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舅看了眼熬著的湯藥,「你們繼續忙吧,我去床上躺會兒,一晚上折騰得累死了,骨頭都要散架了。」
李大成叫住他,「先把藥喝了再去睡。」
魚娘十分積極地把自己的藥遞給劉大舅公,「大舅公,你先喝我的,我等會再喝。」
劉大舅公端起藥,一飲而盡,也沒用清水漱口。
二丫瞪大眼睛,大舅公太厲害了。
剩下幾人也都喝了一碗苦湯藥,這時第二劑藥熬好了,魚娘終究沒有逃掉喝藥的命運。
她屏住氣,一口氣喝完了藥,又飛快跑到屋子裏倒了杯清茶漱口。
李大成在後麵笑道:「小兒嬌氣,良藥苦口,不可不喝。」
說完,他端起自己的藥一飲而盡。
喝完藥,李大成坐在棗樹下歇息,劉氏坐在他旁邊納鞋底。大人忙著做自己的事,小孩子在院子裏嘰嘰喳喳你追我趕。陽光穿過棗樹葉,照在兩人身上。
劉氏頭也不抬問道:「咱們什麽時候離開府城?我聽仲海說咱們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這樣下去,非要等到過年才能過蘭江。」
李大成嘆口氣,「這一路上遇到的事太多了,又是土匪又是封城,走的慢也合情合理。石貴昨夜不是被人捅傷了嗎?現在傷的下不了床,我下午還要去看看他。」
劉氏抬起頭,「我知道,大哥剛才說了,是昨夜那夥賊人捅的。」
李大成點點頭,「他們家現在也是一團亂麻,全靠陳夫人一個人撐著,萬幸昨夜傷人的賊人都被抓到了。」
李大成看著院子裏打打鬧鬧的孫子孫女,情不自禁笑了,日子雖苦了點,但好在他們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他又對劉氏道:「這兩天路麵曬的差不多了,咱們明天就走吧,我怕晚了又會出問題。」
劉氏把針一拔,把鞋遞給李大成,「試試,不合腳了我再改。明天走的話,我現在讓他們去收拾收拾東西。」
李大成換上新鞋,在地上走了幾步,又跺跺腳,「行,鞋子合腳,不用改了。」
平心而論,劉氏的針線活並不好,所以她隻給李大成做衣服,李大成穿了幾十年她做的衣服鞋子,早就習慣了。
下午,李大成收拾好東西準備去給石貴看看傷口。
正好魚娘閑得無聊,於是他叫上了魚娘和他一起去。
這幾天街麵上的積水下去了不少,路兩旁的鋪子大都整理幹淨重新開張了。
不過在一些水深的地方,水麵髒兮兮的,依舊渾濁無比,有的上麵甚至漂著死老鼠。
李大成在出門前遞給魚娘一塊布,告訴她用布圍住口鼻。
魚娘一看,這不就是簡易版的口罩嗎?
李大成告訴她,早在唐朝,就有名醫認為人口鼻唿出的氣可以相互傳染,當時的一位王爺想出了用布遮住口鼻的法子,後來人們一試,果然很有用,於是「口罩」就流傳開來了。
現在府城還沒有疫情,不過以防萬一,還是要做好防範。
經過這一路上對魚娘的考量,李大成把魚娘當成了半個徒弟,想要把一身的醫術都傳給她。
他的醫術不算精湛,於是便想著把行醫的經驗都傳授給魚娘,這樣的話,魚娘以後可以自己鑽研。
所以每一個合適的機會李大成都不放過,古人說言傳身教,書本上的知識固然有用,經歷亦是不可或缺的。
李大成帶著魚娘從城東走到城北,走了約一刻鍾,終於走到了石貴家。
李大成上前敲了敲門,沒過多久,東生就從裏麵把門打開了。
「李大夫,您來了。快進來,我嬸子正在裏麵等你呢。」
東生給魚娘和李大成引路。
這是魚娘第一次見到石家的院子。上次他們是半夜來的,後來住到了客房,直到離開也沒有見到石家的全貌。
這一次恰好是白天,從正門沿著走廊一拐就到了後院,後院有一個花園,因是秋季,隻有菊花還在盛開,黃色紫色粉色的菊花擠在一起爭相開放,鮮艷而熱烈。
東生解釋道:「這菊花是我嬸子弄的,她說花開的越艷越好看,像那些什麽淡綠色素白色是讀書人才搞的東西,太風雅了,和我們家不搭。」
陳夫人站在走廊下,笑道:「我說我耳朵怎麽紅了,果然是你又在說我的壞話,恨不得來個客人就說一遍我是個俗人。」
東生撓撓頭,「嬸子,這不是你自己說的嗎,怎麽叫我又在說你的壞話?」
陳夫人道:「你別在這氣我了,去廚房叫他們燒幾個好菜,別怠慢了李大夫。」
自從石家人知道李大成是個大夫後,都不喊他老太爺了,開始叫他李大夫了。
李大成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這太麻煩了,我們待會就走,不用準備飯菜了。」
陳夫人道:「李大夫,您是我家那口子的救命恩人,吃我們一頓飯又有什麽麻煩的,您要是再推辭可就是看不上我們了。」
頓了一下,陳夫人接著說道:「還是您的醫術高超,昨日用了您的藥,我家那口子現在燒退了,半夜醒了還喝了一碗粥。」
原來石貴受傷後,先請的其他大夫去看的病,可是請的那個大夫醫術不精,用完藥沒多久,石貴就開始上吐下瀉發高燒。
後來李大成去了,給他敷上傷藥,又開了個方子,石貴後半夜就退了燒,醒來後還喝了碗白粥。
李大成叫住他,「先把藥喝了再去睡。」
魚娘十分積極地把自己的藥遞給劉大舅公,「大舅公,你先喝我的,我等會再喝。」
劉大舅公端起藥,一飲而盡,也沒用清水漱口。
二丫瞪大眼睛,大舅公太厲害了。
剩下幾人也都喝了一碗苦湯藥,這時第二劑藥熬好了,魚娘終究沒有逃掉喝藥的命運。
她屏住氣,一口氣喝完了藥,又飛快跑到屋子裏倒了杯清茶漱口。
李大成在後麵笑道:「小兒嬌氣,良藥苦口,不可不喝。」
說完,他端起自己的藥一飲而盡。
喝完藥,李大成坐在棗樹下歇息,劉氏坐在他旁邊納鞋底。大人忙著做自己的事,小孩子在院子裏嘰嘰喳喳你追我趕。陽光穿過棗樹葉,照在兩人身上。
劉氏頭也不抬問道:「咱們什麽時候離開府城?我聽仲海說咱們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這樣下去,非要等到過年才能過蘭江。」
李大成嘆口氣,「這一路上遇到的事太多了,又是土匪又是封城,走的慢也合情合理。石貴昨夜不是被人捅傷了嗎?現在傷的下不了床,我下午還要去看看他。」
劉氏抬起頭,「我知道,大哥剛才說了,是昨夜那夥賊人捅的。」
李大成點點頭,「他們家現在也是一團亂麻,全靠陳夫人一個人撐著,萬幸昨夜傷人的賊人都被抓到了。」
李大成看著院子裏打打鬧鬧的孫子孫女,情不自禁笑了,日子雖苦了點,但好在他們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他又對劉氏道:「這兩天路麵曬的差不多了,咱們明天就走吧,我怕晚了又會出問題。」
劉氏把針一拔,把鞋遞給李大成,「試試,不合腳了我再改。明天走的話,我現在讓他們去收拾收拾東西。」
李大成換上新鞋,在地上走了幾步,又跺跺腳,「行,鞋子合腳,不用改了。」
平心而論,劉氏的針線活並不好,所以她隻給李大成做衣服,李大成穿了幾十年她做的衣服鞋子,早就習慣了。
下午,李大成收拾好東西準備去給石貴看看傷口。
正好魚娘閑得無聊,於是他叫上了魚娘和他一起去。
這幾天街麵上的積水下去了不少,路兩旁的鋪子大都整理幹淨重新開張了。
不過在一些水深的地方,水麵髒兮兮的,依舊渾濁無比,有的上麵甚至漂著死老鼠。
李大成在出門前遞給魚娘一塊布,告訴她用布圍住口鼻。
魚娘一看,這不就是簡易版的口罩嗎?
李大成告訴她,早在唐朝,就有名醫認為人口鼻唿出的氣可以相互傳染,當時的一位王爺想出了用布遮住口鼻的法子,後來人們一試,果然很有用,於是「口罩」就流傳開來了。
現在府城還沒有疫情,不過以防萬一,還是要做好防範。
經過這一路上對魚娘的考量,李大成把魚娘當成了半個徒弟,想要把一身的醫術都傳給她。
他的醫術不算精湛,於是便想著把行醫的經驗都傳授給魚娘,這樣的話,魚娘以後可以自己鑽研。
所以每一個合適的機會李大成都不放過,古人說言傳身教,書本上的知識固然有用,經歷亦是不可或缺的。
李大成帶著魚娘從城東走到城北,走了約一刻鍾,終於走到了石貴家。
李大成上前敲了敲門,沒過多久,東生就從裏麵把門打開了。
「李大夫,您來了。快進來,我嬸子正在裏麵等你呢。」
東生給魚娘和李大成引路。
這是魚娘第一次見到石家的院子。上次他們是半夜來的,後來住到了客房,直到離開也沒有見到石家的全貌。
這一次恰好是白天,從正門沿著走廊一拐就到了後院,後院有一個花園,因是秋季,隻有菊花還在盛開,黃色紫色粉色的菊花擠在一起爭相開放,鮮艷而熱烈。
東生解釋道:「這菊花是我嬸子弄的,她說花開的越艷越好看,像那些什麽淡綠色素白色是讀書人才搞的東西,太風雅了,和我們家不搭。」
陳夫人站在走廊下,笑道:「我說我耳朵怎麽紅了,果然是你又在說我的壞話,恨不得來個客人就說一遍我是個俗人。」
東生撓撓頭,「嬸子,這不是你自己說的嗎,怎麽叫我又在說你的壞話?」
陳夫人道:「你別在這氣我了,去廚房叫他們燒幾個好菜,別怠慢了李大夫。」
自從石家人知道李大成是個大夫後,都不喊他老太爺了,開始叫他李大夫了。
李大成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這太麻煩了,我們待會就走,不用準備飯菜了。」
陳夫人道:「李大夫,您是我家那口子的救命恩人,吃我們一頓飯又有什麽麻煩的,您要是再推辭可就是看不上我們了。」
頓了一下,陳夫人接著說道:「還是您的醫術高超,昨日用了您的藥,我家那口子現在燒退了,半夜醒了還喝了一碗粥。」
原來石貴受傷後,先請的其他大夫去看的病,可是請的那個大夫醫術不精,用完藥沒多久,石貴就開始上吐下瀉發高燒。
後來李大成去了,給他敷上傷藥,又開了個方子,石貴後半夜就退了燒,醒來後還喝了碗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