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有人作怪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土豆和番薯的突然出現,確實讓李兆茅塞頓開,雖然眼下還沒辦法緩解問題,但長遠看來卻是找到了燃眉之急的辦法。
緊接著一波潑天的富貴就落到了聶家人的腦殼上,聶隆已經年近六十歲了沒想到還能迎來人生的巔峰,他如何也沒想到有一天能靠著種地的本事當上官…
內務府臨時設立的部門,唐農部,而聶隆就成了唐農部的第一任司農使,雖然內務府的官員不屬於正式的朝廷編製,但在老百姓的眼中,這可是實打實的官老爺啊,而且還是皇上直屬的官老爺,這便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大唐其實早就設有農事相關的機構,就比如屯田校尉,無戰事的時候,這些屯田校尉便是專司農事。
不過向來屯田校尉都是被冷落的人才去的地方,畢竟待遇低日子苦,據說一個金吾衛被貶到屯田校尉之後,一直到退休都沒有拔過一次刀,刀法都忘完了,但是練就了一天耕地上百畝的技能…
唐農部設立後,李兆便讓皇帝老爹下了旨,將屯田校尉並入唐農部,畢竟這些可都是有業務能力的人,同時也具備了軍事素養,可以說是最靠譜的種地儲備人才。
而那些屯田校尉在聽說被編入唐農部後當即就表示反對,雖然都是種地,好歹之前還是正當的朝廷軍隊編製,但現在進了唐農部,那不就直接成了徹頭徹尾的農戶了嗎?
但這畢竟是皇上下的旨,再加上內閣也覺得屯田校尉沒啥影響,即便這樣的做法不符合朝廷規定,但也沒必要因為這種小事情去找皇上理論,睜一眼閉一隻眼就完事了…更何況這件事情還和李兆有關係,眼下謝東陽正要靠李某人辦事情,自然也不會故意去找李兆的麻煩…
那幫屯田校尉幾次三番去兵部抗議,但別說兵部的侍郎了,就連兵部的主事和員外郎也沒有露臉,幾個實習生就把這些屯田校尉打發了。
原本還有幾個臨安城的武勳想要站出來替屯田校尉說話,結果第二天這幾個武勳卻沒有進宮,半天之後,據說這幾個武勳都表示這件事和他們沒有關係…
據某個目擊證人說,一個年輕人帶著一幫黑衣護衛分別去拜訪了這幾個武勳,那幾個武勳皆是鼻青臉腫的相送出來,雖然看得出被打得很慘,但臉上卻是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後來屯田校尉的幾個千戶準備聯名上書,表示哪怕是被派出關去打仗,也不願意去唐農部種地,頗有一副寧死不屈的派頭。
半天後,一個儒生打扮的人去了屯田校尉的駐地,一個時辰後,屯田校尉的人便是開心加愉快的將此人送出來,當天天還沒黑,屯田校尉的人就敲鑼打鼓的去了城外的唐農部,積極的參與了入職流程。
而這個前去當說客的人就是李兆的學生,外事部右侍郎,徐賓。
房玄齡和王守仁都不夠圓滑,當說客這種事情也隻有徐賓最合適。
況且徐賓是代表李兆去的,徐賓自然是更加有底氣。
先是表明了武陽王的立場,將此事的高度拉到這些屯田校尉心驚膽戰,同時又暗中表明,這件事是陛下欽點的,不然為什麽內閣當作看不見,就連兵部也躲躲閃閃,這波操作便是讓屯田校尉這幫人提心吊膽到了極致,甚至覺得一把砍頭刀已經懸在腦殼後麵。
大棒給了,徐賓也按照規矩給予了足夠的好處,一來給這些屯田校尉開出了無法拒絕的條件,其待遇已經不弱於金吾衛,算是拿到了皇城士兵的頂薪,同時李兆還私下給這些屯田校尉給予了足夠的好處,對於李兆來說隻是一些小恩小惠,但對於當兵的人來說已經是無法拒絕的條件。
但即便是這樣,這些人也沒有馬上同意,而是支支吾吾的,很明顯屯田校尉鬧出這檔子事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而李兆其實也早就察覺,不然光憑屯田校尉,根本不可能敢擔著得罪他的風險搞事情。
徐賓前腳去拜訪屯田校尉,後腳東廠和錦衣衛就找上了幾個朝廷的三品官員,這幾個家夥一直都是中立派,而且從來不張揚,平日裏極少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卻沒人想到居然是這個幾個家夥在暗中挑起風波。
馬小雲帶著一幫武道高手一個時辰不間斷的跟蹤,再加上遍布臨安城的東廠錦衣衛番子,才查出到了這幾個官員頭上。
不出意外,這幾個人都是老二遺留下來的人,因為他們的藏得極深,隻要安分守己便查不出任何馬腳,而老二將這些人留下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給朝廷不斷製造麻煩。
隻能說這幾個人雖然善於隱藏,但布局的功夫還是太差,屯田校尉這件事若是他們早一點收手,而不是一直拖著不放,其實還能繼續藏起來搞事情。
不出意外,這幾個官員都被暗中抓進了詔獄,交待所有和他們有牽連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幸免,對外宣稱這幾人都得了重病,全部都死了…至於外人怎麽如猜測,這就無所謂了,誰都知道,現在的東廠和錦衣衛都不同於以往,若是被下了帖子,不死也得脫層皮,也沒人敢去調查這件事情背後的因果。
這件事直接由高忠賢在負責,這個老太監做事情向來是心狠手辣,寧殺錯,不放過,這種事情交給他來說完全不用李釗操心。
但結果同樣是在李兆的預料之中,這幾個人雖然都在推動屯田校尉這件事,但居然互相不認識,他們同時插手這件事純粹是偶然,不過一樣的是,他們都是老二安插在朝中的暗樁。
如此一來即便抓住這些家夥,李兆也沒辦法將這些老二留下的人全部連根拔起,畢竟這些家夥都互相獨立,互不知曉,他們隻通過紅花會的信息網向老二直接匯報工作。
不過也靠著這幾個家夥提供的線索拔出了紅花會設在臨安城的八個情報點,也算是有些收獲…
沒了這幾個家夥在背後給屯田校尉撐腰,屯田校尉自然不敢再跟武陽王對著幹,這件事情便如此不了了之。
徐賓抖落一身風雪走進書房,屋子裏的暖爐冒著熱氣,和外麵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師,事情辦妥了,不過屯田校尉這幫人得寸進尺,其實可以把那些好處收迴。”
李兆一邊寫著關於股票交易的規定,一邊笑著道:“其實我用任何軍隊都可以,屯田校尉其實也並非非用不可,隻是這件事情涉及到我的威信,若是我連一個屯田校尉都擺不平,那日後唐農部的差事就不好辦了。”
徐賓認真的點點頭,接著說道:“老師,今年的風雪好像更大了。”
“瑞雪兆豐年嘛…”
緊接著一波潑天的富貴就落到了聶家人的腦殼上,聶隆已經年近六十歲了沒想到還能迎來人生的巔峰,他如何也沒想到有一天能靠著種地的本事當上官…
內務府臨時設立的部門,唐農部,而聶隆就成了唐農部的第一任司農使,雖然內務府的官員不屬於正式的朝廷編製,但在老百姓的眼中,這可是實打實的官老爺啊,而且還是皇上直屬的官老爺,這便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大唐其實早就設有農事相關的機構,就比如屯田校尉,無戰事的時候,這些屯田校尉便是專司農事。
不過向來屯田校尉都是被冷落的人才去的地方,畢竟待遇低日子苦,據說一個金吾衛被貶到屯田校尉之後,一直到退休都沒有拔過一次刀,刀法都忘完了,但是練就了一天耕地上百畝的技能…
唐農部設立後,李兆便讓皇帝老爹下了旨,將屯田校尉並入唐農部,畢竟這些可都是有業務能力的人,同時也具備了軍事素養,可以說是最靠譜的種地儲備人才。
而那些屯田校尉在聽說被編入唐農部後當即就表示反對,雖然都是種地,好歹之前還是正當的朝廷軍隊編製,但現在進了唐農部,那不就直接成了徹頭徹尾的農戶了嗎?
但這畢竟是皇上下的旨,再加上內閣也覺得屯田校尉沒啥影響,即便這樣的做法不符合朝廷規定,但也沒必要因為這種小事情去找皇上理論,睜一眼閉一隻眼就完事了…更何況這件事情還和李兆有關係,眼下謝東陽正要靠李某人辦事情,自然也不會故意去找李兆的麻煩…
那幫屯田校尉幾次三番去兵部抗議,但別說兵部的侍郎了,就連兵部的主事和員外郎也沒有露臉,幾個實習生就把這些屯田校尉打發了。
原本還有幾個臨安城的武勳想要站出來替屯田校尉說話,結果第二天這幾個武勳卻沒有進宮,半天之後,據說這幾個武勳都表示這件事和他們沒有關係…
據某個目擊證人說,一個年輕人帶著一幫黑衣護衛分別去拜訪了這幾個武勳,那幾個武勳皆是鼻青臉腫的相送出來,雖然看得出被打得很慘,但臉上卻是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後來屯田校尉的幾個千戶準備聯名上書,表示哪怕是被派出關去打仗,也不願意去唐農部種地,頗有一副寧死不屈的派頭。
半天後,一個儒生打扮的人去了屯田校尉的駐地,一個時辰後,屯田校尉的人便是開心加愉快的將此人送出來,當天天還沒黑,屯田校尉的人就敲鑼打鼓的去了城外的唐農部,積極的參與了入職流程。
而這個前去當說客的人就是李兆的學生,外事部右侍郎,徐賓。
房玄齡和王守仁都不夠圓滑,當說客這種事情也隻有徐賓最合適。
況且徐賓是代表李兆去的,徐賓自然是更加有底氣。
先是表明了武陽王的立場,將此事的高度拉到這些屯田校尉心驚膽戰,同時又暗中表明,這件事是陛下欽點的,不然為什麽內閣當作看不見,就連兵部也躲躲閃閃,這波操作便是讓屯田校尉這幫人提心吊膽到了極致,甚至覺得一把砍頭刀已經懸在腦殼後麵。
大棒給了,徐賓也按照規矩給予了足夠的好處,一來給這些屯田校尉開出了無法拒絕的條件,其待遇已經不弱於金吾衛,算是拿到了皇城士兵的頂薪,同時李兆還私下給這些屯田校尉給予了足夠的好處,對於李兆來說隻是一些小恩小惠,但對於當兵的人來說已經是無法拒絕的條件。
但即便是這樣,這些人也沒有馬上同意,而是支支吾吾的,很明顯屯田校尉鬧出這檔子事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而李兆其實也早就察覺,不然光憑屯田校尉,根本不可能敢擔著得罪他的風險搞事情。
徐賓前腳去拜訪屯田校尉,後腳東廠和錦衣衛就找上了幾個朝廷的三品官員,這幾個家夥一直都是中立派,而且從來不張揚,平日裏極少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卻沒人想到居然是這個幾個家夥在暗中挑起風波。
馬小雲帶著一幫武道高手一個時辰不間斷的跟蹤,再加上遍布臨安城的東廠錦衣衛番子,才查出到了這幾個官員頭上。
不出意外,這幾個人都是老二遺留下來的人,因為他們的藏得極深,隻要安分守己便查不出任何馬腳,而老二將這些人留下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給朝廷不斷製造麻煩。
隻能說這幾個人雖然善於隱藏,但布局的功夫還是太差,屯田校尉這件事若是他們早一點收手,而不是一直拖著不放,其實還能繼續藏起來搞事情。
不出意外,這幾個官員都被暗中抓進了詔獄,交待所有和他們有牽連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幸免,對外宣稱這幾人都得了重病,全部都死了…至於外人怎麽如猜測,這就無所謂了,誰都知道,現在的東廠和錦衣衛都不同於以往,若是被下了帖子,不死也得脫層皮,也沒人敢去調查這件事情背後的因果。
這件事直接由高忠賢在負責,這個老太監做事情向來是心狠手辣,寧殺錯,不放過,這種事情交給他來說完全不用李釗操心。
但結果同樣是在李兆的預料之中,這幾個人雖然都在推動屯田校尉這件事,但居然互相不認識,他們同時插手這件事純粹是偶然,不過一樣的是,他們都是老二安插在朝中的暗樁。
如此一來即便抓住這些家夥,李兆也沒辦法將這些老二留下的人全部連根拔起,畢竟這些家夥都互相獨立,互不知曉,他們隻通過紅花會的信息網向老二直接匯報工作。
不過也靠著這幾個家夥提供的線索拔出了紅花會設在臨安城的八個情報點,也算是有些收獲…
沒了這幾個家夥在背後給屯田校尉撐腰,屯田校尉自然不敢再跟武陽王對著幹,這件事情便如此不了了之。
徐賓抖落一身風雪走進書房,屋子裏的暖爐冒著熱氣,和外麵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師,事情辦妥了,不過屯田校尉這幫人得寸進尺,其實可以把那些好處收迴。”
李兆一邊寫著關於股票交易的規定,一邊笑著道:“其實我用任何軍隊都可以,屯田校尉其實也並非非用不可,隻是這件事情涉及到我的威信,若是我連一個屯田校尉都擺不平,那日後唐農部的差事就不好辦了。”
徐賓認真的點點頭,接著說道:“老師,今年的風雪好像更大了。”
“瑞雪兆豐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