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眉兒無奈,隻好閉上嘴靜觀其變了。
玄燁故作思考的樣子,其實這件事早就發覺了些,卻沒有想到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
玄燁:“一邊是朕親兄弟恭親王,一邊是大清臣子。”
席間的裕親王看著這出好戲,原本就醉氣熏熏,再加上此情此景,他倒是覺得有意思。他一向看不起後宮的,覺得女人誤事。
裕親王一臉的醉意:“皇上,依臣隻見,女人是小事兒,但宗室的心離間了,可就不好了。”
許眉兒看他的樣子十分不順眼:“皇上,裕親王怕是喝醉了,倒說起醉話來了。宛兒在本宮那裏,一向安分守己,絲毫沒有壞過規矩。”
裕親王本來就是個有脾氣的主兒,他認準的道理,自然誰都不會讓著。
裕親王憤憤地說:“皇上,這個宮女德妃娘娘身邊的人,這宮女與臣子私通,娘娘也有看管不當之責。再說,宮女本來就處於六宮,禦前之人不得入內宮,你們這是藐視宮規。”
許眉兒氣憤,裕親王這個多事的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還沒等許眉兒說什麽,衛貴人也湊了下熱鬧:“皇上,臣妾覺得裕親王之言有理,後宮與禦前,本是毫無交際的,不知是否有人居心叵測,寓意收攏禦前之人,以備他日不時之需。”
許眉兒無語了,隻是一件這樣的小事情,竟然被說成了收攏人心,話裏話外都是在說美人計,真真讓她不可思議。
納蘭性德怕連累了沈宛和德妃,於是他跪下:“皇上,微臣敢用性命擔保,絕無此事。”
德妃感覺從座位上起來,走到禦席前麵,行禮:“皇上,此事絕不是他們所講那樣,他們不過隻是情真意切的有情人罷了,臣妾不明白,為何招來如此謬論。”
裕親王一向古板:“皇上,小小宮女竟然惹此興師動眾,實在是禍水。”
“好了。”玄燁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好好的興致都讓他們毀了。
玄燁:“諸位無需爭辯。”
玄燁衝許眉兒招手,於是她便迴到了位置上坐下了。
玄燁:“今日一事,朕覺得,毫無爭辯的意義。朕記得曾經有人告訴朕,兩情相悅,貴在二人心心相印,所以,朕想把這個選擇權利,交給沈宛,讓她自己做決定。”
恭親王不服:“皇兄!”
納蘭性德與沈宛對視一眼,納蘭性德勢在必得,胸有成竹。
沈宛便向玄燁請求:“皇上,奴婢自幼與納蘭大人相識,本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奴婢今日厚顏,請皇上為奴婢和納蘭大人做主。”
玄燁也願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模樣:“雖然容若之妻盧氏已然去世,但你身份隻是一介包衣,跟著他,朕也隻能給你妾室地位自居。”
納蘭性德不悅:“皇上,微臣不願苛待與宛兒姑娘,願皇上恩準正室地位。”
“荒謬。”玄燁不允:“納蘭容若,你可是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之人,沈宛乃是一介包衣奴才出身,朕能把沈宛賜給你,已是破例,其他的,無需再說。”
納蘭明珠看著他們,看著自己的兒子不爭氣,竟然為了個女人與恭親王結了梁子。
納蘭明珠嗬責容若:“容若,沈宛一介布衣,妾室已然是抬舉,規矩不可逾越。”
恭親王看著玄燁:“皇兄,臣弟是您的親兄弟,你為什麽要把沈宛賜給他。”
玄燁其實挺像把沈宛留給恭親王的,世人都有私心,玄燁亦是如此。但恭親王身份何其尊貴,怎能因為一個女子,就弄得毫無顏麵。
此情此景,密妃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
她起身走到玄燁席前,恭恭敬敬行禮:“皇上,臣妾在母家未出閣之時,有一故交官氏,容貌姣好,品德端莊,曾進宮看望臣妾,直言早就仰慕納蘭性德的才學,皇上何不成,這樣一來也是兩其美的事情。”
玄燁想了想,官氏乃是光祿大夫、少保、一等公官瓜爾佳頗爾噴的女兒(官通‘關’,是瓜爾佳的漢化姓),頗爾噴隸屬於滿洲正黃旗下,身份高貴。玄燁看中納蘭性德的品行與才幹,自然想選一門政治聯姻助他一力。
玄燁:“容若沒有正室,官氏無論身份地位,都是一絕佳人選,那便依了密妃所言,兩其美,也是一段佳話。”
納蘭性德眉頭一皺,心裏萬般不情願:“皇上,微臣隻需沈宛一人即可。”
密妃看著他,說:“這官氏阿瑪,是領侍衛內大臣頗爾噴大人,頗爾噴大人眼光不凡,他一直讚許你的才幹,所以願意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與你為繼配。”
此言一出,席間的納蘭明珠坐不住了,他本與瓜爾佳頗爾噴淵源深厚,便說:“皇上,微臣以為官氏許配容若為繼配再好不過,願皇上恩準。”
玄燁看這情景,便對納蘭容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日頗爾噴公務在身雖未在此,那朕就替他做主,就將官氏、沈氏一同賜予你。此事就這麽定下來了,你也不用再多說了。”
沈宛縱使心裏不甘,也無能為力,她跪下叩頭:“奴婢些皇上恩典。”
玄燁:“都迴到席間吧,宴會繼續。”
納蘭性德謝恩,然後退下了。恭親王雖然心裏不爽快,也是沒有辦法,畢竟玄燁是君王,也不能當眾偏袒與他。
張鴻緒傳:“宮廷樂,奏——”
絲竹管弦之音縈繞耳畔,許眉兒卻毫無心思享受。沈宛與納蘭性德縱使情誼如此深厚,也終究是躲不過政治下的權謀,世人之愛,愛而不得,得又不曾圓滿,終是遺憾。生於這個時代,亦是一種悲哀。
傷心之餘,許眉兒已經無心在這裏呆著,她起身向玄燁請辭:“皇上,臣妾覺得透不過氣,出去透透風。”
玄燁點點頭,許眉兒就離開了宴會。玄燁倒是有些想不明白,大冬日裏,為何要出去透氣。
玄燁心裏,多多少少覺得有些遺憾,但大清規矩曆來如此,凡成親,皆以大局為重,兒女私情,從來都不是最主要的。
玄燁故作思考的樣子,其實這件事早就發覺了些,卻沒有想到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
玄燁:“一邊是朕親兄弟恭親王,一邊是大清臣子。”
席間的裕親王看著這出好戲,原本就醉氣熏熏,再加上此情此景,他倒是覺得有意思。他一向看不起後宮的,覺得女人誤事。
裕親王一臉的醉意:“皇上,依臣隻見,女人是小事兒,但宗室的心離間了,可就不好了。”
許眉兒看他的樣子十分不順眼:“皇上,裕親王怕是喝醉了,倒說起醉話來了。宛兒在本宮那裏,一向安分守己,絲毫沒有壞過規矩。”
裕親王本來就是個有脾氣的主兒,他認準的道理,自然誰都不會讓著。
裕親王憤憤地說:“皇上,這個宮女德妃娘娘身邊的人,這宮女與臣子私通,娘娘也有看管不當之責。再說,宮女本來就處於六宮,禦前之人不得入內宮,你們這是藐視宮規。”
許眉兒氣憤,裕親王這個多事的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還沒等許眉兒說什麽,衛貴人也湊了下熱鬧:“皇上,臣妾覺得裕親王之言有理,後宮與禦前,本是毫無交際的,不知是否有人居心叵測,寓意收攏禦前之人,以備他日不時之需。”
許眉兒無語了,隻是一件這樣的小事情,竟然被說成了收攏人心,話裏話外都是在說美人計,真真讓她不可思議。
納蘭性德怕連累了沈宛和德妃,於是他跪下:“皇上,微臣敢用性命擔保,絕無此事。”
德妃感覺從座位上起來,走到禦席前麵,行禮:“皇上,此事絕不是他們所講那樣,他們不過隻是情真意切的有情人罷了,臣妾不明白,為何招來如此謬論。”
裕親王一向古板:“皇上,小小宮女竟然惹此興師動眾,實在是禍水。”
“好了。”玄燁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好好的興致都讓他們毀了。
玄燁:“諸位無需爭辯。”
玄燁衝許眉兒招手,於是她便迴到了位置上坐下了。
玄燁:“今日一事,朕覺得,毫無爭辯的意義。朕記得曾經有人告訴朕,兩情相悅,貴在二人心心相印,所以,朕想把這個選擇權利,交給沈宛,讓她自己做決定。”
恭親王不服:“皇兄!”
納蘭性德與沈宛對視一眼,納蘭性德勢在必得,胸有成竹。
沈宛便向玄燁請求:“皇上,奴婢自幼與納蘭大人相識,本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奴婢今日厚顏,請皇上為奴婢和納蘭大人做主。”
玄燁也願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模樣:“雖然容若之妻盧氏已然去世,但你身份隻是一介包衣,跟著他,朕也隻能給你妾室地位自居。”
納蘭性德不悅:“皇上,微臣不願苛待與宛兒姑娘,願皇上恩準正室地位。”
“荒謬。”玄燁不允:“納蘭容若,你可是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之人,沈宛乃是一介包衣奴才出身,朕能把沈宛賜給你,已是破例,其他的,無需再說。”
納蘭明珠看著他們,看著自己的兒子不爭氣,竟然為了個女人與恭親王結了梁子。
納蘭明珠嗬責容若:“容若,沈宛一介布衣,妾室已然是抬舉,規矩不可逾越。”
恭親王看著玄燁:“皇兄,臣弟是您的親兄弟,你為什麽要把沈宛賜給他。”
玄燁其實挺像把沈宛留給恭親王的,世人都有私心,玄燁亦是如此。但恭親王身份何其尊貴,怎能因為一個女子,就弄得毫無顏麵。
此情此景,密妃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
她起身走到玄燁席前,恭恭敬敬行禮:“皇上,臣妾在母家未出閣之時,有一故交官氏,容貌姣好,品德端莊,曾進宮看望臣妾,直言早就仰慕納蘭性德的才學,皇上何不成,這樣一來也是兩其美的事情。”
玄燁想了想,官氏乃是光祿大夫、少保、一等公官瓜爾佳頗爾噴的女兒(官通‘關’,是瓜爾佳的漢化姓),頗爾噴隸屬於滿洲正黃旗下,身份高貴。玄燁看中納蘭性德的品行與才幹,自然想選一門政治聯姻助他一力。
玄燁:“容若沒有正室,官氏無論身份地位,都是一絕佳人選,那便依了密妃所言,兩其美,也是一段佳話。”
納蘭性德眉頭一皺,心裏萬般不情願:“皇上,微臣隻需沈宛一人即可。”
密妃看著他,說:“這官氏阿瑪,是領侍衛內大臣頗爾噴大人,頗爾噴大人眼光不凡,他一直讚許你的才幹,所以願意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與你為繼配。”
此言一出,席間的納蘭明珠坐不住了,他本與瓜爾佳頗爾噴淵源深厚,便說:“皇上,微臣以為官氏許配容若為繼配再好不過,願皇上恩準。”
玄燁看這情景,便對納蘭容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日頗爾噴公務在身雖未在此,那朕就替他做主,就將官氏、沈氏一同賜予你。此事就這麽定下來了,你也不用再多說了。”
沈宛縱使心裏不甘,也無能為力,她跪下叩頭:“奴婢些皇上恩典。”
玄燁:“都迴到席間吧,宴會繼續。”
納蘭性德謝恩,然後退下了。恭親王雖然心裏不爽快,也是沒有辦法,畢竟玄燁是君王,也不能當眾偏袒與他。
張鴻緒傳:“宮廷樂,奏——”
絲竹管弦之音縈繞耳畔,許眉兒卻毫無心思享受。沈宛與納蘭性德縱使情誼如此深厚,也終究是躲不過政治下的權謀,世人之愛,愛而不得,得又不曾圓滿,終是遺憾。生於這個時代,亦是一種悲哀。
傷心之餘,許眉兒已經無心在這裏呆著,她起身向玄燁請辭:“皇上,臣妾覺得透不過氣,出去透透風。”
玄燁點點頭,許眉兒就離開了宴會。玄燁倒是有些想不明白,大冬日裏,為何要出去透氣。
玄燁心裏,多多少少覺得有些遺憾,但大清規矩曆來如此,凡成親,皆以大局為重,兒女私情,從來都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