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常聽講官說,兼聽則明。”潞王突然插話道:“是不是要召開廷議為好?”
“不成的。”
李太後到底臨國多年,立刻否定了二兒子的天真提議,搖頭道:“這種事,隻有咱們娘兒幾個拿定主意,一旦決定,就不能反複,不然的話,張先生的臉麵,皇家的臉麵,都要丟個光光。廷議總得是勳貴,文武大臣,還得召集言官科道,那些清流,走路沒事都要踩幾腳的人,有這麽大題目給他們做文章還了得!”
萬曆雖然不是很讚同奪情,但對母親的話還是很讚同的,言官科道號稱清流,其實也是大佬羽翼下的烏鴉,一隻隻叫嚷的厲害,但真心為國的時候不多。萬曆雖然還未大婚,對言官清流們的嘴臉倒也很清楚了。
當下便是對母後的話大表讚同,不過潞王並沒有受挫的表情,笑著道:“馬家莊的事,兒子就聽人說,這是大宗伯對抗張先生,要是這樣的話,張先生也未必就是在朝官心中不可更易的,兒子以為,不妨將張惟功召來問問,母後和皇兄覺得如何?”
萬曆對惟功頗有不滿,根子也是在這件事情上,所以這幾天他都沒召見惟功,惟功幾次遞牌子請見,也被萬曆賭氣給迴絕了,但惟功還是每天正常入宮,這樣的勤謹還是叫萬曆有幾分感動的,心裏的怨氣也就小了很多。
這幾天,不僅僅是這件事,還有張惟賢的錦衣衛全麵開動,將惟功的順字行各店的經營狀況和大致的利潤都報了上來,雖然萬曆允許惟功賺錢買馬,但真心沒有想到惟功的利潤有這麽高,一想到臣子一年可能賺十萬兩以上……這是張惟賢估算出來的數字,雖然張惟賢已經覺得自己在高估了,但實際上是遠遠低估,但萬曆已經覺得自己的心絞痛的厲害了。
想到上次找惟功捐輸時,那小子拿兩千兩金子就十分心疼,自己當時還十分感動,沒想到是被這小子給耍了。
萬曆可沒有想過,惟功真的一年賺十萬的話,要給夥計發錢,要繼續經營當然要留流動資金,他隻是覺得,惟功身為自己第一親信的親從武臣,居然不肯將所賺銀子貢出來大半,而隻是一小半,他感覺十分傷心,也有**不被滿足的憤怒,如果說馬家莊的事他懷疑惟功不忠於自己,而被張居正私人市恩拉攏過去了,那麽順字行的事情,則是坐實了惟功的不純……這可是比什麽都嚴重的罪過!
但此時潞王的提議,萬曆也沒有立場拒絕,特別是皇太後立刻便是道:“張惟功的話,皇帝素來還是能聽進去的,就叫他來說說看吧!”
有此吩咐,則不等萬曆表示,立刻就是有內監到外廷去傳人了,惟功就在外廷候著,沒準就在乾清門外的禁軍武官朝房內,這裏就是他在內廷當差時的固定地方,現在就算在外頭當了坐營官,裏頭的辦公地點倒是還給他留著,光是這一點,也足見皇帝的寵信了。
果然,沒等一會兒,惟功就是跟隨著傳人的內監一起進了慈聖宮門,看到大殿裏的幾個人,便是立刻在殿門外行起禮來。
“叫他不必多禮吧。”
太後視惟功也是當一個晚輩的感覺,這小子和皇帝是總角之交,老成可靠,忠誠上沒有什麽可懷疑的,大明皇家除了開國那幾年忌憚過功臣,自靖難之後,對勳戚功臣的信任就是與日俱增,惟功是有多種身份的加持,皇家的信任也是理所應當。
“禮不可廢。”
惟功在外聽見了,大聲答著,先畢恭畢敬的向皇太後行禮了,然後又畢恭畢敬的向皇帝行了禮,接著就是略顯隨意的向潞王行了禮,最後進殿時,用眼神向馮保致意。
若是單獨在外,惟功遇著馮保也是要大禮參拜的,但這時是在君前,臣子和家奴不管身份相差多遠,那也是絕不能當著君上的麵來互相行禮的。
俟惟功見禮畢,當然還是馮保上前,將適才君臣幾個議論的話題向惟功解說了,在他述說的時候,惟功並沒有什麽特異的表情,哪怕就說起他在馬家莊殺傷多人被彈劾的事情,他也是沒有什麽緊張的樣子,見到惟功的模樣,哪怕是太後也在心裏誇讚,這個孩子有靜氣,遇事不亂。
“臣得先請罪。”
惟功等馮保說完後就跪了下來,叩首道:“臣雖然是救人心切,但殺傷多人,影響頗為惡劣,臣要請罪。”
“哼。”萬曆冷哼一聲,怒道:“你現在才知道請罪了,當時出手的時候怎麽沒有考慮清楚再動手呢?”
“臣要複奏的就是這一點。”惟功坦然道:“叫臣再選擇一次的話,臣還是會選擇動手的。隻是會盡量把事做好一些,不要殺人……那些人還是百姓,不是賊匪,殺之不祥。而臣選擇再次動手,是因為臣做的不錯,臣與沈知縣在馬家莊做的事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大明天下,如果臣為了自己,明哲保身的話,臣就不會闖下這樣的禍事出來了。事實上,臣就算是打獵不小心殺傷人命,也不過就是賠錢就行了,不會惹起這樣的軒然大波的。但為了國事,臣避無可避,惟有挺身而上。”
“哦?張惟功你的說法,很象一個儒臣啊。”
萬曆頗感震動,心裏也是有新奇之感,一直以來,張惟功在他心裏就是一個武臣,而且是武藝高強,對自己忠誠,同時還算聰明,能做生意發了財的武臣而已……以萬曆經曆的純粹的帝王和儒臣們的影響,心中說對勳臣和武臣沒有偏見是不可能的……忠誠上勳貴武臣應該也是可信的,但那是因為與皇家共富貴所致,不象儒臣們號稱是讀書養氣,以孔孟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節操……當然萬曆肯定也想象不到,那些每天對自己大吹牛皮的文臣,在自己死了幾十年後,先是在北京千餘文官跪迎李闖,幾乎沒幾個殉國的,然後那些拚死反對崇禎捐輸借助,也反對征收商稅,反對開礦,自己卻偷偷挖礦的大臣們一個個富的流油,據可靠的記錄,李自成在京城發了幾千萬兩銀子的財,其中內庫銀有限,大半倒是從勳貴和文官身上用夾棍夾出來的。
這些文官,先降李自成,後來滿清大兵一至,大家又立刻選擇再降清,節操這兩個不要說摔在地上了,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好麽……但這種事是國家滅亡時才看的出來,最少在現在的萬曆眼前,文臣個個大義凜然,言必說孔孟,什麽仁恕忠直,大義節操,反正這些高貴的品質都是文臣所特有的,是讀書養氣培養出來的,他們都有高尚的節操,不貪財不好色,個個白蓮花一般的高貴無暇,而除此之外,也就是節婦能和他們比比了,至於太監就是小人之尤,勳貴武臣也高明不到哪去,是需要小心提防和鎮壓的,隻要皇帝稍有疑問,他們就會搬出唐末藩鎮之禍來做比喻,至於本朝也有石亨和曹家子侄這樣在京城興兵謀反的例子,就在幾十年前,還有江彬這個武將圖謀不軌,當然,這些陰謀都是被文官們識破並壓服下去的,文官們殫精竭慮,保衛了皇權,是皇帝最忠誠和唯一忠誠的臣子,如果皇帝想要國泰民安的話,那就隻能信任文官,當然,按主流的正確說法就是信賢臣,遠小人,這樣自然會風調雨順,國家富強。
這就是“道”,在“道”之外的一切,都是技術流,不得道,隻講治術,那隻能是小臣,心胸中沒有大格局,是夏蟲不足語冰。
象宋朝儒臣那樣,治河他們要說話,邊防他們要說話,鑄錢他們要說話,大道理說的頭頭是道,如果皇帝任何一個儒臣去治河,他們就會表示不滿,“此非國家待儒臣之道”!也就是說,他們是隻管發議論而不能管實際業務的,至於有能力去做實事的人呢,在他們眼中又是隻懂得奇技淫巧的“小人”,象張居正將潘季訓已經提到工部侍郎的位子上了,文官們對這樣的事肯定抱以敵意的,幾個講官沒少對萬曆吹風,不過萬曆也不是傻子,知道潘季馴這樣的治河人才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所以嘴上唯唯稱是,心裏卻不以為然。
但張惟功一個勳貴武臣,居然也是有這麽擲地有聲的話說出來,這實在叫萬曆感覺十分驚愕,並微微有感動之感。
“臣雖然沒有讀書應考。”惟功叩首道:“但也不是不讀書明理啊。”
惟功喜歡讀書,這個內廷倒是人人知道,太後頷首道:“張惟功確實是文武全才,忠心也很可嘉,不過,還是認真說說你心底的看法吧。”
“是,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既然太後和皇帝有旨,惟功自然是將馬家莊發生的事情如實道來,他重點將沈榜的話又完全發揮了一次,在皇太後和皇帝聽到宛平田畝和人丁消長的數據時,確實有耳目一新之感。
“不成的。”
李太後到底臨國多年,立刻否定了二兒子的天真提議,搖頭道:“這種事,隻有咱們娘兒幾個拿定主意,一旦決定,就不能反複,不然的話,張先生的臉麵,皇家的臉麵,都要丟個光光。廷議總得是勳貴,文武大臣,還得召集言官科道,那些清流,走路沒事都要踩幾腳的人,有這麽大題目給他們做文章還了得!”
萬曆雖然不是很讚同奪情,但對母親的話還是很讚同的,言官科道號稱清流,其實也是大佬羽翼下的烏鴉,一隻隻叫嚷的厲害,但真心為國的時候不多。萬曆雖然還未大婚,對言官清流們的嘴臉倒也很清楚了。
當下便是對母後的話大表讚同,不過潞王並沒有受挫的表情,笑著道:“馬家莊的事,兒子就聽人說,這是大宗伯對抗張先生,要是這樣的話,張先生也未必就是在朝官心中不可更易的,兒子以為,不妨將張惟功召來問問,母後和皇兄覺得如何?”
萬曆對惟功頗有不滿,根子也是在這件事情上,所以這幾天他都沒召見惟功,惟功幾次遞牌子請見,也被萬曆賭氣給迴絕了,但惟功還是每天正常入宮,這樣的勤謹還是叫萬曆有幾分感動的,心裏的怨氣也就小了很多。
這幾天,不僅僅是這件事,還有張惟賢的錦衣衛全麵開動,將惟功的順字行各店的經營狀況和大致的利潤都報了上來,雖然萬曆允許惟功賺錢買馬,但真心沒有想到惟功的利潤有這麽高,一想到臣子一年可能賺十萬兩以上……這是張惟賢估算出來的數字,雖然張惟賢已經覺得自己在高估了,但實際上是遠遠低估,但萬曆已經覺得自己的心絞痛的厲害了。
想到上次找惟功捐輸時,那小子拿兩千兩金子就十分心疼,自己當時還十分感動,沒想到是被這小子給耍了。
萬曆可沒有想過,惟功真的一年賺十萬的話,要給夥計發錢,要繼續經營當然要留流動資金,他隻是覺得,惟功身為自己第一親信的親從武臣,居然不肯將所賺銀子貢出來大半,而隻是一小半,他感覺十分傷心,也有**不被滿足的憤怒,如果說馬家莊的事他懷疑惟功不忠於自己,而被張居正私人市恩拉攏過去了,那麽順字行的事情,則是坐實了惟功的不純……這可是比什麽都嚴重的罪過!
但此時潞王的提議,萬曆也沒有立場拒絕,特別是皇太後立刻便是道:“張惟功的話,皇帝素來還是能聽進去的,就叫他來說說看吧!”
有此吩咐,則不等萬曆表示,立刻就是有內監到外廷去傳人了,惟功就在外廷候著,沒準就在乾清門外的禁軍武官朝房內,這裏就是他在內廷當差時的固定地方,現在就算在外頭當了坐營官,裏頭的辦公地點倒是還給他留著,光是這一點,也足見皇帝的寵信了。
果然,沒等一會兒,惟功就是跟隨著傳人的內監一起進了慈聖宮門,看到大殿裏的幾個人,便是立刻在殿門外行起禮來。
“叫他不必多禮吧。”
太後視惟功也是當一個晚輩的感覺,這小子和皇帝是總角之交,老成可靠,忠誠上沒有什麽可懷疑的,大明皇家除了開國那幾年忌憚過功臣,自靖難之後,對勳戚功臣的信任就是與日俱增,惟功是有多種身份的加持,皇家的信任也是理所應當。
“禮不可廢。”
惟功在外聽見了,大聲答著,先畢恭畢敬的向皇太後行禮了,然後又畢恭畢敬的向皇帝行了禮,接著就是略顯隨意的向潞王行了禮,最後進殿時,用眼神向馮保致意。
若是單獨在外,惟功遇著馮保也是要大禮參拜的,但這時是在君前,臣子和家奴不管身份相差多遠,那也是絕不能當著君上的麵來互相行禮的。
俟惟功見禮畢,當然還是馮保上前,將適才君臣幾個議論的話題向惟功解說了,在他述說的時候,惟功並沒有什麽特異的表情,哪怕就說起他在馬家莊殺傷多人被彈劾的事情,他也是沒有什麽緊張的樣子,見到惟功的模樣,哪怕是太後也在心裏誇讚,這個孩子有靜氣,遇事不亂。
“臣得先請罪。”
惟功等馮保說完後就跪了下來,叩首道:“臣雖然是救人心切,但殺傷多人,影響頗為惡劣,臣要請罪。”
“哼。”萬曆冷哼一聲,怒道:“你現在才知道請罪了,當時出手的時候怎麽沒有考慮清楚再動手呢?”
“臣要複奏的就是這一點。”惟功坦然道:“叫臣再選擇一次的話,臣還是會選擇動手的。隻是會盡量把事做好一些,不要殺人……那些人還是百姓,不是賊匪,殺之不祥。而臣選擇再次動手,是因為臣做的不錯,臣與沈知縣在馬家莊做的事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大明天下,如果臣為了自己,明哲保身的話,臣就不會闖下這樣的禍事出來了。事實上,臣就算是打獵不小心殺傷人命,也不過就是賠錢就行了,不會惹起這樣的軒然大波的。但為了國事,臣避無可避,惟有挺身而上。”
“哦?張惟功你的說法,很象一個儒臣啊。”
萬曆頗感震動,心裏也是有新奇之感,一直以來,張惟功在他心裏就是一個武臣,而且是武藝高強,對自己忠誠,同時還算聰明,能做生意發了財的武臣而已……以萬曆經曆的純粹的帝王和儒臣們的影響,心中說對勳臣和武臣沒有偏見是不可能的……忠誠上勳貴武臣應該也是可信的,但那是因為與皇家共富貴所致,不象儒臣們號稱是讀書養氣,以孔孟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節操……當然萬曆肯定也想象不到,那些每天對自己大吹牛皮的文臣,在自己死了幾十年後,先是在北京千餘文官跪迎李闖,幾乎沒幾個殉國的,然後那些拚死反對崇禎捐輸借助,也反對征收商稅,反對開礦,自己卻偷偷挖礦的大臣們一個個富的流油,據可靠的記錄,李自成在京城發了幾千萬兩銀子的財,其中內庫銀有限,大半倒是從勳貴和文官身上用夾棍夾出來的。
這些文官,先降李自成,後來滿清大兵一至,大家又立刻選擇再降清,節操這兩個不要說摔在地上了,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好麽……但這種事是國家滅亡時才看的出來,最少在現在的萬曆眼前,文臣個個大義凜然,言必說孔孟,什麽仁恕忠直,大義節操,反正這些高貴的品質都是文臣所特有的,是讀書養氣培養出來的,他們都有高尚的節操,不貪財不好色,個個白蓮花一般的高貴無暇,而除此之外,也就是節婦能和他們比比了,至於太監就是小人之尤,勳貴武臣也高明不到哪去,是需要小心提防和鎮壓的,隻要皇帝稍有疑問,他們就會搬出唐末藩鎮之禍來做比喻,至於本朝也有石亨和曹家子侄這樣在京城興兵謀反的例子,就在幾十年前,還有江彬這個武將圖謀不軌,當然,這些陰謀都是被文官們識破並壓服下去的,文官們殫精竭慮,保衛了皇權,是皇帝最忠誠和唯一忠誠的臣子,如果皇帝想要國泰民安的話,那就隻能信任文官,當然,按主流的正確說法就是信賢臣,遠小人,這樣自然會風調雨順,國家富強。
這就是“道”,在“道”之外的一切,都是技術流,不得道,隻講治術,那隻能是小臣,心胸中沒有大格局,是夏蟲不足語冰。
象宋朝儒臣那樣,治河他們要說話,邊防他們要說話,鑄錢他們要說話,大道理說的頭頭是道,如果皇帝任何一個儒臣去治河,他們就會表示不滿,“此非國家待儒臣之道”!也就是說,他們是隻管發議論而不能管實際業務的,至於有能力去做實事的人呢,在他們眼中又是隻懂得奇技淫巧的“小人”,象張居正將潘季訓已經提到工部侍郎的位子上了,文官們對這樣的事肯定抱以敵意的,幾個講官沒少對萬曆吹風,不過萬曆也不是傻子,知道潘季馴這樣的治河人才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所以嘴上唯唯稱是,心裏卻不以為然。
但張惟功一個勳貴武臣,居然也是有這麽擲地有聲的話說出來,這實在叫萬曆感覺十分驚愕,並微微有感動之感。
“臣雖然沒有讀書應考。”惟功叩首道:“但也不是不讀書明理啊。”
惟功喜歡讀書,這個內廷倒是人人知道,太後頷首道:“張惟功確實是文武全才,忠心也很可嘉,不過,還是認真說說你心底的看法吧。”
“是,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既然太後和皇帝有旨,惟功自然是將馬家莊發生的事情如實道來,他重點將沈榜的話又完全發揮了一次,在皇太後和皇帝聽到宛平田畝和人丁消長的數據時,確實有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