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怒打督郵這段真的是太解氣了,張飛長得五大三粗的,你說我怎麽就越看他越可愛呢?話說十常侍派心腹督郵下來檢查,不問工作業績,直接給劉備安了兩個罪名,一是詐稱皇親,二是虛報功績。這是典型的不講事實,隻扣帽子,這也是官場上上級給下級下馬威使用的慣常手段。


    但是劉備這個職場小白沒有官場經驗,根本不懂得其中奧妙,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劉備上前一步,還想解釋解釋。那督郵根本不聽,然後過來幾個人就把劉備從屋裏給推出來了。劉備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冷靜,遇事喜怒不形於色,可是今天也被這個事氣壞了,沉著臉迴到了縣衙。


    他不明白督郵為什麽要找他的麻煩,但縣裏有明白人,就是孔先生。一進書房,孔先生正在這兒等著劉備呢。劉備把督郵剛才說的話說了一遍,孔先生就說了,大人,督郵作威,無非是要勒索金銀呀。提到錢,劉備就傻了,我與民秋毫無犯,口袋比臉都幹淨,哪裏來的財物給他們?孔先生也沒辦法,沒錢,那隻能等著下崗吧。話說督郵在招待所等了一晚上,也沒見劉備有個表示,這天下還真有這麽不懂事的。然後他就開始手把手的教劉備做人了。


    次日一早,他就把劉備的秘書孔先生叫去開會,大家看,這督郵一看就是官場老油條。要動一把手,先從他身邊人下手,你劉備要識相點,就應該把金銀趕緊奉上,好好吹吹這督郵的彩虹屁。現在的問題是,劉備真沒錢,但是督郵不相信,大漢當時就那麽個情況,你當官不撈錢,不如迴家賣紅薯,你劉備不想出血,我就先讓你身邊的人出點血。於是秘書孔先生被叫到驛館,立馬就被綁了起來,快說說你們劉縣尉,他到任之後,搜刮了多少民財啊?這就是讓孔先生指認劉備害民呀,孔先生肯定不能幹這事,自然是免不了一頓毒打。


    劉備幾次上門求情,都被擋了迴來,這督郵就是皮癢,不打他一頓,老天爺都看不過去。張飛本來就不痛快,又喝了數杯悶酒,騎馬從招待所經過,看到有五六十個老人在門前痛哭,張飛就下馬去看個究竟,一問這些老頭為什麽哭,這才方知,督郵逼迫縣吏孔先生,想要陷害劉備,這些老人就是來求情的,但是門衛不讓進,對他們是連趕帶抽,老人們自發的來給劉備求情,就問你感動不感動?劉備這個官做的好不好?


    張飛一聽,怒火直衝頭頂,大叫一聲,這聲猶如晴天霹靂,把那些門人都嚇尿了,還哪裏敢攔的,鄉親父老往兩旁一閃,張飛大踏步的就進了館驛了。他進了院子裏一看,督郵高高地坐著,縣吏孔先生被捆翻在地,張飛大喝一聲,害民賊,認得我麽,緊接著他先上前,解了孔先生的繩子,又把上前阻攔的天使軍踹翻在地。督郵還在納悶誰這麽大膽的時候,張飛已經衝到跟前,一把揪住他的頭發,像提溜小雞一樣,就把督郵提溜出了館驛,然後綁在現前的馬樁上。大家肯定奇怪,張飛哪來的繩子呀?這捆綁孔先生的繩子不正好派上用場了,光綁上哪能解氣啊,必須上手抽他丫的。但是張飛是偶然經過,身上也沒帶鞭子呀。館驛門口剛好有一排大柳樹,張飛抬手折下柳條,就過來使勁的抽督郵的雙腿,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


    此刻的督郵好像一條狗,被張飛打得嗷嗷叫。說起來,為什麽大家喜歡張飛呀?就是喜歡老張身上這股不畏強權的勁味。董卓不給臉,我要弄死他,督郵不要臉,我就打他娘的,說到底,社會上最讓人惡心的不就是這種狗眼看人低的人了?張飛打人了,劉備在幹嘛呢?


    話說劉備正在鬱悶,聽見喧鬧之聲,問左右情況,旁人匯報,張將軍綁一人在縣前痛打。劉備一看,這人有點眼熟,這不是督郵大人嗎?劉備沒有立馬讓張飛停手,他先問張飛為什麽打人,然後再叫張飛住手,注意老劉這個操作流程,這個順序很重要,如果先住手,說明他上來就認為張飛有錯,如果先問為什麽,說明劉備潛意識裏是支持張飛的。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劉備對兄弟的信任。


    然後。這個時候關羽又出來說話了,三弟打得好呀,兄長建許多大功,僅得縣尉這個芝麻小官,今天還被這狗督郵侮辱,此地乃棘荊之地,非鸞鳳久棲之所,大哥,咱們就把這害民賊殺了,然後咱們遠走高飛吧。關羽比張飛還猛,畢竟人家關羽殺了家鄉的豪強,才逃難到江湖上的。督郵見劉備來了,以為自己死裏逃生,沒想到關羽來補刀。


    其實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張飛和關羽兩個人的差別,張飛動不動就喊著打這個打那個,給人很魯莽的感覺,但是實際張飛做事是粗中帶細,有分寸,情商和管控情緒的能力都是非常高。在怒鞭督郵這一個章節當中,張飛是在耍嘴炮,他就算再生氣,也並沒有三拳兩腿直接打死督郵,而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折柳條鞭打。很明顯。


    他是在等到劉備來到作案現場,給大哥做人情的機會,救督郵一命。張飛更明白打和殺事兩個性質,打督郵可以說是在發泄不滿,殺了督郵就是跟朝廷翻臉了,但是關羽上來就是提議殺了督郵,這一對比,顯然關羽做事就沒有張飛的心細和考慮全局。聽完關羽的話,劉備是什麽反應呢?他很讚同,二弟說的對,這等害民賊是應該活活打死,可是我劉備向來是個忠厚之人,留他一命吧。劉備又讓人到衙門裏把官印拿出來了,往這督郵頸項上這麽一掛,然後兄弟三人就決定,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吧。


    三人揚鞭策馬而去,還是光棍好啊,想走就走,大家看。從頭到尾,劉備沒有責備一句張飛,而且棄官棄的非常灑脫。劉備為什麽能這麽灑脫呢?一是劉備對縣尉這個芝麻小官本來就不感冒,如果按照正常的仕途走,在這種昏暗的政治背景下,何年何月才能執掌朝政,振興漢室呢?


    他心存大誌,眼前這點小小的政治成就,怎麽會留戀?飛天之龍,豈能久臥小池?二是劉備知道自己不棄官也會被免官,還不如自己主動棄官,名聲來的好聽。這就好比,如果你被公司開除,別人會認為你要麽是你犯錯,要麽就是能力不行,但是你主動辭職,這就是兩碼事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棄官,朝廷是要追責的,但是劉備這種棄官的行為,在他一生中做了三次,卻越棄越高,這是為什麽呢?


    有人說,這是劉備有後台唄。其實不是,在西漢時期,棄官確實是非常嚴重的行為,就算不想幹了,也得找其他理由去官,不然是犯法的。但是東漢當時天下很亂,朝中內鬥不止,中央政權自顧不暇,基本上對地方缺乏管製,這就造成了從上到下的政治腐朽透頂。


    從王莽篡漢開始,很多官員紛紛棄官歸隱,所以棄官在東漢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朝廷也不會去追究,劉備這是標準的掛印棄官,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劉備做了一個很重要的一步,劉備是把官印掛在督郵脖子上,表示的意思是我棄官,是因為這督郵的問題,並不是朝廷的過錯。所以劉備絕對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在怒鞭督郵的典故中,張飛絕對是大大的亮點。其實在《三國誌》中,真正怒鞭督郵的其實是劉備。督郵到安喜縣的辦公室,劉備求見,督郵不見。然後劉備就火了,闖了進去,綁了督郵,打了二百,把他像狗一樣綁在馬樁上,掛了印信,然後亡命天涯。


    三國演義為什麽要這麽改一下呢?為了美化劉備,塑造更鮮明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就是仁德,冷靜,能忍辱負重,張飛的形象就是魯莽衝動。怒打督郵這事劉備幹不出來,但是張飛來打就合理很多。可能大家會疑惑,《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情節,對曆史來說沒有價值,它的意義何在呢?明明是假的,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為什麽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呢?曆史的價值標準是什麽呢?就是真實,曆史是不能虛構的,真的才有曆史價值,假的就是造謠的。文學作品對研究曆史也許沒有價值,但是他所傳達的精神和信仰是史書中沒有的。而我們要體會的就是這部精氣神。


    這就是為什麽文學形象並不是真的,但過了幾百年還很鮮活。因為不同的人在這些人物形象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就能產生共鳴,這是文學藝術獨立的價值。還有一點三國演義是一部曆史小說,而且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所以解讀三國演義就跳不掉要介紹一些曆史背景,所以才指出書中虛構的部分,以便大家去區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品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細品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