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終於等到你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說德讚貢布率領三十多萬吐蕃大軍借由潼闍關進入安南,一路輾轉安南三州七城,一路人倒是把安南嚇得不輕。
安南王朝的皇帝雖然不知道吐蕃為何會大軍入侵,但卻不敢主動與吐蕃開戰,隻是調集了安南七八萬的兵馬遠遠的伺機而動,倒像是來給吐蕃大軍打掩護的,就這麽任由吐蕃大軍在安南境內行軍。
雖然吐蕃大軍來勢兇猛,但卻沒有攻打安南任何一座城池,隻是沿途劫掠了不少的糧草作為儲備,除此之外便是再沒有做多餘的事情,似乎當真隻是路過的,隻是在路上順便打打劫,對此安南各地的土司和安南皇帝,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意見,搶點糧草算什麽,隻要不開戰,什麽都好說...
德讚貢布經過安南三州之後,便是從渾波河橫渡到安南與大唐接壤的萊拉邦,此地亦是大唐的西南所在,隻是這裏並非是大唐西南的邊境重地,雖然與安南接壤,但大唐在此地並沒有安排重兵把守,畢竟安南可沒有脾氣敢對大唐動兵。
但德讚貢布此舉便是要從萊拉邦入侵大唐西南,打一個措手不及,等黔國公和淮陰侯發現之時,他麾下的三十多萬吐蕃大軍已經攻下四分之一的西南領土了,到時候他便可以借此和大唐打持久戰,即便最後會被趕出西南,但至少能拖住一年半載,這便足夠了,畢竟德讚貢布此番帶兵東進,大禪師給他下達的命令就是給大唐製造足夠的混亂。
吐蕃大軍的營帳中,一個年輕人坐在德讚貢布右手邊的椅子上,周圍的吐蕃將領對這個中原來的儒生皆是表現出尊敬的神情。
此人正是李禹派出來擾亂西南局勢的荀攸,原本荀攸應該是在挑起西南各地土司的叛亂。
結果沒曾想到,黎族居然會離開十萬大山,而且還當起了大唐朝廷的打手,將西南各地的土司收拾得服服帖帖。
眼下那些西南土司在麵對黎族的討伐之下,皆是人人自危,比起大唐的大軍,他們對於黎族有一種天生的畏懼。
畢竟當初古蜀國之時,這些西南土司正是古蜀國麾下的官員,即便是過了數百年,這些土司依然不敢直麵黎族。
之前黎族不願意出世,同時也是被大唐限製在十萬大山中,這些土司自然是不當迴事,但他們也沒想到黎族居然會和大唐朝廷達成合作。
而且黎族不僅離開了十萬大山,還在西南幾處平原地帶安頓下來,麵對黎族的這番操作,西南的沐王府完全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黔國公還派人給黎族送去了不少的物資,誰還看不出來,黎族已經是和大唐朝廷穿一條褲子的關係了。
這下算是徹底讓荀攸的謀劃付諸東流,這些土司哪裏還有機會鬧叛亂,光是麵對黎族的鐵血手腕就已經是叫苦不迭了...
如今荀攸隻能將重點都放到吐蕃大軍這邊,畢竟這是他最後的機會,若是吐蕃大軍再出現意外,那西南的局勢再也沒有機會插手。
讓德讚貢布避開西南邊境借道安南的計策,也正是來自於荀攸。
李兆也隻知道老二在原著中用過這個計謀,而實際上原著中出謀劃策的人也是荀攸。
萊拉邦與西南此處的宜源城隻有十幾裏,中間也無橫斷的天險,隻有一片綿延的叢林和地勢起伏的窪地,這並不會成為吐蕃大軍行軍的阻礙,而宜源城不同於潼闍關,隻要打下宜源城,後麵就再無重兵把守的關隘,隻需要長驅直入便可以出奇製勝。
德讚貢布滿是紅斑的臉上,即便是毫無表情也顯得較為猙獰,此人在軍事上的才能有限,但打仗卻是極其兇狠,因為他從小是大禪師帶大的,對於秘傳佛教的信仰和忠臣也是無可挑剔,因此才能被允許掌控吐蕃的軍權。
德讚貢布看了一眼右側的荀攸,聲音沙啞的說道:“荀攸先生,此番如何攻城?”
在淮陰侯手上慘敗之後,德讚貢布也是見識到了自己和那位大唐軍神之間的差距,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正麵戰場上戰勝對方,因此德讚貢布便是將希望都寄托在荀攸身上。
荀攸平靜的露出一抹笑容,從容的揮了揮袖子。
“將軍不必擔憂,宜源城向來和安南互通貿易,其城內隻有不到兩萬兵馬駐守,我已經得到消息,這幾日安南會有大批的香料木料進入宜源城,屆時城中的防備必然有所鬆懈,將軍隻需要合兵一處,出其不意,便能輕易拿下宜源城。”
“至於後麵,便是更簡單,隻需要再拿下長口以南的三座州郡,將軍便可以借著關隘和巴山之險抗衡西南邊軍。”
德讚貢布咧嘴笑了笑,對於荀攸的謀劃他自然是打心底佩服,暗道,大唐這些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當真是一個比一個可怕。
不過還是開口問道:“荀攸先生,你作為大唐的人,又是儒家學子,為何會做這樣的事情?就因為你效忠的人是大唐二皇子?但是你們大唐的讀書人不都應該效忠你們的皇帝嗎?”
德讚貢布其實並不太理解荀攸的做法,畢竟他效忠的隻有大禪師和秘傳佛教,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的。
荀攸站起身,身後的人便立即給他披上一件狐裘的大衣。
荀攸往大帳外走了幾步,又迴頭朝德讚貢布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將軍,在下效忠的是未來的大唐皇帝,而大唐未來的皇帝,隻會是在下的主公,也就是李禹...”
“將軍還是多想想在占據西南三州府郡之後,該如何排兵布陣抵禦西南邊軍和三大營吧,到時候黔國公和淮陰侯怕是會率領更多的大軍反撲...”
待荀攸離開之後,德讚貢布臉上浮現一層冷厲的神情。
如果不是為密傳佛教的聖物金瓶,德讚貢布是絕對不會相信這些中原人,尤其是這個荀攸,德讚貢布總感覺這家夥就像是佛經裏所說的修羅魔物,都是需要被度化的異類。
“召集三軍,明日午時,兵發宜源城。”
......
與此同時的宜源城外兩裏之地,這裏剛好位於叢林窪地之後的一片山坡,地勢稍微高一些,在往後就是開闊地帶,可以直達宜源城。
一隻飛鳥落在樹梢上,正在整理身上的羽毛,隻聽嗖的一聲。
這隻鳥便是從樹上落下來,身上留下一個細小的傷口。
趙雲樂嗬嗬的拋著兩塊碎石,走上前將飛鳥撿起來:“秦大哥,你看這鳥多肥,咱們晚上可以烤著吃。”
秦瓊微微搖頭道:“子龍,吐蕃大軍不知道何時會來,咱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趙雲將飛鳥挑在長槍上,有些鬱悶的看了一眼遠處的窪地。
“咱們在這裏守了大半個月,別說吐蕃大軍了,我連一個吐蕃人都沒看到,秦大哥,你說會不會是王爺失算了?”
秦瓊當即教訓道:“子龍,不許再私下議論王爺的決策,王爺什麽時候算錯過?況且我等是王爺麾下的兵,不管王爺有任何軍令,咱們都要毫無懷疑的執行!”
趙雲癟癟嘴,又嘿嘿的笑道:“秦大哥,我就是隨口說說,我哪兒敢說王爺的不是,不過咱們已經在這裏布下了天羅地網,若是德讚貢布那個瘋子真敢來,我必須要連斬他三員大將才過癮!”
炎黃軍大帳之中,嶽飛正在沙盤上不斷的排兵布陣,對於有可能會來襲的吐蕃大軍,嶽飛至少已經演練了九種不同的軍陣和戰法。
此時,一個炎黃軍的斥候從帳外進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神情。
“將軍,第五斥候衛的兄弟傳來消息,說是在十幾裏外的地方,尋到了吐蕃大軍的蹤跡...”
別的士兵若是知道三十多萬的吐蕃大軍到了,隻怕是第一時間就會手足無措,畢竟炎黃軍也就十萬兵馬,而對方則是超過自己的三倍。
但對於炎黃軍的士兵來說,這根本就在考慮範圍之內,畢竟他們向來都是打硬仗的,以少勝多也是常事,慫這個字,咱們炎黃軍從來就不知道怎麽寫。
嶽飛亦是勾勒起一抹冰冷的笑意,抬手的瞬間,牆上掛著的瀝泉槍便飛到手中。
“傳令下去,按第七種軍陣布陣,十萬人打三十萬人,這仗才叫打得過癮...”
安南王朝的皇帝雖然不知道吐蕃為何會大軍入侵,但卻不敢主動與吐蕃開戰,隻是調集了安南七八萬的兵馬遠遠的伺機而動,倒像是來給吐蕃大軍打掩護的,就這麽任由吐蕃大軍在安南境內行軍。
雖然吐蕃大軍來勢兇猛,但卻沒有攻打安南任何一座城池,隻是沿途劫掠了不少的糧草作為儲備,除此之外便是再沒有做多餘的事情,似乎當真隻是路過的,隻是在路上順便打打劫,對此安南各地的土司和安南皇帝,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意見,搶點糧草算什麽,隻要不開戰,什麽都好說...
德讚貢布經過安南三州之後,便是從渾波河橫渡到安南與大唐接壤的萊拉邦,此地亦是大唐的西南所在,隻是這裏並非是大唐西南的邊境重地,雖然與安南接壤,但大唐在此地並沒有安排重兵把守,畢竟安南可沒有脾氣敢對大唐動兵。
但德讚貢布此舉便是要從萊拉邦入侵大唐西南,打一個措手不及,等黔國公和淮陰侯發現之時,他麾下的三十多萬吐蕃大軍已經攻下四分之一的西南領土了,到時候他便可以借此和大唐打持久戰,即便最後會被趕出西南,但至少能拖住一年半載,這便足夠了,畢竟德讚貢布此番帶兵東進,大禪師給他下達的命令就是給大唐製造足夠的混亂。
吐蕃大軍的營帳中,一個年輕人坐在德讚貢布右手邊的椅子上,周圍的吐蕃將領對這個中原來的儒生皆是表現出尊敬的神情。
此人正是李禹派出來擾亂西南局勢的荀攸,原本荀攸應該是在挑起西南各地土司的叛亂。
結果沒曾想到,黎族居然會離開十萬大山,而且還當起了大唐朝廷的打手,將西南各地的土司收拾得服服帖帖。
眼下那些西南土司在麵對黎族的討伐之下,皆是人人自危,比起大唐的大軍,他們對於黎族有一種天生的畏懼。
畢竟當初古蜀國之時,這些西南土司正是古蜀國麾下的官員,即便是過了數百年,這些土司依然不敢直麵黎族。
之前黎族不願意出世,同時也是被大唐限製在十萬大山中,這些土司自然是不當迴事,但他們也沒想到黎族居然會和大唐朝廷達成合作。
而且黎族不僅離開了十萬大山,還在西南幾處平原地帶安頓下來,麵對黎族的這番操作,西南的沐王府完全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黔國公還派人給黎族送去了不少的物資,誰還看不出來,黎族已經是和大唐朝廷穿一條褲子的關係了。
這下算是徹底讓荀攸的謀劃付諸東流,這些土司哪裏還有機會鬧叛亂,光是麵對黎族的鐵血手腕就已經是叫苦不迭了...
如今荀攸隻能將重點都放到吐蕃大軍這邊,畢竟這是他最後的機會,若是吐蕃大軍再出現意外,那西南的局勢再也沒有機會插手。
讓德讚貢布避開西南邊境借道安南的計策,也正是來自於荀攸。
李兆也隻知道老二在原著中用過這個計謀,而實際上原著中出謀劃策的人也是荀攸。
萊拉邦與西南此處的宜源城隻有十幾裏,中間也無橫斷的天險,隻有一片綿延的叢林和地勢起伏的窪地,這並不會成為吐蕃大軍行軍的阻礙,而宜源城不同於潼闍關,隻要打下宜源城,後麵就再無重兵把守的關隘,隻需要長驅直入便可以出奇製勝。
德讚貢布滿是紅斑的臉上,即便是毫無表情也顯得較為猙獰,此人在軍事上的才能有限,但打仗卻是極其兇狠,因為他從小是大禪師帶大的,對於秘傳佛教的信仰和忠臣也是無可挑剔,因此才能被允許掌控吐蕃的軍權。
德讚貢布看了一眼右側的荀攸,聲音沙啞的說道:“荀攸先生,此番如何攻城?”
在淮陰侯手上慘敗之後,德讚貢布也是見識到了自己和那位大唐軍神之間的差距,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正麵戰場上戰勝對方,因此德讚貢布便是將希望都寄托在荀攸身上。
荀攸平靜的露出一抹笑容,從容的揮了揮袖子。
“將軍不必擔憂,宜源城向來和安南互通貿易,其城內隻有不到兩萬兵馬駐守,我已經得到消息,這幾日安南會有大批的香料木料進入宜源城,屆時城中的防備必然有所鬆懈,將軍隻需要合兵一處,出其不意,便能輕易拿下宜源城。”
“至於後麵,便是更簡單,隻需要再拿下長口以南的三座州郡,將軍便可以借著關隘和巴山之險抗衡西南邊軍。”
德讚貢布咧嘴笑了笑,對於荀攸的謀劃他自然是打心底佩服,暗道,大唐這些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當真是一個比一個可怕。
不過還是開口問道:“荀攸先生,你作為大唐的人,又是儒家學子,為何會做這樣的事情?就因為你效忠的人是大唐二皇子?但是你們大唐的讀書人不都應該效忠你們的皇帝嗎?”
德讚貢布其實並不太理解荀攸的做法,畢竟他效忠的隻有大禪師和秘傳佛教,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的。
荀攸站起身,身後的人便立即給他披上一件狐裘的大衣。
荀攸往大帳外走了幾步,又迴頭朝德讚貢布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將軍,在下效忠的是未來的大唐皇帝,而大唐未來的皇帝,隻會是在下的主公,也就是李禹...”
“將軍還是多想想在占據西南三州府郡之後,該如何排兵布陣抵禦西南邊軍和三大營吧,到時候黔國公和淮陰侯怕是會率領更多的大軍反撲...”
待荀攸離開之後,德讚貢布臉上浮現一層冷厲的神情。
如果不是為密傳佛教的聖物金瓶,德讚貢布是絕對不會相信這些中原人,尤其是這個荀攸,德讚貢布總感覺這家夥就像是佛經裏所說的修羅魔物,都是需要被度化的異類。
“召集三軍,明日午時,兵發宜源城。”
......
與此同時的宜源城外兩裏之地,這裏剛好位於叢林窪地之後的一片山坡,地勢稍微高一些,在往後就是開闊地帶,可以直達宜源城。
一隻飛鳥落在樹梢上,正在整理身上的羽毛,隻聽嗖的一聲。
這隻鳥便是從樹上落下來,身上留下一個細小的傷口。
趙雲樂嗬嗬的拋著兩塊碎石,走上前將飛鳥撿起來:“秦大哥,你看這鳥多肥,咱們晚上可以烤著吃。”
秦瓊微微搖頭道:“子龍,吐蕃大軍不知道何時會來,咱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趙雲將飛鳥挑在長槍上,有些鬱悶的看了一眼遠處的窪地。
“咱們在這裏守了大半個月,別說吐蕃大軍了,我連一個吐蕃人都沒看到,秦大哥,你說會不會是王爺失算了?”
秦瓊當即教訓道:“子龍,不許再私下議論王爺的決策,王爺什麽時候算錯過?況且我等是王爺麾下的兵,不管王爺有任何軍令,咱們都要毫無懷疑的執行!”
趙雲癟癟嘴,又嘿嘿的笑道:“秦大哥,我就是隨口說說,我哪兒敢說王爺的不是,不過咱們已經在這裏布下了天羅地網,若是德讚貢布那個瘋子真敢來,我必須要連斬他三員大將才過癮!”
炎黃軍大帳之中,嶽飛正在沙盤上不斷的排兵布陣,對於有可能會來襲的吐蕃大軍,嶽飛至少已經演練了九種不同的軍陣和戰法。
此時,一個炎黃軍的斥候從帳外進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神情。
“將軍,第五斥候衛的兄弟傳來消息,說是在十幾裏外的地方,尋到了吐蕃大軍的蹤跡...”
別的士兵若是知道三十多萬的吐蕃大軍到了,隻怕是第一時間就會手足無措,畢竟炎黃軍也就十萬兵馬,而對方則是超過自己的三倍。
但對於炎黃軍的士兵來說,這根本就在考慮範圍之內,畢竟他們向來都是打硬仗的,以少勝多也是常事,慫這個字,咱們炎黃軍從來就不知道怎麽寫。
嶽飛亦是勾勒起一抹冰冷的笑意,抬手的瞬間,牆上掛著的瀝泉槍便飛到手中。
“傳令下去,按第七種軍陣布陣,十萬人打三十萬人,這仗才叫打得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