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何讓孫權接班,而不是弟弟孫翊和兒子孫紹呢?為何說孫策托孤,是三國最完美的一次托孤?
孫策死時,孫權虛歲十九歲,孫翊虛歲十七歲,孫策不傳兒子,因為兒子孫紹還是一個小屁孩,估計還沒有斷奶,讓個娃娃接班,很有可能造成君弱臣強的局麵,引發內亂,後果不堪設想。
漢獻帝就是眼前的典型例子,孫翊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孫堅的第三子,雖然年紀小,但勇猛如虎,就連孫策都有點自歎不如。
陳壽就對孫翊有過評價:驍悍果烈,有兄策風、性崤急、喜怒快意、治數責數、諭以道義。
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指出了孫翊的長處和弱點,我們常常以為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不是牛犢不怕虎,而是他不知對方的強大,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孫翊就是一個不怕虎的牛犢,所以他不過是光有匹夫之勇而已,他可以當猛將去衝鋒陷陣,但絕對不能選他當國家最高領導人去治國安邦,即使當時有大臣推薦孫翊為繼承者,孫策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事實已經證明了孫策的拒絕是正確的。因為孫翊在四年後,就因為自己的性格弱點,惹禍上身,被自己身邊的人刺殺了。
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的同時,他已經深深的意識到了,武力是可以打下江山的,但治國安邦光憑武力是遠遠不夠的。當時的江東基業還不穩定,孫氏政權和江東的大家族是有很多矛盾的。
江東集團需要一個有能力鎮得住場麵的領導人,孫權小心謹慎,舉賢任能,能恩威並行。能團結江東各方力量為江東集團服務,有著非常不錯的治國安邦的能力。
為了整個江東的基業,保全自己的家族利益。所以孫權是最好的人選,孫權也沒有辜負長兄的期待,他的政策讓江東局勢得到穩定,並取得江東豪門的支持。
孫權當了江東集團的最高領導人後,把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在後來與曹操、劉備對峙多年不落下風,引得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當然,孫策還留給孫權不錯的輔佐班底,張昭與周瑜一文一武,周瑜在外麵帶兵禦敵,張昭在後方處理政務,這就是所謂的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覺問張昭。
孫策托孤,幾乎是三國裏最完美的一次托孤,看看後來的曹魏托孤,最後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臣強君弱,司馬懿趁虛而入,一舉將曹魏幾代人的奮鬥成果都給據為己有。
孫策臨死之際,囑咐大臣和兄弟都要服從孫權的領導,不可生異心,他所有的安排,都是在給孫權鋪路,確立孫權接班人的身份,他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囑咐自己的小兒子,孫策的遭遇簡直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翻版。打天下,結束後,自己一閉眼,皇位都沒留給自己的兒子。
孫策死了,三國時代最年輕有為的創業者,以這樣的方式走完了他的一生。孫策生於亂世之中,父親孫堅在他年紀輕輕時就被殺身亡了。他背負著血海深仇,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在老家為父守孝到期後,就隻身出來闖蕩江湖。
孫策的一生雖然非常短暫,但卻如流星劃過天際,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這足夠媲美同樣是英年早逝的西漢名將霍去病,他奠定了江東集團的基業,給孫氏留下了一座江山,這是他比父親孫堅厲害的地方。
總體上來說,孫策不是靠他爹而成功的,而是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翻盤的。當然,孫策身上也繼承了他爹的缺點,性格強勢,對自己太過於自信,視敵手如草芥,渾然不在乎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對自己的安全極度不負責任。誠如郭嘉所預料的一樣,他即使有百萬之眾,也猶如一人在中原行走,會死在刺客之手的。
孫策死後,孫權正是接班。那麽孫權長得怎麽樣呢?孫權生的方頤大口,碧眼紫髯。以前漢朝時,劉宛來到吳地,看見孫家一眾兄弟後是這樣評價的,我遍觀孫氏兄弟,雖才氣秀達,但是運氣都不會好,唯獨孫權形貌奇偉,骨骼非常,乃大富大貴之表。
孫策死的時候,周瑜不在身邊,那麽他在哪裏呢?周瑜在守禦巴丘,聽說孫策中箭被傷後,因此迴來問候,剛到吳郡,就聽說孫策掛了,所以星夜來奔喪。周瑜哭拜在孫策靈柩之前,吳國太把孫策的遺囑告訴周瑜,周瑜當即立誓,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
隨後,周瑜拜見孫權,孫權詢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公瑾,我現在雖然繼承了父兄之業,但應該怎樣守住家業呢?
周瑜道: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簡而言之,就是要孫權重用人才,那周瑜有什麽人才推薦呢?還別說,周瑜還真推薦了一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肅。
魯肅是臨淮東川人,胸懷韜略,腹隱計謀,關鍵他是超級富二代,經常仗義疏財,解救窮人。周瑜曾經帶數百人過臨淮,結果軍中乏糧,聽說魯肅是這一代的大戶,就跑去找他借糧。魯肅是真豪氣,直接拿出一半的糧食無償捐贈,這可把周瑜感動壞了,而且魯肅平生好擊劍騎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了,現在寓居在曲阿,隨時可以來輔助孫權。
這樣的人才,孫權當然心動了。其實,這裏孫權和周瑜都是各取所需,周瑜想借機舉薦自己的借糧恩人,孫權想借機培養自己的嫡係,畢竟張昭等人都是孫策的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還是得找到自己的小團隊才行。
周瑜舉薦的時機非常好,孫權肯定會毫無條件的接受。於是周瑜趕緊去找魯肅了,但曹操已經派劉燁捷足先登了。不過魯肅最後選擇了相信周瑜,就這樣,魯肅被周瑜拉攏過來。
孫權見到魯肅後,和魯肅談論天下大事,終日不倦,某天眾官散會後,孫權留下魯肅一起喝酒,喝到晚上倆人就睡一個床上了。
半夜,孫權問魯肅,現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家業,該如何發揚光大呢?於是魯肅就有了經典的床上對:楚漢爭雄時西楚霸王項羽最屌,現在曹操就是項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說實話,漢朝遲早要完蛋,遲早要被曹操取代的。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曹操不是輕易能除掉的,想在亂世立足,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事,再說,北方的地盤已經被曹操和袁紹搶占的差不多了,你不如趁著北方戰亂,在南方趕緊擴大地盤,先把仇人黃祖剿除,然後進伐劉表,占據荊州,以長江為天險,時機成熟後登基稱帝,以圖天下。魯肅的經營戰略很簡單,用八個字概括就是:先南後北,劃江而治。
孫權聽完是豁然開朗,魯肅的戰略方案奠定孫吳以後的發展方向,那就是苟著守好江東就完了。曹肅確實是個人才,孫權更加重視了。
完事後,魯肅又給孫權推薦了一個人,誰呢?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諸葛瑾一來就勸說孫權別搭理袁紹,應該和曹操結盟,然後趁機染指北方。
孫權聽從了諸葛瑾的勸告,打發袁紹的使者陳震迴去,寫信告訴袁紹,諸葛瑾為什麽不同意孫權和袁紹結盟呢?其實這就是要搞勢力平衡。現在北方袁紹勢力最大,曹操比起袁紹勢力還是偏弱的。
如果孫權和袁紹結盟幹掉曹操,袁紹統一整個北方,到那個時候,袁紹還能把孫權當迴事嗎?曹操沒了,袁紹吞並孫權不也是早晚的事嗎?相反跟勢力弱的曹操結盟,兩弱對一強,三足鼎立。
袁紹既不能隔著曹操打孫權,孫權和曹操還能聯合攻擊袁紹,再說孫策掛了的消息很快傳到曹操這邊,曹操一聽,就準備起兵攻打江東。
然後江東的發言人張紘就趕緊勸諫說了,成人之喪而伐之,這是不講武德;你能打下東吳還好說,要是打不下,不是逼著孫權跟袁紹結盟嗎?你還不如好好安撫孫權呢!
曹操一聽也對,隨即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孫權大喜,因為自己獲得了朝廷的認可,那就是最純正的江東話事人了。
張紘迴來後,又向孫權推薦一個人,誰呢?乃是中郎蔡邕的弟子顧雍,絕對是個大學問家。
自此以後,孫權威震江江東,深得民心。
再說,陳震迴見袁紹,說孫策已亡。孫權繼立,和曹操結盟了。袁紹聽完大怒,遂起七十餘人馬要攻取許昌,官渡之戰正式開始了。
孫策死時,孫權虛歲十九歲,孫翊虛歲十七歲,孫策不傳兒子,因為兒子孫紹還是一個小屁孩,估計還沒有斷奶,讓個娃娃接班,很有可能造成君弱臣強的局麵,引發內亂,後果不堪設想。
漢獻帝就是眼前的典型例子,孫翊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孫堅的第三子,雖然年紀小,但勇猛如虎,就連孫策都有點自歎不如。
陳壽就對孫翊有過評價:驍悍果烈,有兄策風、性崤急、喜怒快意、治數責數、諭以道義。
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指出了孫翊的長處和弱點,我們常常以為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不是牛犢不怕虎,而是他不知對方的強大,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孫翊就是一個不怕虎的牛犢,所以他不過是光有匹夫之勇而已,他可以當猛將去衝鋒陷陣,但絕對不能選他當國家最高領導人去治國安邦,即使當時有大臣推薦孫翊為繼承者,孫策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事實已經證明了孫策的拒絕是正確的。因為孫翊在四年後,就因為自己的性格弱點,惹禍上身,被自己身邊的人刺殺了。
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的同時,他已經深深的意識到了,武力是可以打下江山的,但治國安邦光憑武力是遠遠不夠的。當時的江東基業還不穩定,孫氏政權和江東的大家族是有很多矛盾的。
江東集團需要一個有能力鎮得住場麵的領導人,孫權小心謹慎,舉賢任能,能恩威並行。能團結江東各方力量為江東集團服務,有著非常不錯的治國安邦的能力。
為了整個江東的基業,保全自己的家族利益。所以孫權是最好的人選,孫權也沒有辜負長兄的期待,他的政策讓江東局勢得到穩定,並取得江東豪門的支持。
孫權當了江東集團的最高領導人後,把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在後來與曹操、劉備對峙多年不落下風,引得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當然,孫策還留給孫權不錯的輔佐班底,張昭與周瑜一文一武,周瑜在外麵帶兵禦敵,張昭在後方處理政務,這就是所謂的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覺問張昭。
孫策托孤,幾乎是三國裏最完美的一次托孤,看看後來的曹魏托孤,最後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臣強君弱,司馬懿趁虛而入,一舉將曹魏幾代人的奮鬥成果都給據為己有。
孫策臨死之際,囑咐大臣和兄弟都要服從孫權的領導,不可生異心,他所有的安排,都是在給孫權鋪路,確立孫權接班人的身份,他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囑咐自己的小兒子,孫策的遭遇簡直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翻版。打天下,結束後,自己一閉眼,皇位都沒留給自己的兒子。
孫策死了,三國時代最年輕有為的創業者,以這樣的方式走完了他的一生。孫策生於亂世之中,父親孫堅在他年紀輕輕時就被殺身亡了。他背負著血海深仇,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在老家為父守孝到期後,就隻身出來闖蕩江湖。
孫策的一生雖然非常短暫,但卻如流星劃過天際,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這足夠媲美同樣是英年早逝的西漢名將霍去病,他奠定了江東集團的基業,給孫氏留下了一座江山,這是他比父親孫堅厲害的地方。
總體上來說,孫策不是靠他爹而成功的,而是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翻盤的。當然,孫策身上也繼承了他爹的缺點,性格強勢,對自己太過於自信,視敵手如草芥,渾然不在乎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對自己的安全極度不負責任。誠如郭嘉所預料的一樣,他即使有百萬之眾,也猶如一人在中原行走,會死在刺客之手的。
孫策死後,孫權正是接班。那麽孫權長得怎麽樣呢?孫權生的方頤大口,碧眼紫髯。以前漢朝時,劉宛來到吳地,看見孫家一眾兄弟後是這樣評價的,我遍觀孫氏兄弟,雖才氣秀達,但是運氣都不會好,唯獨孫權形貌奇偉,骨骼非常,乃大富大貴之表。
孫策死的時候,周瑜不在身邊,那麽他在哪裏呢?周瑜在守禦巴丘,聽說孫策中箭被傷後,因此迴來問候,剛到吳郡,就聽說孫策掛了,所以星夜來奔喪。周瑜哭拜在孫策靈柩之前,吳國太把孫策的遺囑告訴周瑜,周瑜當即立誓,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
隨後,周瑜拜見孫權,孫權詢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公瑾,我現在雖然繼承了父兄之業,但應該怎樣守住家業呢?
周瑜道: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簡而言之,就是要孫權重用人才,那周瑜有什麽人才推薦呢?還別說,周瑜還真推薦了一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肅。
魯肅是臨淮東川人,胸懷韜略,腹隱計謀,關鍵他是超級富二代,經常仗義疏財,解救窮人。周瑜曾經帶數百人過臨淮,結果軍中乏糧,聽說魯肅是這一代的大戶,就跑去找他借糧。魯肅是真豪氣,直接拿出一半的糧食無償捐贈,這可把周瑜感動壞了,而且魯肅平生好擊劍騎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了,現在寓居在曲阿,隨時可以來輔助孫權。
這樣的人才,孫權當然心動了。其實,這裏孫權和周瑜都是各取所需,周瑜想借機舉薦自己的借糧恩人,孫權想借機培養自己的嫡係,畢竟張昭等人都是孫策的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還是得找到自己的小團隊才行。
周瑜舉薦的時機非常好,孫權肯定會毫無條件的接受。於是周瑜趕緊去找魯肅了,但曹操已經派劉燁捷足先登了。不過魯肅最後選擇了相信周瑜,就這樣,魯肅被周瑜拉攏過來。
孫權見到魯肅後,和魯肅談論天下大事,終日不倦,某天眾官散會後,孫權留下魯肅一起喝酒,喝到晚上倆人就睡一個床上了。
半夜,孫權問魯肅,現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家業,該如何發揚光大呢?於是魯肅就有了經典的床上對:楚漢爭雄時西楚霸王項羽最屌,現在曹操就是項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說實話,漢朝遲早要完蛋,遲早要被曹操取代的。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曹操不是輕易能除掉的,想在亂世立足,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事,再說,北方的地盤已經被曹操和袁紹搶占的差不多了,你不如趁著北方戰亂,在南方趕緊擴大地盤,先把仇人黃祖剿除,然後進伐劉表,占據荊州,以長江為天險,時機成熟後登基稱帝,以圖天下。魯肅的經營戰略很簡單,用八個字概括就是:先南後北,劃江而治。
孫權聽完是豁然開朗,魯肅的戰略方案奠定孫吳以後的發展方向,那就是苟著守好江東就完了。曹肅確實是個人才,孫權更加重視了。
完事後,魯肅又給孫權推薦了一個人,誰呢?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諸葛瑾一來就勸說孫權別搭理袁紹,應該和曹操結盟,然後趁機染指北方。
孫權聽從了諸葛瑾的勸告,打發袁紹的使者陳震迴去,寫信告訴袁紹,諸葛瑾為什麽不同意孫權和袁紹結盟呢?其實這就是要搞勢力平衡。現在北方袁紹勢力最大,曹操比起袁紹勢力還是偏弱的。
如果孫權和袁紹結盟幹掉曹操,袁紹統一整個北方,到那個時候,袁紹還能把孫權當迴事嗎?曹操沒了,袁紹吞並孫權不也是早晚的事嗎?相反跟勢力弱的曹操結盟,兩弱對一強,三足鼎立。
袁紹既不能隔著曹操打孫權,孫權和曹操還能聯合攻擊袁紹,再說孫策掛了的消息很快傳到曹操這邊,曹操一聽,就準備起兵攻打江東。
然後江東的發言人張紘就趕緊勸諫說了,成人之喪而伐之,這是不講武德;你能打下東吳還好說,要是打不下,不是逼著孫權跟袁紹結盟嗎?你還不如好好安撫孫權呢!
曹操一聽也對,隨即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孫權大喜,因為自己獲得了朝廷的認可,那就是最純正的江東話事人了。
張紘迴來後,又向孫權推薦一個人,誰呢?乃是中郎蔡邕的弟子顧雍,絕對是個大學問家。
自此以後,孫權威震江江東,深得民心。
再說,陳震迴見袁紹,說孫策已亡。孫權繼立,和曹操結盟了。袁紹聽完大怒,遂起七十餘人馬要攻取許昌,官渡之戰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