮮可以,但直接吃那麽多糖我接受不了。)


    (沒辦法吃太多了,實在不敢吃了。)


    而古人們看到這些彈幕內容也是覺得牙不舒服,因為已經被酸倒了。


    他們那麽追求的美味,後世人居然不屑一顧,什麽時候我們也能過上這種幸福的日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郡的前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郡的前鬼並收藏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