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西府,西子湖畔。


    以“美好”為內核的中國文化意象當中,一定會有西子湖,無數文人墨客、丹青妙手、白衣秀士、癡情女子、神仙妖怪都為之傾心。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錢俶屹立在高大華麗的遊船之上,微微清寒的風,迎麵而來,如同解開不開的思念,迴想起來,已經離開杭州太久了。


    往日,泛舟西湖,無論遇到什麽煩心的事情,總能讓他內心平靜下來。


    隻需要遠遠地看一眼孤山寺,以及孤山寺北的賈公亭,悠然山色,縹縹緲緲,梵音玄妙,令人心安。


    年關將至,湖岸邊、湖麵上的遊人多了不少,艄公悠揚的吆喝聲,夾雜在人們的嬉笑之中,仿佛他隨時會唱起來——


    西湖美景,三月天嘞


    春雨如酒,柳如煙~


    ……


    隻可惜,如今不是三月,一切都不是欣欣向榮,反而百十畝的水麵,鋪滿了殘荷枯葦,遠觀雖然風雅情趣,近看實則衰敗淒涼。


    錢弘億、崔仁冀陪遊,倆人都聰明,也很乖,知道錢俶表麵喜悅,實則內心波瀾湧動,於是都垂手而立、不觸黴頭。


    錢俶無奈,這倆人都不上套,隻能自己開口了。


    “延世,子遷,杭越不過一江之隔,風物竟如此不同,是何緣故?”


    不鹹不淡,沒話找話,身為臣子,不得不答!


    崔仁冀硬著頭皮:“網上,在於水之差異。越州水網縱橫、星羅棋布,而杭州之水,匯集於西子湖中,宛若碧盤。”


    “解得好。先王昔日組織勇士射潮,又修建百裏長堤,防止海水倒灌,才有了如今的西湖美景。可如今——”


    錢弘億眉毛一挑,來了啊,來了。


    “可如今,江北戰事洶湧,西子湖的水波,怕也難平了。”


    錢弘億一咬牙,該死不能假裝睡著,近前說道:“王兄,我吳越雖小,卻民心一致、國富民強,尚不必擔心境內安危。”


    “境內安危,本王是有信心的,可境外波瀾,又不得不顧,否則遲早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崔仁冀趕緊近前:“王上,臣出使揚州之後,已得到符太後保證,吳越軍隊、糧草也支援到位,想必江北之亂,不會危及江南之地。”


    這句話,主要是為了撇清自己的關係,崔仁冀想說的是,我都完成任務了啊,可事實上,是否真的會“危及江南”,誰也保證不了。


    錢俶轉身,自顧坐下之後,歎氣說道:“子遷,我國支援,不過杯水車薪!二卿,坐吧。”


    遊船輕搖,空氣濕度開始增大,湖上的風,吹皺了水。


    錢俶拿出一份軍情奏表,說道:“這是孫承佑送呈兵部的奏折,常州、鎮江近日大量唐軍集結。”


    錢弘億、崔仁冀一驚,齊聲問道:“增兵常州?”


    “不錯,不僅如此,太湖水麵上,唐軍也有動作。”


    錢弘億警惕起來:“王兄,莫非,唐國李煜想要趁著江北戰亂,對我吳越行侵犯之舉?”


    崔仁冀也激動起來:“王上,此事非同小可,多年以來,唐國對吳越疆土都心存覬覦,賊心不死!李煜稱帝之後,更是窮兵黷武,業已平定了楚地、荊南,莫非……他要動手!”


    “確實不可不防,可也不必草木皆兵,二卿,你們別忘了長江北岸,趙匡胤也稱帝了。”


    錢弘億沉吟一下,說道:“王兄所言極是,唐國兵力戍衛金陵,已經十分吃力,若真敢出兵我吳越,長江防線空虛,趙匡胤隻需要少量兵馬,就能讓李煜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崔仁冀反對:“臣以為,李煜有孤注一擲的可能。趙匡胤誌在揚州,眼下不會覬覦金陵,更何況,渡江作戰豈是兒戲?王上,應立即增兵蘇州、湖州,預防唐國發難。”


    “稍安勿躁。”


    錢俶一擺手,說道:“還有一個消息,江陰軍指揮使劉乃金領兵支援雄州,據說大敗高懷德,此外,黃損、潘崇徹也入駐了真州。”


    錢弘億覺得事情不簡單:“王上,李煜這是瘋了嗎?他要同時與三家開戰?”


    崔仁冀也皺眉:“嶺南那邊,並不平靜,李煜怎麽敢?”


    錢俶見兩人反應,有些失望,原以為他們能想得更遠一些,歎了口氣,從懷中拿出一封信。


    “看看吧,這是李煜給本王的親筆信。”


    錢、崔二人,腦袋湊到一起,快速地瀏覽一遍,逐漸地,眼睛越瞪越大。


    “李煜要向淮南增兵三萬?不可能!除非他……”


    錢俶冷笑:“除非他瘋了?二卿,難道還看不出來嗎,李煜從一開始,目標就是收複淮南故地!所謂割讓福清,不過是煙霧彈罷了!”


    崔仁冀說道:“不對,王上,若是李煜隻是為了爭奪淮南,又為何要支援揚州?又為何寫信?”


    畢竟,揚州也是淮南十四州之一,寫信告訴錢俶,豈不是暴露了自己的計劃。


    “崔卿,這叫以退為進,還沒明白?”


    “以退為進?王上的意思是,李煜……已經意識到自己不能全部收迴?”


    錢俶點頭:“本王不得不承認,小看了李煜。他知道以唐國的軍力,不可能收迴十四州,就與揚州方麵妥協,打退趙匡胤之後,所占領的地盤,重新還給唐國。至於寫信給本王,則是欲擒故縱!”


    錢弘億反問:“王兄,你的意思是,李煜不希望我吳越出兵?”


    “哼,事情是明擺著的。沈承禮沒有渡江之前,李煜態度何其囂張,如今又大張旗鼓,告訴本王要舉國之力,支援大周,唿籲共同輔佐周主,其實就是為了迷惑我等,不然,為何要增兵常州?”


    “常州……”崔仁冀沉吟一下,“常州的主要港口就是江陰,鎮江就在揚州對麵,這麽說來,唐國軍隊隨時可以渡江!”


    錢俶冷冷說道:“不錯,李煜調兵遣將,表麵上是恫嚇我吳越,可他憑什麽打?出師無名!即便是真要動手,蘇州、常州城池堅固,境內水網縱橫,兼中吳軍兩萬餘,李煜敢嗎?”


    錢弘億習慣順著錢俶的思維去想,動了一番腦子:“王兄所言極是,就算李煜真要動手,大概率會被阻在蘇州城外、長洲之上,趙匡胤數十萬大軍,分出一部分渡江劫掠,也會讓唐國上下不得安寧。時日一長,必定國力損耗嚴重!”


    崔仁冀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又說不上來,半天,他提醒一句:“若李煜此舉,隻為蘇州呢?還有一件事,臣聽說,蘇州有一位唐國逃離的高僧,名喚覺悟,王上也親自禮遇過,他可是李煜點名要迴的僧人。”


    錢俶站起身來,在船上走了幾步,猛迴頭:“二卿,本王決定再向江北增兵兩萬!”


    崔仁冀真急了:“王上,兩萬兵馬?哪兒去湊這兩萬兵馬!”


    沈承禮率兵一萬,潘審燔率兵三萬,再派出去兩萬,咱吳越能打的軍隊,一共也就十萬出頭,加上鄉兵,也不到二十萬啊!


    難道,要派鄉兵出去,濫竽充數?


    錢弘億也著急:“王兄,三思而行,再派兩萬人出征,我吳越精銳隻剩下四萬人,如何使得?”


    錢俶也很為難,卻口氣堅定:“不用擔心,鎮軍不動,從越州、秀州的八都兵與武勇中,抽調一萬,其餘一萬,就征集兩淮鄉兵!”


    這樣一來,吳越還能保留五萬精銳。


    “王上——”


    崔仁冀話還沒說完,錢俶一擺手,說道:“崔卿,別急,本王將這兩萬人,派遣到真州、江都,保護揚州東西。”


    錢弘億明白了,王兄果然是老謀深算。


    真州派兵,抵擋六合、滁州方向的宋軍,但同時,也牽製著唐國的潘崇徹、黃損、毛鏜等人。


    江都派兵,不僅距離長江很近,隨時可以撤迴,還能向東牽製泰州,一旦、萬一、如果、退一步說,揚州真守不住了,就帶著郭宗訓、符太後逃跑,跑到泰州去,實在不行,就逃到南通州去。


    還是大功一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