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盧舍那佛
晨心辰意:影帝的法官女友 作者:林深鹿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連續按摩三天,她的腿徹底恢複正常後,兩人重新踏上旅程。
一路上,蔣紫晨欣賞著顧司辰拍的照片和視頻,嘴角的弧度就沒有彎下來過。
她挑選了幾張照片,發到了自己朋友圈。
很快,下邊就點滿了讚。
李豔鵬院長還特意打電話問她最近情況,她如實迴答。李院長聽到她現在日子過得不錯,心情也好了,對她表達了祝福,叮囑他們注意安全,經常迴去看看。
林采音也發了信息,除了羨慕就是調侃。
“笑什麽?”顧司辰看著副駕駛上的人一直抿著嘴。
“是采音,看了我發的照片,都不想上班了。”
“叫上她和紫航,我們一起,人多還熱鬧;順便問問徑年他們,可別說我們不叫他。”
“算了吧,他們現在就像以前的我們。航哥跟項目去了基地,一時半會兒迴不來。采音最近也參加了課題組,天天加班。若菡也別提了,最近又升官了,忙得不可開交,就我倆閑人”
“唉,大家都那麽忙,忙得忘記了怎麽生活。”顧司辰感慨。
一路向西,沿著母親河,他們在古都洛陽停下腳步。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牡丹享譽全國,雖然已是凜冬,早已過了花期,這裏依舊吸引不少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或者是因為這裏的曆史,也或者是因為曾經風靡一時的盜墓筆記。
踏上這片已經現代化了的土地,這座曾經建立起十三座王朝的地方,雖然不複往日的繁華與喧囂,卻也收獲幾分寧靜祥和。
雖不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卻從未靜下心來感受曆史的熏陶。
放慢了匆忙的腳步,沉靜下奔波的心,他們在博物館尋找五千年的文明。
盡管許多從這裏出土的文物被收藏在省博物館乃至國家博物館,但深埋過他們的這片土地卻在無聲訴說著曾經經曆過的輝煌與不幸。
從博物館離開,兩人跟著曆史的腳步走進龍門石窟,一睹盧舍那大佛的真容。大佛豐滿圓潤的麵容,充滿智慧與慈悲的雙眸,嘴角微翹似笑非笑中透露祥和與喜悅,讓她的內心獲得幾分安寧。縱使它與武則天的關係被學界多種解讀,這又與她何幹,身後的曆史並非她能左右,就如她的無字碑,生前身後,毀譽由他。
站在大佛前的她,目光澄澈,像是讀懂了曆史,也明白了自己。
蔣紫晨原不打算去白馬寺,在顧司辰的堅持下,他們還是到了這座距今近兩千年的第一座官建佛寺。
一千多的曆史,伴隨著朝代的更迭,曆經戰火硝煙,興佛與滅佛,幾度興衰,巍然屹立。
唐宮夜宴的沉浸式演出中,他們身著漢服,夢迴盛世大唐。
曲罷離席,榮耀與不甘交織。
雖然一路走來,她已看過了太多,認識了太多,也對曾經了解的曆史有多思考,卻從未像現在這般感懷良久。
她越來越認同當年明月的曆史觀:曆史從來不幽默。
是的,曆史不會幽默,隻會殘酷。它平等地對待其中的萬物,卻又眼睜睜看著他們起伏跌宕,無情拋棄不符合它的規律的所以一切,平等卻冷酷。
離開時,她對著這座城市深深鞠躬,默念著王昌齡那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顧司辰看著她沉浸其中,時而高興時而沉悶,不知道帶她重走這條路是否是正確的,會不會對她的病適得其反。
直到在西安城牆上蔣紫晨的話打消了他的疑慮。
走走停停,他們在太陽西沉時到了西安。也就是在這裏誕生了那條曆經千年的河西走廊。
在這裏,登上古城樓,撫摸著厚厚的城牆,厚重的曆史、交錯的時光、重疊的故事……故事一遍遍在這裏上演,歡喜或悲傷,冰冷的城牆也有了溫度。
夕陽西下,落日樓頭,遊人如織,卻有幾人迴望過去,又有多少能超脫物外。
她凝望天邊的殘陽,一切都已是過往,一股悲涼湧上心頭。
顧司辰拉住她的手,手心汗涔涔。
他不禁懊悔“我開始後悔帶你走這段路。”
蔣紫晨不解的問“為什麽?”
顧司辰攬著她麵對著隱入雲中的晚霞說“我知道,你看過很多曆史,每到一處都會想那些過去了的人事。輝煌的朝代會讓你開心,戰亂的場麵又讓你難過。我在一旁,隻能看著,卻無法排解你的情緒。”
顧司辰歎了口氣繼續說“其實,這趟出來,我希望你能拋開這些,隻當作一次旅行,放空自己,別想久遠的過往。”
蔣紫晨知道他對她的疼愛和保護,害怕因為他又讓自己受到傷害,也明白自己這段時間的情緒起伏影響到了他。
她反手握住他,凝望著他深邃的眼眸,眼底流淌著一絲毅然和堅定,仿佛可以抵擋一切困難和挑戰“對不起,因為我讓你感到不安。從出發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這兩個月是我最開心、最放鬆的,是你讓我感受到重新做迴自己的幸福。如果不是你,我可能至今還孑然一身,每天按部就班的維持兩點一線,更不會像現在這樣站在書本上的文字前。我知道,我容易把自己帶入到那些情景中,跟著他們或悲或喜。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更明白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你放心,我現在的狀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真的。司辰,謝謝你,謝謝你讓我走出陰影。”
她把臉貼進他的胸膛“司辰,謝謝你,謝謝你的包容和愛。”
顧司辰剛剛的動搖又一次被她打動,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蔣紫晨為了不讓他擔心,也盡量不再讓自己過多沉浸。
而顧司辰則主動跟她交流感悟,讓她盡情對自己傾訴,不再一個人默默承受。
在這座十三朝古都,他們逛遍了所有的曆史文化名跡,觸摸了千年的文明,嚐盡西安美食。
一路走來,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曆史。
他們站在當下,也站在曆史長河中,慢慢成長後來者的曆史。
一路上,蔣紫晨欣賞著顧司辰拍的照片和視頻,嘴角的弧度就沒有彎下來過。
她挑選了幾張照片,發到了自己朋友圈。
很快,下邊就點滿了讚。
李豔鵬院長還特意打電話問她最近情況,她如實迴答。李院長聽到她現在日子過得不錯,心情也好了,對她表達了祝福,叮囑他們注意安全,經常迴去看看。
林采音也發了信息,除了羨慕就是調侃。
“笑什麽?”顧司辰看著副駕駛上的人一直抿著嘴。
“是采音,看了我發的照片,都不想上班了。”
“叫上她和紫航,我們一起,人多還熱鬧;順便問問徑年他們,可別說我們不叫他。”
“算了吧,他們現在就像以前的我們。航哥跟項目去了基地,一時半會兒迴不來。采音最近也參加了課題組,天天加班。若菡也別提了,最近又升官了,忙得不可開交,就我倆閑人”
“唉,大家都那麽忙,忙得忘記了怎麽生活。”顧司辰感慨。
一路向西,沿著母親河,他們在古都洛陽停下腳步。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牡丹享譽全國,雖然已是凜冬,早已過了花期,這裏依舊吸引不少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或者是因為這裏的曆史,也或者是因為曾經風靡一時的盜墓筆記。
踏上這片已經現代化了的土地,這座曾經建立起十三座王朝的地方,雖然不複往日的繁華與喧囂,卻也收獲幾分寧靜祥和。
雖不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卻從未靜下心來感受曆史的熏陶。
放慢了匆忙的腳步,沉靜下奔波的心,他們在博物館尋找五千年的文明。
盡管許多從這裏出土的文物被收藏在省博物館乃至國家博物館,但深埋過他們的這片土地卻在無聲訴說著曾經經曆過的輝煌與不幸。
從博物館離開,兩人跟著曆史的腳步走進龍門石窟,一睹盧舍那大佛的真容。大佛豐滿圓潤的麵容,充滿智慧與慈悲的雙眸,嘴角微翹似笑非笑中透露祥和與喜悅,讓她的內心獲得幾分安寧。縱使它與武則天的關係被學界多種解讀,這又與她何幹,身後的曆史並非她能左右,就如她的無字碑,生前身後,毀譽由他。
站在大佛前的她,目光澄澈,像是讀懂了曆史,也明白了自己。
蔣紫晨原不打算去白馬寺,在顧司辰的堅持下,他們還是到了這座距今近兩千年的第一座官建佛寺。
一千多的曆史,伴隨著朝代的更迭,曆經戰火硝煙,興佛與滅佛,幾度興衰,巍然屹立。
唐宮夜宴的沉浸式演出中,他們身著漢服,夢迴盛世大唐。
曲罷離席,榮耀與不甘交織。
雖然一路走來,她已看過了太多,認識了太多,也對曾經了解的曆史有多思考,卻從未像現在這般感懷良久。
她越來越認同當年明月的曆史觀:曆史從來不幽默。
是的,曆史不會幽默,隻會殘酷。它平等地對待其中的萬物,卻又眼睜睜看著他們起伏跌宕,無情拋棄不符合它的規律的所以一切,平等卻冷酷。
離開時,她對著這座城市深深鞠躬,默念著王昌齡那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顧司辰看著她沉浸其中,時而高興時而沉悶,不知道帶她重走這條路是否是正確的,會不會對她的病適得其反。
直到在西安城牆上蔣紫晨的話打消了他的疑慮。
走走停停,他們在太陽西沉時到了西安。也就是在這裏誕生了那條曆經千年的河西走廊。
在這裏,登上古城樓,撫摸著厚厚的城牆,厚重的曆史、交錯的時光、重疊的故事……故事一遍遍在這裏上演,歡喜或悲傷,冰冷的城牆也有了溫度。
夕陽西下,落日樓頭,遊人如織,卻有幾人迴望過去,又有多少能超脫物外。
她凝望天邊的殘陽,一切都已是過往,一股悲涼湧上心頭。
顧司辰拉住她的手,手心汗涔涔。
他不禁懊悔“我開始後悔帶你走這段路。”
蔣紫晨不解的問“為什麽?”
顧司辰攬著她麵對著隱入雲中的晚霞說“我知道,你看過很多曆史,每到一處都會想那些過去了的人事。輝煌的朝代會讓你開心,戰亂的場麵又讓你難過。我在一旁,隻能看著,卻無法排解你的情緒。”
顧司辰歎了口氣繼續說“其實,這趟出來,我希望你能拋開這些,隻當作一次旅行,放空自己,別想久遠的過往。”
蔣紫晨知道他對她的疼愛和保護,害怕因為他又讓自己受到傷害,也明白自己這段時間的情緒起伏影響到了他。
她反手握住他,凝望著他深邃的眼眸,眼底流淌著一絲毅然和堅定,仿佛可以抵擋一切困難和挑戰“對不起,因為我讓你感到不安。從出發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這兩個月是我最開心、最放鬆的,是你讓我感受到重新做迴自己的幸福。如果不是你,我可能至今還孑然一身,每天按部就班的維持兩點一線,更不會像現在這樣站在書本上的文字前。我知道,我容易把自己帶入到那些情景中,跟著他們或悲或喜。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更明白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你放心,我現在的狀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真的。司辰,謝謝你,謝謝你讓我走出陰影。”
她把臉貼進他的胸膛“司辰,謝謝你,謝謝你的包容和愛。”
顧司辰剛剛的動搖又一次被她打動,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蔣紫晨為了不讓他擔心,也盡量不再讓自己過多沉浸。
而顧司辰則主動跟她交流感悟,讓她盡情對自己傾訴,不再一個人默默承受。
在這座十三朝古都,他們逛遍了所有的曆史文化名跡,觸摸了千年的文明,嚐盡西安美食。
一路走來,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曆史。
他們站在當下,也站在曆史長河中,慢慢成長後來者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