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見青沒胃口,不想讓王管家擔憂,遂點了點頭
他嘆了口氣,擱下筆,道,「王叔坐。」
「此事並無意瞞著大家,隻是如今大亂將至,城中百廢俱興,縣衙中人人諸事纏身,若將此事托出,怕是會動搖軍心。」王叔和招祥整日臭美緊皺他當然是為什麽。
王管家心中不安感更重,但是還是說,「小郎君若不想說,便不說,隻是萬望保重身體才是。」
「事到如今,也再無隱瞞下去的必要了,王叔應該知道許時任此人。」
「許大人乃大人太學同窗,如今任之鄔郡郡守。」
「王叔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矣,時任祖父乃當朝太傅,族中入朝為官之人不知凡幾。」
王叔隻知其人,但不知有這麽大的背景,他知道自家大人並不是隻給他介紹許大人,後頭肯定還有話要說,便沒搭茬。
「許兄家中前些日子給我寄了信。」
「信中言,京城的欽差已從月初已出京,至多再過一月便可到達餘槐縣了。」
王管家聽完此言,手猛的一頓,「欽差?什麽欽差?」
譚見青涼涼一笑,「朝廷命官,私自開倉放糧,乃欺上瞞下妄顧律法之罪,自當是由朝廷派欽差查辦。」
王管家不認同此話,「北地大旱,成千上萬流民南下!大人你這般做可都是為了百姓啊!」
譚見青冷哼一聲,「他們眼中看得見的隻有權柄,哪還有百姓?此事並不那麽簡單。
「老師月餘前才被個莫須有的罪名下了昭獄,如今南邊的旱情初解,那些人便也留不得我這個『同黨餘孽』了。」其實朝中哪些人這般著急定他罪,還有個原因便是他身上這狀元的名頭吧,當年被聖上親口誇讚才冠絕倫的少年狀元,如今不過是南地小城的縣令,卻還是被當成了擋路石眼中釘。
王管家一時半會接受不了這個消息,怪不得那日大人會讓招祥投奔顧娘子,原是這個原因。
「再無別的法子了嗎?」王管家心中還有些期盼,他家郎君為國為民,便是有錯,也是事出有因啊!
法子倒是有的,隻是自開蒙入學堂,學的便是忠君愛國孔孟之道,譚見青說不出那幾個字,隻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此事還不宜大肆宣揚,還望王叔替我保密才是。」
王管家再忍不住,嗚嗚哭了出來。
這邊烏四娘等人也趕到了縣衙。
……
等烏四娘再迴來時,穀中的變化又明顯了些。
原來的五棟紅磚房旁又建好了三棟一幕一樣的大房子和一個袖珍的小院。屋前,平坦結實泥土一直想穀口延伸,路還沒修好,遠遠還能有人在滾大石平整地麵。
河那邊,堤壩已經修得有兩個人那般高了,他們原來居住的山洞也被安上厚厚的大門。
烏四娘在堤壩處找到指導村民們修建堤壩的顧月照,一臉嚴肅,「阿月,我有事找你。」
顧月照找了個僻靜處,靜靜聽烏四娘從餘槐縣帶來的消息。
去歲,恰逢新春佳節,為表皇恩,宮中特賜下新年節禮。
原是好事,隻其中卻出了個岔子,送給長公主的節禮,因底下辦事太監失誤被送至了肅王處。
這宮中給各王爺公主所送節禮都大差不差,這送錯了,再換迴來,至多遭人嘲笑一番,厚著臉皮當聽不見此事也就過了。
但不想貴妃送給長公主的節禮卻是和宮中的節禮中混在了一處送去,據說,這節禮中放了三塊血玉,價值連城。
如此珍寶,長公主自然是要迴的。肅王卻道,節禮中並無此物,無法歸還。
長公主隻當肅王是想昧了節禮,她向來性子霸道,如何能忍此委屈,五日後便命五千精騎殺到文祈府,要肅王給個說法。
都被人欺上了頭,肅王也不是個好性子,立馬組織了一萬大軍對戰。是以方才過完年,長公主和肅王便爭鋒相對,戰鼓齊鳴,搞得民不聊生。
兩軍交戰之地名為宜城,地連文祈、樂亭、蘭考三地,就是上次宋山等人看到強征災民入伍的地方。
宜城離洛城近,不少百姓連夜出逃避難,大多跑洛城來了。
長公主和肅王如此膽大,肯定是京城那邊出了何事,才讓二人如此肆無忌憚。
而最大的可能便是位置上哪位不太行了,才讓二人如此著急。
果然,從烏四娘後頭的話中驗證了她的猜想。
年節前,皇上攜宓姬前往行宮泡溫泉時,因宓姬喜食野鹿,皇上便組織了一場冬獵,並親自參加了冬獵,直言要為愛妃獵得山林中最肥美的野鹿來。結果鹿沒獵到,自己倒從馬上摔了下來。
當今聖上,年過半百,身子本就不好,摔了馬更是雪上加霜。整個年節都是在床榻上度過的,京中有隱有人傳言,怕是不好。
烏四娘說完,還是有些不解,「長公主和肅王也不過是親王和公主,怎麽敢,不怕朝廷追究責任嗎?」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理該是如此。
隻是。
「太子雖立,卻並無威信,底下人自然不服。皇帝一倒下,朝廷中人人自危,誰還有時間去管兩個公主王爺打架?怕不是都暗搓搓的準備押呢!」
第57章 不破不立,大樹……
不破不立, 大樹的根早已爛透,再怎麽精心維護也不過是表麵風光,有那閑工夫不如直接推到它!重新培育一根樹苗, 嗬護它長成一顆根繁葉茂的大樹。
他嘆了口氣,擱下筆,道,「王叔坐。」
「此事並無意瞞著大家,隻是如今大亂將至,城中百廢俱興,縣衙中人人諸事纏身,若將此事托出,怕是會動搖軍心。」王叔和招祥整日臭美緊皺他當然是為什麽。
王管家心中不安感更重,但是還是說,「小郎君若不想說,便不說,隻是萬望保重身體才是。」
「事到如今,也再無隱瞞下去的必要了,王叔應該知道許時任此人。」
「許大人乃大人太學同窗,如今任之鄔郡郡守。」
「王叔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矣,時任祖父乃當朝太傅,族中入朝為官之人不知凡幾。」
王叔隻知其人,但不知有這麽大的背景,他知道自家大人並不是隻給他介紹許大人,後頭肯定還有話要說,便沒搭茬。
「許兄家中前些日子給我寄了信。」
「信中言,京城的欽差已從月初已出京,至多再過一月便可到達餘槐縣了。」
王管家聽完此言,手猛的一頓,「欽差?什麽欽差?」
譚見青涼涼一笑,「朝廷命官,私自開倉放糧,乃欺上瞞下妄顧律法之罪,自當是由朝廷派欽差查辦。」
王管家不認同此話,「北地大旱,成千上萬流民南下!大人你這般做可都是為了百姓啊!」
譚見青冷哼一聲,「他們眼中看得見的隻有權柄,哪還有百姓?此事並不那麽簡單。
「老師月餘前才被個莫須有的罪名下了昭獄,如今南邊的旱情初解,那些人便也留不得我這個『同黨餘孽』了。」其實朝中哪些人這般著急定他罪,還有個原因便是他身上這狀元的名頭吧,當年被聖上親口誇讚才冠絕倫的少年狀元,如今不過是南地小城的縣令,卻還是被當成了擋路石眼中釘。
王管家一時半會接受不了這個消息,怪不得那日大人會讓招祥投奔顧娘子,原是這個原因。
「再無別的法子了嗎?」王管家心中還有些期盼,他家郎君為國為民,便是有錯,也是事出有因啊!
法子倒是有的,隻是自開蒙入學堂,學的便是忠君愛國孔孟之道,譚見青說不出那幾個字,隻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此事還不宜大肆宣揚,還望王叔替我保密才是。」
王管家再忍不住,嗚嗚哭了出來。
這邊烏四娘等人也趕到了縣衙。
……
等烏四娘再迴來時,穀中的變化又明顯了些。
原來的五棟紅磚房旁又建好了三棟一幕一樣的大房子和一個袖珍的小院。屋前,平坦結實泥土一直想穀口延伸,路還沒修好,遠遠還能有人在滾大石平整地麵。
河那邊,堤壩已經修得有兩個人那般高了,他們原來居住的山洞也被安上厚厚的大門。
烏四娘在堤壩處找到指導村民們修建堤壩的顧月照,一臉嚴肅,「阿月,我有事找你。」
顧月照找了個僻靜處,靜靜聽烏四娘從餘槐縣帶來的消息。
去歲,恰逢新春佳節,為表皇恩,宮中特賜下新年節禮。
原是好事,隻其中卻出了個岔子,送給長公主的節禮,因底下辦事太監失誤被送至了肅王處。
這宮中給各王爺公主所送節禮都大差不差,這送錯了,再換迴來,至多遭人嘲笑一番,厚著臉皮當聽不見此事也就過了。
但不想貴妃送給長公主的節禮卻是和宮中的節禮中混在了一處送去,據說,這節禮中放了三塊血玉,價值連城。
如此珍寶,長公主自然是要迴的。肅王卻道,節禮中並無此物,無法歸還。
長公主隻當肅王是想昧了節禮,她向來性子霸道,如何能忍此委屈,五日後便命五千精騎殺到文祈府,要肅王給個說法。
都被人欺上了頭,肅王也不是個好性子,立馬組織了一萬大軍對戰。是以方才過完年,長公主和肅王便爭鋒相對,戰鼓齊鳴,搞得民不聊生。
兩軍交戰之地名為宜城,地連文祈、樂亭、蘭考三地,就是上次宋山等人看到強征災民入伍的地方。
宜城離洛城近,不少百姓連夜出逃避難,大多跑洛城來了。
長公主和肅王如此膽大,肯定是京城那邊出了何事,才讓二人如此肆無忌憚。
而最大的可能便是位置上哪位不太行了,才讓二人如此著急。
果然,從烏四娘後頭的話中驗證了她的猜想。
年節前,皇上攜宓姬前往行宮泡溫泉時,因宓姬喜食野鹿,皇上便組織了一場冬獵,並親自參加了冬獵,直言要為愛妃獵得山林中最肥美的野鹿來。結果鹿沒獵到,自己倒從馬上摔了下來。
當今聖上,年過半百,身子本就不好,摔了馬更是雪上加霜。整個年節都是在床榻上度過的,京中有隱有人傳言,怕是不好。
烏四娘說完,還是有些不解,「長公主和肅王也不過是親王和公主,怎麽敢,不怕朝廷追究責任嗎?」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理該是如此。
隻是。
「太子雖立,卻並無威信,底下人自然不服。皇帝一倒下,朝廷中人人自危,誰還有時間去管兩個公主王爺打架?怕不是都暗搓搓的準備押呢!」
第57章 不破不立,大樹……
不破不立, 大樹的根早已爛透,再怎麽精心維護也不過是表麵風光,有那閑工夫不如直接推到它!重新培育一根樹苗, 嗬護它長成一顆根繁葉茂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