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陛下來了?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下的局麵任誰也想不到,被李兆派出來的學生居然如此能說會道,在場的上千名儒生竟是被王守仁懟得啞口無言。
在王守仁全麵闡述了何為知行合一之後,這些人才明白,這所謂的知行合一並不是王守仁的隨口說辭。
而是已經具備一定係統的學問,而且知行合一並非是架空儒學。
在此之前儒學經曆了程朱理學,可以說是發展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儒學簡直就是為王朝量身打造的,用來統治天下的不二之法。
但知行合一所代表的心學,卻是給儒學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
況且王守仁現在的心學並非是無根之萍,有了李兆傳授的科學之道後,知行合一就具備了實踐的意義。
不管是在邏輯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上,都成為了可行之法,而且正好戳中了這些腐儒的軟肋。
謝東陽一開始也是並不看好王守仁,畢竟論資曆論學問,在場的名士大儒皆是超出了王守仁。
結果王守仁竟然是把這些名士大儒也說得無言以對,頂多是嘲諷一句不倫不類,但這也不過是在掩蓋自己的無能罷了。
謝東陽歎道:“此子有開宗立派的潛力,也不知道李兆是如何教導出如此厲害的弟子。”
張居正笑而不語,他可是深知自家殿下的本事,在張居正看來,這並不是王守仁厲害,而是自家殿下深不可測。
原本謝東陽來此,以為是李兆想要讓他幫忙,在不敵群儒之時,由他來中間調停,緩和此番局勢。
再借此機會來重迴朝廷,這也算是變相給他自己一個台階下。
可現在王守仁明顯爭贏了,那他站出來居中調停就失去了意義...這李兆到底是如何安排的?難道是戲耍老夫嗎?
楊文玉眼看勢頭已經一邊倒向王守仁,卻是依然不甘心,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輸給王守仁,那他日後就不用混了。
當即便是再次開口道:“這不過是旁門左道罷了,一番說辭也是空穴來風!”
王守仁平靜的笑道:“何謂旁門左道?楊兄覺得自己的學問如何?”
楊文玉自豪的道:“我熟讀聖人經典,更是考中了舉人功名。”
王守仁搖搖頭,不屑的道:“那請問楊兄為這江山社稷做過什麽?在座的名士大儒不少,你們又為天下黎民百姓做過什麽?”
“我之師兄,一個在西北平定叛亂,一個在河南道抵禦洪災,他們皆是奉行吾師之學問,以此在匡扶大唐的江山社稷,如果這也是旁門左道,那各位豈不是連旁門左道也不如?”
此話一出,在場的儒生大多是臉色通紅,卻是說不出一句話,畢竟這是擺在麵前的事實...
不禁暗道,這王守仁怎麽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往別人的痛處紮嗎?
楊文玉不服氣的道:“我等隻是未曾有機會入朝為官,若是能有機會為朝廷效力,我等自不會差!”
王守仁眯著眼睛,玩味的看向楊文玉:“不知楊兄覺得,以你之才,能否平定西北,能否修河築堤?如今西北倒是平定了,這天下的河堤倒是還沒有修完,要不然給楊兄一個機會去施展一下治國的本事?”
張居正咳嗽了兩聲,不鹹不淡的開口道:“陛下剛剛任命房玄齡整治天下河堤,如今倒是缺少官吏,楊文玉,你若是有想法,本官可以可以給你安排一個職位。”
“去修築一州府的河堤,當然,若是你辦不好,本官自然會問罪於你。”
楊文玉本來隻是隨口說說,沒想到張大人居然還當真了?
他哪裏有什麽修河築堤的本事...尤其是那水泥廠還是武陽王的產業,自己若是又去了房玄齡手下當差,那指不定會被禍禍成什麽樣子...
楊文玉尷尬的道:“多謝張大人美意,學生隻是舉人之身,還是想要在學習幾年,等考中進士再為朝廷效力...”
張居正笑著搖搖頭,若是楊文玉敢接下這差事,他倒是會高看楊文玉幾眼,不過楊文玉的迴答卻是讓他有些失望。
且不論能力如何,若是連擔當大任的膽識都沒有,那此生注定也不會有多少成就。
王守仁轉身麵向台下眾人,微微抬手:“諸位,若是無人與在下再論,那這場文會便就此結束吧。”
王守仁並沒有說自己是贏下了這場文會,隻是說文會結束,這也算是給夠了這些儒生麵子,畢竟輸贏到底如何,各自皆是心知肚明了。
李兆點了點頭,心道,王守仁也不完全就是愣頭青,這般說辭也算符合他的心意。
就在此時,人群中一個老頭站出來,臉色鐵青的朝王守仁開口道。
“王守仁,你這是在否定儒學,你這是在否定天下讀書人,老夫今日要為天下讀書人討個說法,哪怕這件事鬧到聖前,老夫也不會退讓!”
說話的老頭便是楊文玉的老師,這老頭眼看著自己的學生輸的一敗塗地,知道自己也不可能爭得贏王守仁,便是想著將此事鬧得更大,這樣一來就還有機會。
張居正站起身,走到王守仁身旁,目光如鷹隼一般犀利,一眼看中那老頭。
“羅進,前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四年前致仕,記得你當初晉升五品郎中的文書,還是本官批複的。”
羅進被張居正盯得背後發涼,雖然他年長於張居正,但在氣勢上卻完全被張居正碾壓,這不僅僅是官職上的壓迫。
羅進拱手道:“見過張大人,今日之事無關朝堂,儒學乃是國之基石,這件事老夫自然要討個說法,哪怕在陛下麵前,老夫也會直言不諱。”
羅進其實並非是為了自己,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學生,若是楊文玉此番失利,那日後便是注定與朝堂無緣,因此,哪怕是為此得罪了張居正,羅進也要爭一爭。
“哈哈哈哈,今日倒是不虛此行啊。”
一道爽朗的笑聲打破了國子監內劍拔弩張的氣氛,眾人皆是紛紛看向一側。
隻見一個中年發福的男人從椅子上緩緩站起來,身旁還跟著一個佝僂的老頭。
張居正和謝東陽同時目光一震,當即紛紛恭敬的朝此人鞠躬。
“臣參見陛下!”
在場的人頓時瞠目結舌,下一秒便是全部齊刷刷的跪在地上,齊唿。
“參見陛下!”
李明乾朝李兆挑挑眉,似乎在說,到頭來還是得靠你老爹吧?
李兆隻是癟嘴笑了笑,其實李明乾出現在這裏自然不是偶然,也是他提前便安排好的。
畢竟李兆也拿捏不準這場文會的結果,若是王守仁辯輸了,那他也不準備出場了。
而最能一錘定音的人,自然就是皇帝老爹,隻要李明乾露麵,不管是什麽爛攤子,也能輕鬆的收拾。
隻是如今靠著王守仁的超水平發揮,倒是讓這件事不至於無法收場。
李明乾看向台上的謝東陽,開口道:“謝卿,許久未見,你倒是臉色紅潤了不少,看來臨安府是個養人的差事啊。”
謝東陽當即迴道:“迴陛下的話,臣雖在臨安府,但也一刻不敢忘了身為朝廷官員的職責。”
謝東陽這番話也算是服軟了,這讓李明乾的心情也舒暢了不少,若是謝東陽還是如之前那般硬氣,那李明乾便已經做好了準備讓謝東陽告老還鄉。
如果不是自己的親兒子替謝東陽說話,在李明乾看來,哪怕朝堂不問,他也不會用一個自視清高的臣子。
李明乾誇讚的看了王守仁一眼:“王守仁,你此番言論倒是讓朕耳目一新,不過儒學終歸是千古以來的學問,也並非是如你所說那般無用,不過你之言論也不無道理,治理天下不僅僅需要儒學。”
李明乾的一番話既是讚賞了王守仁,同時也給這些儒生一個台階。
在場的儒生見陛下並沒有否定儒學的意思,心裏也是微微鬆了口氣,至於這文會的輸贏已經不重要了。
而羅進原本還吵嚷著要鬧到聖前,現在陛下就眼前,那還鬧什麽?
而且很明顯,陛下有意要護著王守仁,自己就算再怎麽鬧也不過是一場笑話,眼下這些名士大儒也很明顯是準備偃旗息鼓,將此事揭過,光憑他一個退休的五品郎中,哪裏還有資格跟武陽王鬥。
況且這場文會從頭到尾武陽王就沒有出現,自己的學生就已經輸的一文不值了...
在王守仁全麵闡述了何為知行合一之後,這些人才明白,這所謂的知行合一並不是王守仁的隨口說辭。
而是已經具備一定係統的學問,而且知行合一並非是架空儒學。
在此之前儒學經曆了程朱理學,可以說是發展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儒學簡直就是為王朝量身打造的,用來統治天下的不二之法。
但知行合一所代表的心學,卻是給儒學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
況且王守仁現在的心學並非是無根之萍,有了李兆傳授的科學之道後,知行合一就具備了實踐的意義。
不管是在邏輯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上,都成為了可行之法,而且正好戳中了這些腐儒的軟肋。
謝東陽一開始也是並不看好王守仁,畢竟論資曆論學問,在場的名士大儒皆是超出了王守仁。
結果王守仁竟然是把這些名士大儒也說得無言以對,頂多是嘲諷一句不倫不類,但這也不過是在掩蓋自己的無能罷了。
謝東陽歎道:“此子有開宗立派的潛力,也不知道李兆是如何教導出如此厲害的弟子。”
張居正笑而不語,他可是深知自家殿下的本事,在張居正看來,這並不是王守仁厲害,而是自家殿下深不可測。
原本謝東陽來此,以為是李兆想要讓他幫忙,在不敵群儒之時,由他來中間調停,緩和此番局勢。
再借此機會來重迴朝廷,這也算是變相給他自己一個台階下。
可現在王守仁明顯爭贏了,那他站出來居中調停就失去了意義...這李兆到底是如何安排的?難道是戲耍老夫嗎?
楊文玉眼看勢頭已經一邊倒向王守仁,卻是依然不甘心,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輸給王守仁,那他日後就不用混了。
當即便是再次開口道:“這不過是旁門左道罷了,一番說辭也是空穴來風!”
王守仁平靜的笑道:“何謂旁門左道?楊兄覺得自己的學問如何?”
楊文玉自豪的道:“我熟讀聖人經典,更是考中了舉人功名。”
王守仁搖搖頭,不屑的道:“那請問楊兄為這江山社稷做過什麽?在座的名士大儒不少,你們又為天下黎民百姓做過什麽?”
“我之師兄,一個在西北平定叛亂,一個在河南道抵禦洪災,他們皆是奉行吾師之學問,以此在匡扶大唐的江山社稷,如果這也是旁門左道,那各位豈不是連旁門左道也不如?”
此話一出,在場的儒生大多是臉色通紅,卻是說不出一句話,畢竟這是擺在麵前的事實...
不禁暗道,這王守仁怎麽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往別人的痛處紮嗎?
楊文玉不服氣的道:“我等隻是未曾有機會入朝為官,若是能有機會為朝廷效力,我等自不會差!”
王守仁眯著眼睛,玩味的看向楊文玉:“不知楊兄覺得,以你之才,能否平定西北,能否修河築堤?如今西北倒是平定了,這天下的河堤倒是還沒有修完,要不然給楊兄一個機會去施展一下治國的本事?”
張居正咳嗽了兩聲,不鹹不淡的開口道:“陛下剛剛任命房玄齡整治天下河堤,如今倒是缺少官吏,楊文玉,你若是有想法,本官可以可以給你安排一個職位。”
“去修築一州府的河堤,當然,若是你辦不好,本官自然會問罪於你。”
楊文玉本來隻是隨口說說,沒想到張大人居然還當真了?
他哪裏有什麽修河築堤的本事...尤其是那水泥廠還是武陽王的產業,自己若是又去了房玄齡手下當差,那指不定會被禍禍成什麽樣子...
楊文玉尷尬的道:“多謝張大人美意,學生隻是舉人之身,還是想要在學習幾年,等考中進士再為朝廷效力...”
張居正笑著搖搖頭,若是楊文玉敢接下這差事,他倒是會高看楊文玉幾眼,不過楊文玉的迴答卻是讓他有些失望。
且不論能力如何,若是連擔當大任的膽識都沒有,那此生注定也不會有多少成就。
王守仁轉身麵向台下眾人,微微抬手:“諸位,若是無人與在下再論,那這場文會便就此結束吧。”
王守仁並沒有說自己是贏下了這場文會,隻是說文會結束,這也算是給夠了這些儒生麵子,畢竟輸贏到底如何,各自皆是心知肚明了。
李兆點了點頭,心道,王守仁也不完全就是愣頭青,這般說辭也算符合他的心意。
就在此時,人群中一個老頭站出來,臉色鐵青的朝王守仁開口道。
“王守仁,你這是在否定儒學,你這是在否定天下讀書人,老夫今日要為天下讀書人討個說法,哪怕這件事鬧到聖前,老夫也不會退讓!”
說話的老頭便是楊文玉的老師,這老頭眼看著自己的學生輸的一敗塗地,知道自己也不可能爭得贏王守仁,便是想著將此事鬧得更大,這樣一來就還有機會。
張居正站起身,走到王守仁身旁,目光如鷹隼一般犀利,一眼看中那老頭。
“羅進,前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四年前致仕,記得你當初晉升五品郎中的文書,還是本官批複的。”
羅進被張居正盯得背後發涼,雖然他年長於張居正,但在氣勢上卻完全被張居正碾壓,這不僅僅是官職上的壓迫。
羅進拱手道:“見過張大人,今日之事無關朝堂,儒學乃是國之基石,這件事老夫自然要討個說法,哪怕在陛下麵前,老夫也會直言不諱。”
羅進其實並非是為了自己,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學生,若是楊文玉此番失利,那日後便是注定與朝堂無緣,因此,哪怕是為此得罪了張居正,羅進也要爭一爭。
“哈哈哈哈,今日倒是不虛此行啊。”
一道爽朗的笑聲打破了國子監內劍拔弩張的氣氛,眾人皆是紛紛看向一側。
隻見一個中年發福的男人從椅子上緩緩站起來,身旁還跟著一個佝僂的老頭。
張居正和謝東陽同時目光一震,當即紛紛恭敬的朝此人鞠躬。
“臣參見陛下!”
在場的人頓時瞠目結舌,下一秒便是全部齊刷刷的跪在地上,齊唿。
“參見陛下!”
李明乾朝李兆挑挑眉,似乎在說,到頭來還是得靠你老爹吧?
李兆隻是癟嘴笑了笑,其實李明乾出現在這裏自然不是偶然,也是他提前便安排好的。
畢竟李兆也拿捏不準這場文會的結果,若是王守仁辯輸了,那他也不準備出場了。
而最能一錘定音的人,自然就是皇帝老爹,隻要李明乾露麵,不管是什麽爛攤子,也能輕鬆的收拾。
隻是如今靠著王守仁的超水平發揮,倒是讓這件事不至於無法收場。
李明乾看向台上的謝東陽,開口道:“謝卿,許久未見,你倒是臉色紅潤了不少,看來臨安府是個養人的差事啊。”
謝東陽當即迴道:“迴陛下的話,臣雖在臨安府,但也一刻不敢忘了身為朝廷官員的職責。”
謝東陽這番話也算是服軟了,這讓李明乾的心情也舒暢了不少,若是謝東陽還是如之前那般硬氣,那李明乾便已經做好了準備讓謝東陽告老還鄉。
如果不是自己的親兒子替謝東陽說話,在李明乾看來,哪怕朝堂不問,他也不會用一個自視清高的臣子。
李明乾誇讚的看了王守仁一眼:“王守仁,你此番言論倒是讓朕耳目一新,不過儒學終歸是千古以來的學問,也並非是如你所說那般無用,不過你之言論也不無道理,治理天下不僅僅需要儒學。”
李明乾的一番話既是讚賞了王守仁,同時也給這些儒生一個台階。
在場的儒生見陛下並沒有否定儒學的意思,心裏也是微微鬆了口氣,至於這文會的輸贏已經不重要了。
而羅進原本還吵嚷著要鬧到聖前,現在陛下就眼前,那還鬧什麽?
而且很明顯,陛下有意要護著王守仁,自己就算再怎麽鬧也不過是一場笑話,眼下這些名士大儒也很明顯是準備偃旗息鼓,將此事揭過,光憑他一個退休的五品郎中,哪裏還有資格跟武陽王鬥。
況且這場文會從頭到尾武陽王就沒有出現,自己的學生就已經輸的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