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約了和自己的老同學,現在的臨床內分泌教授晚上一起聚餐。而就在她準備前去赴約的時候,忽然接到了孫立恩的電話。
“梅院長,我們宋院長對合作計劃挺感興趣的。”孫立恩在電話裏傳達了這樣一個消息,“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明天早上直接來醫院就行。”
·
·
·
孫立恩能夠順利完成任務,也和宋文拓展四院營收範圍有關。
四院本身的底子是大急診中心。重症醫學科是繼急診中心後,整個四院裏力量最強的科室。
重症醫學科是很賺錢,身為醫院管理者,宋文絕不會迴避這一問題。恰恰相反,她對於自家重症醫學科發展迅速其實頗感自豪。
隻有急診把人的命保住,患者才有可能進重症醫學科繼續治療。也隻有重症醫學科發展起來,才能有更多的患者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並且開始接受康複訓練。
急診——重症——康複,這是一條上下打通的路徑。也是對於危急重症患者而言最理想的治療途徑。
但是現實情況往往和實際不太相符。急診科轉入重症醫學科繼續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少。但從重症醫學科轉入康複科的病人……卻少得可憐。
康複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的專門學科。它能夠有效幫助患者開發出身體的補償機能。有些因為重症徹底喪失了自理能力的患者,在長期康複後,很多都能夠達到“部分生活自理”甚至“生活完全自理”。有些甚至可以做到“恢複部分勞動能力”的地步。
但前提條件是,患者和患者家屬必須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長期的,科學的堅持康複訓練才行。
然而問題也就出在了這個“長期”上。
四院本身地處新城區,周邊的樓盤不少,但大部分都還是在建。而被送到四院的危急重症患者裏很大一部分都是其他區域甚至其他城市居民。要他們在四院裏接受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康複訓練,從經濟上就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而經濟上的不可能,導致了四院的康複科轉入率極低的現實。況且康複科患者全都是門診,就算有人想要在醫院裏住院進行康複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為了康複,專門在醫院附近租房或者幹脆置業。不過有這種經濟實力的患者和患者家屬,大概率會選擇去康複訓練水平更強的專業康複醫院。
四院有極高的急診水平,很強的重症醫療能力,但康複科卻年年虧錢,年年叫苦。
宋文的目標很簡單,她打算剝離康複科。至少要剝離掉一大部分。以四院目前的情況來看,康複科保留三分之一的人手也完全可以正常運行。這麽做不光能為醫院省下一大筆開支,同時也能為擴充其他科室騰出資源來。
但是康複科三分之二的人手需要有個去處。這些康複科的醫師和技師們也應該有個更合適的崗位而非單純被解雇。
中富醫院的合作請求,就像是瞌睡碰見了枕頭。宋文幾乎是在五分鍾內就琢磨好了合作內容。通過增強中富醫院的重症醫學科水平,促進他們的康複科建設。順便再把手裏頭這一批康複科醫生們塞過去。
至於為什麽不加強一下他們的急診科水平嘛……宋院長主要是怕劉堂春或者周軍來找自己玩命。
從急診挖人的性質惡劣程度基本和勞煩兒科醫生出差在同一個水平上。
四院雖然家大業大,但現在這個年頭,地主家也沒存糧。除了康複科以外,其他科室能抽調過去的人手實在是沒多少。
不過宋文並不擔心對方拒絕自己的建議,畢竟她手裏還有一個更加具有有獲利的籌碼。
寧遠醫學院。
寧遠醫學院作為宋安省唯一一所醫學專業院校,每年都能培養出大量醫學人才。同時,她的名號在宋安省醫學領域乃至周邊省份裏都是最響亮的那個。在宋安省內,隻要不是其他知名院校的附屬醫院,那麽任何一所醫院都必然對寧遠醫學院有極大所求。要麽求醫生,要麽求科研,要麽求培訓……
宋文決定更進一步,為自家醫學院的重症醫學係和康複係找一個好的實習單位和就業新去向。
如果要把中富醫院變成寧遠醫學院的直接附屬醫院,學校自己還有些不樂意。但這種互相合作的非直接附屬醫院嘛……那就可以好好談一談了。
·
·
·
孫立恩並不知道自家醫院的院長和自己家醫院的院長要談些什麽,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離開急診門診幾個月後,重新上崗前需要經過一些熟悉過程。這不是醫院規定的強製內容,但孫立恩個人覺得挺有必要。
這幾個月裏,醫院內部換了一套係統。以往分開的病史采集,開藥,檢驗報告和影像資料四個模塊全部被統一在了一起。
“其實以前就有這個想法,這種係統也是成熟的。”在一旁協助孫立恩熟悉係統的袁平安笑著說道,“不過,據說因為檢驗科那邊一直反對,所以才沒有實行。”
“那怎麽現在又可以用了?”孫立恩有些好奇,“這種八卦我都不知道,袁醫生你從哪兒聽來的?”
“八卦嘛,這種事情你去問問女醫生或者小護士唄。”袁平安一擺手,“這都是我媳婦兒告訴我的……咋,胡佳沒跟你說過?”
“沒有。”孫立恩搖了搖頭,胡佳平時可真不跟自己分享什麽醫院內部八卦。仔細一想,她好像都不怎麽跟自己說工作有關的事情。
“真好啊……”袁平安一臉的羨慕,“我現在每天迴去聽媳婦兒說八卦,還得仔細聽才行。連看文獻的時間都沒有了。”
孫立恩瞥了一眼袁平安,“這話你可注意別跟別人說啊,不然迴去之後嫂子把你關節全卸了再給你裝迴去,重複個一兩次誰都救不了你的。”
兩個人正在辦公室裏聊著天,忽然門外傳來了一陣敲門聲,“袁醫生?搶救室送來了一個病人,您過去看一下吧。”
袁平安一挑眉頭,對著正在研究屏幕的孫立恩發出了邀請,“孫組長,咱們一起去看看怎麽樣?”
“梅院長,我們宋院長對合作計劃挺感興趣的。”孫立恩在電話裏傳達了這樣一個消息,“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明天早上直接來醫院就行。”
·
·
·
孫立恩能夠順利完成任務,也和宋文拓展四院營收範圍有關。
四院本身的底子是大急診中心。重症醫學科是繼急診中心後,整個四院裏力量最強的科室。
重症醫學科是很賺錢,身為醫院管理者,宋文絕不會迴避這一問題。恰恰相反,她對於自家重症醫學科發展迅速其實頗感自豪。
隻有急診把人的命保住,患者才有可能進重症醫學科繼續治療。也隻有重症醫學科發展起來,才能有更多的患者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並且開始接受康複訓練。
急診——重症——康複,這是一條上下打通的路徑。也是對於危急重症患者而言最理想的治療途徑。
但是現實情況往往和實際不太相符。急診科轉入重症醫學科繼續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少。但從重症醫學科轉入康複科的病人……卻少得可憐。
康複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的專門學科。它能夠有效幫助患者開發出身體的補償機能。有些因為重症徹底喪失了自理能力的患者,在長期康複後,很多都能夠達到“部分生活自理”甚至“生活完全自理”。有些甚至可以做到“恢複部分勞動能力”的地步。
但前提條件是,患者和患者家屬必須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長期的,科學的堅持康複訓練才行。
然而問題也就出在了這個“長期”上。
四院本身地處新城區,周邊的樓盤不少,但大部分都還是在建。而被送到四院的危急重症患者裏很大一部分都是其他區域甚至其他城市居民。要他們在四院裏接受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康複訓練,從經濟上就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而經濟上的不可能,導致了四院的康複科轉入率極低的現實。況且康複科患者全都是門診,就算有人想要在醫院裏住院進行康複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為了康複,專門在醫院附近租房或者幹脆置業。不過有這種經濟實力的患者和患者家屬,大概率會選擇去康複訓練水平更強的專業康複醫院。
四院有極高的急診水平,很強的重症醫療能力,但康複科卻年年虧錢,年年叫苦。
宋文的目標很簡單,她打算剝離康複科。至少要剝離掉一大部分。以四院目前的情況來看,康複科保留三分之一的人手也完全可以正常運行。這麽做不光能為醫院省下一大筆開支,同時也能為擴充其他科室騰出資源來。
但是康複科三分之二的人手需要有個去處。這些康複科的醫師和技師們也應該有個更合適的崗位而非單純被解雇。
中富醫院的合作請求,就像是瞌睡碰見了枕頭。宋文幾乎是在五分鍾內就琢磨好了合作內容。通過增強中富醫院的重症醫學科水平,促進他們的康複科建設。順便再把手裏頭這一批康複科醫生們塞過去。
至於為什麽不加強一下他們的急診科水平嘛……宋院長主要是怕劉堂春或者周軍來找自己玩命。
從急診挖人的性質惡劣程度基本和勞煩兒科醫生出差在同一個水平上。
四院雖然家大業大,但現在這個年頭,地主家也沒存糧。除了康複科以外,其他科室能抽調過去的人手實在是沒多少。
不過宋文並不擔心對方拒絕自己的建議,畢竟她手裏還有一個更加具有有獲利的籌碼。
寧遠醫學院。
寧遠醫學院作為宋安省唯一一所醫學專業院校,每年都能培養出大量醫學人才。同時,她的名號在宋安省醫學領域乃至周邊省份裏都是最響亮的那個。在宋安省內,隻要不是其他知名院校的附屬醫院,那麽任何一所醫院都必然對寧遠醫學院有極大所求。要麽求醫生,要麽求科研,要麽求培訓……
宋文決定更進一步,為自家醫學院的重症醫學係和康複係找一個好的實習單位和就業新去向。
如果要把中富醫院變成寧遠醫學院的直接附屬醫院,學校自己還有些不樂意。但這種互相合作的非直接附屬醫院嘛……那就可以好好談一談了。
·
·
·
孫立恩並不知道自家醫院的院長和自己家醫院的院長要談些什麽,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離開急診門診幾個月後,重新上崗前需要經過一些熟悉過程。這不是醫院規定的強製內容,但孫立恩個人覺得挺有必要。
這幾個月裏,醫院內部換了一套係統。以往分開的病史采集,開藥,檢驗報告和影像資料四個模塊全部被統一在了一起。
“其實以前就有這個想法,這種係統也是成熟的。”在一旁協助孫立恩熟悉係統的袁平安笑著說道,“不過,據說因為檢驗科那邊一直反對,所以才沒有實行。”
“那怎麽現在又可以用了?”孫立恩有些好奇,“這種八卦我都不知道,袁醫生你從哪兒聽來的?”
“八卦嘛,這種事情你去問問女醫生或者小護士唄。”袁平安一擺手,“這都是我媳婦兒告訴我的……咋,胡佳沒跟你說過?”
“沒有。”孫立恩搖了搖頭,胡佳平時可真不跟自己分享什麽醫院內部八卦。仔細一想,她好像都不怎麽跟自己說工作有關的事情。
“真好啊……”袁平安一臉的羨慕,“我現在每天迴去聽媳婦兒說八卦,還得仔細聽才行。連看文獻的時間都沒有了。”
孫立恩瞥了一眼袁平安,“這話你可注意別跟別人說啊,不然迴去之後嫂子把你關節全卸了再給你裝迴去,重複個一兩次誰都救不了你的。”
兩個人正在辦公室裏聊著天,忽然門外傳來了一陣敲門聲,“袁醫生?搶救室送來了一個病人,您過去看一下吧。”
袁平安一挑眉頭,對著正在研究屏幕的孫立恩發出了邀請,“孫組長,咱們一起去看看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