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在百姓的熱烈歡迎中,一群群的唐軍進入了長安城。


    長安光複,百姓們本以為生活可以重新歸於平靜,不再受兵禍。


    但誰知下一秒,被他們視為英雄的唐軍卻變成了惡魔。


    伴隨著百姓的恐慌與婦女的嘶喊,無數的唐軍在長安城中燒殺搶掠。


    這一刻竟不知誰是兵,誰是匪。


    而看到這一幕,唐朝諸帝都沉默了。


    尤其是玄宗以前的幾位。


    他們不理解煌煌大唐何時變成了這樣,


    曾經令大唐百姓為之驕傲的虎賁又何時變成了匪徒。


    這樣的大唐真的還有必要存在嗎?


    【而此時,在不遠處的黃巢再次派兵進攻長安,唐軍大敗,退守武功。】


    【再度進城的黃巢對於百姓歡迎唐軍的事十分生氣,便縱容手下濫殺長安百姓八萬人,路上血流成河,稱之為“洗城”。】


    此時各朝代的百姓也沉默了,


    沒過多久便有絲絲啜泣聲響起,不知是為了長安城中的百姓。


    還是想起了他們自己的遭遇。


    無論何時受苦的都是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從此之後,黃巢的起義便逐漸走向下坡路。】


    【中和二年正月,宰相王鐸兼任諸道行營都統,統領各路唐軍將黃巢困於長安城。】


    【中和二年九月,黃巢大將、同州防禦使朱溫見農民軍形勢危急,殺監軍嚴實,以同州投降都統右司馬王重榮。】


    【中和二年十二月,唐王朝任命沙陀部落酋長李赤心之子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令其帶領軍隊四萬人,開至河中。】


    【中和三年正月,李克用在沙苑大敗黃巢弟黃揆於。中和三年四月,黃巢主動把農民軍撤出長安,轉入河南。】


    【中和四年五月,尚讓等一部分農民軍將領向朱全忠和武寧節度使時溥投降,黃巢僅率千餘人敗走山東,六月十五日,瑕丘一戰,黃巢身邊人馬喪亡殆盡,退至狼虎穀,自刎而亡。】


    【至此落榜生黃巢的傳奇一生結束了。】


    “終於結束了!”


    “是啊,不管誰輸誰贏,結束了就好。”


    “不打仗了,百姓應該能過上好日子了吧?”


    唐末之前的百姓這樣感歎道,


    而之後朝代的百姓卻明白,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


    【而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但其造成的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


    【在攻擊農民軍的過程中,黃巢舊將朱溫以及沙陀貴族李克用等人被授予節度使等官職,地方軍閥權力的不斷擴張,使唐朝中央的權威進一步削弱。】


    【唐朝藩鎮割據的情況更加嚴重,此時的唐朝已經名存實亡,在勉強又維持了二十三年統治後。】


    【天佑四年,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宗禪位於宣武節度使朱溫,朱溫改國號為梁,即後梁。】


    【至此持續了289年的大唐王朝,正式覆滅。】


    當真正聽到大唐滅亡的消息,雖然李世民還是感到一陣悲傷。


    但此時他的心思已經不在這裏了。


    既然一切都沒發生,那麽一切就都還能改變。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改革科舉,給寒門士子更多的機會。


    還有那藩鎮割據,看來各鎮節度使的權利也得削一削。


    “朕欲對科舉進行改革,不知眾位愛卿可有何看法?”


    此話一出,很多大臣直接安靜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就是沒人肯發表意見。


    既不敢當眾反駁李世民,但是也不讚同。


    就隻能表示沉默,就連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都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具體章程。


    畢竟離大唐覆滅還有兩百多年,他們還能享受兩百多年的富貴。


    何必這麽急著改革呢?


    “哼,看來還要加上一條,這些門閥士族也要好好整治一番。”


    李世民心中的暗道。


    雖然李家也是士族出身,但屁股決定腦袋。


    既然李家成為了皇族,那自然要為國家著想。


    【而黃巢起義除了加快了唐王朝的覆滅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除去了一個荼毒華夏七百年的毒瘤。】


    【所謂“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黃巢既然曾被門閥士族所害,自然對他們極為憎恨,於是在起義之後對一路上所遇到的門閥士族直接是趕盡殺絕。】


    【就連五姓七望中的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等千年世家都被黃巢直接滅族。】


    【從此之後門閥士族便退出了曆史舞台,如關隴集團那般興一國滅一國的力量再也不複存在。】


    仿佛一道驚雷劈下,士族們,尤其是被點名的五姓七望都傻眼了。


    大唐覆滅他們都沒當迴事,自古沒有千年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


    大唐覆滅那就重新選個代理人,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就行了。


    結果這次跑出來一個二愣子,不講武德直接把他們給滅族了,這還怎麽玩?


    “咳...陛下,臣覺得科舉改革乃是重中之重,應盡快商議,推出一個章程。”


    “沒錯沒錯,臣建議用後世之法進行封卷,將名字糊起來,朝中官員也不能隨意舉薦。”


    “臣也請陛下開放科舉名額,每試多錄取幾名士子,以體現陛下愛才之心。”


    反應過來後,一些人急忙開口向李世民建議科舉改革,並列出具體措施。


    “怎麽,諸位愛卿剛才不是還很安靜嗎,似乎並不讚同此事,怎麽此時又有話說了。”


    李世民看著這群人前後的變化,嘲諷的說道。


    “陛下,我等剛才隻是在思考,現在正好思考完畢了。”


    “是的,正好湊巧趕上了。”


    對於李世民的嘲諷,那是沒人在意的,


    能坐在這的臉自然是一個比一個厚,這點嘲諷根本不是事。


    再說了科舉改革而已,無非是多送出幾個名額給皇帝還有那些寒門而已。


    於世家的存亡而言都是小事。


    而且說迴來科舉的大頭還是我們這些世家的,讀書,那些泥腿子讀得起書嗎?


    能讀得起的又有幾個真的有才華,即便有才華也還需要名師教導。


    一層層下來,即便科舉擴招但又有幾人能夠考中?最後不還是落入我們手中。


    既可以遂了皇帝的心意,又可以安穩平民的怨氣,並且科舉擴招後他們的名額也不見得會減少。


    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呢?


    而李世民又何嚐想不到這些,但沒有辦法。


    門閥士族壟斷讀書的途徑目前無法解決,他們又做不到像後世一樣全民讀書。


    所以也隻能暫時忍耐,不過這些人肯定是不能放過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郡的前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郡的前鬼並收藏帶著古人們看華夏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