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可以複製,卻能給人留下雋永的迴味。
鳳棲有一條西溝,西溝離鳳棲縣城最近,西溝曾經是鳳棲人餐桌上主要的蔬菜來源。一股股細如絹絲的山泉從山的皺褶滲出,匯龍在一起,形成一條永不枯涸的溪流,小溪流過十裏山溝,山溝裏散布著移民部落用汗水和勤勞開墾出來的大小不一的水田,大的地塊不足一畝,最小的地塊隻能點種幾窩洋芋。
每天早晨迎著第一縷晨曦,總能看見幾十條扁擔在西溝坡上晃悠,菜農們把鮮嫩的菜蔬裝進條框內,用扁擔挑進鳳棲縣城,在十字路口一字擺開,迎接家庭主婦們挑剔的眼睛。那時節兩分錢一根黃瓜,一分錢一把韭菜,好像用不了一毛錢,就能把菜籃子裝滿,菜農們一擔蔬菜百十來斤,也隻能收入一塊來錢。貴翔叔的熱包子一毛錢四個,一碗熱騰騰的油茶隻賣兩分錢,就那樣菜農們也舍不得用賣菜所得收入買一碗油茶喝,而是從條框裏拿出冷糜子饃在啃。
西溝大約有三、四十戶人家,分布在十裏山溝的狹長地帶,家家都有一段心酸而不盡相同的曆史,老一輩人肩挑全部家當離鄉背井來這裏謀生,靠山的地方挖一孔土窯洞就能安家,沒有什麽怨言,也沒有對苦澀日子的悲傷,耕雲播雨,種植希望,偶爾,土窯洞裏傳來嬰兒降生時的哭聲,移民部落在這裏紮根,繁衍子孫。
每到星期天或者假日,我們一群小孩子最愛相約到西溝玩耍,把鞋脫掉,光腳板在小溪裏行走,那時候溪水清澈而透明,不小心被小螃蟹咬住腳指頭。有時瞅菜農不注意,偷偷地摘一根黃瓜或者西紅柿,放到水裏淘淘,狼吞虎咽地塞進嘴裏。周圍的群山蒼翠欲滴,所有的生命都是那麽鮮活,滲透著綠色的汁液,山坡上有人甩響羊鞭吼起了酸曲,一隻母雞漲紅著臉鑽出雞窩,“多大多大”地誇讚,公雞顯得不屑一顧,站在茅房牆上代替主人迴答:“知道了——”村姑一手提著褲子從茅房鑽出來,慌慌張張地蹲在雞窩前去收雞蛋。
日子雖然苦澀,卻感覺和諧、溫暖,沒有追名逐利,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相互間使絆子,沒有任何汙染。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鳳棲城內的汙水排入西溝,雖然沿途的山溝依然滲出清澈的泉水,但是主河道卻被城市汙水汙染,一道黃色的溪流順著主川道喧嘩,嗅氣熏天,山溝裏已經沒有住戶,政府生態移民,把幾十戶菜農遷入鳳棲住進高層匣式建築內,享受有限的空間和陽光。住宿問題由政府一次性補貼,可是菜農的生活卻難以為繼,好在近些年摩托車和農用車不貴,西溝的菜地依然沒有荒蕪,菜農們騎上摩托下溝種菜,用農用車把蔬菜拉到農貿市場出售。
人民公社時期,筆者曾經在西溝駐隊,那時的頭銜是“養豬專幹”,也是我一輩子榮任的最大的“官”。菜農們賣完蔬菜從縣城返迴西溝,總要從機關的廁所裏挑一擔茅糞,地裏的蔬菜被茅糞滋養,發瘋般地猛長。那時很少用農藥、很少用化肥,好像沒有什麽病蟲害,就連溝畔上的毛杏也用衣服袖子擦一下塞進嘴裏,很少能吃出來蟲害。
喜歡深秋順著十裏山溝漫步,山溝裏的土窯洞大都坍塌,那一片片大小不一的菜地依舊,偶爾間看見菜地裏有一個菜農在耕作,便走過去跟他閑諞。
相互間認出來了!那是西溝的菜農老張,我駐隊時他隻有三十來歲,現今可能已經過了七十歲的門坎,不過看起來仍然健康,說話嗓門特別大,生怕別人聽不見。
因為是熟人,就坐在地畔閑諞,老人告訴我,現在的茅糞上到菜地裏根本不管用,土地已經讓化肥吃得上了癮,拖拉機拉一桶子茅糞趕不上二斤尿素,幾天不打農藥菜葉上就會出現蟲害。人們的餐桌上隻剩下化肥和農藥兩種化學製劑。
(本章完)
鳳棲有一條西溝,西溝離鳳棲縣城最近,西溝曾經是鳳棲人餐桌上主要的蔬菜來源。一股股細如絹絲的山泉從山的皺褶滲出,匯龍在一起,形成一條永不枯涸的溪流,小溪流過十裏山溝,山溝裏散布著移民部落用汗水和勤勞開墾出來的大小不一的水田,大的地塊不足一畝,最小的地塊隻能點種幾窩洋芋。
每天早晨迎著第一縷晨曦,總能看見幾十條扁擔在西溝坡上晃悠,菜農們把鮮嫩的菜蔬裝進條框內,用扁擔挑進鳳棲縣城,在十字路口一字擺開,迎接家庭主婦們挑剔的眼睛。那時節兩分錢一根黃瓜,一分錢一把韭菜,好像用不了一毛錢,就能把菜籃子裝滿,菜農們一擔蔬菜百十來斤,也隻能收入一塊來錢。貴翔叔的熱包子一毛錢四個,一碗熱騰騰的油茶隻賣兩分錢,就那樣菜農們也舍不得用賣菜所得收入買一碗油茶喝,而是從條框裏拿出冷糜子饃在啃。
西溝大約有三、四十戶人家,分布在十裏山溝的狹長地帶,家家都有一段心酸而不盡相同的曆史,老一輩人肩挑全部家當離鄉背井來這裏謀生,靠山的地方挖一孔土窯洞就能安家,沒有什麽怨言,也沒有對苦澀日子的悲傷,耕雲播雨,種植希望,偶爾,土窯洞裏傳來嬰兒降生時的哭聲,移民部落在這裏紮根,繁衍子孫。
每到星期天或者假日,我們一群小孩子最愛相約到西溝玩耍,把鞋脫掉,光腳板在小溪裏行走,那時候溪水清澈而透明,不小心被小螃蟹咬住腳指頭。有時瞅菜農不注意,偷偷地摘一根黃瓜或者西紅柿,放到水裏淘淘,狼吞虎咽地塞進嘴裏。周圍的群山蒼翠欲滴,所有的生命都是那麽鮮活,滲透著綠色的汁液,山坡上有人甩響羊鞭吼起了酸曲,一隻母雞漲紅著臉鑽出雞窩,“多大多大”地誇讚,公雞顯得不屑一顧,站在茅房牆上代替主人迴答:“知道了——”村姑一手提著褲子從茅房鑽出來,慌慌張張地蹲在雞窩前去收雞蛋。
日子雖然苦澀,卻感覺和諧、溫暖,沒有追名逐利,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相互間使絆子,沒有任何汙染。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鳳棲城內的汙水排入西溝,雖然沿途的山溝依然滲出清澈的泉水,但是主河道卻被城市汙水汙染,一道黃色的溪流順著主川道喧嘩,嗅氣熏天,山溝裏已經沒有住戶,政府生態移民,把幾十戶菜農遷入鳳棲住進高層匣式建築內,享受有限的空間和陽光。住宿問題由政府一次性補貼,可是菜農的生活卻難以為繼,好在近些年摩托車和農用車不貴,西溝的菜地依然沒有荒蕪,菜農們騎上摩托下溝種菜,用農用車把蔬菜拉到農貿市場出售。
人民公社時期,筆者曾經在西溝駐隊,那時的頭銜是“養豬專幹”,也是我一輩子榮任的最大的“官”。菜農們賣完蔬菜從縣城返迴西溝,總要從機關的廁所裏挑一擔茅糞,地裏的蔬菜被茅糞滋養,發瘋般地猛長。那時很少用農藥、很少用化肥,好像沒有什麽病蟲害,就連溝畔上的毛杏也用衣服袖子擦一下塞進嘴裏,很少能吃出來蟲害。
喜歡深秋順著十裏山溝漫步,山溝裏的土窯洞大都坍塌,那一片片大小不一的菜地依舊,偶爾間看見菜地裏有一個菜農在耕作,便走過去跟他閑諞。
相互間認出來了!那是西溝的菜農老張,我駐隊時他隻有三十來歲,現今可能已經過了七十歲的門坎,不過看起來仍然健康,說話嗓門特別大,生怕別人聽不見。
因為是熟人,就坐在地畔閑諞,老人告訴我,現在的茅糞上到菜地裏根本不管用,土地已經讓化肥吃得上了癮,拖拉機拉一桶子茅糞趕不上二斤尿素,幾天不打農藥菜葉上就會出現蟲害。人們的餐桌上隻剩下化肥和農藥兩種化學製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