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字數:3201 最新更新時間:2014-12-19 04:10:49.0]


    “恩?陶謙說的?”吳靜林點點頭,看了陶謙一眼,意外的道:“既然他說的,估計就不會差了,我看看。”


    吳靜林帶上了眼睛,拿著手電,還有放大鏡,仔細看了良久,又翻到底部,最後看了看內部,順手敲了敲,道:“這件確實是高古陶,東漢的,隻是後來大多數人沒看出,就當破爛,但又不甘心,於是就在外麵又重新加了一層釉。隻要剝離掉,就是完整的高古陶。”


    “什麽!真是這樣?”寧青更驚訝了,長大了嘴,愣愣道:“可是這個罐子一點用都沒有啊,口那麽小。”


    “口小有口小的用處,具體的我們不得而知,不信,拿機器分析一下。”吳靜林笑了笑,也沒在意,畢竟這確實容易讓人走眼。


    鑒定機器很貴重,這裏並沒有,不過看吳靜林這般模樣,他們知道,這次陶謙是真的說對了。


    “那你看這幾件呢?”寧青隻覺得有些發堵,他對陶謙不知不覺已經重視起來,隻是由於那點自尊心,讓他還無法接受。


    一旁的柳韻亭此時臉色也不太好,很是尷尬,他年紀不小,名聲一直很高,可以說是德高望重,但此時竟然走眼了,這讓他也有些難看,看著陶謙的目光更加古怪。


    吳靜林歎了口,道:“我知道你們不舒服,我當初也是這樣,不過我跟你們說,陶謙從我認識到現在,看東西從來沒有走眼過一次,他的眼力,有時候連我都佩服。”


    說罷,也不理會其他人,又鑒定起別的來,這次他很認真,他之所以給陶謙這麽高評價,確實是因為陶謙給他的衝擊太大了,他至今還想不明白陶謙那股判斷力從哪裏來,一次是偶然,兩次也說得過去,可這都多少次了,從哪個陶罐到青銅尊,然後再到安老的那些寶貝,來來迴迴,已經五六次了,何況後來在古墓中。


    陶謙也被吳靜林的話給驚著了,有些尷尬的道:“我可不敢說百分百不走眼,隻是運氣而已,老師可別誇我。”


    話雖如此,但其他三人哪個不是人精,自然聽得出吳靜林話中的意思,他們知道吳靜林說的是實話。


    尤其是寧青,更是鄭重的看了一眼陶謙,不知想著什麽。


    隨著吳靜林的鑒定,而後一一解說,又附上例子,頓時讓所有人都豁然開朗,他的專業技能可是比陶謙要強太多,說起來自然讓所有人都很容易看出分別。


    這一看之後,大家就傻眼了,因為他們發現陶謙每次都說對了,就沒有說錯過,此時他們才覺得吳靜林那話真的不是為了幫陶謙吹捧,而是陶謙確實有這份眼力。


    “哎,陶謙啊,我一直覺得你是個年輕人,頂著這麽個頭銜,有些名不副實,但沒想到你真有這份眼裏,如此年紀就有這份眼力,我刮目相看,真的佩服,也服氣了。”柳韻亭歎了口氣,他畢竟年長,如今事實俱在,他也隻得心中暗歎,對陶謙更是多看了好幾眼,表明了態度。


    陶謙搖搖頭,苦笑道:“我也半猜,說起專業來,我比各位老師差遠了,隻是有時候就是那種直覺,可能是我最近看的寶物太多,受了太多的熏陶。”


    這說的自然就是故宮博物館之行,吳靜林當即為陶謙解釋,所有人都有些恍然。


    不過到底信幾分,那就不得知了,隻是大家看陶謙的眼光更加不同。


    隨著吳靜林的最後把關,最終寶物的鑒定結果大家心中就有數,下午就要開始拍攝過程,這個電視台早就安排好了攝影室,猶豫觀眾也並不多,除了持寶人也就剩不多的一些觀眾,這些觀眾有不少都是特意安排來的,某些高校的學生。


    吳靜林坐在一旁,陶謙與其他三位專家坐在專家席上,其他的一切都不需要他們負責。


    當然這種全民性帶有知識普及特征的節目,是不許說反動言論的,也不可言論太偏激,要更多的體現積極樂觀的意義。這些左亮提過,就是不提大家心中也有數。


    隨著準備好,發現觀眾並不多,陶謙倒也沒有緊張,神態自然。


    隨著主持人的開場,很快第一位持寶人就上場了。


    這位持寶人拿著個盒子,一番介紹之下,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麽,陶謙也有些好奇,不知第一位拿的是什麽人,他有印象,這人絕對不是他手上海選出來的。


    隨著寶物放到專家席,四人坐在一張桌上,倒也都傳者看的很清楚,這是一件瓷器,瓷器自然就需要柳韻亭來了。


    陶謙饒有興趣,他知道安排柳韻亭做第一個,顯然有做示範的意思,他也仔細看著,有樣學樣。


    柳韻亭看了良久,想了想,道:“這件寶貝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是一件花瓶,底部也有款識,而且寫的十分不錯,大清康熙年製,而且無論是紋飾還是造型,都看起來十分不錯,但我要遺憾的告訴你,你這件有點問題。”


    “首先,我們說一下款,辨別這類瓷器最簡單的就是看款,然後看造型,然後看胎,最後看紋飾,這是最快的,凡是有一點不像,我們就要考慮清楚是否下手了。”


    “這件東西我們看的很清楚,上麵一個長頸,下麵圓腹,緊接著收底,這也符合清代的特征,但是要知道康熙年間,尤其是康熙本朝的,康熙比較忌諱人們用他的年號寫款,他覺得這樣不吉利,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康熙時期的瓷器都沒有款,就算有也不會加框,他們最多的是寫寄托款,比如大明宣德年製啊什麽的,所以這點就看出這件東西不是康熙本朝的。”


    “那麽既然不是康熙本朝的,有沒有可能是後來別人用了康熙的款?比如宣統等等,這個就要看造型,從這個器形上看,也不符合,反而更多的像是明朝中期的造型,腹部偏肥,在看胎,這底下有三個看起來顏色很深,沒上到釉的,這在以前有一種燒造方法,叫支釘燒,就算在瓷器底部用三根凸起的盯住,免得整個底部著地,但你這個明顯顏色不對,這方麵我希望你多看看真正燒過的,這又是一個疑點了。”


    “再看紋飾,花紋用的是疊的技法畫起來的,就算各種彩以比較具有層次感的方法來體現,這在明清時期比較盛行,但你這個呢,顏色太豔了,畫工也粗糙,還有這個字,都寫錯了一個,那時候還沒有這種簡體的‘門’字。”


    “所以,綜合起來,很抱歉的告訴你,這件東西他是個現代品,而且工藝也不是很好。”


    隨著柳韻亭的開口,頓時陶謙有些發愣了,他慶幸自己選了玉石,若是選瓷器的話,他還真說不出這麽多來,好在玉器比較簡單。


    顯然有了柳韻亭的開始,接下來就簡單多了,第二件寶物則是一副碑帖這是由寧青來做講解,能當上專家的,或許會看走眼,但真材實料確實有不少。


    碑和帖是不同的,他們是兩種方法製作而成,雖然都是拓本,但形成的方式不同,碑的拓本則是從碑體上拓下的,而貼則是臨摹居多。


    這一套拓本為貼的拓本,而且拓印的很清晰,字跡筆鋒都很好的保存,經過寧青的鑒定,最終為真品,加上品相很好,所以也能值不少錢。


    陶謙此時也有準備了,想必節目安排的也不會均勻,因為寶物的類型和數量不同,由於來節目的大多數都是瓷器和青銅器居多,玉石也不少,導致書畫類的反倒是不多,這也就讓寧青的工作要輕鬆很多。


    第三件果然如陶謙所料,是一件青銅器,而且是個銅香爐。這香爐有兩個橋耳,看起來並不大,灰撲撲的,也並不起眼。


    這香爐一進來,陶謙就感覺到羅盤的跳動,他也多看了一眼,因為這件寶物並不在鑒定之內的,想必是後期安排的那些要麽是托,要麽是節目組另外的安排。


    此時陶謙倒是有些好奇,於誌遠該如何迴答了,千萬別出錯才好。


    這銅香爐一上來,於誌遠的眼睛也變了,他第一直覺這香爐十分不錯,造型很完美,而且很有年代感,仔細鑒別一番之後。


    於誌遠看了一眼那藏寶人,良久才開口道:“這位持寶人,你這件物品從哪裏得來的。”他的表情很慎重。


    “就是俺家原本過年時候,祭祖用的,後來也不祭祖了,就留下來了,前不久有人來收,說三百塊,我心中詫異,就沒敢賣,我兒子讓我拿來給專家看看,我也搞不清楚。”持寶人很敦厚,看起來四十上下。


    於誌遠點點頭,道:“銅,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很值錢的,銅錢銅錢嘛,在國家經濟困難的時候,有些人甚至將銅器都融了鑄成銅錢來使用,銅爐呢一般先看造型,然後皮殼包漿,然後看材質,最終根據銘文啊重量啊,來定論。”


    “這件東西呢,從造型上看,很像宣德爐,雖然小,但該有的造型都有了,這橋耳往下,加上三足,都沒問題,下麵還有個大明宣德年製的款,在加上這個銅,有點發紅,這正是那個年代的特征,還有這爐子本身的皮殼包漿,顯得十分自然,生活中使用過的器皿,都有劃痕,這些劃痕比均勻,但很自然,也很有層次感,而作偽是做不出來的。”


    “當然這並不是官窯所出,因為還顯得粗糙了點,所以我恭喜你,這是一件明代本年的民窯香爐。”(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鑒寶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宙首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宙首負並收藏都市鑒寶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