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隨著開國皇帝征戰四方的輔帝閣主人到底是人是仙,是否還存在於世,都無人知曉。在這樣的情況下,幾家武將意圖用兵攻打,以人力對抗虛無縹緲的一個人,實在是不明智的選擇。
這樣淺顯的道理,白秉臣這樣一個渉朝堂未深的人都能看的出來,叔伯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關係利害。可他們仍舊決定如此,背後到底摻雜著多少的無奈和思量?
若不是白建業有意引導,白秉臣是萬萬想不到,看似平靜的朝局背後,隱藏著這樣的暗潮洶湧。
他看著白建業,驚覺自己好像從未了解過他,心中的念頭百轉,一時不知自己的父親在這場謀劃中占據著什麽樣的位置,而他向陛下告發此事,又是懷有怎樣的目的。
見白秉臣眼中流光波動,知他心中疑慮千頭萬緒,白建業輕嘆一口氣,從懷中掏出一隻玉扳指,遞給他。
接過那隻玉扳指,白秉臣仔細端詳了一會,隻覺玉質極好,看著像是皇家用品,其餘一概看不出來。
白建業的目光卻跟隨著玉扳指,眼中盡是崇敬,「你可知我們白家最初的來歷?」
作者有話說:
中秋節快樂!!月餅石榴吃起來!
明天不更~
第54章 繼祖誌
平白的一問,讓白秉臣愣怔在當地。
桌案上的線香燃燒著,落下一節灰燼,一點紅光明明暗暗,白秉臣的心也隨之沉沉浮浮,不得著落。
「你編修舊史也有些時日了,不知可有讀到黎國開國史?穆德帝受天命,立國都,攜輔帝閣和巫族征戰四方,吞併周邊各國。各國自是奮起抵抗,死傷無數終究敗於穆德帝的鐵騎之下。」
白建業背著手,看向牌位裏最上麵的一個,目光幽遠,「隻有一個國家,在黎國大軍傾軋之時,不發一兵,不戰而降。」
「靖國?」白秉臣搜刮著腦中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才恍然發現在兵戈鐵馬的史冊中,這個國家消失得太過安靜,以至於史書上都隻是寥寥幾筆。
白秉臣記得在開國史裏附有穆德帝征戰四方的地圖,他依稀記得靖國在黎國北部,要是按照這個方向推算......
看出白秉臣思索的方向,白建業驗證了他的想法,「比照舊圖,昔日靖國國都就是如今的旌州,白家的祖籍。旌州白氏原本是靖國之臣,這枚玉扳指也是靖國國君之物。」
白秉臣心下驚異,可細細端詳著手中的玉扳指,上頭的花紋式樣確實不像是黎國皇室的。
「白家祖先白成澤是靖國的最後一位大將,國君丁鋮登基時,年歲尚小,白成澤身為輔政大臣,內修國政,外禦強敵。可丁鋮孩子心氣太重,不喜處理朝政,隻愛打馬嬉戲,每逢國事不能裁決,皆說由白成澤定奪,不問分毫。」
單憑著主少國疑,白成澤攝政太過,就足以預見白家的下場。即便知道這是早就發生過的事情,白秉臣心中也為他捏了一把汗。
「彼時靖國朝堂已對白成澤頗有微詞,隻是小皇帝實在信任他,又加之白成澤實在驍勇,又謀略無雙,征戰沙場,從無敗績,於靖國元茂十年,拜兵馬大元帥,掌靖國舉國兵力。陛下親封其為攝政王,加封九錫。」
白建業看見白秉臣眼中的驚愕漸深,特地補充道:「彼時丁鋮已經成年,身體康健。」
過了半響,白秉臣才迴過神來,喃喃道:「蒙此殊榮,古往今來,莫有前人,更無後者。」
白秉臣念的是白家族譜上的一句話,白家族譜是殘本,沒有記述姓氏來源,沒有描述先祖事跡,隻在最前頁有後人補上的這一句話。
自古君王權柄,即使下放,也是牢牢攥在宗親手中。攝政王更是隻有在君主幼時或疾病纏身時,才會選宗親攝政。白成澤這樣的外姓之人攝政,還是由成年康健帝王親自加封九錫,這樣的聖恩殊榮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朝中老臣紛紛反對,白成澤也幾番推拒,無奈丁鋮不允,隻好勉強接下。自此之後,彈劾白成澤的奏摺雪花一般落在丁鋮案頭,他卻不聞不問,即便白成澤領兵遠行,朝堂藉此機會暗示丁鋮召迴攝政王,防備白成澤軍功盛大,有不臣之心,丁鋮也從未有過動搖,任憑白成澤前線萬裏。白成澤班師迴朝後,也從未有過居高自傲之舉,言語之間依舊恪守人臣本分。如此君臣不疑,世間無二。」
白建業驟然停了話頭,長嘆了一口氣,言語由意氣風發轉為惋惜嘆憐。
「可就在元茂十二年,穆德帝北上征伐靖國,長軍直搗門戶雁子關,盤踞示威。次日,白成澤輕衣簡從,捧兵符跪道於側,未發一兵一卒,恭請穆德帝入關。不過三日,丁鋮交付玉璽,靖國國破。」
「為什麽?」白秉臣很是不解,君臣相待能如魚得水的本就少見,隻有疑心之下叛君的將領,哪有忠誌之中反咬一口的臣子?
他又追問道:「大軍到靖國皇都時,丁鋮就無半點反抗嗎?」
「白成澤親自進城勸降,滿朝文武皆言處死他以正君名,丁鋮未允,依他所言,出城投降。靖國是穆德帝攻打國家中最快歸順的,也是唯一一個兵不見血,死傷為零的。」
聽出白建業話中有所指向,白秉臣遲疑道:「父親的意思是,白成澤是為了保全一國百姓,才不戰而降?」
「彼時穆德帝已攻下四國,戰爭慘烈,十不存一。況且,根據靖國當年情勢與兵力,和穆德帝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古皆言,文臣主和,武將主戰。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披掛上馬易,解鞍屈膝難。白成澤冒死選擇此徑,將大好山河拱手於人,已淪為千古罪人。舉一國之兵抵禦外敵,放一身權勢投誠外敵,二者行徑,難言對錯,隻是所忠之事不同,前者忠國,後者忠人。」
這樣淺顯的道理,白秉臣這樣一個渉朝堂未深的人都能看的出來,叔伯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關係利害。可他們仍舊決定如此,背後到底摻雜著多少的無奈和思量?
若不是白建業有意引導,白秉臣是萬萬想不到,看似平靜的朝局背後,隱藏著這樣的暗潮洶湧。
他看著白建業,驚覺自己好像從未了解過他,心中的念頭百轉,一時不知自己的父親在這場謀劃中占據著什麽樣的位置,而他向陛下告發此事,又是懷有怎樣的目的。
見白秉臣眼中流光波動,知他心中疑慮千頭萬緒,白建業輕嘆一口氣,從懷中掏出一隻玉扳指,遞給他。
接過那隻玉扳指,白秉臣仔細端詳了一會,隻覺玉質極好,看著像是皇家用品,其餘一概看不出來。
白建業的目光卻跟隨著玉扳指,眼中盡是崇敬,「你可知我們白家最初的來歷?」
作者有話說:
中秋節快樂!!月餅石榴吃起來!
明天不更~
第54章 繼祖誌
平白的一問,讓白秉臣愣怔在當地。
桌案上的線香燃燒著,落下一節灰燼,一點紅光明明暗暗,白秉臣的心也隨之沉沉浮浮,不得著落。
「你編修舊史也有些時日了,不知可有讀到黎國開國史?穆德帝受天命,立國都,攜輔帝閣和巫族征戰四方,吞併周邊各國。各國自是奮起抵抗,死傷無數終究敗於穆德帝的鐵騎之下。」
白建業背著手,看向牌位裏最上麵的一個,目光幽遠,「隻有一個國家,在黎國大軍傾軋之時,不發一兵,不戰而降。」
「靖國?」白秉臣搜刮著腦中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才恍然發現在兵戈鐵馬的史冊中,這個國家消失得太過安靜,以至於史書上都隻是寥寥幾筆。
白秉臣記得在開國史裏附有穆德帝征戰四方的地圖,他依稀記得靖國在黎國北部,要是按照這個方向推算......
看出白秉臣思索的方向,白建業驗證了他的想法,「比照舊圖,昔日靖國國都就是如今的旌州,白家的祖籍。旌州白氏原本是靖國之臣,這枚玉扳指也是靖國國君之物。」
白秉臣心下驚異,可細細端詳著手中的玉扳指,上頭的花紋式樣確實不像是黎國皇室的。
「白家祖先白成澤是靖國的最後一位大將,國君丁鋮登基時,年歲尚小,白成澤身為輔政大臣,內修國政,外禦強敵。可丁鋮孩子心氣太重,不喜處理朝政,隻愛打馬嬉戲,每逢國事不能裁決,皆說由白成澤定奪,不問分毫。」
單憑著主少國疑,白成澤攝政太過,就足以預見白家的下場。即便知道這是早就發生過的事情,白秉臣心中也為他捏了一把汗。
「彼時靖國朝堂已對白成澤頗有微詞,隻是小皇帝實在信任他,又加之白成澤實在驍勇,又謀略無雙,征戰沙場,從無敗績,於靖國元茂十年,拜兵馬大元帥,掌靖國舉國兵力。陛下親封其為攝政王,加封九錫。」
白建業看見白秉臣眼中的驚愕漸深,特地補充道:「彼時丁鋮已經成年,身體康健。」
過了半響,白秉臣才迴過神來,喃喃道:「蒙此殊榮,古往今來,莫有前人,更無後者。」
白秉臣念的是白家族譜上的一句話,白家族譜是殘本,沒有記述姓氏來源,沒有描述先祖事跡,隻在最前頁有後人補上的這一句話。
自古君王權柄,即使下放,也是牢牢攥在宗親手中。攝政王更是隻有在君主幼時或疾病纏身時,才會選宗親攝政。白成澤這樣的外姓之人攝政,還是由成年康健帝王親自加封九錫,這樣的聖恩殊榮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朝中老臣紛紛反對,白成澤也幾番推拒,無奈丁鋮不允,隻好勉強接下。自此之後,彈劾白成澤的奏摺雪花一般落在丁鋮案頭,他卻不聞不問,即便白成澤領兵遠行,朝堂藉此機會暗示丁鋮召迴攝政王,防備白成澤軍功盛大,有不臣之心,丁鋮也從未有過動搖,任憑白成澤前線萬裏。白成澤班師迴朝後,也從未有過居高自傲之舉,言語之間依舊恪守人臣本分。如此君臣不疑,世間無二。」
白建業驟然停了話頭,長嘆了一口氣,言語由意氣風發轉為惋惜嘆憐。
「可就在元茂十二年,穆德帝北上征伐靖國,長軍直搗門戶雁子關,盤踞示威。次日,白成澤輕衣簡從,捧兵符跪道於側,未發一兵一卒,恭請穆德帝入關。不過三日,丁鋮交付玉璽,靖國國破。」
「為什麽?」白秉臣很是不解,君臣相待能如魚得水的本就少見,隻有疑心之下叛君的將領,哪有忠誌之中反咬一口的臣子?
他又追問道:「大軍到靖國皇都時,丁鋮就無半點反抗嗎?」
「白成澤親自進城勸降,滿朝文武皆言處死他以正君名,丁鋮未允,依他所言,出城投降。靖國是穆德帝攻打國家中最快歸順的,也是唯一一個兵不見血,死傷為零的。」
聽出白建業話中有所指向,白秉臣遲疑道:「父親的意思是,白成澤是為了保全一國百姓,才不戰而降?」
「彼時穆德帝已攻下四國,戰爭慘烈,十不存一。況且,根據靖國當年情勢與兵力,和穆德帝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古皆言,文臣主和,武將主戰。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披掛上馬易,解鞍屈膝難。白成澤冒死選擇此徑,將大好山河拱手於人,已淪為千古罪人。舉一國之兵抵禦外敵,放一身權勢投誠外敵,二者行徑,難言對錯,隻是所忠之事不同,前者忠國,後者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