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舅他們挖了一個小坑,用河泥把小坑圍起來, 裏麵是摸到的幾條大魚。
李大成用竹筐撈上來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在李叔河和柱子摁住大魚,李大成掰開魚嘴,把用纖細的竹枝子把布條塞進魚嘴裏麵, 塞完一條魚,又如法炮製塞了剩下幾條魚。
「布條已經塞好了, 大家準備好渡河。」
劉大麻子身先士卒, 拿著竹篙跳上了竹筏, 以防萬一,他們決定分兩次渡河。
李大成拎著竹筐先上了竹筏,柱子和李叔河緊隨其後。
李大成道:「這次渡河的人不用太多, 十來個人足夠,其他人在這裏接應我們。」
劉大麻子又點了兩個人上來,把長長的竹篙往水中一插,竹筏開始慢慢動起來。
瀠水有三四百尺寬,此時水麵平靜無波,漆黑一片, 隻有李大成手中的燈籠散發著微弱的光芒,為竹筏指明方向。
劉大麻子乘船是一把好手,「李叔你不知道,當初在府城偷渡撐船的人原本應該是我,可是那段時間我娘生病了,大哥體諒我,讓我在家好好照顧他。」
李大成想起當初在府城偷渡之事, 明明過去沒有多久,迴憶起來卻感覺像是十分久遠的事情,不禁心生感慨,看來我是真的老了。
李叔河話沒過腦子,直接問道:「劉大哥,那你娘這次怎麽沒跟著你一起出城?」
李大成訓斥他,「叔河!」
李叔河反應過來,撓了撓頭,羞愧道:「劉大哥,這,我說話沒過腦子,真是對不住了。」
劉大麻子道:「沒事,我娘走得很安詳,我很感謝大哥成全了我最後一番孝心。她走的也正是時候,要是再晚一點,想要體麵地埋進墳裏麵可就困難了。」
府城沒有被攻破的最後一段時間,城內瘟疫蔓延,人人自危,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劉大麻子的爹走的再晚一點,正好碰上瘟疫,想要體麵地下葬確實不可能。
一時無話,竹筏在水麵上往前移動,隻聽見竹篙敲水的「嘩嘩」聲。遠處偶爾傳來一聲夜梟的叫聲,在偌大的水麵上迴蕩,久久不散。
竹筏終於靠了岸,柱子和李叔河先跳了下去,李大成緊隨其後,最後的兩個人把竹筐一併搬了下去。
劉大麻子撐著竹篙讓竹筏轉了個身,「李叔,你們先等一會兒,我去把後麵的人接過來。」
李大成把燈籠交給劉大麻子,叮囑他:「萬事小心。」
待劉大麻子走後,幾人立在水邊,吹著冷風,凍的有些瑟瑟發抖。
李叔河和柱子兩人蹲在河邊的蘆葦叢中,借著蘆葦擋一擋寒風,另外兩人有樣學樣,也蹲在了蘆葦叢中。
李大成一直站在岸邊,笑道:「這就怕冷了,待會說不定還要鑽到水裏麵呢。」
李叔河道:「爹,這是兩碼事,現在冷是現在冷,一會下水又是另一說了。」
李大成笑著搖搖頭,指著他道:「就你的歪理最多。」
幾人又等了一會兒,見漆黑的水麵上,一點微弱的光越來越亮,竹筏自黑暗中向他們駛來。
柱子道:「李叔,你看這和我們偷渡入城那天像不像?天一樣的黑,也是竹筏上有一點亮光。」
另外兩人笑了,「你們等著入城,我們在城門內等著接人。沒想到世事無常,咱們居然能一起逃難。」
李大成也微微點頭,確實是世事無常,從下河鎮到現在,每一天都過得驚心動魄,不在當初的預料之內。
「對了李叔,你們是從哪裏逃難來的?」
石貴知道李大成他們的底細,卻並沒有和這些人細說,隻說李家人也是逃難的,於他有恩,所以出城的時候才帶上了他們。
李大成道:「我們是濯陽郡平寧縣的人,家裏鬧饑荒,活不下去了,才從平寧縣往外逃難的。」
他沒有說是從下河鎮來的,也沒有說謝將軍徵兵一事,眼見著他們接下來還要和謝將軍打交道,這些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平寧是不是濯陽郡最北邊的那個縣?挨著巒安郡了。」
李叔河道:「對,我們平寧縣確實挨著巒安郡了。」
這兩人嘖嘖稱讚:「平寧離濯陽郡這麽遠,李叔你們能一個不少走到府城,可真有本事。」
柱子道:「可不是嘛,都是李叔有能耐,我們路上還遇到了土匪和蝗蟲,要不是李叔在,指不定死了多少人了。」
兩人心中對李大成的最後一點懷疑也煙消雲散。原本以為大哥是隨便找了個人來安排他們的行動,他們雖然相信大哥,心裏卻或多或少有些不信任李大成,聽了這些話,才明白大哥果然是大哥。
竹筏靠了岸,上麵的人一個接一個跳下來,幾個人合力把竹筏拖到岸上,藏在了蘆葦從中。
李大成看了看,見人都到齊了,說道:「走吧,咱們還要走大半個時辰才能到地方。」
這裏麵隻有他認識路,於是李大成就在前麵帶路,劉大麻子和他走在一起。兩個竹筐裏的魚太重了,一隻竹筐兩個人抬著走在後麵,中間輪流換人休息。
河岸邊不好走,幾人先是爬上了河堤,沿著河堤走了一段路,等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時,怕走在河堤上過於明目張膽打草驚蛇,又重新下了河堤,沿著河岸往前走。
河岸濕滑,夜晚不能點燈籠,隻能抹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故而路上用的時間比李大成預期的要長不少,好在路上沒出什麽麽蛾子,順順利利到了地方,時間長點也就長點吧。
李大成用竹筐撈上來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在李叔河和柱子摁住大魚,李大成掰開魚嘴,把用纖細的竹枝子把布條塞進魚嘴裏麵, 塞完一條魚,又如法炮製塞了剩下幾條魚。
「布條已經塞好了, 大家準備好渡河。」
劉大麻子身先士卒, 拿著竹篙跳上了竹筏, 以防萬一,他們決定分兩次渡河。
李大成拎著竹筐先上了竹筏,柱子和李叔河緊隨其後。
李大成道:「這次渡河的人不用太多, 十來個人足夠,其他人在這裏接應我們。」
劉大麻子又點了兩個人上來,把長長的竹篙往水中一插,竹筏開始慢慢動起來。
瀠水有三四百尺寬,此時水麵平靜無波,漆黑一片, 隻有李大成手中的燈籠散發著微弱的光芒,為竹筏指明方向。
劉大麻子乘船是一把好手,「李叔你不知道,當初在府城偷渡撐船的人原本應該是我,可是那段時間我娘生病了,大哥體諒我,讓我在家好好照顧他。」
李大成想起當初在府城偷渡之事, 明明過去沒有多久,迴憶起來卻感覺像是十分久遠的事情,不禁心生感慨,看來我是真的老了。
李叔河話沒過腦子,直接問道:「劉大哥,那你娘這次怎麽沒跟著你一起出城?」
李大成訓斥他,「叔河!」
李叔河反應過來,撓了撓頭,羞愧道:「劉大哥,這,我說話沒過腦子,真是對不住了。」
劉大麻子道:「沒事,我娘走得很安詳,我很感謝大哥成全了我最後一番孝心。她走的也正是時候,要是再晚一點,想要體麵地埋進墳裏麵可就困難了。」
府城沒有被攻破的最後一段時間,城內瘟疫蔓延,人人自危,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劉大麻子的爹走的再晚一點,正好碰上瘟疫,想要體麵地下葬確實不可能。
一時無話,竹筏在水麵上往前移動,隻聽見竹篙敲水的「嘩嘩」聲。遠處偶爾傳來一聲夜梟的叫聲,在偌大的水麵上迴蕩,久久不散。
竹筏終於靠了岸,柱子和李叔河先跳了下去,李大成緊隨其後,最後的兩個人把竹筐一併搬了下去。
劉大麻子撐著竹篙讓竹筏轉了個身,「李叔,你們先等一會兒,我去把後麵的人接過來。」
李大成把燈籠交給劉大麻子,叮囑他:「萬事小心。」
待劉大麻子走後,幾人立在水邊,吹著冷風,凍的有些瑟瑟發抖。
李叔河和柱子兩人蹲在河邊的蘆葦叢中,借著蘆葦擋一擋寒風,另外兩人有樣學樣,也蹲在了蘆葦叢中。
李大成一直站在岸邊,笑道:「這就怕冷了,待會說不定還要鑽到水裏麵呢。」
李叔河道:「爹,這是兩碼事,現在冷是現在冷,一會下水又是另一說了。」
李大成笑著搖搖頭,指著他道:「就你的歪理最多。」
幾人又等了一會兒,見漆黑的水麵上,一點微弱的光越來越亮,竹筏自黑暗中向他們駛來。
柱子道:「李叔,你看這和我們偷渡入城那天像不像?天一樣的黑,也是竹筏上有一點亮光。」
另外兩人笑了,「你們等著入城,我們在城門內等著接人。沒想到世事無常,咱們居然能一起逃難。」
李大成也微微點頭,確實是世事無常,從下河鎮到現在,每一天都過得驚心動魄,不在當初的預料之內。
「對了李叔,你們是從哪裏逃難來的?」
石貴知道李大成他們的底細,卻並沒有和這些人細說,隻說李家人也是逃難的,於他有恩,所以出城的時候才帶上了他們。
李大成道:「我們是濯陽郡平寧縣的人,家裏鬧饑荒,活不下去了,才從平寧縣往外逃難的。」
他沒有說是從下河鎮來的,也沒有說謝將軍徵兵一事,眼見著他們接下來還要和謝將軍打交道,這些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平寧是不是濯陽郡最北邊的那個縣?挨著巒安郡了。」
李叔河道:「對,我們平寧縣確實挨著巒安郡了。」
這兩人嘖嘖稱讚:「平寧離濯陽郡這麽遠,李叔你們能一個不少走到府城,可真有本事。」
柱子道:「可不是嘛,都是李叔有能耐,我們路上還遇到了土匪和蝗蟲,要不是李叔在,指不定死了多少人了。」
兩人心中對李大成的最後一點懷疑也煙消雲散。原本以為大哥是隨便找了個人來安排他們的行動,他們雖然相信大哥,心裏卻或多或少有些不信任李大成,聽了這些話,才明白大哥果然是大哥。
竹筏靠了岸,上麵的人一個接一個跳下來,幾個人合力把竹筏拖到岸上,藏在了蘆葦從中。
李大成看了看,見人都到齊了,說道:「走吧,咱們還要走大半個時辰才能到地方。」
這裏麵隻有他認識路,於是李大成就在前麵帶路,劉大麻子和他走在一起。兩個竹筐裏的魚太重了,一隻竹筐兩個人抬著走在後麵,中間輪流換人休息。
河岸邊不好走,幾人先是爬上了河堤,沿著河堤走了一段路,等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時,怕走在河堤上過於明目張膽打草驚蛇,又重新下了河堤,沿著河岸往前走。
河岸濕滑,夜晚不能點燈籠,隻能抹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故而路上用的時間比李大成預期的要長不少,好在路上沒出什麽麽蛾子,順順利利到了地方,時間長點也就長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