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梅韶一個人吞這麽大的軍力到底還是吃力一些,我倒是可以找個人替他分擔一些。」中年男子含笑看著公子,「有了這麽一雙眼睛,北邊也能輕鬆一點。」
公子怔了一下,道:「父親的意思是,燕北可以動了?」
中年男子摸了摸那尊彌勒佛木雕的頭,「就讓他們稍稍喘口氣吧,等到張九岱一死,他們便一點兒時間都沒有了。」
——
沉寂許久的朝堂像是一鍋火上的油,表麵上看著風平浪靜,隻要一滴水下去,便立刻沸騰飛濺。
而這滴水,如今便由白秉臣親手滴了進去。
他迴都的第二日,呈上了南陽侯反叛的因果全貌,奏摺中沒了往日半分的溫和,字字句句直指張九岱勾結任和銘,為其提供漕運之利,人力之便,助其反亂。
「陛下。臣常年在平都,任和銘在南地,世代軍侯除卻陛下詔令不可迴都,臣與此逆賊不過短短幾麵,說來可能還沒有白大人見得多,不知白大人去了一趟南地聽了誰的,怎麽就認為臣和逆賊有所勾結?」張九岱瞥了一眼白秉臣,冷冷道。
「張相人沒有到南陽,銀子卻去了不少。」白秉臣早就知道他不會輕易承認,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漕運帳本,道:「這些年來,張大人在修建漕運中撈的油水可不少,你刮明麵上工部撥付下去的銀子,任和銘撈過往商人的油水,你們兩個也算是分工得當,隻是勞累工部尚書鄭大人每年把帳麵扳平要費上不少功夫。」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調工部登記在冊的帳本,和臣手中這本做比,便見分曉!」白秉臣朝著趙禎道。
「工部尚書是在朝為官的老人,陛下親封的二品大員,方敏一個滄州知府,也能隨意攀咬朝中重臣!」張九岱厲聲道:「況且臣要是沒有記錯,方敏可是白大人親自提攜上來的學生,而白大人素來與臣不睦,想要以此構陷臣,也未可知。」
白秉臣冷笑一聲,「張大人這個意思,是不承認鄭大人是您的下屬了?苄州侵地一案最初之時,陛下派過鄭大人和郭大人順便同去平東、南陽二地收取漕運賦稅,鄭大人嚴查了苄州侵地之事後,沒過多久,苄州便起農民之爭,鄭大人下了順江官道的兩個漕運官,後頭任和銘運輸兵力直搗申城時就是走的就是那兩段路,這世間萬般巧合,不會都這麽湊巧應在鄭大人頭上吧?」
「張大人,你可以不認罪,但鄭尚書是逃不掉的,他下了獄後會說些什麽,你自己心中清楚,就不用在下多言了吧。」
「那段時日去了南地又不止這兩位尚書,在這之前,白大人不也去了滄州嗎?」張九岱狠狠道:「白大人就沒有半分嫌疑嗎?臣已是位高至此,何以至於去和一個匪寇聯手?」
「按照張大人的說法,在下倒是更沒有可能了。」白秉臣輕笑一聲,不屑道:「臣此前為黎國右相,已經與張大人比肩,更不論臣還是輔帝閣閣臣,天然就比張大人高上那麽一截。臣的姐姐是當朝皇後,臣當年平定景王之亂,如今平定南陽之叛時,張大人又在何處?沒想到臣近年來太過自謙,竟然讓張大人忘了臣就算沒了這個右相之位,也是名正言順的帝師!張大人你小小一個左相之位,拿什麽和我誅心?你覺得這滿朝文武是會覺得在下更有所圖,還是你這個長久屈居人下的半相更有圖謀?」
他們二人再怎麽在朝堂上爭鋒相對,二人也沒有這樣逾越規矩地對峙過,白秉臣的話又快又狠,字字都在往張九岱心中紮。
他這麽多年和白秉臣不睦的原因探究其根本還是他不服白秉臣。不服這個比自己小了將近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居然淩駕在自己之上,在他看來隻是他隻是差一個機會,先帝時期皇子爭奪儲位的時候,他站錯了隊,選錯了人,以至於兩朝老臣才混得一個左相的位置,年近半百卻還屈居人下,怎能甘心!
張九岱的胸.脯起伏著,明顯有些不穩,梅韶乘勝追擊道:「單在這裏誅心,張大人自然是不會認的,臣在閔州南陽侯府搜到張大人和任和銘的書信,足以直接證明張大人和任和銘之間不是泛泛之交。」
「張卿不妨看看,是非公論朕自會做主,必不冤了一個好人。」在上位沉默許久的趙禎終於出言道。
張九岱從梅韶手中接過書信,粗粗看了一眼,默默攥緊了手,他身後的鄭苑博伸出腦袋看了一眼,忍不住道:「這根本不是左相的字跡。」
張九岱瞪了一眼他,還沒有來得及說話,梅韶就接過話頭道:「鄭大人好眼力,這確實不是張大人的親筆書信,而是張大人府中師爺所寫。」
這幾封信確實是他私下派人想要從南陽侯府拿走的那些,可不該以這種方式出現在自己的手上,張九岱竭力穩住自己的心神,道:「臣有罪,臣隻顧朝中之事,而對府中下屬多有疏忽,這是臣的過錯,臣願領管教無方之罪。」
「張卿這是承認此書信是從你府上出去的?」趙禎犀利的目光一掃,掃得張九岱頭皮隱隱發麻。
可他還是硬著頭皮道:「陛下明鑑,此書信上並沒有臣的私章,實在是府中下屬失於管教,生了狼子之心,或者,這是任和銘安插在臣府中的眼線也是有可能的。」
見他仍舊撐著,白秉臣嘲笑道:「張大人不愧是左相啊,就連府上的師爺地位都如此超然,居然能越過張大人和一方軍侯直接談判,還能夠調動工部的鄭大人去南下暗度陳倉。和張相大人這麽一比,白某確實遜色許多。」
公子怔了一下,道:「父親的意思是,燕北可以動了?」
中年男子摸了摸那尊彌勒佛木雕的頭,「就讓他們稍稍喘口氣吧,等到張九岱一死,他們便一點兒時間都沒有了。」
——
沉寂許久的朝堂像是一鍋火上的油,表麵上看著風平浪靜,隻要一滴水下去,便立刻沸騰飛濺。
而這滴水,如今便由白秉臣親手滴了進去。
他迴都的第二日,呈上了南陽侯反叛的因果全貌,奏摺中沒了往日半分的溫和,字字句句直指張九岱勾結任和銘,為其提供漕運之利,人力之便,助其反亂。
「陛下。臣常年在平都,任和銘在南地,世代軍侯除卻陛下詔令不可迴都,臣與此逆賊不過短短幾麵,說來可能還沒有白大人見得多,不知白大人去了一趟南地聽了誰的,怎麽就認為臣和逆賊有所勾結?」張九岱瞥了一眼白秉臣,冷冷道。
「張相人沒有到南陽,銀子卻去了不少。」白秉臣早就知道他不會輕易承認,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漕運帳本,道:「這些年來,張大人在修建漕運中撈的油水可不少,你刮明麵上工部撥付下去的銀子,任和銘撈過往商人的油水,你們兩個也算是分工得當,隻是勞累工部尚書鄭大人每年把帳麵扳平要費上不少功夫。」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調工部登記在冊的帳本,和臣手中這本做比,便見分曉!」白秉臣朝著趙禎道。
「工部尚書是在朝為官的老人,陛下親封的二品大員,方敏一個滄州知府,也能隨意攀咬朝中重臣!」張九岱厲聲道:「況且臣要是沒有記錯,方敏可是白大人親自提攜上來的學生,而白大人素來與臣不睦,想要以此構陷臣,也未可知。」
白秉臣冷笑一聲,「張大人這個意思,是不承認鄭大人是您的下屬了?苄州侵地一案最初之時,陛下派過鄭大人和郭大人順便同去平東、南陽二地收取漕運賦稅,鄭大人嚴查了苄州侵地之事後,沒過多久,苄州便起農民之爭,鄭大人下了順江官道的兩個漕運官,後頭任和銘運輸兵力直搗申城時就是走的就是那兩段路,這世間萬般巧合,不會都這麽湊巧應在鄭大人頭上吧?」
「張大人,你可以不認罪,但鄭尚書是逃不掉的,他下了獄後會說些什麽,你自己心中清楚,就不用在下多言了吧。」
「那段時日去了南地又不止這兩位尚書,在這之前,白大人不也去了滄州嗎?」張九岱狠狠道:「白大人就沒有半分嫌疑嗎?臣已是位高至此,何以至於去和一個匪寇聯手?」
「按照張大人的說法,在下倒是更沒有可能了。」白秉臣輕笑一聲,不屑道:「臣此前為黎國右相,已經與張大人比肩,更不論臣還是輔帝閣閣臣,天然就比張大人高上那麽一截。臣的姐姐是當朝皇後,臣當年平定景王之亂,如今平定南陽之叛時,張大人又在何處?沒想到臣近年來太過自謙,竟然讓張大人忘了臣就算沒了這個右相之位,也是名正言順的帝師!張大人你小小一個左相之位,拿什麽和我誅心?你覺得這滿朝文武是會覺得在下更有所圖,還是你這個長久屈居人下的半相更有圖謀?」
他們二人再怎麽在朝堂上爭鋒相對,二人也沒有這樣逾越規矩地對峙過,白秉臣的話又快又狠,字字都在往張九岱心中紮。
他這麽多年和白秉臣不睦的原因探究其根本還是他不服白秉臣。不服這個比自己小了將近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居然淩駕在自己之上,在他看來隻是他隻是差一個機會,先帝時期皇子爭奪儲位的時候,他站錯了隊,選錯了人,以至於兩朝老臣才混得一個左相的位置,年近半百卻還屈居人下,怎能甘心!
張九岱的胸.脯起伏著,明顯有些不穩,梅韶乘勝追擊道:「單在這裏誅心,張大人自然是不會認的,臣在閔州南陽侯府搜到張大人和任和銘的書信,足以直接證明張大人和任和銘之間不是泛泛之交。」
「張卿不妨看看,是非公論朕自會做主,必不冤了一個好人。」在上位沉默許久的趙禎終於出言道。
張九岱從梅韶手中接過書信,粗粗看了一眼,默默攥緊了手,他身後的鄭苑博伸出腦袋看了一眼,忍不住道:「這根本不是左相的字跡。」
張九岱瞪了一眼他,還沒有來得及說話,梅韶就接過話頭道:「鄭大人好眼力,這確實不是張大人的親筆書信,而是張大人府中師爺所寫。」
這幾封信確實是他私下派人想要從南陽侯府拿走的那些,可不該以這種方式出現在自己的手上,張九岱竭力穩住自己的心神,道:「臣有罪,臣隻顧朝中之事,而對府中下屬多有疏忽,這是臣的過錯,臣願領管教無方之罪。」
「張卿這是承認此書信是從你府上出去的?」趙禎犀利的目光一掃,掃得張九岱頭皮隱隱發麻。
可他還是硬著頭皮道:「陛下明鑑,此書信上並沒有臣的私章,實在是府中下屬失於管教,生了狼子之心,或者,這是任和銘安插在臣府中的眼線也是有可能的。」
見他仍舊撐著,白秉臣嘲笑道:「張大人不愧是左相啊,就連府上的師爺地位都如此超然,居然能越過張大人和一方軍侯直接談判,還能夠調動工部的鄭大人去南下暗度陳倉。和張相大人這麽一比,白某確實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