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武將人選之後,就要確定兵力配置。


    與鄭彥華、李景達不同的是,蒯鼇、諸葛濤現在的軍權太低了。


    蒯鼇是天雄軍指揮使,“指揮使”這個職務,在盛唐年間設置之初,就是一個“臨時差事”,是兵部分配給各種軍隊中、低級軍官的頭銜,可以指揮的人馬數量也有很大彈性,這一點,與五代十國時期的“都虞侯”很類似。


    到了五代末期,各國軍隊中“指揮使”的武將官職一抓一大把,故文獻中解釋道“始用作統兵將領之稱,盡統諸將,非一都之指揮使”,也就是說,隻要能帶領一定兵力(比如百人),就可以封個指揮使當當,而“都指揮使”才是一支軍隊的總指揮。


    諸葛濤的武職品級更低,理論上說,根本就沒帶過兵,他一直在江寧大營擔任都監,平時負責屯戍、訓練,打仗的時候就是“督戰隊”官員。


    這倆人能夠帶多少兵,李煜心裏也沒底。


    劉政諮突然發問:“陛下,奇襲巢縣所用騎兵,是否從侍衛親軍中抽調?”


    “不,親軍分派出去過多了,從江寧大營中調配騎兵即可。”


    和州之戰,分配出去三千;


    潘崇徹、黃損渡江,前往真州,分配一千;


    諸葛蘭支援李重進,前往冶山,再分兩千;


    新建的侍衛親軍一共九千人,這就分走三分之二了,剩下的,李煜絕對不能再動,否則李元清迴來之後,自己也不好交代。


    “陛下,江寧大營騎兵,總共也隻有一千……”


    “那就全部調配給蒯鼇、諸葛濤二人。”


    反正,江寧大營的主要任務就是戍衛金陵,壓根沒想過讓他們出去打。


    “至於步卒,就從和州調用,五千即可,但聲勢要大,對外號稱五萬——”李煜頓了一下,提醒道:“讓史珪跟著,對了,還有譚紫霄。”


    史珪作為降將,對於張光瀚、張瓊的用兵戰法很了解,帶上總有一些用途。譚紫霄雖然年輕,卻辦事老成、進退有序,有他充當監軍參謀,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蒯鼇、諸葛濤太過火。


    劉政諮一咧嘴,信王李景達帶兵前來,最多也就三千,八千人號稱五萬人,真實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


    想到這裏,忍不住提醒:“陛下,蒯鼇、諸葛濤等人為先鋒,襲擾巢縣之後,若不能守住老虎嘴,就隻能依靠信王(李景達)死守含山了。”


    “朕知道。”


    “可是,信王遠在撫州,即便水路日夜兼程,到達含山也至少半個月。”


    李煜一笑,說道:“劉卿,你忘記了,送信還要一段時日,二十天都少說了。”


    “陛下,飛鴿傳書可到洪州。”


    “好,就算半個月吧,那又如何?”


    “這……”


    “劉卿,何必著急替李重進解圍?趁著這段時間,先造聲勢。退一萬步說——”李煜繞到地圖跟前,手在滁河流域慢慢畫出一條線,“就算趙匡胤二十萬大軍,從廬州一路出發,逼近滁州,就算中途大唐軍隊不做任何襲擾,他需要多少天?”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二十萬人,三個人貼近了算是一米,連成一串就是將近70公裏,運輸車輛、戰馬、攻城器械、糧草……這樣大規模的行軍,不說打仗,就是溜一圈,到地方也得死個八十一百的。


    盧儔說道:“陛下,若趙匡胤兵分兩路,一路走淮河,攻打楚州,一路向東進,攻打滁州,恐怕雄州、六合、真州等地情勢就更加危急了。”


    “圍繞著雄州周圍,怎麽打都行,隻要不危及揚州,就不用擔心。況且,趙匡胤恐怕沒有勇氣,兵分兩路——”


    李煜俯下身子,在淮京(壽州)東北看了很久,緩緩說道:“眾卿,趙匡胤想要走淮河水路,複刻當年郭榮攻打楚州之舉,前提是他得有充足的戰船。你們好好看看吧!”


    淮京與楚州之間,能夠提供木材的就兩個地方,一個是八公山,一個是八仙山,前者就在淮京東北,後者則在盱眙西南。


    慢慢地,盧儔、劉政諮、韓熙載及諸葛蘭看出了端倪——


    趙匡胤的軍隊都在淮京,可是,他就算是把八公山的樹都砍光了,也造不出足夠的船!


    更何況,造船,可不是什麽木料都能用的。


    如此一來,“圍舒救滁”與“奇襲巢縣”雙管齊下,成功的前提下,趙匡胤就隻剩下一條路可走,就是沿著雞籠山、褒禪山、滁河北邊一下,慢慢的走,走到滁州去。


    這樣算下來,至少也得半個月。


    李煜要求“造聲勢”,如果宋軍將領聽說南唐準備了五萬人來攻打巢縣,進一步攻打廬州,會怎麽做?


    當然是暫停行程,在局勢完全掌控之前,絕對不能帶領大量軍隊、輜重上路,否則,就算是小股軍隊襲擾、截擊,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韓熙載沉吟一下,說道:“陛下,即便偽宋大軍暫緩形成,蒯鼇、信王等人及時就位,也隻是緩兵之計,真正的症結,還在於……吳越。”


    李煜輕歎一口氣,說道:“韓尚書,果然縱覽全局,真知灼見。不錯,若諸葛將軍此去冶山,還不能調動吳越軍隊的話,先前製定的計劃,就要從長計議了。”


    諸葛蘭近前:“陛下,不是說,要再逼一把錢俶嗎?”


    “不錯,你有什麽主意?”


    “臣覺得,逼迫不如誘導!”


    眾人眼前一亮,李煜頗感興趣,說道:“諸葛將軍,你是不是有什麽餿……好點子?”


    諸葛蘭有些靦腆,說道:“陛下莫非忘了,蘇州那邊,不是還有個高僧在嗎?”


    覺悟?


    對了,怎麽把他給忘了!


    自從吳越大舉籌措賑災糧款之後,覺悟就消停了一段時間,加上吳越內部深受江北戰事困擾,氣氛越來越沉重,許多官宦也沒了參與佛事的心思。


    “神佛之事,那位覺悟禪師,是可以預測一二的。比如,預測趙匡胤登基……”


    李煜眼前一亮,對,古人最迷信“天命所歸”之類的說法了。


    “你繼續說!”


    “是。陛下,若假借神佛之口,說出趙匡胤登基之事,再編排此乃周主中興的必受之災!以錢俶的個性,他肯定會不予餘力,支援揚州郭宗訓。”


    李煜興奮點頭,說道:“不錯,不錯,好主意!這件事情,立即讓陳喬去辦!”


    問題是,趙匡胤稱帝的消息,南唐都已經知道了,吳越還不知道嗎?


    不知道。


    一是,趙普派遣王繼恩去吳越的時候,趙匡胤還沒有到壽州,登基事宜並沒有準備好。


    二是,趙匡胤登基的消息,根本不會主動通知吳越錢俶,還是那句話,錢俶是重要的統戰價值工具,按照吳越曆代國王的慣例,他投降誰,誰才是真命天子!趙匡胤希望錢俶主動投降,而不是打到家門口,被迫投降。


    三是,自淮南戰局惡化之後,南唐對江北消息嚴加封鎖,從白鷺洲、新林港、江寧碼頭等開始,一路到長江邊上與吳越接壤的江陰,嚴加管控,至於揚州方麵,更不可能將趙匡胤登基這樣的消息,泄露給自己的“小弟之國”。


    覺悟啊覺悟,你覺悟吧,你的差事還沒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