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自己有兒子,為何最後要把徐州交付給劉備呢?咱們書接上迴。


    話說曹操對陣呂布,連遭失敗,但是他沒有唉聲歎氣,更沒有兵敗氣餒,而是仰天大笑。


    在逆境中方顯英雄本色,除了那次追擊董卓失敗,我們再也沒看到曹操沮喪絕望過,曹操對於失敗和敵人永遠都是蔑視的,這就是他的非凡之處,也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要學習曹操,首先要學的就是他這種樂觀精神,他不但樂觀,關鍵是他還在尋求反敗為勝的機會,思考如何逆轉局麵,把壞事變成好事。


    郭嘉看到曹操這個樣子,還以為他瘋了呢,老板你別笑,咱下一步怎麽辦呢?曹操道:如今之際就是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傷,已經身死,呂布必引兵來攻。我伏兵於馬陵山中,等其半渡而擊之,呂布可擒。郭嘉除了膜拜點讚,沒有任何方法表達自己的心情了。這個計策沒準他也想到了,但是他不敢說,讓自己的領導裝死,這種主意是不能自己說的,萬一犯了領導的忌諱呢,曹操自己能提出來,可見格局之大,眼界之高,跟這個人有前途。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曹操能夠這麽快想到這個主意了?因為馬陵山這裏是經典伏擊戰馬陵之戰的主戰場,孫臏弄死師弟龐涓的地方,熟讀兵法的曹操獲得啟發,一點兒也不奇怪了,隨後曹操就令滿營的軍兵,都穿白戴孝,跟著就傳出消息來了,說曹操昨夜夜襲濮陽,受傷過重,一命嗚唿了。


    呂布聽說曹操死了。可樂壞了,曹操叫我給燒死了,真是太好了。今天晚上我要前去劫營,把曹兵一網打盡。


    當天晚上三更時分,呂布率領精兵,殺奔馬陵山曹營,快趕到曹操軍寨的時候,隻聽得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可惜呂布太猛,還是讓他跑了,但呂布也損失慘重,一口氣跑進了濮陽,緊閉城門,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


    曹操雖然扳迴一局,但陷入消耗戰,對他來說可不是好事。畢竟自己地盤沒了,顯然沒有呂布那麽持久,更倒黴的是,當年發生蝗災,糧食絕收,關東一帶,一旦糧食要五十貫,核算一下就是一斤米五百塊錢。漢朝的平均工資也才三四千,而且有錢你也不一定買得到。最後發展到濮陽城十室九空,都認吃人了,這仗沒法打了,所以曹操迴兵鄄城,鄄城就是現在的山東濮縣。


    那麽呂布去哪了呢?他留下一部分人,看著這濮陽,然後引兵去山陽就食,這山陽在哪兒呢?就是現在的山東金陽西北,他去山陽幹嘛呢?去就食了,什麽叫就食呢?簡單說就是搶糧食去了,就這麽雙方迎來了和平。


    咱們再說徐州的陶謙,老頭子六十三了,經過曹操的驚嚇,身體不好,又感染重病,眼瞅著就不行了。就把糜竺和陳登請來議事,會議主題就一個,徐州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糜竺是徐州富商,陳登是徐州當地豪強,這兩人就是徐州當地勢力的代表。陶謙臨走前不找自己的兒子,就是要試探他們的意見。糜竺率先發言,曹操退兵是因為呂布偷襲,今年因為天災暫時修兵,明年一定還得再來。


    曹操打徐州是常態事件,所以徐州必須交給一個牛人守衛。那誰是這個牛人呢?這個牛人就是劉備,糜竺道:你健康的時候讓位,劉備不好意思,所以推辭。現在你要死了,這次再讓,劉備肯定不會推辭。大家看糜竺已經徹底成為劉備的粉絲了,心心念念的讓陶謙把徐州讓給老劉。


    當然這中間劉備是怎麽私下收服糜竺的,咱們就不知道了。反正後來,糜竺是把妹妹嫁給劉備了,糜竺的意見,陳登也沒有反對,站在糜竺和陳登的角度看,陶謙要死了。徐州這個燙手山芋,陶謙的兒子是保不住的。他們作為本地宗族勢力的代表,保全當地利益是第一位的,支持劉備符合他們當時的利益。


    他們轉投劉備這個潛力股也是自然,陶謙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兒子難當大任,還沒有當地勢力的知識。燙手的徐州讓劉備來接任是最好的,劉備仁義之名在外,自然會善待自己的兒子。


    所以,陶謙聽了糜竺的建議,就趕緊派人去小沛,以商議軍務的名義把劉備請到徐州。


    長話短說,火龍果三兄弟來到了陶謙的病床前,陶謙有氣無力的說道:請玄德公來,不為別事,隻因老夫病以危重,朝夕難保,萬望明公可憐以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也瞑目了,老頭子這次不能不說是誠心誠意了。


    但是劉備還是一口拒絕,你不是還有倆兒子嗎?讓你兒子接班了,陶謙表示很無奈,我的倆兒子不爭氣,沒這個本事,老夫死後,還指望明公多教誨,切勿令掌州事,陶謙不隻是托付了徐州,連倆兒子也都交給了劉備,可劉備還是拒絕了。


    我劉備是勢單力孤,安能當此大任?陶謙一聽劉備說自己勢單,那還不容易,介紹個對象唄,當即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就是孫乾,讓他輔佐劉備,孫乾出道的很早,但是他在後來的劉備陣營中存在感不是很高,估計應該就是因為他是陶謙推薦的,所以被劉備邊緣化了,畢竟有些人看著就不舒心,老是想起自己欠陶謙的人情,自己還沒法還,這多別扭。


    當然,這裏我們說的是三國演義的邏輯。正史中,陶謙沒有推薦孫乾這迴事,陶謙還不放心,又囑咐糜竺。劉公是當世人傑,你一定要好好輔佐他,說完,就立馬咽氣了。大家瞅瞅,這是什麽樣的精神,一個老頭臨死見劉備,不見親兒子,這能不讓人感動嗎?


    可是劉備還是不幹。如果有人問你的陶謙怎麽死的,記住是被劉備給氣死的,因為劉備不答應,陶謙死不瞑目呀。


    陶謙一死,眾軍舉哀,立即捧印信交送劉備,大家看,早就安排好了。徐州的軍隊就等著陶謙死,讓劉備接管徐州,但是劉備還是拒絕。


    第二天,徐州百姓擠到官府前,異口同聲請求劉備接班。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以糜竺為代表的官員表了忠心,軍隊表了忠心,現在百姓也表了忠心,徐州各個階層都認可了劉備,各方麵的條件都成熟了。關羽,張飛兩個兄弟也再三勸諫,劉備為難呀,我真的不想幹。可是你們為什麽老是逼我,再逼我,我就勉為其難的當了吧。


    說到底,劉備還是想幹的,不想幹他完全可以離開徐州。劉備這個人喜怒不幸於色,他起點太低,一步都不能走錯。所以他就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一步沒有十足的把握,他絕對不會做。


    曹操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那麽劉備身上就有不走捷徑,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艱苦奮鬥精神,要想成功,這些優良品質都要學啊。


    劉備接管徐州之後做了三件事,第一、拉攏地頭蛇,以孫乾、糜竺為輔,陳登為目官。第二、控製軍隊讓自己小沛的軍馬入城,畢竟自己人用起來才放心。第三、出榜安民,穩定民心。第四、安排陶謙的喪事,最後將陶謙遺表,申奏朝廷,劉備的官都幹上了,才想起來給朝廷發通知。


    我以後就是徐州牧了,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就幹了。當然,陶謙三讓徐州是虛構的,在正史上,劉備是怎麽得到徐州的,《三國誌先主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謙病篤,勸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從這段記錄上來看,陶謙在病危的時候,確實對徐州的未來進行了安排。他選擇將徐州托付給劉備,這可以說是讓徐州,但注意這件事情,直到陶謙死後才實施的。這裏麵有多少是陶謙的意思,多少是糜竺、陳登等大家士族的暗中操作,就不好說了。


    當然,曆史上的陶謙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這麽老實忠厚,為百姓著想。三國演義的作者美化陶謙,把他塑造成仁義善良之輩,是為了貶低曹謙,曹操不算好人,陶謙也不是,因為三國亂世是一個爾虞我詐、不講道義的時期,亂世之中,誰的手裏都會沾滿鮮血,更沒有對錯之分。


    因為隻有生存才是王道。


    總之,劉備這次真的是血賺,一下繼承了徐州,沒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這麽大的地盤,一躍成為了一方諸侯。


    那麽曹操知道後會是什麽態度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品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細品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