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煜來說,“滅吳越”是頭等大事,它就如同長在南唐脖子上的一顆腫瘤,一天不切除,南唐就一天不安生。


    隻不過,這個龐大的戰爭規劃,就如同哪吒一樣,李煜日思夜想地在規劃、完善,卻從來沒對人提起,除了劉政諮、陳喬、清風三人之外,李煜打算一直瞞著,瞞到動手的前一刻。


    出其不意,製勝關鍵!


    但凡事總會例外,計劃趕不上變化,在李煜正猶豫誰來擔任“諸軍節度使”的時候,一個驚天的消息,由孫晟帶來了。


    孫晟也被“雪藏”了好久,多日沒有親聆聖聽,他幾乎懷疑自己被拋棄了,直到劉政諮被召見之後,終於又看到了希望,又恰好驚天消息傳來,就立即請求麵見皇帝李煜。


    這個消息,就是“契丹大舉南下,騎兵前鋒已經掠過冀州,符彥卿與之鏖戰。”


    李煜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再三思索之後,得出的結論仍然是“不可能”!


    “孫卿,這份情報是如何傳遞迴來的?信鴿嗎?”


    “陛下,並非信鴿,是潛伏在汴梁的暗線,通過大唐情報網絡傳來的。”


    “這麽說來,這消息並不是一手的。”


    孫晟點頭,但提醒道:“張永德已經命人前去支援,大將史弘肇陳兵邢州,整個汴梁的氛圍十分緊張。”


    李煜擺了擺手,說道:“不用緊張,這份情報,至少是十天前的,相信不久之後,就會傳來契丹退兵的消息。”


    “陛下為何如此篤定?”


    李煜一笑,說道:“很簡單,耶律璟沒這個勇氣,也沒這個實力,最重要的是,他現在應該是忙著內鬥,根本沒工夫。”


    事實上,正是由於對契丹做出了“戰略收縮”的判斷,李煜才做出了南唐要“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


    原因很簡單,在某種程度上,契丹仍然屬於奴隸製社會,“叛亂仇殺”這種事情自契丹興起之後,就一直不斷,可以說,這個少數民族政權一直都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治核心。


    遼朝應曆九年、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五月,遼太宗耶律德光第四子、耶律璟同父異母的弟弟耶律敵烈,夥同蕭達幹、耶律海思謀反,被鎮壓後殺害。


    緊接著,六月份耶律壽遠、太保楚阿發動叛亂,兵敗之後,聯合耶律璟近侍古哥繼續叛亂,最終兵敗被殺。


    遼朝應曆十年,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契丹的內部也是極不平靜的,七月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內亂,當時的“北麵官”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布等人聯合叛亂。


    同年十月,耶律李胡、耶律喜等人發動叛亂。


    這些叛亂,僅僅是契丹建國之後的冰山一角。


    在“內憂不斷”的同時,契丹麵臨的“外患加劇”,事實上,從應曆九年開始,耶律璟就逐漸放棄了“南下中原”的戰略,開始收縮兵力、休養生息。


    因為這一年,郭榮北伐,一口氣奪取了三州(寧州、莫州、瀛洲)與三關(益津關、淤口關、瓦橋關),隨後的事情,就要迴到李煜穿越的時候了。


    也就是郭榮病重、撤迴汴梁,當年十二月,蕭儼奉耶律璟的旨意,前來南唐以馬匹交換糧食。


    整體上說,契丹現在內部是“一鍋粥”的狀態,耶律璟斷然不會下令南征——


    《遼史》記載:若帝不親征,重臣統兵不下十五萬眾,三路往還,北京會兵,進以九月,退以十二月,行事次第皆如之。


    一般來說,在契丹皇帝親征的情況下,當年九月到十二月是大舉南下的時候,如果耶律璟沒工夫,那來的人,肯定不是契丹的大軍。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場比較有組織的“小規模搶劫”活動,李煜能夠想到的,大概有兩股勢力。


    一個,最有可能的,就是“宮兵”,而且是燕京(北京)地區設置的提轄司,包括弘義宮、長寧宮、永興宮、積慶宮等十一個軍事單位,每個宮的兵力在三、五萬之間。


    另一個,最有可能的就是“部兵”,當前契丹大概有三十八部,其中,能夠快速進入後周地盤的,應該是伯德部,有石烈(營:基本軍事單位)六個,大概一萬多人。


    孫晟說道:“陛下,契丹南下雖然危及漢人政權,可目前情況來說,對我大唐是有利的。”


    李煜搖了搖頭,說道:“恰恰相反,朕正要……若契丹南下,牽製符彥卿、張永德太多兵力,反而會給趙匡胤有機可乘,淮南壓力減小之後,對我們反而不利。”


    “那麽,陛下有何打算?臣立即去辦!”


    李煜一怔,隨即明白了,孫晟啊孫晟,但願你以後別讓朕失望,還是先敲打一下——


    “孫卿,你家中事務處理完畢了?”


    孫晟臉一紅,立即跪地:“臣有罪,臣辜負聖恩,利益熏心!臣,臣一定……”


    “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也知道,朕自登基以來,可信可用之人不多。”


    “臣……一定……痛改……”


    轉瞬之間,孫晟鼻涕一把淚一把,弄的李煜有點不好意思了,他讓孫晟先起來,然後吩咐了兩件不相幹的事情。


    其一,傳遞一封密信給平海軍節度使陳誨,見信之後,與劉崇諒、張雄、邱鄴等人一起看,計劃就在其中。


    其二,傳遞一封普通信件給陳誨,這封信,李煜寫完之後,直接交給孫晟看了。


    孫晟看完,一臉懵逼,開頭第一句就是要求“陳誨不準再吃鴿子”!


    陳誨愛吃鴿子,是寫在稗官野史上的,不知真假。


    宋代人鄭文寶編寫的《南唐近事》中記載:陳誨嗜鴿,馴養千餘隻。誨自南劍牧拜建州觀察使,去郡前一月,群鴿先之富沙,舊所無孑遺矣。又嚐因早衙,有一鴿投誨之懷袖中,為鷹鸇所擊故也。誨感之,自是不複食鴿矣。


    這是兩件事,一件是說,陳誨到建州當觀察使的時候,他馴養的一千多隻鴿子,提前飛到了富沙(治所),另一件事,就是陳誨一天早上去辦公,有一隻鴿子飛到了他的懷裏,一看之下,竟然是被老鷹攻擊受傷了。


    總歸說明,陳誨對訓練鴿子是比較有心得的,關鍵是,這貨還喜歡吃鴿子!


    不能吃了,鴿子在這個時代,可是寶貴的軍事資產之一。


    李煜要讓陳誨親自監督,在廣東地區篩選優良鴿子品種,成立一支“軍鴿部隊”,進一步建立起飛鴿傳書情報係統。


    為什麽非要去廣東?因為這地方有養鴿子的風俗,品種也比較齊全。


    《南越筆記·卷一》記載:廣人有放鴿之會。歲五六月,始放鴿……教以清遠之東林寺為初場,飛來寺為二場,英德之橫石驛為三場……當日歸者甲之,次日歸者乙之,是為放鴿會。


    這種放鴿會,與現在的賽鴿比賽,基本上是一樣的。


    老子早晚要打過長江去,打過淮河去,打過黃河去,打過永定河去,打到內蒙草原,打到貝加爾湖……這麽遠的距離,如果單靠傳統的“驛站情報係統”,不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


    運氣再差一點,沒等李煜實現“大一統”的夢想,說不定再蹦出來個“x自成”的人物,就因為驛站丟了工作,跟自己玩命。


    用信鴿傳遞消息,一千公裏以內,隻要做好信鴿調度就行了,存一批、飛一批、送一批,讓信鴿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天上,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


    再說,信鴿才吃多少東西啊!一個字兒,省錢!


    孫晟雖然一臉懵逼,但他會毫不猶豫去執行,很多次經驗都證明,聽皇帝的,沒錯。


    “陛下,臣聞聽……和州大捷之後,韓熙載調動大量物資,前去支援李重進,莫非,陛下是打算深入淮河?”


    “不錯,屬實。孫卿,你對這件事,有什麽看法?”


    “臣以為,當務之急仍在江南,還有就是……荊南方麵,也需要陛下關注一下。”


    李煜眼神一動,他知道,最後一句話,才是孫晟想說的,難道,荊南出事兒了?自己的情報係統為什麽沒有匯報?


    “孫卿,你知道,朕不喜歡拐彎抹角,也不必猜朕的心思,有話就據實稟報。”


    孫晟向是下定了某種決心,說道:“臣近日發現,劉鎮撫使在金陵買了好幾處大宅子,皇商侯無雙也暗中匯報了,說他在銀號裏存了幾十萬兩……”


    李煜靜靜地聽完,臉上沒什麽表情。


    劉鎮撫使,就是劉承勳,李煜登基之後,對待自己的心腹並不吝嗇,每個都升官了,劉承勳眼下坐鎮嶽陽、統管江陵,權力也不小。


    孫晟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情,是他自己貪汙了不少,於是“投案自首”,把錢送到侯無雙開設的銀號那裏,侯家的錢,約等於李煜的錢。


    “好,朕知道了。你去辦差吧。”


    孫晟走了之後,李煜認真想了這個問題——


    不貪不是劉承勳,他現在貪了不少,但能夠在金陵買房產、存銀櫃,說明還是心存芥蒂的。


    因為,金陵這點風吹草動,李煜想要查,就一定能查出來,這一招算是投石問路,如果李煜不追究,劉承勳下一步動作會更加大膽。


    對待官員貪汙,李煜從來沒當迴事兒。


    貪可以,別把命貪沒了,就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