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南唐野史之江右案(四)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潘辰端坐在主位,表情戲謔地看著眼前一群唯利是圖的商人,死到臨頭、仍不悔改,爭吵的內容無非是“錢錢錢”,絲毫沒有意識到,命都快沒了!
在未得到李煜提拔之前,潘辰擔任的是屯田員外郎,從六品,為了壓製工部侍中查元方(已故查文徽之子),李煜將他提拔到了工部侍郎(正四品)的位置,算是一眾提拔之人中官階最高的了。
這次冒充趙匡胤的手下,對眼前之人的厭惡情緒,潘辰根本就不用裝,他對這群江右“吸血鬼”恨之入骨,長期在工部任職,早就了解到不少官商勾結的事實。
原本,這次差事他不想來,沒把握啊!李煜吩咐,隻要這件事情辦成,就能順手幹掉工部的蛀蟲,尤其是查元方。
潘辰屁顛屁顛的來了。
祝仁質打完招唿,徑直走到了潘辰身邊,並沒有坐下,而是就站在他的身後。
老爺變管家,管家變老爺。
“諸位安靜——”柳人秦快步走到潘辰跟前,一臉諂媚:“潘參軍,我等已經商議完畢,可有要交代的?”
潘辰懶洋洋地說:“你們做生意的,講究兩廂情願,願不願意簽盟單,自己看著辦,在下絕不強求,隻不過——”
密室之中鴉雀無聲,潘辰冰冷的聲音再度迴響:“攻破長江天塹,對於宋國公不過舉手之勞,爾等都是大商人,消息靈通,隨便去打聽淮南戰事,不過要抓緊,柳家主壽誕過了之後,在下就要返迴和州了。”
和州,這地名刺激著在場所有人。
兩月之前,就已經聽說趙匡胤手下大將張瓊南下、占據和州,南唐朝廷卻紋絲未動!
不久之前,江北經商的同行傳來消息,趙匡胤的兄弟趙匡義,已經帶兵到了光州(潢川)。
和州與金陵之間,盈盈一水,幾十萬大軍集結,虎視眈眈,看來南唐朝廷已經被嚇得不敢動彈。
“南唐怕後周”這一認知,在當時的上層階級很普遍,誰讓李璟被郭榮揍成那個德行,就跟今天的人們提起“中國足球”一樣,無論對方是哪個國家隊,潛意識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輸”。
一時間,議論紛紛,再次陷入了焦著狀態。
潘辰的耐心,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他決定再加一把火——
“諸位,半月之前,前唐國大臣張洎,就以宋國公使臣的身份,返迴了金陵,諸位應該知道吧。”
確實有人知道,隻不過,一開始沒人當迴事兒,潘辰一提醒,眾人才開始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張洎原來是大唐臣子→張洎頭銜過了趙匡胤→趙匡胤派張洎當使節→張洎又活著迴到了江北→結論:皇帝害怕趙匡胤,不敢殺張洎!
柳人秦想明白之後,激動地說:“諸位,還有疑問嗎?”
沒有了,就連膽怯的馮家主都沒有了。
“祝家主,將盟單拿出來吧!”潘辰站起身,臉色變得和氣不少,說道:“列入盟單之上,將來,就是大宋的開國功臣!”
宋國公?大宋!好國號,來呀,簽名!
一擁而上,手持盟單的祝仁質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同時,內心又泛起了悲憫。
做人不要太狂,利令智昏這句話,永遠不過時!
寫上名字,摁上手印,大功告成。
潘辰接過來,端詳一番,滿意地揣進了懷裏,說道:“事不宜遲,在下立即啟程,連夜趕迴江北。”
說完,拂袖而去。
祝仁質要跟著走,被柳人秦一把拉住:“祝年兄,明日壽宴……你不留下嗎?”
“柳年兄,在下與潘參軍同來,自然要一同離開,引薦之事、不負所托,剩下的就看江右商友的了。”
意思就是,你們簽了字,可別說話不算數啊,答應給人家錢財的。
柳人秦低聲說道:“我已經命人將財物裝船,連夜運出筠州,祝年兄,這件事兒需要你多幫忙了。”
祝仁質故作驚訝:“這麽著急?也罷,我在洪州有一家宴賓樓,可以先送去中轉,在伺機運往江北。”
“多謝祝年兄。”
不用謝,我替皇帝陛下謝謝你,聽說陛下建立丹陽鐵礦,急用錢。
“其他人?”
“放心,明日壽宴完畢,他們立即迴去,就算被查封了幾個鋪子,不過九牛一毛。”
“如此說來,咱們後會有期。”
祝仁質要走,又被攔了下來,柳人秦追問道:“祝年兄,日間匆忙,我提的犬子娶妻之事……”
柳人秦的長子柳之林正妻去世,借著這個機會,柳人秦想要與祝仁質結成親家,日後共同輔佐趙匡胤,也好沾沾光。
祝仁質心中一陣惡心,卻笑著說:“好事,好說,等此事風頭一過,柳年兄即可派人去送聘書。”
“好,好!”
祝仁質走出內宅,駐足迴頭,身後的房間之中,仍舊一片嘈雜,氣氛卻變得喜悅不少。
柳人秦,你們家還想娶我祝家的女兒?且不說,我祝家一向是“貴女輕男”,就算肯嫁女,你們柳家還有機會等到嗎?
……
登船離岸,潘辰從船艙中走出來,見到一臉疲憊的祝仁質。
“祝老先生,辛苦你了,盡快迴歙州去吧,陛下必然有封賞。”
“潘侍郎言重了,老朽有幸為朝廷辦差事,對了,柳家準備了十艘大船,裏麵都是財物,如何處理?”
“在下無權處置,先運到洪州,交給金吾衛陳將軍(陳冠侯)。”
兩人迴望碼頭,星星點點燈火,迴想起一屋子人的滑稽醜態,他們還想過完壽宴就走?撫河三岔河口早就被封鎖了,李景達在那裏守株待兔。
不對,沒人能夠跑得掉,明天壽宴儀式上,既是柳人秦的人生賞光時刻,也是生命的謝幕開始。
此時此刻,三岔河口駐軍營地,匯集了上百位官員,官位都不高,有的僅僅是在吏部掛了個虛職,他們興高采烈地聚集此地,正是因為接到了朝廷禮部的通知,奉命到江右柳家去賀壽的。
沒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江右子弟”。
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在李煜看來,“一鍋端”還不夠,還要添加點“調料”。
這些出身江右商幫的官員及“準官員”,生命也將進入倒計時。
滴答,滴答!
在未得到李煜提拔之前,潘辰擔任的是屯田員外郎,從六品,為了壓製工部侍中查元方(已故查文徽之子),李煜將他提拔到了工部侍郎(正四品)的位置,算是一眾提拔之人中官階最高的了。
這次冒充趙匡胤的手下,對眼前之人的厭惡情緒,潘辰根本就不用裝,他對這群江右“吸血鬼”恨之入骨,長期在工部任職,早就了解到不少官商勾結的事實。
原本,這次差事他不想來,沒把握啊!李煜吩咐,隻要這件事情辦成,就能順手幹掉工部的蛀蟲,尤其是查元方。
潘辰屁顛屁顛的來了。
祝仁質打完招唿,徑直走到了潘辰身邊,並沒有坐下,而是就站在他的身後。
老爺變管家,管家變老爺。
“諸位安靜——”柳人秦快步走到潘辰跟前,一臉諂媚:“潘參軍,我等已經商議完畢,可有要交代的?”
潘辰懶洋洋地說:“你們做生意的,講究兩廂情願,願不願意簽盟單,自己看著辦,在下絕不強求,隻不過——”
密室之中鴉雀無聲,潘辰冰冷的聲音再度迴響:“攻破長江天塹,對於宋國公不過舉手之勞,爾等都是大商人,消息靈通,隨便去打聽淮南戰事,不過要抓緊,柳家主壽誕過了之後,在下就要返迴和州了。”
和州,這地名刺激著在場所有人。
兩月之前,就已經聽說趙匡胤手下大將張瓊南下、占據和州,南唐朝廷卻紋絲未動!
不久之前,江北經商的同行傳來消息,趙匡胤的兄弟趙匡義,已經帶兵到了光州(潢川)。
和州與金陵之間,盈盈一水,幾十萬大軍集結,虎視眈眈,看來南唐朝廷已經被嚇得不敢動彈。
“南唐怕後周”這一認知,在當時的上層階級很普遍,誰讓李璟被郭榮揍成那個德行,就跟今天的人們提起“中國足球”一樣,無論對方是哪個國家隊,潛意識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輸”。
一時間,議論紛紛,再次陷入了焦著狀態。
潘辰的耐心,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他決定再加一把火——
“諸位,半月之前,前唐國大臣張洎,就以宋國公使臣的身份,返迴了金陵,諸位應該知道吧。”
確實有人知道,隻不過,一開始沒人當迴事兒,潘辰一提醒,眾人才開始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張洎原來是大唐臣子→張洎頭銜過了趙匡胤→趙匡胤派張洎當使節→張洎又活著迴到了江北→結論:皇帝害怕趙匡胤,不敢殺張洎!
柳人秦想明白之後,激動地說:“諸位,還有疑問嗎?”
沒有了,就連膽怯的馮家主都沒有了。
“祝家主,將盟單拿出來吧!”潘辰站起身,臉色變得和氣不少,說道:“列入盟單之上,將來,就是大宋的開國功臣!”
宋國公?大宋!好國號,來呀,簽名!
一擁而上,手持盟單的祝仁質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同時,內心又泛起了悲憫。
做人不要太狂,利令智昏這句話,永遠不過時!
寫上名字,摁上手印,大功告成。
潘辰接過來,端詳一番,滿意地揣進了懷裏,說道:“事不宜遲,在下立即啟程,連夜趕迴江北。”
說完,拂袖而去。
祝仁質要跟著走,被柳人秦一把拉住:“祝年兄,明日壽宴……你不留下嗎?”
“柳年兄,在下與潘參軍同來,自然要一同離開,引薦之事、不負所托,剩下的就看江右商友的了。”
意思就是,你們簽了字,可別說話不算數啊,答應給人家錢財的。
柳人秦低聲說道:“我已經命人將財物裝船,連夜運出筠州,祝年兄,這件事兒需要你多幫忙了。”
祝仁質故作驚訝:“這麽著急?也罷,我在洪州有一家宴賓樓,可以先送去中轉,在伺機運往江北。”
“多謝祝年兄。”
不用謝,我替皇帝陛下謝謝你,聽說陛下建立丹陽鐵礦,急用錢。
“其他人?”
“放心,明日壽宴完畢,他們立即迴去,就算被查封了幾個鋪子,不過九牛一毛。”
“如此說來,咱們後會有期。”
祝仁質要走,又被攔了下來,柳人秦追問道:“祝年兄,日間匆忙,我提的犬子娶妻之事……”
柳人秦的長子柳之林正妻去世,借著這個機會,柳人秦想要與祝仁質結成親家,日後共同輔佐趙匡胤,也好沾沾光。
祝仁質心中一陣惡心,卻笑著說:“好事,好說,等此事風頭一過,柳年兄即可派人去送聘書。”
“好,好!”
祝仁質走出內宅,駐足迴頭,身後的房間之中,仍舊一片嘈雜,氣氛卻變得喜悅不少。
柳人秦,你們家還想娶我祝家的女兒?且不說,我祝家一向是“貴女輕男”,就算肯嫁女,你們柳家還有機會等到嗎?
……
登船離岸,潘辰從船艙中走出來,見到一臉疲憊的祝仁質。
“祝老先生,辛苦你了,盡快迴歙州去吧,陛下必然有封賞。”
“潘侍郎言重了,老朽有幸為朝廷辦差事,對了,柳家準備了十艘大船,裏麵都是財物,如何處理?”
“在下無權處置,先運到洪州,交給金吾衛陳將軍(陳冠侯)。”
兩人迴望碼頭,星星點點燈火,迴想起一屋子人的滑稽醜態,他們還想過完壽宴就走?撫河三岔河口早就被封鎖了,李景達在那裏守株待兔。
不對,沒人能夠跑得掉,明天壽宴儀式上,既是柳人秦的人生賞光時刻,也是生命的謝幕開始。
此時此刻,三岔河口駐軍營地,匯集了上百位官員,官位都不高,有的僅僅是在吏部掛了個虛職,他們興高采烈地聚集此地,正是因為接到了朝廷禮部的通知,奉命到江右柳家去賀壽的。
沒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江右子弟”。
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在李煜看來,“一鍋端”還不夠,還要添加點“調料”。
這些出身江右商幫的官員及“準官員”,生命也將進入倒計時。
滴答,滴答!