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旅遊,認為那是掏錢買罪,近幾年悄然興起戰友聚會同學聚餐抱團旅遊,一次也沒有參加,深層次的原因是,囊中羞澀。生意失敗以後,有一種無形的窘迫和自愧。
獨居陋室,無聊時也去縣城周圍的山溝轉轉,最常去的地方是西溝,那是鳳棲人的天然公園,鳳棲人對西溝情有獨鍾。近幾年結識了許多文友,友友們看老夫可憐,有時約老夫聚餐,有時約老夫在洛川境內遊玩。老夫因此上癮,竟然有了某種期盼。不過老夫遊玩歸來大都沒有什麽感想,隻是覺得好看,為了不負文友期待,胡亂湊合幾段文字,首尾不能相連,管他別人感覺如何,隻要自己喜歡!
又有些走題,言歸正傳。公元2018年10月22日,那一天正是霜降,老莫(張新民)車載四個老朽,去黃連河遊玩。根據老莫的親侄子帶著調侃的調子介紹,黃連河隻是出了幾個“土匪”(蔣介石把共軍叫共匪),其實沒有什麽好看。
的確,那人造的景觀正在修建,鋼筋混凝土建築,硬化路麵,村裏人大都跟上將軍沾光,政府出資為村民修建整齊劃一的宅院,還有規模堪比城裏賓館的飯店,現代化的養殖場,總感覺少了什麽,年輕人大都出外打工,沒有了炊煙嫋嫋,沒有了秋收時農家宅院那種溫馨那種歡顏。
走進黃連河城堡,一種歲月滄桑的感覺撲麵而來,殘垣斷壁,荒草萋萋,宅院內破舊的窯洞,坍塌的廈屋,被歲月剝蝕的牆壁,瓦礫遍地,裸露的樹根見證了曆史的變遷。
窯洞內被遺棄的油簍、麥耬、木杈、石槽、石碾、獨輪車,還有破碎的殘缺不全的瓦盆瓦罐,土炕上落滿厚厚的積塵,跟城堡外整齊劃一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激活記憶的碎片,鏈接成並不連貫的畫麵。四個老朽年齡最長的張小棟老師七十五歲,最小的漁翁六十三,老莫和我同庚,我們兩個加起來一百四十歲,已經進入古稀殘年。大家難得在一起相聚,總喜歡迴憶過去,觸景生情,有種無法盡述的傷感。
那時,一個家庭有五六個孩子屬於正常,冬天坐在熱炕上圍著一條破棉絮取暖,夏天光屁股滿條村亂竄,渾身沾滿泥土,好似泥鰍一般,吃飽肚子成為我們的唯一,過年時生產隊殺一頭肥豬,每家分得窄窄得一綹,滿條村都能聞得到肉香,咥一頓蘿卜菜豬肉餃子是孩子們過年時的期盼。
有些事仿佛發生在昨天,卻怎麽一晃就是幾十年?毛驢馱著蒙著蓋頭身穿紅綾襖兒的新娘,嗩呐吹出的迎親調子響徹雲天,土窯洞裏糊著報紙,土炕上鋪著嶄新的蘆席,炕角疊放整齊的被褥,炕牆上一支紅燭盡燃,全村人圍在一起吃“八碗”(一種古老的酒席,四葷四素,兩碗肉塊、兩碗肉片,兩碗豆腐粉條、兩碗腥湯煮蘿卜),吃完八碗後老人們剔著牙縫,耳朵上別著主人散發的、兩毛錢一包的寶成牌香煙,優哉遊哉地迴家睡覺,小夥子們變著花樣鬧房,一直鬧得很晚。一年後土窯洞裏傳來了孩子的哭聲,院子裏雞鳴豬哼哼,一隻黃狗忠實地蹲在窯洞的門口,孩子屙下了,女人吆喝一聲,黃狗便敏捷地跳上炕,把孩子的巴巴舐舔幹淨。男人們把生活的重負扛在肩上,春播秋收,循環往複,日子變老了,脊背上隆起一座山,山脊上,橫臥著醉眼朦朧的太陽。
雞往後刨,豬向前拱,苦澀的日子也有期盼也有追求,最羨慕身穿四個兜兜的公家人(幹部),身背書包走在泥濘的山路上,最大的願望就是坐在辦公室裏搖筆杆子,比馱著太陽上山輕鬆。
中午飯由張小棟老師的兒子招待,全是現代化養殖場裏的產品,就不一一細述。吃完飯已經下午五點,大家遊興依舊盎然,又驅車前往另外一處城堡,城堡叫什麽來著?漁翁是洛川的活地圖,僅僅過了一天,記憶已經模糊。夕陽西下,遠山嶙峋,舉目遠眺,對麵山上落葉針葉林混交,不由得怦然心動,竟然找不出詞兒形容。城堡不大,卻非常完整,跟黃連河城堡一樣,人去物在,窯洞內存放著主人遺棄的農具。古藤老樹,可惜不見昏鴉,西邊天際,幾架噴氣式飛機正在飛翔,尾氣拉出長長的白鏈,好似在演奏著一曲十麵埋伏,心在祈禱,遠離戰爭……
來到將軍故裏時已經天黑,張老師和他的弟弟老莫(張新民)指著不遠處的兩孔土窯洞說:“我們就在那裏出生……”
日子在不經意間走過,懷舊也是一種享受。幾台挖掘機正在工作,國家斥巨資重修將軍故裏,不知怎麽有一種期盼,能否修舊如舊?……
獨居陋室,無聊時也去縣城周圍的山溝轉轉,最常去的地方是西溝,那是鳳棲人的天然公園,鳳棲人對西溝情有獨鍾。近幾年結識了許多文友,友友們看老夫可憐,有時約老夫聚餐,有時約老夫在洛川境內遊玩。老夫因此上癮,竟然有了某種期盼。不過老夫遊玩歸來大都沒有什麽感想,隻是覺得好看,為了不負文友期待,胡亂湊合幾段文字,首尾不能相連,管他別人感覺如何,隻要自己喜歡!
又有些走題,言歸正傳。公元2018年10月22日,那一天正是霜降,老莫(張新民)車載四個老朽,去黃連河遊玩。根據老莫的親侄子帶著調侃的調子介紹,黃連河隻是出了幾個“土匪”(蔣介石把共軍叫共匪),其實沒有什麽好看。
的確,那人造的景觀正在修建,鋼筋混凝土建築,硬化路麵,村裏人大都跟上將軍沾光,政府出資為村民修建整齊劃一的宅院,還有規模堪比城裏賓館的飯店,現代化的養殖場,總感覺少了什麽,年輕人大都出外打工,沒有了炊煙嫋嫋,沒有了秋收時農家宅院那種溫馨那種歡顏。
走進黃連河城堡,一種歲月滄桑的感覺撲麵而來,殘垣斷壁,荒草萋萋,宅院內破舊的窯洞,坍塌的廈屋,被歲月剝蝕的牆壁,瓦礫遍地,裸露的樹根見證了曆史的變遷。
窯洞內被遺棄的油簍、麥耬、木杈、石槽、石碾、獨輪車,還有破碎的殘缺不全的瓦盆瓦罐,土炕上落滿厚厚的積塵,跟城堡外整齊劃一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激活記憶的碎片,鏈接成並不連貫的畫麵。四個老朽年齡最長的張小棟老師七十五歲,最小的漁翁六十三,老莫和我同庚,我們兩個加起來一百四十歲,已經進入古稀殘年。大家難得在一起相聚,總喜歡迴憶過去,觸景生情,有種無法盡述的傷感。
那時,一個家庭有五六個孩子屬於正常,冬天坐在熱炕上圍著一條破棉絮取暖,夏天光屁股滿條村亂竄,渾身沾滿泥土,好似泥鰍一般,吃飽肚子成為我們的唯一,過年時生產隊殺一頭肥豬,每家分得窄窄得一綹,滿條村都能聞得到肉香,咥一頓蘿卜菜豬肉餃子是孩子們過年時的期盼。
有些事仿佛發生在昨天,卻怎麽一晃就是幾十年?毛驢馱著蒙著蓋頭身穿紅綾襖兒的新娘,嗩呐吹出的迎親調子響徹雲天,土窯洞裏糊著報紙,土炕上鋪著嶄新的蘆席,炕角疊放整齊的被褥,炕牆上一支紅燭盡燃,全村人圍在一起吃“八碗”(一種古老的酒席,四葷四素,兩碗肉塊、兩碗肉片,兩碗豆腐粉條、兩碗腥湯煮蘿卜),吃完八碗後老人們剔著牙縫,耳朵上別著主人散發的、兩毛錢一包的寶成牌香煙,優哉遊哉地迴家睡覺,小夥子們變著花樣鬧房,一直鬧得很晚。一年後土窯洞裏傳來了孩子的哭聲,院子裏雞鳴豬哼哼,一隻黃狗忠實地蹲在窯洞的門口,孩子屙下了,女人吆喝一聲,黃狗便敏捷地跳上炕,把孩子的巴巴舐舔幹淨。男人們把生活的重負扛在肩上,春播秋收,循環往複,日子變老了,脊背上隆起一座山,山脊上,橫臥著醉眼朦朧的太陽。
雞往後刨,豬向前拱,苦澀的日子也有期盼也有追求,最羨慕身穿四個兜兜的公家人(幹部),身背書包走在泥濘的山路上,最大的願望就是坐在辦公室裏搖筆杆子,比馱著太陽上山輕鬆。
中午飯由張小棟老師的兒子招待,全是現代化養殖場裏的產品,就不一一細述。吃完飯已經下午五點,大家遊興依舊盎然,又驅車前往另外一處城堡,城堡叫什麽來著?漁翁是洛川的活地圖,僅僅過了一天,記憶已經模糊。夕陽西下,遠山嶙峋,舉目遠眺,對麵山上落葉針葉林混交,不由得怦然心動,竟然找不出詞兒形容。城堡不大,卻非常完整,跟黃連河城堡一樣,人去物在,窯洞內存放著主人遺棄的農具。古藤老樹,可惜不見昏鴉,西邊天際,幾架噴氣式飛機正在飛翔,尾氣拉出長長的白鏈,好似在演奏著一曲十麵埋伏,心在祈禱,遠離戰爭……
來到將軍故裏時已經天黑,張老師和他的弟弟老莫(張新民)指著不遠處的兩孔土窯洞說:“我們就在那裏出生……”
日子在不經意間走過,懷舊也是一種享受。幾台挖掘機正在工作,國家斥巨資重修將軍故裏,不知怎麽有一種期盼,能否修舊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